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集 中營裏,經常舉行嚴格的思想教肓,隻要稍微顯露出反共的態度,就會被送回西伯利亞。除了假意接受思想外,沒有別的生存之道。
在集中營裏放了一個已歸鄉者留下的留言簿,以縣來區分。查詢者無不急切的翻頁,希望能找到戰友或親人的名字。雖是名冊的格式,但姓名旁邊有時會看到用小字寫著“兄:〇〇已平安返鄉”的字樣。
翻到岩手縣那一頁,我找到穀木壽男的名字。欄外用小字記著“吾命乃川崎少尉所救,絕不輕言放棄”。似乎已經發配到完成登船的班次。
我充分了解他所寫的內涵。在此之後還舉辦了送別會,上級要求我們要向蘇聯寫一份感謝狀,內容大略是今日種種都是蘇聯同盟史達林閣下的恩德,回到日本以後,仍會努力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散播到全國等。還要我們把西伯利亞當作第二故鄉,就算沒有,至少也要把某些威名顯赫的武將名字刻在某處。
我自己也深受川崎少尉的支持。在鴻山中尉出事那晚,他的腳受了傷,代替紗布包紮的綁腿上都滲出了血。不知道他在回國的船上是否還會痛。
順利登船之後,很多人不是消失了蹤影,就是死亡。流言說那些統戰分子直到最後都還在找尋製裁的機會。反之,也聽到有士兵去找軍官報仇的消息。事實上,隊伍中好像存在著一份“日本海名冊”。
所謂的日本海名冊,就是從納霍德卡登船者扣除掉舞鶴登陸者的名冊。這些人除了病死之外,主要死因設定為自殺和意外。船上險惡的氣氛,從這種詭異的流言可見一斑。
終於舞鶴遙遙在望。所有人探出的身子把船給傾到一邊去了。這時候,一個從前高唱《國際歌》,宣告反對軍國主義的士兵脫下了衣服。他把手裏的恤衫用偷藏的紅藥水畫了一個紅日,撥開人群跑向前。然後登上船頭的高台,死命地揮舞著恤衫上的紅日。我看到他的臉時吃了一驚。他就是集中營裏的統戰頭子竹田。原來他去當統戰員也是為了歸鄉啊。
船停泊在大丹生檢疫港。當地的青年團坐著船過來,送上橘子和花束歡迎我們。我向一位青年借了紙和筆,把最後句會時牢記在腦中的五人俳句,寫在紙上。
甲板上 藏在心中的 舞鶴草
在那之後已經過了六十年。我也即將迎向人生的終曲。返國後,我回到出生地岩手縣過了一段時間。後來離開故鄉,去東京。不為別的,隻想看看在西伯利亞時眾人朝思暮想的“東京達莫伊”是什麽樣子。但是,對我這個鄉下人來說,都會的步調實在太快了。
我到處東飄西盪,察覺的時候竟又回到了舞鶴港。佇立在港口邊,我想起那個橘子一顆二十圓的時代,收到三百圓的回歸撫恤時無比感激的心情。我仍如當年一貧如洗,但我還年輕,靠著港口苦力和港灣建設工地的零工,日子就這樣過了。但我已經沒有心力去建立一個家了。
為了追求劍道的極致而日夜練劍,因為憧憬遼闊的土地而去滿州。我的青春時代就在淺薄和衝動中度過。成為人肉地雷,抱炸彈躲在洞穴裏,靜靜等待戰車經過,結果一場大雨我便像蚯蚓一樣鑽出地麵,而被敵軍逮捕。還沒打過仗呢,就被逮了。
埋伏作戰時一旦第一線被攻破,後麵很容易就潰不成軍。整個小隊幾乎毫無抵抗地成為階下之囚。雖然也有士兵決定自裁,但幾乎所有人都做不到。
在集中營體驗到生存的艱辛和活下來的珍貴。十六歲到十八歲這段期間,我肯定比一般人嚐過更多生離死別的痛苦。
寒冷、飢餓等肉體上的痛苦,尊嚴被踐踏的精神痛苦,兩者我都經歷過。疼痛是活著的證據,不痛就意味著死亡。於是我明白了沒有痛覺的恐怖。幾個士兵為了追求痛覺,做出傷害自己的愚行,但當我真正回到家鄉之後,終於能領悟他們的真意。他們患的是肉體的凍傷;而我,卻是精神的凍傷。
回歸後的兩三年,我以為那些滲透到日本的統戰員會監視我們,而時時活在緊張之中。然而,五年過去了,國家公安委員會(註:日本內閣國務大臣所組成的管理警察單位,以確保警察執勤時的公正和民主)沒有動靜,也不像戰前特高(註:特別高等警察,設立於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九一)專門取締思想犯的單位)那樣動不動就逮捕人。我才終於明白統戰員的活動不過爾爾。
沒有統戰員的監視,沒有勞役,沒有寒流,也不用再找水了。在高度經濟成長期中,隻要願意勞動肉體,就能輕輕鬆鬆地得到金錢,再也不會沒飯吃。
與西伯利亞拘留的時代相比,這無異是個天堂。但我從某段時期開始再也感受不到活著的樂趣,隻是還留著一口氣在罷了。說出來不怕得罪各位,習慣於無痛的生活是最可怕的事。想要什麽就有什麽,大家是否太貪得無厭了?從小孩到大人最後是不是都會變成拜金主義者?想要什麽都能輕易得到的自由,真有那麽大的魅力嗎?
我從大約十年前開始,就決定在這豐衣足食的日本,極力過著無牽無掛的生活。然後,我終於看清了,享樂主義必有其破綻。當欲望無止盡的膨脹時,無法滿足的心就會成為嫉妒的火種。
互為仇敵的美國和蘇聯握手言和,日本也與這兩國締結了友好關係。我當然沒有置喙的餘地,也不認為它是件壞事。我隻是想說:戰後美國帶來的享樂主義,在自由的名義下散播到全世界,最後大家便都選擇容易的路走。
在集中營裏放了一個已歸鄉者留下的留言簿,以縣來區分。查詢者無不急切的翻頁,希望能找到戰友或親人的名字。雖是名冊的格式,但姓名旁邊有時會看到用小字寫著“兄:〇〇已平安返鄉”的字樣。
翻到岩手縣那一頁,我找到穀木壽男的名字。欄外用小字記著“吾命乃川崎少尉所救,絕不輕言放棄”。似乎已經發配到完成登船的班次。
我充分了解他所寫的內涵。在此之後還舉辦了送別會,上級要求我們要向蘇聯寫一份感謝狀,內容大略是今日種種都是蘇聯同盟史達林閣下的恩德,回到日本以後,仍會努力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散播到全國等。還要我們把西伯利亞當作第二故鄉,就算沒有,至少也要把某些威名顯赫的武將名字刻在某處。
我自己也深受川崎少尉的支持。在鴻山中尉出事那晚,他的腳受了傷,代替紗布包紮的綁腿上都滲出了血。不知道他在回國的船上是否還會痛。
順利登船之後,很多人不是消失了蹤影,就是死亡。流言說那些統戰分子直到最後都還在找尋製裁的機會。反之,也聽到有士兵去找軍官報仇的消息。事實上,隊伍中好像存在著一份“日本海名冊”。
所謂的日本海名冊,就是從納霍德卡登船者扣除掉舞鶴登陸者的名冊。這些人除了病死之外,主要死因設定為自殺和意外。船上險惡的氣氛,從這種詭異的流言可見一斑。
終於舞鶴遙遙在望。所有人探出的身子把船給傾到一邊去了。這時候,一個從前高唱《國際歌》,宣告反對軍國主義的士兵脫下了衣服。他把手裏的恤衫用偷藏的紅藥水畫了一個紅日,撥開人群跑向前。然後登上船頭的高台,死命地揮舞著恤衫上的紅日。我看到他的臉時吃了一驚。他就是集中營裏的統戰頭子竹田。原來他去當統戰員也是為了歸鄉啊。
船停泊在大丹生檢疫港。當地的青年團坐著船過來,送上橘子和花束歡迎我們。我向一位青年借了紙和筆,把最後句會時牢記在腦中的五人俳句,寫在紙上。
甲板上 藏在心中的 舞鶴草
在那之後已經過了六十年。我也即將迎向人生的終曲。返國後,我回到出生地岩手縣過了一段時間。後來離開故鄉,去東京。不為別的,隻想看看在西伯利亞時眾人朝思暮想的“東京達莫伊”是什麽樣子。但是,對我這個鄉下人來說,都會的步調實在太快了。
我到處東飄西盪,察覺的時候竟又回到了舞鶴港。佇立在港口邊,我想起那個橘子一顆二十圓的時代,收到三百圓的回歸撫恤時無比感激的心情。我仍如當年一貧如洗,但我還年輕,靠著港口苦力和港灣建設工地的零工,日子就這樣過了。但我已經沒有心力去建立一個家了。
為了追求劍道的極致而日夜練劍,因為憧憬遼闊的土地而去滿州。我的青春時代就在淺薄和衝動中度過。成為人肉地雷,抱炸彈躲在洞穴裏,靜靜等待戰車經過,結果一場大雨我便像蚯蚓一樣鑽出地麵,而被敵軍逮捕。還沒打過仗呢,就被逮了。
埋伏作戰時一旦第一線被攻破,後麵很容易就潰不成軍。整個小隊幾乎毫無抵抗地成為階下之囚。雖然也有士兵決定自裁,但幾乎所有人都做不到。
在集中營體驗到生存的艱辛和活下來的珍貴。十六歲到十八歲這段期間,我肯定比一般人嚐過更多生離死別的痛苦。
寒冷、飢餓等肉體上的痛苦,尊嚴被踐踏的精神痛苦,兩者我都經歷過。疼痛是活著的證據,不痛就意味著死亡。於是我明白了沒有痛覺的恐怖。幾個士兵為了追求痛覺,做出傷害自己的愚行,但當我真正回到家鄉之後,終於能領悟他們的真意。他們患的是肉體的凍傷;而我,卻是精神的凍傷。
回歸後的兩三年,我以為那些滲透到日本的統戰員會監視我們,而時時活在緊張之中。然而,五年過去了,國家公安委員會(註:日本內閣國務大臣所組成的管理警察單位,以確保警察執勤時的公正和民主)沒有動靜,也不像戰前特高(註:特別高等警察,設立於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九一)專門取締思想犯的單位)那樣動不動就逮捕人。我才終於明白統戰員的活動不過爾爾。
沒有統戰員的監視,沒有勞役,沒有寒流,也不用再找水了。在高度經濟成長期中,隻要願意勞動肉體,就能輕輕鬆鬆地得到金錢,再也不會沒飯吃。
與西伯利亞拘留的時代相比,這無異是個天堂。但我從某段時期開始再也感受不到活著的樂趣,隻是還留著一口氣在罷了。說出來不怕得罪各位,習慣於無痛的生活是最可怕的事。想要什麽就有什麽,大家是否太貪得無厭了?從小孩到大人最後是不是都會變成拜金主義者?想要什麽都能輕易得到的自由,真有那麽大的魅力嗎?
我從大約十年前開始,就決定在這豐衣足食的日本,極力過著無牽無掛的生活。然後,我終於看清了,享樂主義必有其破綻。當欲望無止盡的膨脹時,無法滿足的心就會成為嫉妒的火種。
互為仇敵的美國和蘇聯握手言和,日本也與這兩國締結了友好關係。我當然沒有置喙的餘地,也不認為它是件壞事。我隻是想說:戰後美國帶來的享樂主義,在自由的名義下散播到全世界,最後大家便都選擇容易的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