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夜深人靜之時,我的思維才稍顯清晰,想到既然是“幻聽”,終歸是幻覺的一種;而提到幻覺,我記憶中一個過世的朋友曾經跟我提到過,他第一回抽菸抽的是過濾嘴香菸,吸了一口之後腦袋甚為晃蕩,站都站不穩,唯有坐下,任憑眼前、耳邊出現那些個雜七雜八的聲像——我才明白,原來首次抽菸仿佛可以產生幻視和幻聽的。
說起抽菸,我第一印象就是村裏的二叔公。二叔公名叫閆祝光,家住村頭,就村公所隔壁;聽姥姥說,二叔公活了八十六歲,抽菸抽了五十多年,後來老些了,發覺咽喉不好,就不抽了。這種煙齡,真可謂是老煙槍,吞雲吐霧的技術已經自成一派了,他應該對抽菸時的感受記憶更為深刻才是。
第二天我便跑到村頭。乍一看過去,村頭大多房屋還保持著剛剛建村時的風貌,據說那是讓我們村看著更貧困,至於為了什麽,我就不得而知了。房牆都是黃泥土磚壘成的,牆麵沒有一寸平整的地方,都是坑坑窪窪的,而且上邊的黃泥用手指一摳就悉悉索索地能掉下好一些粉塵,摸著觸感倒甚好,不過弄得人滿頭滿臉;這些房屋不止一戶人家住的,院落的組合複雜錯落,構成了一個小型的住宅區,行走其間恍如迷宮,就像是走在深巷裏,外人進來很容易迷路,但這裏我來的次數也不少了——小時常和大夥兒在這玩捉迷藏,打打鬧鬧的過程令我閉著眼睛也能摸對歸去的路——所以要找到二叔公的住處,對我來說易如反掌。
路過拜菩薩的大堂,我就見到了二叔公。二叔公正坐在門檻上,他眯眼瞧見我,便喚道:“小該來了。”他的喉嚨裏總是儲著一口濃痰,因此他講話的時候帶有咕嚕嚕的響,聲音讓人聽著就想清嗓——估計他也沒那咳嗽的力氣了。
我跟二叔公問了,二叔公說,他現在不抽菸了,但較之從前年輕的時候,更經常聽到有人說話、喊他的名字。具體那些人說了什麽,他也聽得不甚明了,隻知不時提到他的名字。
我聽了愈加興奮,想:若再有幻聽,定要嚐試用心聽清那些“聲音”說的是什麽;對了,還要用紙筆記錄下來,留供今後研究。於是以後我出門的時候都不忘隨身攜帶一支鉛筆和幾張從作業本上扯下來的疊好的紙。
後來在忘了日期的某天,我到村尾的新樓玩兒——那可是五層的樓,能在樓頂看到我們村的全貌呢。在樓梯往上爬,一層層地轉啊轉,突然在一個樓梯間聽到了有人說了句什麽,接著就是混亂的談話聲。要摸紙筆出來已經來不及了,我忙側頭細聽,似乎也清明了幾個詞。
那是:“閆祝光”“有效期至”“即將回收”。
第二十七章 稻草人
正是秋分時節,俗語有雲:秋分收稻,寒露燒草。到了這段日子,田地裏的水稻該熟了,稻穀連同稻杆稻葉黃燦燦的一片,風吹稻浪一波一波漫散開來,濃於背景中滿山的秋葉,正是一幅美好的豐收畫卷。此刻,夥伴們都尚未回村,放假雖離開了學校,但按他們的說法,還要在鎮上“瀟灑”一陣;我獨自一人,是最愛到田邊去玩的——晾秋風、賞好景,樂在其中。
稻穀皆熟,不免會招惹來許多覓食的雀兒來吃,農忙還未至,又不能派人來專門守著,所以在稻田裏做有幾個稻草人來嚇唬這些沒見過世麵的小動物是必不可少的。我沒親手紮過草人,可沒吃過豬肉也該見過豬跑吧:三兩根木桿,四紮上季收起留作別用的稻草,一頂草帽足矣。具體做法是把兩根末梢有幾支分叉的木棍綁在一根挺直的木桿的三分之一端上,又或是直接就兩根木桿做成十字架狀;主杆上綁兩紮稻草,作為上身和下擺,分叉的兩根則一邊綁一紮稻草,作為兩個臂膀,分叉出來的地方像極了手指,再往主杆的頭頂將草帽一蓋,插進稻田裏就大功告成了。遠遠看去,那稻草人還真像個農夫穿了蓑衣守在田地中央,張臂要撲的模樣。一些家裏有幾個閑錢的住戶,從鎮裏的服裝店買來假人模特的頭,往稻草人的主杆上裝,那草人就更*真了;這也是為什麽有的服裝店的假人模特沒有頭的緣故,可駭人了,行商的人就是要把生意做到盡。
我打量了一下身邊做得挺像的幾個稻草人,無聊地考慮著怎麽能把它們做得對雀兒們更為具有威懾力:裝小型的擴音器,將手掌部分做成可活動等等。捉摸了一下,看到有個稻草人的“手掌”部分,放著一顆半熟的撚子(一種果子,學名“桃金孃”);我嗤笑地自言自語道:“哪個傢夥比我更無聊,放隻果子給草人吃這麽搞笑。”想必是在家呆得慌了的小孩。我把撚子捏在手指間把玩起來,消磨時間。
等夥伴們回了,又是在一塊兒玩耍、侃天。因他們都在鎮上逛得累了,不肯再在各座山頭竄上竄下,隻圍坐在一片空地中,聽馬哥吹水。馬哥開始說了,聽他的話頭好像是要給我們搬“小孩晚上大哭”的故事。這時,兵兵插馬哥的話:“馬哥你說的那個不好聽,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我們老是光聽馬哥吹,也聽得耳膩出油了,便叫好歡迎。馬哥一臉尷尬,應該是覺得很沒有麵子,幽怨地地瞄兵兵一眼,退回聽眾席裏了。大夥兒中間騰出的地方,即是演講席,兵兵立馬上前一步占了,那架勢,仿佛是要跳出來號召我們對土地主發動起義般。
說起抽菸,我第一印象就是村裏的二叔公。二叔公名叫閆祝光,家住村頭,就村公所隔壁;聽姥姥說,二叔公活了八十六歲,抽菸抽了五十多年,後來老些了,發覺咽喉不好,就不抽了。這種煙齡,真可謂是老煙槍,吞雲吐霧的技術已經自成一派了,他應該對抽菸時的感受記憶更為深刻才是。
第二天我便跑到村頭。乍一看過去,村頭大多房屋還保持著剛剛建村時的風貌,據說那是讓我們村看著更貧困,至於為了什麽,我就不得而知了。房牆都是黃泥土磚壘成的,牆麵沒有一寸平整的地方,都是坑坑窪窪的,而且上邊的黃泥用手指一摳就悉悉索索地能掉下好一些粉塵,摸著觸感倒甚好,不過弄得人滿頭滿臉;這些房屋不止一戶人家住的,院落的組合複雜錯落,構成了一個小型的住宅區,行走其間恍如迷宮,就像是走在深巷裏,外人進來很容易迷路,但這裏我來的次數也不少了——小時常和大夥兒在這玩捉迷藏,打打鬧鬧的過程令我閉著眼睛也能摸對歸去的路——所以要找到二叔公的住處,對我來說易如反掌。
路過拜菩薩的大堂,我就見到了二叔公。二叔公正坐在門檻上,他眯眼瞧見我,便喚道:“小該來了。”他的喉嚨裏總是儲著一口濃痰,因此他講話的時候帶有咕嚕嚕的響,聲音讓人聽著就想清嗓——估計他也沒那咳嗽的力氣了。
我跟二叔公問了,二叔公說,他現在不抽菸了,但較之從前年輕的時候,更經常聽到有人說話、喊他的名字。具體那些人說了什麽,他也聽得不甚明了,隻知不時提到他的名字。
我聽了愈加興奮,想:若再有幻聽,定要嚐試用心聽清那些“聲音”說的是什麽;對了,還要用紙筆記錄下來,留供今後研究。於是以後我出門的時候都不忘隨身攜帶一支鉛筆和幾張從作業本上扯下來的疊好的紙。
後來在忘了日期的某天,我到村尾的新樓玩兒——那可是五層的樓,能在樓頂看到我們村的全貌呢。在樓梯往上爬,一層層地轉啊轉,突然在一個樓梯間聽到了有人說了句什麽,接著就是混亂的談話聲。要摸紙筆出來已經來不及了,我忙側頭細聽,似乎也清明了幾個詞。
那是:“閆祝光”“有效期至”“即將回收”。
第二十七章 稻草人
正是秋分時節,俗語有雲:秋分收稻,寒露燒草。到了這段日子,田地裏的水稻該熟了,稻穀連同稻杆稻葉黃燦燦的一片,風吹稻浪一波一波漫散開來,濃於背景中滿山的秋葉,正是一幅美好的豐收畫卷。此刻,夥伴們都尚未回村,放假雖離開了學校,但按他們的說法,還要在鎮上“瀟灑”一陣;我獨自一人,是最愛到田邊去玩的——晾秋風、賞好景,樂在其中。
稻穀皆熟,不免會招惹來許多覓食的雀兒來吃,農忙還未至,又不能派人來專門守著,所以在稻田裏做有幾個稻草人來嚇唬這些沒見過世麵的小動物是必不可少的。我沒親手紮過草人,可沒吃過豬肉也該見過豬跑吧:三兩根木桿,四紮上季收起留作別用的稻草,一頂草帽足矣。具體做法是把兩根末梢有幾支分叉的木棍綁在一根挺直的木桿的三分之一端上,又或是直接就兩根木桿做成十字架狀;主杆上綁兩紮稻草,作為上身和下擺,分叉的兩根則一邊綁一紮稻草,作為兩個臂膀,分叉出來的地方像極了手指,再往主杆的頭頂將草帽一蓋,插進稻田裏就大功告成了。遠遠看去,那稻草人還真像個農夫穿了蓑衣守在田地中央,張臂要撲的模樣。一些家裏有幾個閑錢的住戶,從鎮裏的服裝店買來假人模特的頭,往稻草人的主杆上裝,那草人就更*真了;這也是為什麽有的服裝店的假人模特沒有頭的緣故,可駭人了,行商的人就是要把生意做到盡。
我打量了一下身邊做得挺像的幾個稻草人,無聊地考慮著怎麽能把它們做得對雀兒們更為具有威懾力:裝小型的擴音器,將手掌部分做成可活動等等。捉摸了一下,看到有個稻草人的“手掌”部分,放著一顆半熟的撚子(一種果子,學名“桃金孃”);我嗤笑地自言自語道:“哪個傢夥比我更無聊,放隻果子給草人吃這麽搞笑。”想必是在家呆得慌了的小孩。我把撚子捏在手指間把玩起來,消磨時間。
等夥伴們回了,又是在一塊兒玩耍、侃天。因他們都在鎮上逛得累了,不肯再在各座山頭竄上竄下,隻圍坐在一片空地中,聽馬哥吹水。馬哥開始說了,聽他的話頭好像是要給我們搬“小孩晚上大哭”的故事。這時,兵兵插馬哥的話:“馬哥你說的那個不好聽,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我們老是光聽馬哥吹,也聽得耳膩出油了,便叫好歡迎。馬哥一臉尷尬,應該是覺得很沒有麵子,幽怨地地瞄兵兵一眼,退回聽眾席裏了。大夥兒中間騰出的地方,即是演講席,兵兵立馬上前一步占了,那架勢,仿佛是要跳出來號召我們對土地主發動起義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