很多人認為,孫悟空的“祖籍”應該和吳承恩一樣在連雲港,


    而且當地也確實有一個叫花果山的地方。


    第三種說法是,孫悟空是福建人。對於甘肅方麵拿出的《唐僧取經圖》,福建方麵不示弱,也拿出了證據。據報導,在福建北部的順昌縣寶山中,新近發現了孫悟空和他哥哥通天大聖的墓碑。原來福建省順昌縣“猴崇拜”淵源已久。寶山就如其名一樣,是座神奇的山,山上有個叫作“山狸洞”的地方,當地盛傳裏麵有“聖見”摩崖石刻。同時洞內還發現了宋朝的瓷器碎片,碎片上有猴子圖像的痕跡,印證了順昌在宋以前就存在大聖崇拜文化。此外,歷史學家還發現,福建省在宋朝時即於文獻中出現了關於孫行者的記載,蟠桃園和東方朔的故事也起源於福建。另外,早在唐天祐年間,福建已有水晶宮的傳說。福建民間傳說中猴精的形象也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最接近,如福州永泰在五代時期就曾流傳該地能仁寺一和尚剃度了當地一作怪的母猴,使該母猴成為當地的保護神之一的故事。孫悟空福建籍貫之說得到了很多的實物佐證。不過,莫名其妙冒出來的孫悟空的哥哥卻是一個難以解釋的問題。


    除上述幾種爭執不下的觀點外,還有的學者認為孫悟空是神話構造的形象,是屬於中國的,而沒有具體的籍貫。《西遊記》本身是一部浪漫主義的神話小說,其中的人物形象如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是佛教傳說與中國固有神話傳說相融合,經過中國人民千百年的醞釀流傳而塑造出來的形象,其中雜糅了各地方的很多民間傳說,除了唐僧是以唐太宗時期三藏法師去印度取經為歷史依據外,其他的形象實難斷定某個人物究竟是何方出身。


    爭來爭去,江蘇連雲港、甘肅和福建三地各有證據,最終還是無法確定孫悟空的人物原型來自何處,即孫悟空屬於哪裏人。看來,孫悟空落戶哪方仍將是一個懸而不決的難題。不過,無論孫悟空出身何方,人們一樣都喜愛他,又何必拘泥於他的籍貫呢?


    香飄何處崑曲起源之謎


    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清朝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2001年5月18日,它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成為了民族的驕傲。但直到今天,學術界關於崑曲的起源問題卻仍然存在爭論。


    宋元時期是中國戲曲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由南戲發展到金院本,再發展到元雜劇,中國戲曲逐漸推進、衍變。元末發生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蒙古貴族的封建統治,此時中國的戲劇也相應地發生了巨大變化,又形成“北劇”(元雜劇)沒落,“南戲”復興的現象。崑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的。


    講起崑曲的起源,人們一般認為明朝嘉靖年間的魏良輔是崑曲的始祖。魏良輔,字尚泉、一字上泉,江西豫章(南昌)人,嘉靖(1522-1566年)、隆慶(1567-1572年)年間流寓太倉南關(明朝時為崑山所轄)。魏良輔原是北曲清唱家,到吳中後,致力於南曲改良。他認為當時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無意致”(行腔簡單,或節奏拖遝),於是以原來的崑山腔為基礎,參考海鹽、餘姚等腔的優點,並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並與善吹洞簫的張梅穀以及謝林泉、張小泉、周夢山、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諸人結成在藝術上有共同見解和理想的創作集體,對崑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與發展。當時,河北的北曲弦索名家張野塘,以罪發配太倉衛,被魏良輔以善歌之女招為婿,他也協助魏“更定弦索音節,使與南音相近”。這種新腔的特點是清柔婉轉,“調用水磨,拍捱冷板。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啟口輕圓,收音純細。”從此,崑曲成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聲。


    崑山崑曲博物館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因為有人在明人筆記《涇林續記》中發現了這樣的記載:明初,朱元璋曾經邀請一些高壽的老人到南京赴宴,其中有一個名叫周壽誼的老人來自崑山,朱元璋當時就問他會不會唱崑山腔,並且稱讚說崑山腔很好聽。可見,當時已經有“很好聽的崑山腔”了,傳統的魏良輔創始崑曲的說法產生了動搖。


    後來,人們發現了魏良輔所寫的一部專著《南詞引正》,其中有這麽一段話,說“元朝有顧堅者,雖離崑山三十裏居千墩,精於南辭……善發南曲之奧,故國初有崑山腔之稱”。根據這一記載,元末顧堅等人把流行於崑山、太倉一帶的民間土腔加以整理改進,創立了崑山腔。當時,雖然由於南北文化差異,傳播手段有限,使其僅流傳於蘇州一帶,但已經成為與海鹽腔、餘姚腔和弋陽腔並列的南戲四腔之一。而既然崑曲源於崑山腔,那麽崑山腔的始祖顧堅應該被看作是崑曲的創始人。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那麽崑曲的歷史就可以被提早200多年。


    但是,有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資料可以證實元末崑山確實存在一個名叫顧堅的音樂家。《南詞引正》說他與楊維禎、顧仲瑛等為友,但在顧、楊等人的詩文中卻並沒有發現過顧堅的名字。還有人認為,顧堅乃是明朝嘉靖朝的進士,並非元人,或者幹脆認為顧堅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間藝人。另外,關於《南詞引正》一書的真實性,也有人提出了疑問,認為它的真實作者並不是魏良輔,而是另有其人,而且其內容也非直陳史實,其目的在於抬高崑腔的地位,有利於改革工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強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強華並收藏大明王朝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