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工業發展的緩慢,還與其農業狀況有著密切的關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製,建立了農民的小土地所有製。在小土地所有製下,雖然農民可以自由使用土地,有助於農業中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小農的兩極分化是一個長期過程。大量貧困破產的農民,並沒有流往城市成為自由僱傭勞動者,而是陷入了高利貸的羅網。高利貸者在法國農村中特別活躍。破產農民為了保留小塊土地經營,寧願忍受高利貸剝削,以自己的土地作抵押,向高利貸者借債,隻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流入城市出賣勞動力。因此,小土地所有製便長期保留了下來。不僅農民被固定在小塊土地上,而且很多城郊企業的僱傭工人也是小塊土地的占有者,從而造成了土地所有權的極度分散。據統計,1862年在占有1公頃以上土地的320萬個農戶中,244萬個農戶占有1—10公頃的土地(38)。小農經濟長期存在,勢必造成城市自由勞動力的短缺。同時,小農無力購買農業機器,小塊土地也不適合於機器耕種。加之,自給自足的小農阻礙著國內市場的擴大。所有這些,不僅影響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而且也拖住了工業發展的後腿。


    8.3 三


    從以上普魯士和法國工農業生產發展情況的比較可知,在普法戰爭前,普魯士已將法國拋在了後麵。從主要工業部門來看,它在煤炭和鋼鐵產量,蒸汽機動力總數,鐵路線長度等方麵,均超過了法國。從兩國的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來看,1860年,普魯士占16%,法國隻占12%;1870年,普魯士占13%,法國占10%(39)。就經濟實力來說,普魯士已占有明顯的優勢。


    普法戰爭的結局,充分顯示出經濟基礎的重要性。戰爭雙方的軍事較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經濟實力的較量。兩國經濟狀況,對各方麵都有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經濟狀況與軍事力量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如前所述,鋼鐵工業促進了機器工業的發展,而機器工業又是與軍火工業聯繫在一起的。克虜伯公司在1850年至1870年間發展很快,工人由237人增加到7000人,顯然與同一時期重工業的迅速發展有關。當時,克虜伯工廠和其他工廠,已能製造出21厘米口徑的迫擊炮和12磅重的炮彈(40)。在普法戰爭中,大炮顯示了對小型武器的優勢。例如在色當戰役中,手持夏斯波式步槍的法國步兵顯然抵擋不住普魯士大炮的轟擊,隻能以失敗告終。


    普魯士的鐵路網對於軍事具有重要的意義。英國軍事學家說:“德國鐵路係統優越的運輸能力,是它在1870年贏得勝利的一個有力因素。”(41)在普法戰爭的各次戰役中,正麵進攻很難取勝,需要動員優勢兵力從兩翼包抄敵軍。而動員大量兵力進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調動部隊,運輸能力必須跟得上。普魯士發達的鐵路網不僅能夠迅速地把大量部隊運往前線,集結到作戰地區,而且能夠使部隊的給養得到及時的補充。比起普魯士來,法國的鐵路運輸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戰爭爆發後,它未能及時地調集足夠的兵力。1870年8月初,當毛奇率領的37萬普魯士軍隊越過邊境時,法國隻能以24萬多人的兵力相對抗(42)。據另一資料說,1870年8月2日,法國在邊界上隻能陳兵26.5萬人,而普魯士在萊茵河已集中了50萬人的兵力(43)。關於鐵路運輸與軍事的重要關係。正如戴萊加蓋將軍在《現代戰爭》一書中所指出的:“一個國家在組織本國邊疆的防禦時,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不是把國土用要塞地帶圍起來,而是使鐵路網布滿全境,以保證盡可能迅速集中兵力。”(44)由於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鐵路運輸能力,普魯士軍隊僅就投入戰爭的兵員數量來說,已占優勢,更不用說武器裝備方麵的優勢了。


    普魯士軍隊不僅在數量上和武器裝備上占據優勢,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它的素質和戰鬥力。當時,普魯士已擁有80萬訓練有素的常備軍,超過任何歐洲國家的軍隊,而法國所能調動的軍隊隻有30萬人(45)。早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普魯士就形成了一套動員和保證後勤供應的軍事製度。它規定每一地區的司令部分別承擔動員工作和後勤事務。各個司令部都存放著最新的預備役兵員手冊,並且儲備著大批被服、裝備和軍火,一旦接到陸軍部的命令,就能夠及時地召集裝備並運送一個軍團到指定的集結地區(46)。相比之下,法國動員和集中兵員的能力則顯得很差。


    普法戰爭開始時,法國不僅在動員和集中兵力的技術安排方麵暴露出不少缺陷,使部隊處於混亂狀態(例如:將軍找不到他所指揮的部隊,甚至連一張法國邊境地圖都沒有(47))。而且在武器裝備,後勤供應等方麵也表現出明顯的劣勢。1870年7月19日戰爭爆發。第二天,法國軍需總監就致電陸軍部說:部隊“沒有砂糖,沒有咖啡,沒有糧食,沒有酒,沒有鹽,很少油脂和餅幹”,需“火速運送至少一百萬份口糧到第昂維爾”(48)。24日,法軍第三軍團軍需長致電陸軍部說:“我處沒有醫務人員,……沒有醫院用箱,沒有行軍夥房,沒有運輸車,……而在第四騎兵師裏,連一個官員都沒有”(49)。很多開往前線的隊伍,缺少彈藥和裝備。第十二軍團後備炮兵隊雖有舊式大炮,但射程不遠。據該軍團司令勒布倫將軍在回憶錄中說:“沒有一顆炮彈能夠達到目標的。……所發炮彈或者落入田中,或者距離尚遠就爆炸於空中了;還須穿過兩三倍射程才能達到目標,發生作用。因為這些炮的不中用,我感到失望。”他命令炮兵隊長把炮位向前移幾百公尺,以便盡量接近步兵陣線。隊長反駁道:“二三百公尺,多也好,少也好,普魯士的炮依然優越於我們的炮。我們的炮彈還是同樣地不能飛射到我們的敵人的陣地。”(50)武器裝備如此之差的法國軍隊,在優勢的普魯士軍隊麵前怎能不遭到慘敗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破解普法戰爭之戰略棋局:麵對德國統一進程的拿破崙三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寒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寒秋並收藏破解普法戰爭之戰略棋局:麵對德國統一進程的拿破崙三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