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共合作的影響下,國民政府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以開放政權、延攬各方麵人才。9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了“國防參議會”,邀請中共代表周恩來等以及青年黨、國社黨代表參加,廣泛聽取國內各界關於抗日國防問題的建議,蔣介石親自擔任國防參議會主席。1938年1月10日,國防最高會議常務委員會決定設立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以陳誠為部長,周恩來為副部長。4月1日,政治部第三廳成立,應周恩來之請,郭沫若擔任該廳廳長。第三廳在周恩來、郭沫若的領導下,團結了一大批進步文化工作者,對於推動全國範圍抗日救亡運動廣泛深入的開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國民黨在武昌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分別聽取了政府、黨務及軍事各項報告,決議修改黨章,選舉蔣介石為總裁,通過了《抗戰建國綱領》、組織國民參政會案及大會宣言。《抗戰建國綱領》共32條,提出了“抗戰建國”的總口號,並“確定三民主義暨總理遺教為一般抗戰行動及建國之最高準繩”。《抗戰建國綱領》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教育、文化及民眾運動各方麵規定了國民黨的政策方針,具有抗戰時期根本大法的性質。《綱領》規定:在軍事方麵,“加緊軍隊之政治訓練”,“訓練全國壯丁,充實民眾武力”,“指導及援助各地武裝人民”;在政治方麵,“組織國民參政機關”,“改善各級政治機構”,“嚴懲貪官汙吏”;在民眾運動方麵,“發動全國民眾,組織農、工、商、學各職業團體,改善而充實之,使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為爭取民族生存之抗戰而動員。”規定“在抗戰期間,於不違反三民主義最高原則及法令範圍內,對於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當與以合法之充分保障”。在經濟方麵,提出“經濟建設應以軍事為中心,同時注意改善人民生活”,並提出全力發展農村經濟,開發礦業,推行戰時稅製,統製銀行業務,鞏固法幣,整理交通係統,嚴禁奸商壟斷居奇等項措施。大會宣言指出:“此次抗戰,為國家民族存亡所係,人人皆當獻其生命,以爭取國家民族之生命。”宣言號召全國同胞“以一致之團結,為共同之負荷,使此捍禦外侮復興民族之使命,得以完全達到。”1為集思廣益,團結全國力量,國民政府於1938年7月在漢口召開了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國民參政會是諮詢性質的機關。參政員共200餘名,除國民黨外,還有共產黨、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及社會民主黨的代表,人才薈萃,便於公開發表政見,反映民意,是各黨各派團結合作的象徵。


    上述措施,反映國民政府在外敵入侵的嚴峻形勢下,採取了順應民心、努力抗戰的積極態度。當時,國內呈現出空前團結的政治局麵,為我軍奪取台兒莊大戰的勝利創造了不可缺少的條件。


    抗戰爆發後,中國麵臨著複雜的國際形勢,各國對於中日戰爭的態度各不相同。


    蘇聯堅決譴責日本的侵略,聲援中國抗戰。日本政府一貫反共反蘇,並與德意法西斯政權簽訂防共協定,使蘇聯倍感威脅。抗戰開始後,蘇聯即與中國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以各種方式援助中國,並派空軍飛行大隊參加中國抗戰,在武漢等地的空戰中重創日本空軍,許多蘇聯飛行員為保衛中國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蘇聯是抗戰初期唯一直接給予中國以有力援助的國家。


    英國在中國華北及上海等地有大量的利益。日本侵華使英國在華利益受到嚴重損害。但此時英國政府已被德國法西斯的對外侵略擴張搞得焦頭爛額,自顧不暇,一心企圖以妥協來換取和平,對於遠東戰爭,它不願也不能在製止日本侵略方麵作更多的事情。


    美國雖然一貫宣稱自己最富於公正、民主精神,但麵對日本對中國赤裸裸的侵略和對美在華利益的侵犯,它卻沒有立即站出來加以譴責。中日戰爭爆發後,美國國務卿先後兩次發表聲明,都隻是空洞的“呼籲和平”,而對日本的侵略行徑不置一詞。10月5日,羅斯福總統發表演講,也隻是提出要像隔絕瘟疫一樣將中日兩個交戰國一起實行“隔離”。美國十分害怕觸怒日本,力求避免捲入中日戰爭的旋渦,它還甚至公然繼續與日本進行戰略物資的貿易,供給日方發動侵略戰爭所需的石油、鋼鐵等戰略物資,從中牟取暴利。


    在中日戰爭中法西斯德國的處境最為尷尬。當時納粹德國政府一方麵與日本結成法西斯同盟,成為破壞世界和平的元兇,另一方麵卻又與中國政府保持著多年的友好關係。德國在表麵上視中日兩國均為它的好朋友。它認為:日本侵華應該立即停止或適可而止,而轉移矛頭對付蘇聯,以配合德國的全球戰略,因而希望中國反共,出讓一些利益與日本以換取對日和平。基於這種考慮,德國政府在中日戰爭中扮演了“調停者”的角色。


    正當八一三淞滬抗戰激烈進行之時,10月30日,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奉德國政府之命,在南京會見了國民政府外交部次長陳介,正式轉達了德國政府願意為中日直接談判停戰進行居中調停的意向,並要陳介轉報蔣介石不要對國際幹涉抱有什麽希望,也不要指望九國公約會議的一紙決議就能使日本退兵。德國希望中國立即改變聯合蘇聯抵抗日本的政策,與日方直接談判來結束中日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鏖兵台兒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信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信夫並收藏鏖兵台兒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