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人類史上七大帝國的沒落 作者:梅朝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就在忻都決定班師的前一天晚上,博多灣出現了罕見的颱風暴雨。由於不熟悉地形,元軍停泊在博多灣口的艦隊一片混亂,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後,颱風漸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無法相救。忻都怕日軍乘機來襲,下令冒雨撤軍回國,元軍第一次東征日本遂宣告結束。元軍死亡兵卒達13,500人,日本史書稱之為“文水之役”。
損兵折將的忻都回去之後怎麽樣向忽必烈交代呢?會被軍法處置嗎?
“文水之役”後,日本鎌倉幕府吸取了教訓,整頓軍備,在博多灣沿岸建造了一條西起今津,東至箱崎,高約五、六尺,厚約一丈,沿自然地形長達二十餘公裏的石壩。這個石壩在元軍第二次進攻的防衛戰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派遣元軍進攻日本的目的,在於威嚇日本,使其迅速通好,尚無滅日的決心。忻都等元軍統帥利用忽必烈的這種想法,以“入其國敗之”的戰績上報,巧妙地掩飾了遭風敗退的事情,忽必烈信以為真。因此,大賞征日有功將士,同時決定派出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等出使日本,以求通好。但沒想到的是,九月七日,北條時宗下令將元使杜世忠一行30餘人斬首於鎌倉龍口,隻放逐了四名高麗船員。
中國卷 第三編千年後的一聲長嘆(3)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元統一中國。這時忽必烈注意到杜世忠等尚無消息。他任命忻都和洪茶丘為第二次征日的元軍統帥,同時命令高麗王再次造艦900艘。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杜世忠被殺的消息傳來,忽必烈征日決心始定。
忽必烈命範文虎收集南宋舊部及其他自願從軍者計10萬人,戰船3500艘,組成江南軍,從慶元(今浙江寧波)起航,跨海東征日本。另一方麵,命洪茶丘至東北,招募瀋陽、開原等地自願從軍者3000人,歸洪茶丘統領。忻都仍統領蒙族軍。又任命高麗將領金方慶為征東都元帥,統帥高麗軍10,000人、水手15,000人,戰船900艘,軍糧10萬石。三軍合計近40,000人,組成東路軍,取道高麗東征日本。
軍事部署完成後,忽必烈於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正月,召集兩路征東軍統帥會議,任命宿將阿刺罕為兩路軍總指揮。會議確定,兩路軍各自擇日出發,於六月十五日至壹岐島會師。
五月三日,元軍東路征日軍進攻對馬島的世界村(上島佐賀浦)、大明浦,守島日軍奮勇抵抗,但因眾寡懸殊,全部戰死。五月二十六日,東路大軍進入隱歧島。忻都自恃有上次戰爭的經驗,且兵力多於上次,尤其是怕江南軍搶占首功,因而在沒有偵察日軍防禦措施的情況下,貿然率軍自隱歧島出發,駛向博多灣。
元軍艦隊駛進博多灣才發覺,沿海灘頭築有石壩,登陸戰的實施困難很大。忻都派出小股部隊,偵察終日,始知誌賀島和能古島防禦薄弱,未築石壩,遂命令艦隊靠近誌賀島下錨。元軍第一次攻入博多灣,是以突然襲擊得手的,這一次卻失掉了襲擊的突然性,為日軍贏得了整整一天的防禦時間。
在博多灣南側半島的西北角,隔著一泓碧水,竦峙著一座叫做誌賀島的小山。退潮時,露出海灘可以直通陸地。七日晨,由洪茶丘所率元軍登陸占領誌賀島,與元海軍形成掎角之勢,擴大了占領區。八日和九日,元軍試圖利用退潮從海灘突破,進攻博多守軍後路。因此爭奪戰打得相當激烈,高麗軍也投入了進來。九日,日軍又發起進攻。在這狹長的灘頭陣地,元軍不能發揮其所長,恰好適應了日本武士一人一騎的戰鬥方式,因而元軍傷亡很大。據日本史書記載,元軍被殺1,000餘人。戰鬥進行到六月十三日,元軍未能前進一步。這時正值六月(公曆7月)盛夏,長期船上生活和戰鬥,蔬菜、飲水等的供應困難,使疫病頻發,病死者達3,000餘人。元軍處境不妙,搶占博多灣的計劃已不現實。因此,忻都等決定,於六月十五日率軍撤離了誌賀島,駛向壹歧島,與江南軍會師。而此時,江南軍亦未按時到達指定會師地點。
兩路軍統帥阿刺罕在六月初病死,忽必烈任命阿塔海代替阿刺罕職。由於人事更動,致使範文虎江南軍未能按期出發。範文虎於六月初已派出先遣艦隊去壹歧與東路軍聯繫,後在先遣艦隊已經出發不宜久等的情況下,於原定會師日期後三天的六月十八日才分批開航。此時阿塔海尚未到任,未能參與江南軍的指揮工作。範文虎操縱親信,被推舉為兩軍主帥。
江南軍在七月底全部進入指定陣地。兩路大軍會師後,軍勢大振,本應立即進攻大宰府,但由於各路指揮官內部矛盾重重,洪茶丘與高麗軍統帥金方慶仇怨甚深,範文虎又被諸將所輕視,結果意見分歧,指揮難以協調,在海上遲疑了一天,遂導致全軍覆沒。
八月一日,颱風襲來,元軍船毀人溺,師喪大半。江南軍張僖部和也速都兒部,因見天氣惡劣,夜裏停泊時,命將戰艦各去五十步下錨,因而避免了颱風襲擊時各艦船的互相碰撞,所以損失極小。颱風過後,張僖和也速都兒即乘船各處搭救元軍將士。江南軍總指揮範文虎旗艦破碎沉沒,抱船板漂流海上,被張僖救起。脫險的範文虎被颱風奪去了鬥誌,堅持立刻班師回國,第二次征日也告失敗。
損兵折將的忻都回去之後怎麽樣向忽必烈交代呢?會被軍法處置嗎?
“文水之役”後,日本鎌倉幕府吸取了教訓,整頓軍備,在博多灣沿岸建造了一條西起今津,東至箱崎,高約五、六尺,厚約一丈,沿自然地形長達二十餘公裏的石壩。這個石壩在元軍第二次進攻的防衛戰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派遣元軍進攻日本的目的,在於威嚇日本,使其迅速通好,尚無滅日的決心。忻都等元軍統帥利用忽必烈的這種想法,以“入其國敗之”的戰績上報,巧妙地掩飾了遭風敗退的事情,忽必烈信以為真。因此,大賞征日有功將士,同時決定派出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等出使日本,以求通好。但沒想到的是,九月七日,北條時宗下令將元使杜世忠一行30餘人斬首於鎌倉龍口,隻放逐了四名高麗船員。
中國卷 第三編千年後的一聲長嘆(3)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元統一中國。這時忽必烈注意到杜世忠等尚無消息。他任命忻都和洪茶丘為第二次征日的元軍統帥,同時命令高麗王再次造艦900艘。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杜世忠被殺的消息傳來,忽必烈征日決心始定。
忽必烈命範文虎收集南宋舊部及其他自願從軍者計10萬人,戰船3500艘,組成江南軍,從慶元(今浙江寧波)起航,跨海東征日本。另一方麵,命洪茶丘至東北,招募瀋陽、開原等地自願從軍者3000人,歸洪茶丘統領。忻都仍統領蒙族軍。又任命高麗將領金方慶為征東都元帥,統帥高麗軍10,000人、水手15,000人,戰船900艘,軍糧10萬石。三軍合計近40,000人,組成東路軍,取道高麗東征日本。
軍事部署完成後,忽必烈於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正月,召集兩路征東軍統帥會議,任命宿將阿刺罕為兩路軍總指揮。會議確定,兩路軍各自擇日出發,於六月十五日至壹岐島會師。
五月三日,元軍東路征日軍進攻對馬島的世界村(上島佐賀浦)、大明浦,守島日軍奮勇抵抗,但因眾寡懸殊,全部戰死。五月二十六日,東路大軍進入隱歧島。忻都自恃有上次戰爭的經驗,且兵力多於上次,尤其是怕江南軍搶占首功,因而在沒有偵察日軍防禦措施的情況下,貿然率軍自隱歧島出發,駛向博多灣。
元軍艦隊駛進博多灣才發覺,沿海灘頭築有石壩,登陸戰的實施困難很大。忻都派出小股部隊,偵察終日,始知誌賀島和能古島防禦薄弱,未築石壩,遂命令艦隊靠近誌賀島下錨。元軍第一次攻入博多灣,是以突然襲擊得手的,這一次卻失掉了襲擊的突然性,為日軍贏得了整整一天的防禦時間。
在博多灣南側半島的西北角,隔著一泓碧水,竦峙著一座叫做誌賀島的小山。退潮時,露出海灘可以直通陸地。七日晨,由洪茶丘所率元軍登陸占領誌賀島,與元海軍形成掎角之勢,擴大了占領區。八日和九日,元軍試圖利用退潮從海灘突破,進攻博多守軍後路。因此爭奪戰打得相當激烈,高麗軍也投入了進來。九日,日軍又發起進攻。在這狹長的灘頭陣地,元軍不能發揮其所長,恰好適應了日本武士一人一騎的戰鬥方式,因而元軍傷亡很大。據日本史書記載,元軍被殺1,000餘人。戰鬥進行到六月十三日,元軍未能前進一步。這時正值六月(公曆7月)盛夏,長期船上生活和戰鬥,蔬菜、飲水等的供應困難,使疫病頻發,病死者達3,000餘人。元軍處境不妙,搶占博多灣的計劃已不現實。因此,忻都等決定,於六月十五日率軍撤離了誌賀島,駛向壹歧島,與江南軍會師。而此時,江南軍亦未按時到達指定會師地點。
兩路軍統帥阿刺罕在六月初病死,忽必烈任命阿塔海代替阿刺罕職。由於人事更動,致使範文虎江南軍未能按期出發。範文虎於六月初已派出先遣艦隊去壹歧與東路軍聯繫,後在先遣艦隊已經出發不宜久等的情況下,於原定會師日期後三天的六月十八日才分批開航。此時阿塔海尚未到任,未能參與江南軍的指揮工作。範文虎操縱親信,被推舉為兩軍主帥。
江南軍在七月底全部進入指定陣地。兩路大軍會師後,軍勢大振,本應立即進攻大宰府,但由於各路指揮官內部矛盾重重,洪茶丘與高麗軍統帥金方慶仇怨甚深,範文虎又被諸將所輕視,結果意見分歧,指揮難以協調,在海上遲疑了一天,遂導致全軍覆沒。
八月一日,颱風襲來,元軍船毀人溺,師喪大半。江南軍張僖部和也速都兒部,因見天氣惡劣,夜裏停泊時,命將戰艦各去五十步下錨,因而避免了颱風襲擊時各艦船的互相碰撞,所以損失極小。颱風過後,張僖和也速都兒即乘船各處搭救元軍將士。江南軍總指揮範文虎旗艦破碎沉沒,抱船板漂流海上,被張僖救起。脫險的範文虎被颱風奪去了鬥誌,堅持立刻班師回國,第二次征日也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