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本書到底寫出了真相沒有?大概對這個作品而言,那不是問題所在。硬要說的話,倒是跟卡波提的《冷血》的感覺相近吧。無法歸類是創作文學或非創作文學,很難貼上標籤,又不能說是文藝作品。整本書的內容令人有些不安,但那就是這個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在我過去所做過的書當中,這算是一本風格和性質都相當特異的作品吧。跟其他書都不太一樣,就是有其特色,仿佛存在的世界很不同。感覺就是這些吧。


    4


    是呀,她最初開出來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我們接收這個紙箱。


    是的,這是她寫稿時所採用的所有資料。


    現在她手邊應該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吧。因為全部都在這裏了。


    裏麵有很多錄音帶喔,不過不知道那些帶子現在還可不可以聽。我想是不行吧。我一直都當成是私人的東西放在公司的架子上。要說是我的保存方式太糟糕,那我也沒有話說。她倒是很幹脆地表示要丟要燒,隨便我處理,總之她就是不想留。所以一校對完,她就毫不留戀地整箱寄過來。


    沒有,我隻是稍微過目一下,沒有仔細地看完全部。對我而言,隻要確定是她自己調查、自己完成的作品就好了,沒有必要翻箱倒櫃地查看內容物。


    可是就算她要我自行處理,我也辦不到。


    那本筆記是她的採訪日誌。


    內容很平淡,就像她的人一樣,平平淡淡的。


    裏麵所寫的數字指的是受訪對象,在書後麵有做成名單。最後一共有將近四十個人。有的人不知去處、有的人不肯接受採訪,並非名單上所有的人都有接觸過。


    所謂的k君,就是協助她採訪調查的大學學弟。北陸夏天的酷熱似乎讓他有點吃不消。


    嗄?這些英文字母代表什麽意思嗎?


    那是舊書店啦。


    5


    她好像是將市內的舊書店以店名羅馬拚音的第一個字母來稱呼。


    是呀,在《被遺忘的祭典》書中,倒是沒有提到她進出舊書店的事。


    雖然說這是一本報導文學、創作文學、過去、還有現在混成一體的作品,可是就算她做了採訪,恐怕也得將進出舊書店的部分割愛吧。


    這個嘛,我想不出來有什麽特別的理由。單純就作品的效果來說,可能隻是想更簡單、明確化吧。實際上,我也覺得現在的形式比較好。


    啊,日記中出現的“g”就是那個呀,那本薄薄的雜誌。


    箱子裏麵不是有整捆的過期雜誌嗎?


    好像是同人誌還是迷你通訊之類的小眾雜誌吧。也就是所謂的八卦雜誌。內容通常是限定區域、隻有當地人才知道的八卦、爆料報導,一種很具地方色彩的雜誌。她想找事件當時所發行的那本雜誌。


    她好像在調查當時流傳的謠言、辦案情況的漏網消息、來自醫院方麵的被害人等傳聞。那種局限在當地小範圍的流行話題,往往是外界很難窺探到的部分。尤其被害人又是地方上的有力人士,就更具可看性了。她大概是想了解被害人一家的過往和評價吧。隻是她當初所懷疑的一些事項,似乎也都沒有找到可以佐證的線索。


    雖然有點寒酸,不過也算是引人在意的雜誌啦。


    內容都還滿無聊的吧。


    內容幾乎都是像小孩子說人壞話一樣,充滿了手工的樸拙感。


    gg也多半是情色行業。不過如果這種雜誌發行成一般商業雜誌,內容就會很生猛,感覺血淋淋地很嚇人。


    仿佛可以看見媒體這種行業的原點。


    現在的媒體,就好像住家附近變漂亮的公布欄。翻閱這種雜誌,就會深深感受到一開始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什麽市民運動啦、報社之類的,真是令人感慨良多。


    我因為對這種雜誌很有興趣,所以每一本都徹頭徹尾讀過了,可是沒有看到有關被害醫院的報導。不過不是所有的過期雜誌都搜集全了,因此我也不能斷言都沒有。


    嗯,照這樣看來,她是花了很多時間逛舊書店。


    k市是個古老的城鎮,又有舊製高中和幾所大學,所以有很多學生街,自然舊書店也不少。的確,舊書店也都集中在某些區域,逛起來說不定很輕鬆。古城和舊書店果然是很相配的。


    是呀,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堪稱是世界最大的舊書店街。說真的,這幾年來這條路的樣子也改變了很多。


    現在年輕人之間也開始流行逛舊書店,真是不可思議呢。


    那是因為世界上的人,可分為會進舊書店的人和不進去的人兩種。


    嗄?


    那本筆記怎麽樣了嗎?


    採訪對象中,獨獨少了6號?


    哇,你還滿厲害的嘛。


    竟然還注意到這一點。沒有啦,我沒有要試探你的意思。


    事實上我一開始讀那本筆記時也注意到了。下意識在腦海裏中用消去法將出現過的號碼一一消掉,結果就隻有6號,始終沒有出現過。你是同業的嗎?不是?我也問過她了喔。6號是誰?書後麵的名單上也沒有提到。


    然後她說是在事件中逃過一劫的女性。


    她人已經去了國外,結果最想採訪的對象卻沒有機會碰麵,讓她覺得很遺憾。


    6


    說到一書作家,大家第一個想到還是瑪格麗特·密契爾(margaret mitchell)吧。瑪格麗特·密契爾將一皮箱的原稿寄給了某編輯,還不斷打電報詢問結果。拗不過她的熱情,編輯隻好在火車中開始翻閱那本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好羨慕可以最早讀到那本小說的編輯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尤金尼亞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恩田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恩田陸並收藏尤金尼亞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