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晉寧縣鄭和父親馬哈隻墓
按照潘教授的說法,鄭和“三寶太監”的名稱看來還隱藏一段辛酸的歷史,完全不同於以往對此的解釋。不過,這一說法到底對不對恐怕還有待更多資料的發掘和支撐。
東方樂聖朱載堉之迷
你很難在中國歷史人物長廊裏找出第二個“他”來:生於皇家,過著府邸優裕的日子,卻席蒿獨處;身為世子,卻寧願布衣幅巾;貴為封爵,卻遠離喧囂,僻野隱居。科學家的冷靜頭腦與藝術家的入世激情,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樂律學家、歷算家朱載堉。他最偉大的貢獻是在中國律學史上創建了十二平均律,這在幾百年前被西方譽為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朱載堉(1536-約1610年),字伯勤,號山陽酒狂仙客,又號狂生,係明太祖元璋九世孫,仁宗帝的第六代孫,鄭恭王朱厚烷之子,是明代著名的樂律學家、歷算家。他在很多領域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創建十二平均律理論的人;第一個製造出定音樂器——弦準;第一個用珠算進行開方;第一個創立“舞學”,並為這一學科規定了內容大綱等等。這些成就大多被收入在《樂律全書》中。
位於河南沁陽市的朱載堉紀念館
據史書記載,朱載堉自小便很有音樂天分,而且悟性很強。他出生後經常哭鬧,尤其是在晚上更是啼哭不已,攪得大家都無法入睡。一次,朱載海又哭鬧不休,其父甚是無奈,鬱悶之下就吹蕭釋懷,不料朱載堉一聽到蕭聲,竟然停止了哭鬧,自此蕭成為了他的寵物。他對蕭聲非常喜歡,幼年便曾在父親的親自指點下吹蕭弄笛,培養了濃厚的興趣。在父親和舅父何瑭的薰陶下,很小便顯現出音樂方麵的潛質。十一歲時,他對音律和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在這一年,他也被立為世子。但災難不久便降臨到了他的家裏。因皇族內訌,他的父親獲罪下獄。這使他親眼目睹了明朝封建統治者的醜陋和腐敗,親身經歷了皇族內部明爭暗鬥的血雨腥風。他因悲痛於父親無罪而遭禁錮,放棄王子生活,獨居土屋,睡著草蓆,專心攻讀,潛心學問近十九年。待其父復爵後,他雖以世子身份重入王宮,但他七次上疏不願繼承王位,經皇帝批準,與兒子朱翊錫一起終生享受世子、世孫的俸祿。
在他所有的發明中,十二平均律是他取得的最大成就。所謂十二平均律就是精確地規定八度的比例,並且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使任意相鄰的兩個半音都有相同的音程。十七世紀時,朱載堉研究出的十二平均律的關鍵數據——“根號2開12次方”被傳教士帶到了西方,立即引起轟動,以樂器之王——鋼琴為主,所有的琴鍵樂器從此便按照十二平均律來製作和調音,人們都將朱載堉奉為“樂聖”,譽為“東方文藝復興的文化巨匠”。
如果說,紅、黃、藍三原色的出現,打開了美術世界的新天地,那麽十二平均律的發明則是揭開了音樂世界的新篇章。沒有十二平均律,我們就欣賞不到帕瓦羅蒂演唱時由c大調到g大調那巧妙的過渡;沒有十二平均律,許多鍵盤樂器也就無法調音;沒有十二平均律,世界音樂之父巴赫的第一首鋼琴曲也就不可能問世。如果把巴赫稱為“鋼琴之父”的話,朱載堉便可以稱為“鋼琴之祖”了。
中國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曾說:“惟有明朝末年朱載堉先生發明的十二平均律,是個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極的大發明,直到現在誰也不能推翻它、動搖它。”蜚聲世界的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和比利時聲學家馬容都對朱載堉的成就讚不絕口,他們說:“十二平均律是中國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1997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曾經盛讚我國歷史上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其中一位就是朱載堉,他這樣評價;“朱載堉首創的十二平均律,是被後來認定為國際通行的標準音調。”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朱載堉的事跡至今仍然在民間流傳,如“嗩吶節”、“金鼓節”等等,都是老百姓紀念他的方式。據說,朱載堉墳前先後立過三次碑。為什麽呢?原來,他不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還是個精通醫術的名醫,曾為鄉鄰們治癒過噎食病(食道癌),許多人聞訊後千裏迢迢來請醫求藥。可鄭王已經去世,眼看治病無望,他們在墳上祭奠之後,就把載堉的墓碑敲了一小塊,回去研成粉末,煎熬喝下。奇怪的是,病人每喝必好,真似靈丹妙藥。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說是鄭王碑顯靈,病家都來載堉墳前尋藥,就連過往的客商也要捎一點回去,時間久了,你敲一塊,他敲一塊,墓碑豈有不碎之理?
朱載堉墓
老百姓用傳說來紀念一位王子,歷三四百年而不衰,除了朱載堉而外,恐怕很難找到類同的例子。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學者的創造,把科學的智慧、藝術的魁力解釋成一種神奇的力量。朱載堉的豐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這座豐碑是朱載堉用生命雕刻出來的。
中國藥聖李時珍生平之謎
李時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人們尊稱他為“藥聖”。明末戰亂,尤其是張獻忠攻占蘄州後,李時珍之孫李樹初決死抵抗,家人多死散。清初安定之後,有關李氏家史已無實錄可查,至今仍然留下了眾多謎團。
按照潘教授的說法,鄭和“三寶太監”的名稱看來還隱藏一段辛酸的歷史,完全不同於以往對此的解釋。不過,這一說法到底對不對恐怕還有待更多資料的發掘和支撐。
東方樂聖朱載堉之迷
你很難在中國歷史人物長廊裏找出第二個“他”來:生於皇家,過著府邸優裕的日子,卻席蒿獨處;身為世子,卻寧願布衣幅巾;貴為封爵,卻遠離喧囂,僻野隱居。科學家的冷靜頭腦與藝術家的入世激情,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一。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樂律學家、歷算家朱載堉。他最偉大的貢獻是在中國律學史上創建了十二平均律,這在幾百年前被西方譽為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朱載堉(1536-約1610年),字伯勤,號山陽酒狂仙客,又號狂生,係明太祖元璋九世孫,仁宗帝的第六代孫,鄭恭王朱厚烷之子,是明代著名的樂律學家、歷算家。他在很多領域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創建十二平均律理論的人;第一個製造出定音樂器——弦準;第一個用珠算進行開方;第一個創立“舞學”,並為這一學科規定了內容大綱等等。這些成就大多被收入在《樂律全書》中。
位於河南沁陽市的朱載堉紀念館
據史書記載,朱載堉自小便很有音樂天分,而且悟性很強。他出生後經常哭鬧,尤其是在晚上更是啼哭不已,攪得大家都無法入睡。一次,朱載海又哭鬧不休,其父甚是無奈,鬱悶之下就吹蕭釋懷,不料朱載堉一聽到蕭聲,竟然停止了哭鬧,自此蕭成為了他的寵物。他對蕭聲非常喜歡,幼年便曾在父親的親自指點下吹蕭弄笛,培養了濃厚的興趣。在父親和舅父何瑭的薰陶下,很小便顯現出音樂方麵的潛質。十一歲時,他對音律和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在這一年,他也被立為世子。但災難不久便降臨到了他的家裏。因皇族內訌,他的父親獲罪下獄。這使他親眼目睹了明朝封建統治者的醜陋和腐敗,親身經歷了皇族內部明爭暗鬥的血雨腥風。他因悲痛於父親無罪而遭禁錮,放棄王子生活,獨居土屋,睡著草蓆,專心攻讀,潛心學問近十九年。待其父復爵後,他雖以世子身份重入王宮,但他七次上疏不願繼承王位,經皇帝批準,與兒子朱翊錫一起終生享受世子、世孫的俸祿。
在他所有的發明中,十二平均律是他取得的最大成就。所謂十二平均律就是精確地規定八度的比例,並且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使任意相鄰的兩個半音都有相同的音程。十七世紀時,朱載堉研究出的十二平均律的關鍵數據——“根號2開12次方”被傳教士帶到了西方,立即引起轟動,以樂器之王——鋼琴為主,所有的琴鍵樂器從此便按照十二平均律來製作和調音,人們都將朱載堉奉為“樂聖”,譽為“東方文藝復興的文化巨匠”。
如果說,紅、黃、藍三原色的出現,打開了美術世界的新天地,那麽十二平均律的發明則是揭開了音樂世界的新篇章。沒有十二平均律,我們就欣賞不到帕瓦羅蒂演唱時由c大調到g大調那巧妙的過渡;沒有十二平均律,許多鍵盤樂器也就無法調音;沒有十二平均律,世界音樂之父巴赫的第一首鋼琴曲也就不可能問世。如果把巴赫稱為“鋼琴之父”的話,朱載堉便可以稱為“鋼琴之祖”了。
中國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曾說:“惟有明朝末年朱載堉先生發明的十二平均律,是個一做就做到登峰造極的大發明,直到現在誰也不能推翻它、動搖它。”蜚聲世界的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和比利時聲學家馬容都對朱載堉的成就讚不絕口,他們說:“十二平均律是中國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1997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曾經盛讚我國歷史上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其中一位就是朱載堉,他這樣評價;“朱載堉首創的十二平均律,是被後來認定為國際通行的標準音調。”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朱載堉的事跡至今仍然在民間流傳,如“嗩吶節”、“金鼓節”等等,都是老百姓紀念他的方式。據說,朱載堉墳前先後立過三次碑。為什麽呢?原來,他不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還是個精通醫術的名醫,曾為鄉鄰們治癒過噎食病(食道癌),許多人聞訊後千裏迢迢來請醫求藥。可鄭王已經去世,眼看治病無望,他們在墳上祭奠之後,就把載堉的墓碑敲了一小塊,回去研成粉末,煎熬喝下。奇怪的是,病人每喝必好,真似靈丹妙藥。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說是鄭王碑顯靈,病家都來載堉墳前尋藥,就連過往的客商也要捎一點回去,時間久了,你敲一塊,他敲一塊,墓碑豈有不碎之理?
朱載堉墓
老百姓用傳說來紀念一位王子,歷三四百年而不衰,除了朱載堉而外,恐怕很難找到類同的例子。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學者的創造,把科學的智慧、藝術的魁力解釋成一種神奇的力量。朱載堉的豐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這座豐碑是朱載堉用生命雕刻出來的。
中國藥聖李時珍生平之謎
李時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人們尊稱他為“藥聖”。明末戰亂,尤其是張獻忠攻占蘄州後,李時珍之孫李樹初決死抵抗,家人多死散。清初安定之後,有關李氏家史已無實錄可查,至今仍然留下了眾多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