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緣政治:不可能的使命成為可能


    雖然按照十九世紀德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德國知識分子的自由主義標準,普魯士被寄託了統一德國的希望,但一個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觀察家,要判斷德國是否會由普魯士來主導統一,那麽多半會判斷否。這是因為奧地利在傳統上享有優越的政治地位,哈布斯堡家族自十四世紀以來就把持著“德意誌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在德意誌中小諸邦中享有極高的威望。它和以巴伐利亞、薩克森和漢諾瓦等為代表的中等邦國是反對普魯士擴張的現實阻力。


    根據1815年拿破崙一世被徹底打敗後的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在德意誌土地上建立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誌聯盟(舊譯德意誌邦聯)。它包括34個邦和4個自由市。各邦在內政、外文、軍事上是獨立自主的。其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該聯盟中最大的兩個國家,它們為爭奪在德國的領導地位而長期進行鬥爭。普奧兩強在德意誌聯盟體係內爭霸,正是英國首相卡斯雷爾的刻意安排,這個體係使得德國無法獲得真正的統一以威脅歐洲的均勢,但又不致於使中歐四分五裂,導致法俄兩強對中歐的擴張。在維也納會議上,英國巧施手段,刻意將拿破崙一世帝國統治了多年的萊茵蘭地區交給普魯士,讓普魯士承擔遏製法國向東擴張的任務,為的是在法普之間打下一個外交矛盾的楔子。這一地緣政治格局的安排,正是日後普法戰爭的根源。可見維也納會議的導演英國首相卡斯累爾的對歐洲大陸地緣政治矛盾的絕佳洞察力,他需要的是普魯士放在火爐上燒烤,讓它承擔遏製法國的任務,同時讓它遭受奧地利的強大遏製以及承受德意誌聯盟其他中等邦國的嫉恨,讓普魯士離開其他大國的支持便無足輕重,無所作為。


    普魯士王國四分五裂的國土,本來是普魯士主導德國統一的巨大障礙而非助力,普魯士以捍衛其長期擴張而獲得的四分五裂的領土為基本國策。如果普魯士安心於德意誌聯盟框架的安排,那麽德國的統一便會遙遙無期,甚至胎死腹中。因此外交大師俾斯麥處心積慮地要摧毀這一框架,拿破崙三世則處於完全不同的想法,也極力要摧毀它。因此,拿破崙三世不自覺地助了俾斯麥一臂之力,促進了德國的統一。


    德國的統一有民意基礎和經濟基礎,也是大勢所趨,法國單獨去阻遏這股歷史潮流實非明智之舉,也超出了法國的國力,拿破崙三世的徘徊觀望並非毫無理由。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在反對德國統一的立場上法國並非找不到同盟者,而且最後的結局卻是法國在最不利的情況下孤軍奮戰與普魯士決鬥以阻止這一趨勢,而且還一敗塗地,收穫了政權更迭、領土割讓和戰爭賠款的後果以及由此導致了法德間的深仇大恨,這是波拿巴家族的悲劇也是法國的悲劇。拿破崙三世如果能夠洞察歷史趨勢,本可以將計就計,借力打力,因勢利導地安排法國的國家戰略,利用普魯士的主動作為,來促進本國利益的最大化。


    在歐洲近代史上,“德國的統一”與“法國獲得自然邊疆”,是外交矛盾之源。法國獲得自然邊疆或者掌控歐洲其他法語地區和德國的統一同樣具有歷史合理性與現實合理性,並無道德高下之分。民族統一固然是“正義”的,但國家的安全與歐洲的平衡同樣也是“正義”的。在整個十九世紀,民族主義雖然是民間的潮流但遠未是各大國掌權者的共識,當時各大國掌權者的一般信念是“有權力者方有權利,弱者隻能勉力順應強者之見”,“弱小國家必須為了(歐洲的)政治平衡而自我克製”。維也納會議便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重建了歐洲的政治格局,國界的劃分隻考慮維持歐洲大陸各大國的勢力均衡而完全不顧民族自決和民族統一的原則。


    因此對於法國來說,在歐洲大陸的優越地位,不必拘泥於摧毀維也納會議的某某條約,任何條約在武力麵前隻是一張廢紙,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武力掌握在何人的手中以及是否具有使用武力的意誌。要吞併歐洲講法語的地區也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英國雖然一貫反對任何軍事強權掌控低地國家,但如果沒有其他歐洲大陸國家充當英國的打手,英國無法單獨組織反對法國的行動。拿破崙三世屢次希望以召開歐洲大會的形式來獲得列強對他吞併企圖的認可,卻不知道所謂的外交會議或者國際組織一貫隻是追認既成事實,而絕不可能產生強有力的行動。言語會發出聲音,但行動會發出更大的聲音。對於法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極為重要的地區難道要坐等對手送上門來?如果法國本身有能力攫取和保有這些地區,又何必需要得到對手的承認?拿破崙三世見不及此,對萊茵河左岸地區、對比利時、盧森堡和其他法語地區念念不忘,因此在德國統一的歷史進程中屢次被對手誘惑,屢次判斷失誤,屢次坐失良機,沒有能夠成功地為法國謀取對等的國家利益。


    1.4 國家戰略:人主不可以怒而興兵


    絕對不能說拿破崙三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損害法國的利益,他的確是在殫精竭慮地追求法國的榮耀、擴展法國的利益和維護本身的統治。帕默斯頓曾一言以蔽之說明拿破崙三世的政治人格——“其腦中想法增殖之快,有如一窩窩兔子。”問題出在他那些極富創意的想法之上沒有一個更高更強有力的中心思想作為依歸。與普魯士的俾斯麥相反,拿破崙三世缺乏的不是實力甚至也不是智慧,他缺乏的是辨明國家利益輕重先後的判斷力和為實現一個目標鍥而不捨的決斷力,他缺乏的是洞察國家間利害關係和外交權力結構的能力。這部分與拿破崙三世的個人修養和家族恩怨有關,部分也是法國地緣政治處境和歷史糾葛複雜的結果。但法國的地緣政治處境和歷史糾葛再複雜也沒有普魯士所處的地緣政治處境和歷史糾葛複雜,對比俾斯麥的明智和冷靜,因此拿破崙三世本人不得辭其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破解普法戰爭之戰略棋局:麵對德國統一進程的拿破崙三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寒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寒秋並收藏破解普法戰爭之戰略棋局:麵對德國統一進程的拿破崙三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