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他剛出來做工時還有所期望,後來就意誌消沉了。”
“說得對。是不是在做工期間,發生了什麽阻礙他回家的事件?”
“說不定這個事件導致他的喪生。”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電車已經經過所澤市,快到要下車的狹山丘站了。
狹山丘站位於恬靜的武藏野風景區中心,這一帶的住宅是在砍伐了雜木林後就地營建的。東京迅猛地擴展地盤,連武藏野這個地方也未能倖免,遭到劫難。不過,仿佛不屈服於狂采濫伐似的,這裏還殘留有充滿生機的自然的美。
臨時工小塚要吉所說的大幸建築公司的宿舍,在武藏野雜木林的深處,得從車站朝狹山湖方向走十來分鍾的路程。與周圍寧靜的田園風光不相適宜,新開拓的車站前麵塵土飛揚,使人聯想到西部劇1粗獷的布景。一座座小房排列在狹窄的道路的兩旁。
註:描寫開發美國西部平原的電影和戲劇。
兩人向車站職員問完路後,朝狹山丘陵走去。先是路過一處加油站,隨後是雜木林中的住宅區,這是職員東挪西借,好容易蓋起的所謂“遠方安樂窩”。這裏距離東京都中心足足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所以職員們才有能力在這兒買地建房。想到這兒,兩人甚至對正在肢解武藏野的履帶式挖土機也都不那麽反感了。
沿著柏油路向前走,又見一座象是工廠的建築。過了工廠,路旁房舍漸稀,視野豁然開闊。轉眼登上一座小橋,這便是“誓師橋”,新田義貞1曾在這橋頭誓師。過橋向左,茶田裏有條覆有浮土的白色小道,可能是路人鞋上的灰土,使得小道也顯得灰白了吧。從額頭簌簌滴下的汗水,落到鞋麵上,劃出道道條紋。時值晌午,盛夏的太陽如團火球高懸空中。
註:新田義貞(1301-1338),鎌倉和南北朝時代的武將,曾在建武政權中擔任要職。
這一帶是“小手指原”2古戰場,據說是上信越通往鎌倉的要道。可是,此時的太田和下田,對這歷史典故已是興味索然,兩人的燃眉之急是盡快躲避這盛夏的驕陽。
註:所澤市小手指村附近的平原。1333年,新田義貞曾率兵在這裏打過仗。
過了茶田,是柞樹和枹樹林。道路不再與小河並行,顯得坎坷不平。枝葉茂密的樹林深處,就是宿舍,門口掛塊“大幸建築公司工人宿舍”的木牌。
這是一座由預製板拚的二層樓房。二樓窗口晾著漿冼的衣物,樓前停放一台轎車和一輛中型卡車。滿目皆是雜亂堆放的混凝土塊和木板,稍遠的地方就是建築工地。也許是這兒地處山坡下麵、上遮林蔭的緣故,它給走過土道、投入它的懷抱的人以別有天地的涼爽感。
進了門是間大屋,黃土鋪的地上擺著木圓桌和折凳,十幾個人正在裏麵吃飯。刑警們為了盡量向更多的人了解情況,特意選擇了吃午飯的時候。
圓桌上擺有盛飯裝湯的鍋和罐,一個大盤裏堆著小山一樣高的蘿蔔鹹菜,工人們自顧自地吃著。別看吃的是粗食雜糧,工人們卻食慾旺盛,一個個狼吞虎咽。眼見鍋和罐裏的飯和湯減少,女廚師又搬來一鍋。她多半是哪個工人的老婆,燒水做飯,和丈夫一塊掙點錢。
鋪有葦席的床,擺放在屋地四周,床上七零八落地放著疊起的被褥、酒瓶、雜誌和食具。四麵牆上扯有繩子,掛著脫下來的衣服和毛巾,使室內顯得更加雜亂無章。屋裏溢滿食品和汗臭味。
窗戶狹小,室內昏暗,來自晴空沃野的兩個人,不得不佇立門口許久,使雙眼適應室內的亮度。
“你們是幹什麽的?”看見門口站著兩個正用銳利的目光打量室內的陌生人,一個人詫異地,先發問。
“哦,在你們吃飯的時候來打擾,真對不起,有件事情想問一問大家。哪一位是管事兒的啊?”年紀稍大一些的太田謙和地說。
“管事的?我是帶班的。”一個身材魁梧、赤紅臉的大漢走過來,用同樣客氣的語調回答。眾人都頭纏毛巾,身著工作服,腳登膠統鞋,隻有他一個人穿件褐色的工作服,頭戴劃有黑色橫槓的安全帽。
“帶班的?”刑警們還沒聽慣這個職稱。“啊,就是在現場跑腿學舌的。請問,你們是幹什麽的?”那個人依然充滿戒心地盤問。太田不得不講明身份。隱瞞自己的來歷,恐怕難以取得對方的合作。
“警察?警察來這裏幹什麽?”
全場氣氛頓時緊張,仿佛眾人都屏息了呼吸。工人中,有曾經作案,後來混進工地做工的人;也有許多人雖然沒幹什麽違法的事情,但對慘澹的人生已經喪失了信心。再說,招工單位也並非清白無瑕。帶班的人也是誤以為哪個工人嫌勞動條件和招工時許諾的大不相同,逃出工地招惹了是非,頓時麵無血色。
“我們是來調查一樁殺人案件。”太田為了消除對方的戒心,解釋說。如果犯人混雜在這些工人中間,太田的這種做法或許有些拙劣。工地對應募的工人的經歷、前科一概不問,而且工友之間還有互相包庇的義氣感,這裏正是罪犯藏身的好場所。但是太田也想到,由於被害人可能在這裏呆過,工友間的義氣感反而對調查有利:即使犯人就藏在這兒,人之常情也是同情被害人的。
“曾在這個工地幹過活的一個人被殺死了,現在正在偵查,請大家多多協助。”
“在這兒幹過活的人被殺了?”果然不出所料,帶班的人的緊張神誌緩和,戒心鬆弛了。
“你們認識一個叫小塚要吉的人嗎?”
“小塚叫人殺了嗎?”看來帶班的人認識小塚,由此分析,他更應該認識幹活時間比小塚還要長的被害人。
“不是,小塚說他曾經和被害人一道在這個工地幹過活。”
“你們知道被害人叫什麽嗎?”帶班的人稍稍改換了說話的語氣。正在吃飯的工人們,把聽覺和視線都集中在他和警察的身上。或許工人中就有認識被害人的。
“我們就是來調查這件事情的。聽說你們這兒曾經有個叫‘山’的人,喏,就是他。”說著,太田把一張修飾過的被害人的照片遞到帶班的人的麵前。
“啊,是他……”帶班的人的麵部表情發生明顯的變化。
“你果然認識?”
“他一直呆到五月底,在這兒幹了兩個來月。”
“他還有兩個朋友吧!”
“有,都是東北口音。”
帶班的人的回答,和小塚要吉提供的線索完全相符。
“你知道這個人和那兩個人的姓名和住處嗎?”太田克製自己,不動聲色地追問。終於有了查明被害人身份的線索。
“大夥都叫他‘山’,那兩個人叫‘島’和‘青’。”
“具體叫什麽呢?”
“先生,在我們工地,相互間隻是喊代號,誰也不說真名。我們這兒還有叫田中角榮、三船敏郎1的哪,從當今的名人到古代的豪傑,都全啦!”
“說得對。是不是在做工期間,發生了什麽阻礙他回家的事件?”
“說不定這個事件導致他的喪生。”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電車已經經過所澤市,快到要下車的狹山丘站了。
狹山丘站位於恬靜的武藏野風景區中心,這一帶的住宅是在砍伐了雜木林後就地營建的。東京迅猛地擴展地盤,連武藏野這個地方也未能倖免,遭到劫難。不過,仿佛不屈服於狂采濫伐似的,這裏還殘留有充滿生機的自然的美。
臨時工小塚要吉所說的大幸建築公司的宿舍,在武藏野雜木林的深處,得從車站朝狹山湖方向走十來分鍾的路程。與周圍寧靜的田園風光不相適宜,新開拓的車站前麵塵土飛揚,使人聯想到西部劇1粗獷的布景。一座座小房排列在狹窄的道路的兩旁。
註:描寫開發美國西部平原的電影和戲劇。
兩人向車站職員問完路後,朝狹山丘陵走去。先是路過一處加油站,隨後是雜木林中的住宅區,這是職員東挪西借,好容易蓋起的所謂“遠方安樂窩”。這裏距離東京都中心足足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所以職員們才有能力在這兒買地建房。想到這兒,兩人甚至對正在肢解武藏野的履帶式挖土機也都不那麽反感了。
沿著柏油路向前走,又見一座象是工廠的建築。過了工廠,路旁房舍漸稀,視野豁然開闊。轉眼登上一座小橋,這便是“誓師橋”,新田義貞1曾在這橋頭誓師。過橋向左,茶田裏有條覆有浮土的白色小道,可能是路人鞋上的灰土,使得小道也顯得灰白了吧。從額頭簌簌滴下的汗水,落到鞋麵上,劃出道道條紋。時值晌午,盛夏的太陽如團火球高懸空中。
註:新田義貞(1301-1338),鎌倉和南北朝時代的武將,曾在建武政權中擔任要職。
這一帶是“小手指原”2古戰場,據說是上信越通往鎌倉的要道。可是,此時的太田和下田,對這歷史典故已是興味索然,兩人的燃眉之急是盡快躲避這盛夏的驕陽。
註:所澤市小手指村附近的平原。1333年,新田義貞曾率兵在這裏打過仗。
過了茶田,是柞樹和枹樹林。道路不再與小河並行,顯得坎坷不平。枝葉茂密的樹林深處,就是宿舍,門口掛塊“大幸建築公司工人宿舍”的木牌。
這是一座由預製板拚的二層樓房。二樓窗口晾著漿冼的衣物,樓前停放一台轎車和一輛中型卡車。滿目皆是雜亂堆放的混凝土塊和木板,稍遠的地方就是建築工地。也許是這兒地處山坡下麵、上遮林蔭的緣故,它給走過土道、投入它的懷抱的人以別有天地的涼爽感。
進了門是間大屋,黃土鋪的地上擺著木圓桌和折凳,十幾個人正在裏麵吃飯。刑警們為了盡量向更多的人了解情況,特意選擇了吃午飯的時候。
圓桌上擺有盛飯裝湯的鍋和罐,一個大盤裏堆著小山一樣高的蘿蔔鹹菜,工人們自顧自地吃著。別看吃的是粗食雜糧,工人們卻食慾旺盛,一個個狼吞虎咽。眼見鍋和罐裏的飯和湯減少,女廚師又搬來一鍋。她多半是哪個工人的老婆,燒水做飯,和丈夫一塊掙點錢。
鋪有葦席的床,擺放在屋地四周,床上七零八落地放著疊起的被褥、酒瓶、雜誌和食具。四麵牆上扯有繩子,掛著脫下來的衣服和毛巾,使室內顯得更加雜亂無章。屋裏溢滿食品和汗臭味。
窗戶狹小,室內昏暗,來自晴空沃野的兩個人,不得不佇立門口許久,使雙眼適應室內的亮度。
“你們是幹什麽的?”看見門口站著兩個正用銳利的目光打量室內的陌生人,一個人詫異地,先發問。
“哦,在你們吃飯的時候來打擾,真對不起,有件事情想問一問大家。哪一位是管事兒的啊?”年紀稍大一些的太田謙和地說。
“管事的?我是帶班的。”一個身材魁梧、赤紅臉的大漢走過來,用同樣客氣的語調回答。眾人都頭纏毛巾,身著工作服,腳登膠統鞋,隻有他一個人穿件褐色的工作服,頭戴劃有黑色橫槓的安全帽。
“帶班的?”刑警們還沒聽慣這個職稱。“啊,就是在現場跑腿學舌的。請問,你們是幹什麽的?”那個人依然充滿戒心地盤問。太田不得不講明身份。隱瞞自己的來歷,恐怕難以取得對方的合作。
“警察?警察來這裏幹什麽?”
全場氣氛頓時緊張,仿佛眾人都屏息了呼吸。工人中,有曾經作案,後來混進工地做工的人;也有許多人雖然沒幹什麽違法的事情,但對慘澹的人生已經喪失了信心。再說,招工單位也並非清白無瑕。帶班的人也是誤以為哪個工人嫌勞動條件和招工時許諾的大不相同,逃出工地招惹了是非,頓時麵無血色。
“我們是來調查一樁殺人案件。”太田為了消除對方的戒心,解釋說。如果犯人混雜在這些工人中間,太田的這種做法或許有些拙劣。工地對應募的工人的經歷、前科一概不問,而且工友之間還有互相包庇的義氣感,這裏正是罪犯藏身的好場所。但是太田也想到,由於被害人可能在這裏呆過,工友間的義氣感反而對調查有利:即使犯人就藏在這兒,人之常情也是同情被害人的。
“曾在這個工地幹過活的一個人被殺死了,現在正在偵查,請大家多多協助。”
“在這兒幹過活的人被殺了?”果然不出所料,帶班的人的緊張神誌緩和,戒心鬆弛了。
“你們認識一個叫小塚要吉的人嗎?”
“小塚叫人殺了嗎?”看來帶班的人認識小塚,由此分析,他更應該認識幹活時間比小塚還要長的被害人。
“不是,小塚說他曾經和被害人一道在這個工地幹過活。”
“你們知道被害人叫什麽嗎?”帶班的人稍稍改換了說話的語氣。正在吃飯的工人們,把聽覺和視線都集中在他和警察的身上。或許工人中就有認識被害人的。
“我們就是來調查這件事情的。聽說你們這兒曾經有個叫‘山’的人,喏,就是他。”說著,太田把一張修飾過的被害人的照片遞到帶班的人的麵前。
“啊,是他……”帶班的人的麵部表情發生明顯的變化。
“你果然認識?”
“他一直呆到五月底,在這兒幹了兩個來月。”
“他還有兩個朋友吧!”
“有,都是東北口音。”
帶班的人的回答,和小塚要吉提供的線索完全相符。
“你知道這個人和那兩個人的姓名和住處嗎?”太田克製自己,不動聲色地追問。終於有了查明被害人身份的線索。
“大夥都叫他‘山’,那兩個人叫‘島’和‘青’。”
“具體叫什麽呢?”
“先生,在我們工地,相互間隻是喊代號,誰也不說真名。我們這兒還有叫田中角榮、三船敏郎1的哪,從當今的名人到古代的豪傑,都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