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沒有被巨浪捲走啦,浪花隻衝過我的腳邊而已。然而光是這樣,在寫《被遺忘的祭典》之前,我就已經被黑夜某處傳來的碎浪聲搞得不得安寧了。
出書之後,收到了許多來信。
當然其中也包含了謾罵或是語帶威脅的來函,但大部分都是對那些被時代巨浪吞沒的事物表示看破與同感的信件。字裏行間充滿了不知道如何看待巨浪來襲的困惑與懷疑。讀了那些來信,我終於確信寫完這本書,我的任務也到此結束。
不,不對,才沒有結束呢。我想,即便隻是承受著那些信件所蘊涵的重量,我的一生恐怕都不足以負荷吧?
6
那就是有名的石燈籠,做成了古琴弦柱的形狀。它的漢字很難寫。這裏是風景明信片和旅遊書中常見的景點。
一到冬天,周邊的鬆樹都會纏上繩子固定,叫做“雪吊”。繩子在天空呈現出放射線的幾何學美感。
這一帶有許多高大的鬆樹和奇木,很壯觀的。
與其說是主題樂園,更像是在走升官圖的遊戲吧。出發點是真弓阪,這裏有櫻樹園、有彎彎曲曲的流水、有小橋。終點是哪裏呢?你也真是好事,到底想知道什麽呢?
我所查到的東西全部都已經寫在那本書裏了。你居然會被那本跟標題一樣“被遺忘”的書所吸引,老實說我覺得你太閑了——雖然我是那本書的作者。
基本上,那是個已經結束的事件。嫌犯是呈現死亡狀態直接送檢的嘛。固然有很多疑點沒有釐清,不過那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件了,警方也早就沒在調查了。
說是調查,其實也隻是一味地聽事件關係人說話罷了。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方法,我的能耐大概也就隻有到這種程度而已。
如今想想,我還真是莽撞、粗神經又橫衝直撞。
因為我當時還是個愚蠢、時間很多的大學生嘛。而且大家都還記得我和哥哥,我看起來老實、不善言詞的樣子也反而占了優勢。
事情已經過了十年之久,那些人已經或許能夠站在不同的距離重新審視那個事件了。說不定他們好不容易才得到回憶那段往事的從容吧。
許多人告訴我他們其實很受不了媒體和好事者們的窮追猛問。雖然當時他們強硬地做出“不要再煩我們了”的要求,但是過了一陣子,他們最後卻還是回過頭去檢視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隨著時間的過去,反而有人表示希望能說出來、留下自己的意見。由於事件馬上就要隨風而逝了,也有的人極欲忘記卻又害怕記憶的消逝。
總之我開始採訪的時機是對的,能寫出那本書也全是因為這些好運。
當時我的確是太幸運了呢。如果真有所謂的時來運轉,我大學四年級的夏天就是那種情形。
是呀,一開始我是打算以此當作畢業論文交差的。因為我學的是市場行銷,所以我隻是單純想透過街頭訪談和問卷調查等不同方法,分別看看各能收集多少資訊、內容會有什麽樣的不同。為什麽會想到調查童年時代發生的事件呢——明明跟市場行銷一點關係都沒有啊。我現在甚至也記不得起因是什麽了。
不過一旦下定決心調查,我可從來沒有後悔過。在朋友的幫忙下,寫信、打電話給相關人士。從五月到九月,每個月一次造訪四次相關人士。有的人每次都肯接見、有的人則是隻見一麵就不再出現。
沒想到間隔一段時間的定期會麵頗具效果。許多人隻要在我麵前便不由自主地緊張而說不話來;但當我一離開,卻又滔滔不絕地“話說當年”。也有人會隨著見麵次處的增加而喚回記憶。有些人在和我麵對麵的時候幾乎沒有話說,可是一回到家後則是一定會寫信給我。那年夏天是個很特別的夏天。
發生那個事件的夏天,以及我在這個城鎮裏採訪相關人士的夏天,在我心中是成對的。
兩者都是白色的夏天。白色的日子。對我而言,那兩個夏天我肯定是熱昏了頭,處於異常狀態。
所有的訪談都結束時,我的頭腦裏麵塞滿了每個人的說法,我已經無暇顧及畢業論文了。總之,我像是著了魔一樣拚命寫出來,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寫的是小說還是什麽。
反而是寫好的成品讓我有些困擾——我居然寫出了一個完全不像是畢業論文的怪東西,而且還大費周章地折騰了一個夏天。當我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狀況時,臉都綠了。我已經沒有時間和氣力重寫另一篇論文了。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讀書會的同學們都知道我曾經灰頭土臉地埋首寫了奇怪的東西。教授也要求要看,還要我當作畢業論文交出。更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教授在出版社工作的學生看到了那東西。於是,它就這麽順理成章地印刷成書了。
如今回想起來,就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假如沒有那回事,或許現在我就不可能像這樣和你在此見麵了。這果然是命運使然。
7
事件發生時,我唯一留下印象的,是周遭的大人都說:“簡直就像帝銀事件一樣。”
小時候,我完全不知道大人們在說什麽。好不容易知道是怎麽回事,則是在高中的歷史課時。本來高中所教的日本史,能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很不容易了,戰後史根本都是盲點。偏偏我對戰後史特別有興趣,私下還看了不少書。
出書之後,收到了許多來信。
當然其中也包含了謾罵或是語帶威脅的來函,但大部分都是對那些被時代巨浪吞沒的事物表示看破與同感的信件。字裏行間充滿了不知道如何看待巨浪來襲的困惑與懷疑。讀了那些來信,我終於確信寫完這本書,我的任務也到此結束。
不,不對,才沒有結束呢。我想,即便隻是承受著那些信件所蘊涵的重量,我的一生恐怕都不足以負荷吧?
6
那就是有名的石燈籠,做成了古琴弦柱的形狀。它的漢字很難寫。這裏是風景明信片和旅遊書中常見的景點。
一到冬天,周邊的鬆樹都會纏上繩子固定,叫做“雪吊”。繩子在天空呈現出放射線的幾何學美感。
這一帶有許多高大的鬆樹和奇木,很壯觀的。
與其說是主題樂園,更像是在走升官圖的遊戲吧。出發點是真弓阪,這裏有櫻樹園、有彎彎曲曲的流水、有小橋。終點是哪裏呢?你也真是好事,到底想知道什麽呢?
我所查到的東西全部都已經寫在那本書裏了。你居然會被那本跟標題一樣“被遺忘”的書所吸引,老實說我覺得你太閑了——雖然我是那本書的作者。
基本上,那是個已經結束的事件。嫌犯是呈現死亡狀態直接送檢的嘛。固然有很多疑點沒有釐清,不過那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件了,警方也早就沒在調查了。
說是調查,其實也隻是一味地聽事件關係人說話罷了。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方法,我的能耐大概也就隻有到這種程度而已。
如今想想,我還真是莽撞、粗神經又橫衝直撞。
因為我當時還是個愚蠢、時間很多的大學生嘛。而且大家都還記得我和哥哥,我看起來老實、不善言詞的樣子也反而占了優勢。
事情已經過了十年之久,那些人已經或許能夠站在不同的距離重新審視那個事件了。說不定他們好不容易才得到回憶那段往事的從容吧。
許多人告訴我他們其實很受不了媒體和好事者們的窮追猛問。雖然當時他們強硬地做出“不要再煩我們了”的要求,但是過了一陣子,他們最後卻還是回過頭去檢視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隨著時間的過去,反而有人表示希望能說出來、留下自己的意見。由於事件馬上就要隨風而逝了,也有的人極欲忘記卻又害怕記憶的消逝。
總之我開始採訪的時機是對的,能寫出那本書也全是因為這些好運。
當時我的確是太幸運了呢。如果真有所謂的時來運轉,我大學四年級的夏天就是那種情形。
是呀,一開始我是打算以此當作畢業論文交差的。因為我學的是市場行銷,所以我隻是單純想透過街頭訪談和問卷調查等不同方法,分別看看各能收集多少資訊、內容會有什麽樣的不同。為什麽會想到調查童年時代發生的事件呢——明明跟市場行銷一點關係都沒有啊。我現在甚至也記不得起因是什麽了。
不過一旦下定決心調查,我可從來沒有後悔過。在朋友的幫忙下,寫信、打電話給相關人士。從五月到九月,每個月一次造訪四次相關人士。有的人每次都肯接見、有的人則是隻見一麵就不再出現。
沒想到間隔一段時間的定期會麵頗具效果。許多人隻要在我麵前便不由自主地緊張而說不話來;但當我一離開,卻又滔滔不絕地“話說當年”。也有人會隨著見麵次處的增加而喚回記憶。有些人在和我麵對麵的時候幾乎沒有話說,可是一回到家後則是一定會寫信給我。那年夏天是個很特別的夏天。
發生那個事件的夏天,以及我在這個城鎮裏採訪相關人士的夏天,在我心中是成對的。
兩者都是白色的夏天。白色的日子。對我而言,那兩個夏天我肯定是熱昏了頭,處於異常狀態。
所有的訪談都結束時,我的頭腦裏麵塞滿了每個人的說法,我已經無暇顧及畢業論文了。總之,我像是著了魔一樣拚命寫出來,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寫的是小說還是什麽。
反而是寫好的成品讓我有些困擾——我居然寫出了一個完全不像是畢業論文的怪東西,而且還大費周章地折騰了一個夏天。當我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狀況時,臉都綠了。我已經沒有時間和氣力重寫另一篇論文了。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讀書會的同學們都知道我曾經灰頭土臉地埋首寫了奇怪的東西。教授也要求要看,還要我當作畢業論文交出。更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教授在出版社工作的學生看到了那東西。於是,它就這麽順理成章地印刷成書了。
如今回想起來,就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假如沒有那回事,或許現在我就不可能像這樣和你在此見麵了。這果然是命運使然。
7
事件發生時,我唯一留下印象的,是周遭的大人都說:“簡直就像帝銀事件一樣。”
小時候,我完全不知道大人們在說什麽。好不容易知道是怎麽回事,則是在高中的歷史課時。本來高中所教的日本史,能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很不容易了,戰後史根本都是盲點。偏偏我對戰後史特別有興趣,私下還看了不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