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準備實施這一防禦計劃,國民政府將徐海地區劃為全國七大作戰區之一,並在徐州設立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協調處理此一地區抗戰準備及未來作戰指揮事宜。與此同時,依照“以首都為中心逐次向國境線推進”,“先完成各陣地之骨幹,以後逐漸加強”的原則,在各國防重點地區大修戰備工程,到1937年2月止,徐海分區國防工事建設已近全部完成。其中“海州附近陣地”預定的87處國防工事以及“徐州附近陣地”173處國防工事已告全部完成,“徐海分區運河陣地因款項無著尚未標定”。5


    由此可見,在國民政府的抗日國防戰略中,徐海地區始終為其重點防備地區,這是因為它具有成為連接未來抗日南北兩大戰場樞紐的重要戰略地位。


    戰爭之開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軍閥終於按捺不住侵略野心,發動了全麵侵華戰爭。7月17日,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指出中國已臨“最後關頭”,宣布如果戰端一開,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7月26日,日本利用與我華北駐軍“洽商和平”之機完成了增兵計劃,隨即發起大規模攻勢,到29日,占領平津地區,華北要地相繼淪陷。


    8月初,日本政府拋出《日支國交全盤調整綱要》和《日本和平條件》,以苛刻的條件威逼中國停戰投降。對此,蔣介石發表聲明,指出平津之戰隻是戰爭之開始而絕非戰爭之結局,全國人民要“一致決心,共赴國難”,並號召全軍將士“和平已經絕望,隻有抗戰到底”。8月7日,國防最高會議決定:全麵抗戰,採取持久消耗戰略。12日,國防最高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商決抗戰大計,並推舉蔣介石為陸海空軍大元帥,以軍事委員會為抗戰最高統帥部。


    8月13日,中國軍隊對上海日本駐軍發起淞滬會戰。時逢日本海軍正欲在華東開闢新戰場,雙方一觸即發,戰爭不斷升級,歷時3個月,戰況空前激烈。中國參戰部隊達70餘萬人,而日軍亦不斷從其本土、台灣、朝鮮等地調兵增援,並從華北戰場抽調其主力部隊投入上海作戰。最後,日軍從杭州灣、金山衛偷襲我軍側背成功,終於得以占領上海。我守軍在日軍追擊下,逐步後撤,接連放棄兩條既設國防作戰線,退守南京。


    12月7日,南京保衛戰開始。我軍以新敗而未及整理之部隊無力抵禦猛進之日軍,13日南京終於陷落,日軍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至此,中日雙方在華東戰場的較量以日軍付出慘重代價後取得勝利而結束。


    與此同時,在北方戰場,日軍板垣師團於8月6日進攻南口,我湯恩伯十三軍等部隊奮起反擊,激戰至26日,湯軍向安陽轉移,南口之役結束。9月中旬,日軍第一軍沿平漢線兩側南進於10月底占領河北全境。11月,日軍攻占河南安陽。日軍第二軍第十師團沿津浦線北段向南發動進攻,於10月3日占領山東省西北重鎮德州,爾後停兵休整,等待新的作戰命令。


    9月上旬,日軍分兵兩路攻入山西,遭到我第二戰區部隊的激烈抵抗。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下,晉軍與其他抗日部隊互相配合,在山西形成了團結一致抗戰的局麵。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平型關一役中殲敵1000餘人,使日軍遭到了侵華戰爭以來第一次失敗,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鬥誌。10月間,我正麵守軍在八路軍的有力配合下,在忻口一線堅守陣地20餘日,成功地阻止了日軍的攻勢。日軍最後不得不改變作戰計劃,從正太路進攻娘子關,威脅我忻口守軍側背,我軍被迫後撤。11月8日,太原失守,太原會戰結束。


    12月16日,蔣介石發表《告全國國民書》,對前一階段戰事作了戰略總結,指出:“中國持久抗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人人敵愾,步步設防,則四千萬方裏國土以內到處皆可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壁壘,以製敵之死命。”1


    淞滬會戰以來全國軍民浴血奮戰所表現的舉國上下同仇敵愾、威武不屈的戰鬥精神,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各國記者、傳教士和許多觀察家、訪問者出於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對中國事務的關注,對中國進行了廣泛宣傳和大力讚揚。


    戰時局勢的發展變化


    抗戰爆發後,在全國抗日高潮的推動之下,國民政府順應歷史潮流,在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聯合各黨各派共同抗日、開放民眾運動等方麵,作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這些舉措對於維繫全國民心、鼓舞全國軍民抗戰熱情、促成國內團結抗日局麵起到了積極作用。首先,隨著抗日戰爭的開始,國共兩大政黨之間的第二次合作得以迅速實現。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於7月8日通電全國,呼籲實行“全民族抗戰”,同時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致電蔣介石,要求“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復失地”。9日,彭德懷、賀龍、劉伯承、林彪等紅軍將領聯名致電蔣介石,要求立即將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作為“抗日先鋒”,“與日寇決一死戰”。1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遞交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聲明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紅軍為國民革命軍。17日,中共中央又派出代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等赴廬山與蔣介石談判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具體事宜。8月4日,紅軍將領朱德等赴南京參加國防最高會議,商討抗日軍事安排,並同國民黨談判紅軍改編等問題,達成了紅軍三個師改編為八路軍的協議。根據協議,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委任朱德、彭德懷為八路軍正副總指揮。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令,任命葉劍英、左權為八路軍正副參謀長,八路軍下轄三個師: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第一二○師,師長賀龍;第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與此同時,原在鄂、豫、皖、湘、贛、閩、浙、粵南方8省邊界地區活動的紅軍和遊擊隊,亦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共轄四個支隊,兵力共1萬餘人。為便利指揮和聯絡工作,南京、上海、武漢、長沙、南昌、廣州、桂林、重慶、洛陽、西安、太原、蘭州、迪化(今烏魯木齊)等城市均設立了八路軍和新四軍辦事處、通訊處。9月6日,根據國共雙方達成的協議,中共決定改陝甘寧蘇維埃政府為陝甘寧邊區政府,下轄23個縣。9月22日,國民黨中央正式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共的合法地位。2至此,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鏖兵台兒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信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信夫並收藏鏖兵台兒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