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黑部龍二先生的本名是荻原光雄,渡邊劍次先生的本名為健治一樣,“中島河太郎”這個名字也是筆名,但我之前並不知情。當時中島先生剃著光頭,看起來就像睿山的荒法師,可他的本名卻是非常溫和的“薰”。知道這一點的時候,我在心中大喊不妙,因為在小說裏的醫學生日記中,提到一個理光頭的魁梧男性,而我給他取的名字就叫薰。這完全是個偶然,我想中島河太郎先生應該也知道,這完全是個偶然,但他看到手寫原稿上,這一段時作何表情,一想就覺得奇妙。
因為我天生就是一個懶散的人,所以《黑色皮箱》在哪一年完稿,何時印刷出版,我連記都沒記下來。不過,回想起來,大概有四年或五年時間,這篇原稿都躺在拒子裏的吧!當時,我仍舊是個無名的新人,處於無法不對自己的將來,感到極度悲觀的狀況中。而這些不平焦躁的發泄口,就是與當時前途光明的新人們之間的交往,我從他們那兒,打聽推理小說界的消息,或讓他們評論我的作品。
就在這時候,有一天,我從其中一名友人那裏聽到“講談社正在募集新作長篇小說”這句話。“a先生跟b先生都要投稿。”他說。a先生跟b先生當時都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麵的推理作家了。然後,他附加了這一句:“你也可以寫啊!”
我對“你也”這句話,感到很不髙興。在日本首屈一指的“講談社”要徵稿,自然是誰都可以去投稿的不是嗎?而且,我還從那位友人脫口說出的“你”、“也”,這種說法中,過敏似的感覺到,某種令人不快的含意——他在否定當時身為推理小說界一員的我。所以,我那時心裏就想,這件事用不著你來管!簡單來說,我的被害妄想症已經到達顛峰,甚至會為了一個助詞,而大發脾氣了。
言歸正傳,我在這位友人的知會下,才知道了這個企劃,於是想用塵封多年的長篇,來決一次勝負。投稿規定好像是五百五十張左右吧,為了配合這個企劃,我把八百張的初稿縮減後,再加入女性角色——我在寫初槁的時候,認為純粹的邏輯小說,就應該要像算式一樣。因此,為了剔除多餘的異物,我就沒有讓女性出場。
雖然有許多強勁的對手,在委員會中也有像木木髙太郎先生那般,認為這部長篇小說是模仿《桶子》而持反對意見的評審,但最後本作總算入選了。之後聽說,渡邊劍次先生在幕後支持我,江戶川亂步的外甥鬆村喜雄先生也說“表舅,這篇還挺不錯的”,來為我敲邊鼓。
我入選的事情,似乎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內定了,但就如我一再強調的,對身為局外人的我來說,這種信息,完全流不進我的耳朵裏。我隻能日復一日地,盯著庭前的鬆樹想著:“如果落選的話,我看我隻有上吊一途了……”不賣座的作家,通常都是很貧困的,我當然也不例外。
當講談社送來“你已入選,請盡速來社”,這封令我高興萬分的電報的當天,不巧正下著大雨。我沒有雨傘,無法前往東京,隻好打了個電報,謊稱肚子痛,請他們諒解。當時我住在茅之崎。
我到東京已經是第二天的事了。講談社將我這個新人,當做真正的作家一般看待,教了我這個對出版界很陌生的新人許多事。對一直以來,都無人聞問的我來說,當時所有的事情,都讓我感到不解與困惑。直到今日,我仍然難以忘懷,諸位編輯先生對我的好意。
就這樣,這篇習作總算成為真正的長篇小說,得見天日了。趁著這個機會,我想寫一些有關我筆名的事。讀者諸君應該也知道,當落語家的身份從“前座”升到“二目”、最後升到“真打”時,每升級一次,就會改一次藝名。我在不得誌的時候,筆名也同落語家一樣,一個接一個地換。從中川透、中川淳一、那珂川透、中河通等名稱,到薔薇小路刺麻呂這種堂上華族1敗家子似的名字,甚至還有如青井久利、q·卡姆巴亞·格林這種國籍不明的筆名。在我打工的地方,大家用蔬菜來形容同事的時候,胸部的毛病再加上長得蒼白、又瘦得像根黃瓜的我,就被稱作“綠黃瓜”,q·卡姆巴亞·格林這個古怪名字,就是從這裏得來的靈感。
1明治維新以後,舊貴族轉為華族,堂上華族為華族中原本在公家做事的人.
或許會有人認為,我是因為當時鬱鬱不得誌,所以希望借改筆名來改運,但是我完全沒有這麽想過,隻是覺得:反正自己是個默默無名的新人,筆名取什麽,都無所謂罷了。
決定用鯰川哲也這個名字,是寫完《黑色皮箱》之後。當時講談社的編輯,叫我快點兒取個筆名,我慌亂地想了又想,卻想不到適合的名字。於是我就借用《黑色皮箱》之中的人物名稱來救急,然後重新給那個角色一個叫蟻川的姓。所以,我的筆名並沒有什麽特殊來歷。
人性的探尋——鯰川本格的真內涵
笠井潔
以埃德加·愛倫·坡的《莫格街兇殺案》為起點的邏輯推理小說(在日本被稱為“本格派”偵探小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美兩國,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其後,阿加莎·克裏斯蒂、s·s·範·達因和埃勒裏·奎因等人的傑作,陸續被翻譯並介紹到同時代的日本,從江戶川亂步發表《兩分銅幣》的1923年到1935年,日本興起了本格偵探小說的第一波髙潮;順帶一提,第二波髙潮始於橫溝正史的《本陣殺人事件》在雜誌上連載的1946年到1960年。第三波高潮以綾辻行人的《十角館殺人預告》為出發點,興起於1987年,並一直延續到如今的2006年。
因為我天生就是一個懶散的人,所以《黑色皮箱》在哪一年完稿,何時印刷出版,我連記都沒記下來。不過,回想起來,大概有四年或五年時間,這篇原稿都躺在拒子裏的吧!當時,我仍舊是個無名的新人,處於無法不對自己的將來,感到極度悲觀的狀況中。而這些不平焦躁的發泄口,就是與當時前途光明的新人們之間的交往,我從他們那兒,打聽推理小說界的消息,或讓他們評論我的作品。
就在這時候,有一天,我從其中一名友人那裏聽到“講談社正在募集新作長篇小說”這句話。“a先生跟b先生都要投稿。”他說。a先生跟b先生當時都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麵的推理作家了。然後,他附加了這一句:“你也可以寫啊!”
我對“你也”這句話,感到很不髙興。在日本首屈一指的“講談社”要徵稿,自然是誰都可以去投稿的不是嗎?而且,我還從那位友人脫口說出的“你”、“也”,這種說法中,過敏似的感覺到,某種令人不快的含意——他在否定當時身為推理小說界一員的我。所以,我那時心裏就想,這件事用不著你來管!簡單來說,我的被害妄想症已經到達顛峰,甚至會為了一個助詞,而大發脾氣了。
言歸正傳,我在這位友人的知會下,才知道了這個企劃,於是想用塵封多年的長篇,來決一次勝負。投稿規定好像是五百五十張左右吧,為了配合這個企劃,我把八百張的初稿縮減後,再加入女性角色——我在寫初槁的時候,認為純粹的邏輯小說,就應該要像算式一樣。因此,為了剔除多餘的異物,我就沒有讓女性出場。
雖然有許多強勁的對手,在委員會中也有像木木髙太郎先生那般,認為這部長篇小說是模仿《桶子》而持反對意見的評審,但最後本作總算入選了。之後聽說,渡邊劍次先生在幕後支持我,江戶川亂步的外甥鬆村喜雄先生也說“表舅,這篇還挺不錯的”,來為我敲邊鼓。
我入選的事情,似乎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內定了,但就如我一再強調的,對身為局外人的我來說,這種信息,完全流不進我的耳朵裏。我隻能日復一日地,盯著庭前的鬆樹想著:“如果落選的話,我看我隻有上吊一途了……”不賣座的作家,通常都是很貧困的,我當然也不例外。
當講談社送來“你已入選,請盡速來社”,這封令我高興萬分的電報的當天,不巧正下著大雨。我沒有雨傘,無法前往東京,隻好打了個電報,謊稱肚子痛,請他們諒解。當時我住在茅之崎。
我到東京已經是第二天的事了。講談社將我這個新人,當做真正的作家一般看待,教了我這個對出版界很陌生的新人許多事。對一直以來,都無人聞問的我來說,當時所有的事情,都讓我感到不解與困惑。直到今日,我仍然難以忘懷,諸位編輯先生對我的好意。
就這樣,這篇習作總算成為真正的長篇小說,得見天日了。趁著這個機會,我想寫一些有關我筆名的事。讀者諸君應該也知道,當落語家的身份從“前座”升到“二目”、最後升到“真打”時,每升級一次,就會改一次藝名。我在不得誌的時候,筆名也同落語家一樣,一個接一個地換。從中川透、中川淳一、那珂川透、中河通等名稱,到薔薇小路刺麻呂這種堂上華族1敗家子似的名字,甚至還有如青井久利、q·卡姆巴亞·格林這種國籍不明的筆名。在我打工的地方,大家用蔬菜來形容同事的時候,胸部的毛病再加上長得蒼白、又瘦得像根黃瓜的我,就被稱作“綠黃瓜”,q·卡姆巴亞·格林這個古怪名字,就是從這裏得來的靈感。
1明治維新以後,舊貴族轉為華族,堂上華族為華族中原本在公家做事的人.
或許會有人認為,我是因為當時鬱鬱不得誌,所以希望借改筆名來改運,但是我完全沒有這麽想過,隻是覺得:反正自己是個默默無名的新人,筆名取什麽,都無所謂罷了。
決定用鯰川哲也這個名字,是寫完《黑色皮箱》之後。當時講談社的編輯,叫我快點兒取個筆名,我慌亂地想了又想,卻想不到適合的名字。於是我就借用《黑色皮箱》之中的人物名稱來救急,然後重新給那個角色一個叫蟻川的姓。所以,我的筆名並沒有什麽特殊來歷。
人性的探尋——鯰川本格的真內涵
笠井潔
以埃德加·愛倫·坡的《莫格街兇殺案》為起點的邏輯推理小說(在日本被稱為“本格派”偵探小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美兩國,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其後,阿加莎·克裏斯蒂、s·s·範·達因和埃勒裏·奎因等人的傑作,陸續被翻譯並介紹到同時代的日本,從江戶川亂步發表《兩分銅幣》的1923年到1935年,日本興起了本格偵探小說的第一波髙潮;順帶一提,第二波髙潮始於橫溝正史的《本陣殺人事件》在雜誌上連載的1946年到1960年。第三波高潮以綾辻行人的《十角館殺人預告》為出發點,興起於1987年,並一直延續到如今的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