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人類史上七大帝國的沒落 作者:梅朝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到忽必烈即位建立元朝後,任用了耶律楚材為相,情況才有所好轉,製定了一係列的統治政策,開始意識到要從體製上管理這個國家。然而那種好利黷武的本性還時不時的暴露出來,先後發動了對日本、安南、占城及緬甸的戰爭,這一係列戰爭吃力不討好,超出了尚未完全恢復的社會的承受能力,將盛極一時的大元王朝逐步拖向危險的境地。“百姓罷(疲)於轉輸,賦役繁重,士卒觸瘴癘多死傷者。群生愁嘆,四民廢業,貧者棄子以偷生,富者鬻產而應役,倒懸之苦日甚一日。”(《元史·安南傳》)當年孔子的學生冉求和仲由幫助季孫攻打顓臾,夫子教育他們說:“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可惜元朝的帝王們是根本不關心漢儒們說些什麽的,然而正是這些漢儒們信奉的教條卻恰恰成了他們日後的預言。
敗於“神風”
蒙古人占領高麗後,忽必烈分別於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九月和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十二月,三次派使者出使日本,希望其效法高麗馬上來歸順臣服,但均因當時掌權的鎌倉幕府執政北條時宗的堅決回拒而失敗。
至元十年四月,高麗耽羅島林衍率眾起義,反對高麗王的壓迫。忽必烈乘*林衍之機,派元軍駐高麗統帥忻都、洪茶丘和高麗將軍金方慶率軍於耽羅島設招討司,駐紮鎮邊軍一千七百人,從而控製了日本與南宋間的海上通道,切斷了兩國間的聯繫。隨後,忽必烈召忻都、金方慶等至元大都(今北京)商討征日事宜。
至元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麗王準備人力及物力,由金方慶負責建造大艦可載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由洪茶丘負責建造拔都魯輕疾舟(快速艦)300艘,汲水小船300艘,大小艦船共900艘。於正月十五日動工,限期完成。
是年六月,900艘軍艦完工,忽必烈令蒙、漢、高麗三族聯軍共32,300人東征日本。計有蒙漢軍20,000人,高麗軍12,300人、包括水手6,700人,由征東都元帥忻都、右副帥洪茶丘、左副帥劉復亨統領,八月出發。十月五*近對馬島,和當地地頭宗馬允助國展開激戰,由於眾寡懸殊,宗馬允助國及其嫡子養子共十二人戰死,對馬守護軍全部被殲,六日占領對馬島。十四日傍晚,元軍攻入壹岐島。元軍兩船約四百人先行登陸,與守護軍左衛門尉平經高所率領的百餘騎展開激戰。部隊上陸列好隊伍後即立赤旗為標記,經高軍戰鬥不利,退於城內防守。十五日,城破,經高自殺。十六日,元軍逼近了肥前沿海島嶼及西北沿海一帶。
中國卷 第三編千年後的一聲長嘆(2)
元軍在逼近肥前之後,沒有登陸向縱深發展,而是把主力轉移向了博多灣。十月十九日,元軍艦隊對博多灣發動進攻,殺散海濱守軍占領今津一帶。但占領今津一帶之後才發現,地形根本不利於大部隊展開作戰,且距離大宰府尚有一日行程,所以元軍當晚又退回到船上,準備次日進攻大宰府。
二十日晨,元軍展開登陸戰,一部元軍從博多灣西部百道源濱海一帶登陸,另一部元軍攻入百道源西部的赤阪。
頭一天晚上第一線指揮藤原經資已率領五百騎兵在百道源濱海布陣,但他並沒有趁元軍登陸半途時截擊,而是按日本當時的會戰慣例,在元軍登陸整頓好隊形後,方才由主攻部隊“鳴鏑”表示進攻開始。日軍由一名武士單騎搦戰,沖在前邊,大隊騎兵隨後衝殺。當日軍騎兵部隊逼近時,元軍鼓聲大作,火炮轟鳴,硬弓短矢,殺聲震天,百道源戰場日軍“伏屍如麻”,元軍很快推進至鹿原。但攻入赤阪的元軍遭到了肥後武士菊池二郎武房所率的一百三十騎武士的頑強抵抗,再加上藤原經資的武士部隊,按一族一門的戰鬥組織形式,輪番與占領赤阪的元軍進行殊死戰鬥,戰鬥意誌十分頑強,終於迫使這部分元軍後撤回鹿原方向。
鹿原及鳥飼一帶的元軍,繼續登陸,擴大占領地麵,但遭到了日本北九州各地武士如怡土鬆浦黨、原田一族、日田、栗尾、山田氏等所率的武士部隊的頑強抵抗,白刃戰打得十分慘烈。但由於他們分隊輪番作戰,雖然總人數不少,但就每一隊而言都較元軍為少,因而死傷慘重。
這時,另一部分元軍從博多灣東部箱崎方向登陸,從背後夾擊與百道源元軍作戰的日本武士。該地守軍大友賴泰的武士隊伍不得不向東南方向撤退,這使得與百道源元軍作戰的日軍腹背受敵,被迫向大宰府水城方向撤退。
二十日,元軍與日軍激戰一整天,近傍晚時候,博多灣箱崎等地先後落入元軍之手,日軍被迫全線撤退,但元軍緊緊咬住不放,隨著撤退的日軍節節進逼。元軍左副帥、作戰指揮劉復亨為了更好地指揮作戰,從高坡上騎馬下來,被日軍前線指揮藤原經資射落馬下,使進攻的勢頭受挫。加之天色昏暗,遂停止進攻。日軍迅速退往大宰府水城,還沒有來得及逃走的老幼婦女,被俘1,500餘人。
當夜,元軍統帥忻都召集軍事會議,認為當下元軍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戰果,但己方統帥受傷,死傷不少,兵疲矢盡。而日本武士十分勇猛頑強,一隊隊參戰的武士難以準確地估計其數字(誤以為數倍於元軍),於是他決定,全軍撤退到船上,明日班師!
敗於“神風”
蒙古人占領高麗後,忽必烈分別於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九月和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十二月,三次派使者出使日本,希望其效法高麗馬上來歸順臣服,但均因當時掌權的鎌倉幕府執政北條時宗的堅決回拒而失敗。
至元十年四月,高麗耽羅島林衍率眾起義,反對高麗王的壓迫。忽必烈乘*林衍之機,派元軍駐高麗統帥忻都、洪茶丘和高麗將軍金方慶率軍於耽羅島設招討司,駐紮鎮邊軍一千七百人,從而控製了日本與南宋間的海上通道,切斷了兩國間的聯繫。隨後,忽必烈召忻都、金方慶等至元大都(今北京)商討征日事宜。
至元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命令高麗王準備人力及物力,由金方慶負責建造大艦可載千石或四千石者300艘;由洪茶丘負責建造拔都魯輕疾舟(快速艦)300艘,汲水小船300艘,大小艦船共900艘。於正月十五日動工,限期完成。
是年六月,900艘軍艦完工,忽必烈令蒙、漢、高麗三族聯軍共32,300人東征日本。計有蒙漢軍20,000人,高麗軍12,300人、包括水手6,700人,由征東都元帥忻都、右副帥洪茶丘、左副帥劉復亨統領,八月出發。十月五*近對馬島,和當地地頭宗馬允助國展開激戰,由於眾寡懸殊,宗馬允助國及其嫡子養子共十二人戰死,對馬守護軍全部被殲,六日占領對馬島。十四日傍晚,元軍攻入壹岐島。元軍兩船約四百人先行登陸,與守護軍左衛門尉平經高所率領的百餘騎展開激戰。部隊上陸列好隊伍後即立赤旗為標記,經高軍戰鬥不利,退於城內防守。十五日,城破,經高自殺。十六日,元軍逼近了肥前沿海島嶼及西北沿海一帶。
中國卷 第三編千年後的一聲長嘆(2)
元軍在逼近肥前之後,沒有登陸向縱深發展,而是把主力轉移向了博多灣。十月十九日,元軍艦隊對博多灣發動進攻,殺散海濱守軍占領今津一帶。但占領今津一帶之後才發現,地形根本不利於大部隊展開作戰,且距離大宰府尚有一日行程,所以元軍當晚又退回到船上,準備次日進攻大宰府。
二十日晨,元軍展開登陸戰,一部元軍從博多灣西部百道源濱海一帶登陸,另一部元軍攻入百道源西部的赤阪。
頭一天晚上第一線指揮藤原經資已率領五百騎兵在百道源濱海布陣,但他並沒有趁元軍登陸半途時截擊,而是按日本當時的會戰慣例,在元軍登陸整頓好隊形後,方才由主攻部隊“鳴鏑”表示進攻開始。日軍由一名武士單騎搦戰,沖在前邊,大隊騎兵隨後衝殺。當日軍騎兵部隊逼近時,元軍鼓聲大作,火炮轟鳴,硬弓短矢,殺聲震天,百道源戰場日軍“伏屍如麻”,元軍很快推進至鹿原。但攻入赤阪的元軍遭到了肥後武士菊池二郎武房所率的一百三十騎武士的頑強抵抗,再加上藤原經資的武士部隊,按一族一門的戰鬥組織形式,輪番與占領赤阪的元軍進行殊死戰鬥,戰鬥意誌十分頑強,終於迫使這部分元軍後撤回鹿原方向。
鹿原及鳥飼一帶的元軍,繼續登陸,擴大占領地麵,但遭到了日本北九州各地武士如怡土鬆浦黨、原田一族、日田、栗尾、山田氏等所率的武士部隊的頑強抵抗,白刃戰打得十分慘烈。但由於他們分隊輪番作戰,雖然總人數不少,但就每一隊而言都較元軍為少,因而死傷慘重。
這時,另一部分元軍從博多灣東部箱崎方向登陸,從背後夾擊與百道源元軍作戰的日本武士。該地守軍大友賴泰的武士隊伍不得不向東南方向撤退,這使得與百道源元軍作戰的日軍腹背受敵,被迫向大宰府水城方向撤退。
二十日,元軍與日軍激戰一整天,近傍晚時候,博多灣箱崎等地先後落入元軍之手,日軍被迫全線撤退,但元軍緊緊咬住不放,隨著撤退的日軍節節進逼。元軍左副帥、作戰指揮劉復亨為了更好地指揮作戰,從高坡上騎馬下來,被日軍前線指揮藤原經資射落馬下,使進攻的勢頭受挫。加之天色昏暗,遂停止進攻。日軍迅速退往大宰府水城,還沒有來得及逃走的老幼婦女,被俘1,500餘人。
當夜,元軍統帥忻都召集軍事會議,認為當下元軍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戰果,但己方統帥受傷,死傷不少,兵疲矢盡。而日本武士十分勇猛頑強,一隊隊參戰的武士難以準確地估計其數字(誤以為數倍於元軍),於是他決定,全軍撤退到船上,明日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