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想像嗎?那種世界上最早讓到的幸運。相反地,膽小如我,隻要一想像就覺得十分驚恐。萬一出了什麽錯將原稿給弄丟了、要是壞了作品問市的機會;或是把它當成其他劣作,隨手將原稿交給其他編輯處理……
不管是哪一種情形,想來都令我驚恐不已。
另外,自稱已將畢身精力投注在《飄》上,從此不再寫小說的密契爾也很棒。的確,那本書也成了她投注畢身精力的one and only的作品了。
不,不是的,我不是在說這本書是可以跟《飄》相提並論的作品啦。隻是提到所謂編輯的工作是怎麽一回事罷了。
因為可能發生像《飄》那種情形,所以編輯的工作,可說是既有趣又可怕。
平常總是心懷期待,也許就是它了、搞不好就是這封了!這樣翻閱案頭上堆積如山的稿件,卻幾乎都是宿願難償。偏偏心裏不那麽想時,就會從意想不到的方向飛來佳作。這時又會像一開始就預定好的一樣,很快就付梓上市。
一開始我就覺得她對這項工作所抱持的態度是僅此一次。我曾問過她:那你打算從事哪一行呢?
她隻是回答:“不知道。”
她本來就是不愛笑的人,此時更是一臉嚴肅地看著我。
我不知道,但我確定應該不是這一行。
有什麽想做的事嗎?我這麽問完之後,她想了一下,僅僅回答:是有想知道的事情。然後仿佛想起什麽似地接著說道:
老實說,剛開始對於這本書要出版一事,我覺得不太好,可是現在我卻心懷感激。為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我想出書應該會有幫助。
正當我要追問她想知道的是什麽時,她隻是不斷重複:這是我個人的事。終究沒有告訴我答案。
7
這麽說來,書出版約一年後,這裏曾接到一通奇怪的電話。
出版社接到奇怪電話是很稀鬆平常的。說什麽那本書是我寫的,請將版稅匯到這個銀行帳戶啦、那本書根本就是抄襲我的作品啦,還有書上寫的是我的故事,作者怎麽會那麽清楚等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不,那通電話並非我剛剛所舉例的那種奇怪法,也因此讓我印象深刻。
打來的是一個穩重大方、氣質典雅的中年婦女。
電話的內容大概是:我拜讀過貴出版社的書,心想會不會是雜賀滿喜子小姐的著作。因為我和她是舊識,很想跟她取得聯繫。
倒是沒有任何特殊奇怪的舉動。
因為這本書用的是筆名,也沒有附作者照片,所以我認為對方應該是作者的舊識沒錯。
但因為作者事前就有交代過,如果有人想跟她聯繫,尤其是當時認識的人,請我們留下對方聯絡方式,她會再跟對方聯絡的。於是我回覆:我們會將你的聯絡方式通知作者的。
結果對方聽完沉默了一下。
當時,我發覺對方背後好像響起了什麽聲音。
交談之際,我也一直覺得她的背後有什麽聲音,大概是在外麵打電話的吧。但我始終聽不出來是什麽聲音。
然而就在對方短暫沉默的瞬間,我突然知道那是什麽了。
是海浪聲。
她在某個海邊打電話。而且聽得出來離海很近。不知道為什麽,當時我心中立即浮現出北陸的海邊。
她又開始繼續說話了。
雜賀小姐應該跟許多當時的朋友聊了很多吧?她應該常去k市進行採訪吧?要完成這樣的調查,應該很辛苦吧?她好棒呀,可以如此條理井然地寫下過去的事。
忽然間,她的語調起了變化。一種近似諂媚的聲音,令人感覺她好像想問出什麽東西似的,於是我心生警戒。這個人,究竟想知道什麽呢?
是呀,她很認真地進行採訪。我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那麽,請問你的大名和聯絡方式是?當我用事務性的口吻這麽詢問時,她又沉默了一下,然後電話就突然掛斷了。
不知道為什麽,我覺得心裏毛毛的。
電話掛斷前的沉默讓我知道了一件事。
在打電話來的婦女旁邊,還有另外一名女性。我覺得她比打電話來的婦女要年輕。在一瞬間,我聽到了她聲音尖銳地說了什麽話。
我的直覺認為,是她要那名婦女打電話過來的。
我認為其實作者的舊識應該是那名女性,而非打電話來的婦女。
我心裏越來越覺得不太對勁。
既然是舊識,為什麽那個女人不直接自己打電話呢?為什麽不肯報上姓名呢?
放回話筒後,我仍繼續思考這些問題。
還有,她究竟想知道什麽?
8
你也有寫東西嗎?
該不會是要重新驗證那個事件吧?
非創作文學中的非創作文學嗎?噢,聽起來很有趣嘛,剛好驗證昭和史現在正要開始流行了。或許是因為經歷過戰爭的最後一代已經高齡,所以有了危機感吧?我個人認為,具有國際經驗的年輕人也許能夠提出嶄新且客觀的論證吧。
沒關係的,你可以不必回答。
在完成前,不可以給別人看或說出來,必須將野心藏起來。一旦說出口,魔法就失靈了。不能告訴別人,得慢慢在自己心中孕育成熟。
你看,到了下午,人們就漸漸走上街頭了。
有學生,也有打發時間的上班族,有學術關係的人,也有外國人。
不管是哪一種情形,想來都令我驚恐不已。
另外,自稱已將畢身精力投注在《飄》上,從此不再寫小說的密契爾也很棒。的確,那本書也成了她投注畢身精力的one and only的作品了。
不,不是的,我不是在說這本書是可以跟《飄》相提並論的作品啦。隻是提到所謂編輯的工作是怎麽一回事罷了。
因為可能發生像《飄》那種情形,所以編輯的工作,可說是既有趣又可怕。
平常總是心懷期待,也許就是它了、搞不好就是這封了!這樣翻閱案頭上堆積如山的稿件,卻幾乎都是宿願難償。偏偏心裏不那麽想時,就會從意想不到的方向飛來佳作。這時又會像一開始就預定好的一樣,很快就付梓上市。
一開始我就覺得她對這項工作所抱持的態度是僅此一次。我曾問過她:那你打算從事哪一行呢?
她隻是回答:“不知道。”
她本來就是不愛笑的人,此時更是一臉嚴肅地看著我。
我不知道,但我確定應該不是這一行。
有什麽想做的事嗎?我這麽問完之後,她想了一下,僅僅回答:是有想知道的事情。然後仿佛想起什麽似地接著說道:
老實說,剛開始對於這本書要出版一事,我覺得不太好,可是現在我卻心懷感激。為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我想出書應該會有幫助。
正當我要追問她想知道的是什麽時,她隻是不斷重複:這是我個人的事。終究沒有告訴我答案。
7
這麽說來,書出版約一年後,這裏曾接到一通奇怪的電話。
出版社接到奇怪電話是很稀鬆平常的。說什麽那本書是我寫的,請將版稅匯到這個銀行帳戶啦、那本書根本就是抄襲我的作品啦,還有書上寫的是我的故事,作者怎麽會那麽清楚等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不,那通電話並非我剛剛所舉例的那種奇怪法,也因此讓我印象深刻。
打來的是一個穩重大方、氣質典雅的中年婦女。
電話的內容大概是:我拜讀過貴出版社的書,心想會不會是雜賀滿喜子小姐的著作。因為我和她是舊識,很想跟她取得聯繫。
倒是沒有任何特殊奇怪的舉動。
因為這本書用的是筆名,也沒有附作者照片,所以我認為對方應該是作者的舊識沒錯。
但因為作者事前就有交代過,如果有人想跟她聯繫,尤其是當時認識的人,請我們留下對方聯絡方式,她會再跟對方聯絡的。於是我回覆:我們會將你的聯絡方式通知作者的。
結果對方聽完沉默了一下。
當時,我發覺對方背後好像響起了什麽聲音。
交談之際,我也一直覺得她的背後有什麽聲音,大概是在外麵打電話的吧。但我始終聽不出來是什麽聲音。
然而就在對方短暫沉默的瞬間,我突然知道那是什麽了。
是海浪聲。
她在某個海邊打電話。而且聽得出來離海很近。不知道為什麽,當時我心中立即浮現出北陸的海邊。
她又開始繼續說話了。
雜賀小姐應該跟許多當時的朋友聊了很多吧?她應該常去k市進行採訪吧?要完成這樣的調查,應該很辛苦吧?她好棒呀,可以如此條理井然地寫下過去的事。
忽然間,她的語調起了變化。一種近似諂媚的聲音,令人感覺她好像想問出什麽東西似的,於是我心生警戒。這個人,究竟想知道什麽呢?
是呀,她很認真地進行採訪。我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那麽,請問你的大名和聯絡方式是?當我用事務性的口吻這麽詢問時,她又沉默了一下,然後電話就突然掛斷了。
不知道為什麽,我覺得心裏毛毛的。
電話掛斷前的沉默讓我知道了一件事。
在打電話來的婦女旁邊,還有另外一名女性。我覺得她比打電話來的婦女要年輕。在一瞬間,我聽到了她聲音尖銳地說了什麽話。
我的直覺認為,是她要那名婦女打電話過來的。
我認為其實作者的舊識應該是那名女性,而非打電話來的婦女。
我心裏越來越覺得不太對勁。
既然是舊識,為什麽那個女人不直接自己打電話呢?為什麽不肯報上姓名呢?
放回話筒後,我仍繼續思考這些問題。
還有,她究竟想知道什麽?
8
你也有寫東西嗎?
該不會是要重新驗證那個事件吧?
非創作文學中的非創作文學嗎?噢,聽起來很有趣嘛,剛好驗證昭和史現在正要開始流行了。或許是因為經歷過戰爭的最後一代已經高齡,所以有了危機感吧?我個人認為,具有國際經驗的年輕人也許能夠提出嶄新且客觀的論證吧。
沒關係的,你可以不必回答。
在完成前,不可以給別人看或說出來,必須將野心藏起來。一旦說出口,魔法就失靈了。不能告訴別人,得慢慢在自己心中孕育成熟。
你看,到了下午,人們就漸漸走上街頭了。
有學生,也有打發時間的上班族,有學術關係的人,也有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