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軍團與孫集團軍兩支主力在台兒莊戰役中並駕齊驅,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完全可以說,沒有孫集團軍在台兒莊堅持陣地戰,便沒有台兒莊的勝利;同樣,沒有湯軍團在台兒莊側背的運動戰,也不可能有台兒莊的勝利。它們在台兒莊戰役中一守一攻,相輔相成。我們切不可揚孫(集團軍)貶湯(軍團),而要一視同仁。而且,湯軍團的運動戰,是我國抗戰初期實施新戰略戰術的成功範例,不僅是取得台兒莊戰役勝利的重要保證,同時為堅持持久抗戰,爭取最後勝利創造了成功的經驗。


    關於台兒莊戰役的評價,也有一個觀察的視角問題。如果從抗戰初期的歷史背景及抗日戰爭的全過程考察,我們會感覺到這一戰役牽動了全局,關係到抗戰的前途,因此,台兒莊大捷震動了世界,便不是偶然的。世界各國都從這次大捷重新認識交戰雙方,分析和預測中日戰爭的結局,從而改變了國際視聽,對我國爭取國際援助、實現抗戰攻略,十分有利。如果把這一戰役局限於台兒莊彈丸之地,孤立地當作一次普通戰役來看,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從前一種立場出發,對台兒莊戰役的歷史地位辟了專門一章,分為八個方麵加以分析和論述。我們的結論是:“台兒莊戰役的歷史地位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台兒莊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前線我軍將士戰勝敵人的勇氣和信心,在津浦線上將日軍拖住了數月,為部署武漢會戰及實現向西南大給方的戰略轉移贏得時間,對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我國近百年來遭受列強侵略的悲慘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轉折點,台兒莊大捷,也使民族復興露出了一線曙光。”


    台兒莊戰役同李宗仁將軍的名字是分不開的。李宗仁是我國卓越的軍事家。抗戰初期,他臨危受命,出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坐鎮徐州,指揮津浦線防禦戰。他所率領的五戰區各部隊,除桂係第十一、二十一兩個集團軍外,都是從各個戰區抽調的,有中央軍和“雜牌軍”,派係複雜,問題甚多。李宗仁知人善任,曉以大義,動之以情,團結部屬,共同抗日。他的作戰部署周密,堅定沉著,指揮若定。孫集團軍善守,他委以台兒莊陣地戰,湯軍團善攻,令其在台兒莊側背進行運動戰。津浦線南段以五十一軍、五十九軍在淮河北岸實行陣地戰,而以桂係三十一軍及第七軍讓開津浦正麵,全師西撤,實行遊擊戰,並發動兩淮民眾武裝,軍民合作,共同殲敵,將日軍阻遏於淮河南岸,使之不能沿津浦線北上增援台兒莊。李宗仁實行運動戰與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新戰略戰術,在台兒莊戰役中大見成效。李宗仁的正確指揮是台兒莊戰役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所有這些,書中盡可能地如實加以反映。


    另外,在本書的編寫中,還注意了以下三點:第一,學術性和可讀性相結合。第二,重要將領及部隊(如李宗仁、李品仙及桂軍,孫震、王銘章及川軍,以及於學忠、張自忠、孫連仲、湯恩伯、關麟征、王仲廉等)在出場時介紹,而不另附小傳。第三,重要村鎮及軍事要地(如淮河、滕縣、臨沂、台兒莊、抱犢崮、向城、蘭陵等)的地理位置及歷史沿革,分別作簡要介紹。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王學莊的鼓勵和幫助;王述曾為本書作了部分書稿的文字修改;劉敬坤對書稿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符致興提供了外文資料;張學繼在搜集歷史圖片中提供了許多幫助。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


    韓信夫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徐海地區在抗戰初期的重要戰略地位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華日急。國民政府一麵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集中力量圍剿紅軍,對付地方實力派;一麵以政治、外交、軍事等各種手段應付日本的侵略,試圖以此阻止或遲滯其侵華的步伐。但是,日本帝國主義亡華野心並不因此而有所收斂,相反,卻益發加快侵略擴張,兵鋒直指我國華北。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嚴重關頭,國民政府在堅持圍剿紅軍的同時,不得不開始進行抵禦日本侵略的軍事準備。


    1935年春,中央紅軍長征北上,蔣介石藉口追剿紅軍,派兵進入四川,並以西南大後方作為抗戰基地,同時在東南沿海地區加緊進行國防工業建設。


    當時中國主要受到日本來自華北和華東兩個方麵的威脅。在華北,日軍兵臨平津城下,策動“華北特殊化”,不斷進行軍事挑釁,華北局勢岌岌可危。在華東,日本駐軍上海,其海軍集結於長江口和東南沿海,直接威脅國民政府的京畿地區。在加強華北防務的同時,國民政府吸取了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教訓,防備日軍直接從上海登陸,攻擊中國首都南京,在東南沿海京滬杭三角地帶加強防禦準備。因此,華北與華東便成為我國對日國防之重點地區。位於這兩大區域之間的徐海地區,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亦被列為國防要地之一。


    從1935年起,至盧溝橋事變爆發前,國民政府歷年的國防作戰計劃都對徐海地區的防務作了專門設計。其目的是為了防備日軍由青島或山東半島沿海岸登陸,爾後西進攻擊濟南,再沿津浦線南下徐州,以截斷我軍的沿海防禦體係,支援南北兩線日軍的侵華作戰。1933年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奉命製定當年度國防作戰計劃,關於對日國防也做了軍事上的“應急之處置”。其具體內容共有八項措施,其中:“第三,速成徐海地區之防禦工事;第四,對山東濰河兩岸防禦陣地平時應準備周密之計劃,並密儲充裕之器材。”1《民國二十六年度國防作戰計劃》中寫道:“敵國之軍備及一切物質上均較我優勢,並掌握絕對的製海權,且在我華北造成強大之根據地,故其對我之作戰方針將采積極之攻勢而期速戰速決”,“其主戰場以華北為中心,並以有力之一部沿平綏路西進及由山東半島、海州等處登陸,截斷我南北連絡線,策應其主力軍之作戰,以囊括我華北全部,同時以一部由揚子江口及杭州灣上陸……威脅我首都,並以台灣部隊向閩粵沿海岸登陸,期助援其主力軍作戰進展容易。”2因此,如果抗日戰事一開,我軍除了在華北地區部署抵抗日軍外,“並在山東半島經海州及長江下遊亙杭州灣迤南沿海岸,應根本撲滅敵軍登陸之企圖。”3“山東方麵固守濰河,徐海地區固守運河,以為最後抵抗線”。4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鏖兵台兒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信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信夫並收藏鏖兵台兒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