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見到締之虛不受時間影響的特性,從時間的束縛中解脫,他意識到,進入這扇門的鑰匙不在於他的教義,不在於基於他理論的經文,不在於卑躬屈膝地奉承他的那些人,也不在於他所堅信的進化中的舊約上帝,而在於他自己,名叫耶穌的這個人,一個平凡的人類,細胞中攜帶著開鎖的密碼。耶穌知道,他能打開這扇門,這個能力不在於他的頭腦和心靈中,而在他的血肉和細胞中……真真切切,就在他的dna中。


    “在享用最後的晚餐中,拿撒勒的耶穌命自己的信徒喝他的血,吃他的身體,事實上,他不是在進行比喻,不是請他們享用充滿魔力的聖餐,也不是在進行那些數世紀的象徵重演。耶穌就是要他們喝他的血……滴著他的血的一大杯酒……並吃他的身體……含有他皮屑的一塊麵包。他是真的將自己獻身了。他知道,這些喝了他血的人,將會分享他的dna,並得到‘締結宇宙的虛空’的能力。


    “他就這樣把這些東西獻給了幾名學徒。但是,這些人的悟性遠遠不夠,麵對這難以理解的感受和印象,麵對死者永不停歇的聲音,麵對生者之語言給他們帶來的巨大衝擊,他們都被逼瘋了。也無法將自己血裏的聲音傳給其他人,隻能轉向教條,將那無法表述的東西轉變成粗糙的文字和浮誇的說教,嚴格的戒律和激烈的修辭。那景象暗淡下來,最後便消失了。提升之門關閉了。”


    伊妮婭又頓了半晌,她拿起一個木杯子,喝了口水。瑞秋、西奧和其他幾個人正在哭泣,這可是我頭一次見到。我正坐在一塊新榻榻米上,見狀轉了個身,看了看身後。貝提克正站在敞開的入口前,那張永不衰老的藍色臉龐非常嚴肅,他正全神貫注聽著伊妮婭說的每一個字。機器人正用完好的右手抱著短短的左臂。我不禁想,他的胳膊還會疼嗎?


    伊妮婭重新開口。“奇怪的是,繼耶穌後,舊地上第二個發現虛空之門鑰匙的子民,竟是技術內核。這些自主智能幹預自己的進化,以一百萬倍於人類的進化速率,引導自己的命運,在嚐試過程中,他們發現了‘見到虛空’的dna密鑰……當然,‘見’這個字用得不太準確。或許用‘共鳴’更合適。


    “但是,當內核感覺到虛空的輪廓,派出探測器,探索這個多維度的後霍金現實時,他們卻完全無法理解。理解締之虛需要一定水平的感知移情力,而內核從來沒有費心去進化出這個能力。要真正領悟虛空的實質,第一步是學會摯愛的逝去之人的語言——而內核沒有任何摯愛的逝去之人。締結的虛空對內核來說,就像是盲人拿著一幅美麗的圖畫,不去欣賞而是將其當成柴火;或是給聾人聽貝多芬的交響曲,感受到地麵的震動,卻推翻重建,打造更穩固的地板。


    “技術內核沒有運用締之虛的本質,相反,他們將它撕成碎片,製成一些聰明的小技術,獻給人類。所謂的霍金驅動器,事實上並非如內核所說的源自古代大師史蒂芬?霍金的理論,隻是對這一發現的滲透。有了霍金驅動飛船,我們建立了世界網,建立起了霸主,其原理,就是在虛空邊緣沒有結構的實體中撕出小洞,一種並不太要緊的野蠻行徑,但仍然是野蠻的。遠距傳輸器卻是另一回事,朋友們,我不知該如何形容……學習如何穿過締之虛,就有點像是學習如何在水上行走,而技術內核的遠距傳輸器穿透虛空的邊界,傷害了已有數萬億年歷史的完整生態環境。這就像是在一片綠意盎然、充滿生機的森林中,鋪出一條大路——這個比喻也無法完全表達出我的意思,因為構成這座森林的東西,是我們無數逝去的摯愛的記憶和聲音,而鋪就的高速路有數千公裏寬,你們可以想像這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所謂的超光儀,實現了霸主內部的即時通信,它同樣是對虛空的滲透。我的比喻還是很拙劣,很無能,但請想像一下,人類土著若是發現一台有效的電磁通信係統,包括了播音室、全息相機、音頻設備、發電機、發射機、中繼衛星、接收器、投影儀,而他們竟然將這些東西拆卸下來,用拆下來的垃圾當信號旗。事實上比之更甚。大流亡前的舊地上,人類的巨大油箱和遠洋艦讓海洋充斥了機械的聲音,星球上的鯨魚也因此而致聾,它們的生命之歌在遠古時代就開始唱響,一百萬年來一直在進化,而今卻被永遠淹沒,被摧毀。自那之後,鯨魚們便決定全部赴死;殺死它們的,事實上不是人類為了取用鯨肉和魚油的捕獵,而是緣於歌聲的毀滅。而超光儀的破壞比之更甚。”


    伊妮婭深深吸了口氣,她扭了扭手指,似乎雙手抽筋了。當她抬起頭,目光掃向四周的時候,發現在場的每個人都被深深觸動了。


    “對不起,”她說,“我跑題了。一句話,隨著遠距傳輸器的隕落,虛空中的異族決定停止超光儀這種野蠻的行徑。很久以前,這些異族就派出了觀察者,生活在我們之中……”


    屋內突然響起一陣竊竊私語。伊妮婭微笑著,等著聲音平靜下去。


    “我明白。”她說,“在我還未出生前,我就知道了這件事,就算如此,我也感到很吃驚。這些觀察者有很重要的職責……他們會決定人類是否可以信賴,是否可以和他們一起進入締之虛中的世界,或者,我們可能僅僅是野蠻的汪達爾人。正是其中一名觀察者,在內核打算摧毀舊地前,建議將我們的家園轉移到別處。還有一位觀察者,在舊地被流放到小麥哲倫星雲的三個世紀裏,在那裏進行了種種測試和模擬,來進一步了解我們的種族,並度量我們的移情之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安迪密恩的覺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丹·西蒙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丹·西蒙斯並收藏安迪密恩的覺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