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是明朝著名的醫學家和藥學家,出生於明正德年間,字東壁,號瀕湖,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他一生研究藥學,尤其重視臨床實踐,長期上山採藥,深入民間,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間單方,同時參考歷代醫藥及有關書籍八百餘種,對藥物進行鑑別考證,係統地整理了我國十六世紀以前豐富的醫藥學遺產,完成了《本草綱目》一書。該著作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類,收載歷代諸家本草所載藥物及新增藥物共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藥物學的寶貴遺產,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本草綱目》書影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為當地名醫,曾任太醫院吏目。雖然一生行醫,但李言聞卻反對李時珍走上行醫的路,因為他一生行醫,受到士大夫的輕視,故不希望李時珍步他的後塵。他堅持要李時珍好好念書,謀得一官半職,好揚眉吐氣。在父親的要求下,李時珍年輕時精研四書五經,以期出人頭地。由於天資聰穎,他十四歲時便考中了秀才,但在此後的鄉試中卻屢遭挫折,三次落榜。特別是最後一次,由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經過父親的精心醫治,才得以痊癒。從此,李時珍為醫道所吸引,繼承家業,走上了研習醫藥的道路。經由父親的親授和實踐,李時珍的醫術日益精進,逐漸名聞遐邇,嘉靖年間,武昌的楚王聽說他醫術精湛,聘他為王府奉祠正,掌管良醫所事務。其後由於治癒了楚王世子暴疾,又被推薦到京城,在太醫院當禦醫。


    關於李時珍在太醫院的歷史,目前比較有爭論的是他到底有沒有擔任過太醫院的院判。一種說法認為李時珍曾經擔任過這一職務,但任期比較短,其根據是《蘄州誌》中曾經有所記載。但還有人則認為,李時珍雖然曾經被推薦到太醫院,但是卻抑鬱不得誌,未能出任院判。另外,《本草綱目》的署名為“明楚府奉祠、敕封文林郎,蓬溪知縣”。書是李時珍臨終前刻成的,因此如果他做過太醫院判,那麽在署名中不可能漏寫,由此推斷,他應該沒有擔任過這一官職。還有學者認為,李時珍曾經擔任過比太醫院判高七級的北京太守。其證據是《本草綱目》中曾經記述過產於今內蒙、遼寧一帶的麥飯石,指出其特性為“氣味甘、溫、無毒。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盞,或如餅,如握聚一團麥飯石,有粒點如豆如米,其色黃白”。而根據相關史料記載,300多年以來,在湖北及鄂東一帶並不出產麥飯石,因此李時珍可能擔任過北京太守,才有機會接觸這一當地特產。


    不過無論如何,太醫院是歧黃名家聚集之地,通過與名醫的接觸共事,大大豐富了李時珍的閱歷。同時,浩瀚的皇室藏書,道地的禦用藥材,更加開拓了他的視野,增長了他的見識,這些都為他編寫《本草綱目》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李時珍陵園位於湖北省蘄春縣


    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歷時二十七年,前後三易其稿,當他最終編定完稿時,已從生氣勃勃的青年,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了。為了使這本書能夠流傳後世,發揮其作用,他在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六十三歲時親赴南京,準備尋找書商出版。當時的南京是五方雜聚之地,文人薈萃,又是出版業的中心,書商經營規模都很大,刻本技術也很精湛。然而可惜的是,當時卻沒有人覺察到《本草綱目》這部書的重大價值。為了引起書商們的重視,李時珍又專程赴太倉拜訪當時著名的文人王世貞,請求他為《本草綱目》一書作序。雖然經由王氏作序,但由於種種原因,這本書仍然一直沒能出版。


    李時珍墓


    萬曆十八年,李時珍已經年逾古稀,老邁體衰,為了實現自己的夙願,他派長子李建中去南京再次與書商洽談出版事宜,幾經周折,終於洽談成功。但可惜的是,當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本草綱目》即將付梓之際,李時珍自己卻老病交加,與世長辭了。彌留之際,他仍然囑咐子孫將書獻給朝廷,頒行天下。三年後,次子李建元秉承其遺誌,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但是當時的萬曆皇帝昏庸無道,沉溺於煉丹成仙的夢想中,對這本書根本不感興趣,僅僅在書上題了“書留覽,禮部知道”等幾個字後,便再無下文。


    一直到公元1603年,才由江西人夏良心、張鼎思等人以第一次的金陵刻本為藍本進行翻刻。此後,這本關係民生的宏偉巨著才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輾轉翻刻達到三十餘次,後來又傳至國外,為全世界所矚目。達爾文曾經盛讚《本草綱目》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而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也把李時珍與文藝復興時代的伽利略並列,由此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補儒易佛”徐光啟信教之謎


    徐光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是明末清初學術界、思想界興起的實學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動者。他一生主張經世致用、崇尚實學。在天文曆法、數學、農學、軍事學等方麵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馳名中外的天主教徒,這和他各方麵成就的取得有著密切的關係。不過,徐光啟到底為什麽入教,他又是一個什麽樣的天主教徒呢?


    徐光啟(1562—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上海縣(今上海市徐匯區)人,明朝傑出的科學家,為中國最早引進西方科學文化的學者。他和羅馬傳教士利瑪竇合譯的歐幾裏德《幾何原理》是中國第一本介紹西方自然科學的著作。他的科學研究範圍廣泛,以農學、天文學尤為突出。他所著的《農政全書》為中國封建社會最有成就的集大成的一部農業百科全書,《崇幀曆書》又是中國天文算法中最為係統和完整的一份遺產。可是這位蜚聲中外的科學家同時又是一個天主教徒,那麽他究竟是位什麽樣的天主教徒?是一般的信眾,還是別有懷抱?他信教的目的何在呢?關於這些問題,學術界一直存在著爭論,出現了數種不同的觀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強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強華並收藏大明王朝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