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人類史上七大帝國的沒落 作者:梅朝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國卷 第二編 人世裏的無可奈何(8)
次年憲宗又發兵攻淄青,十四年二月,淄青將劉悟殺節度使李師道降唐。吳元濟和李師道這兩個強藩的誅滅,使唐朝王氣復振,也使其它藩鎮得到了很好的震懾,於是成德王承宗、盧龍劉總相繼自請離鎮入朝,朝廷另委節度使,中唐以來長期割據的局麵終於在憲宗手裏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地方政權又重新開始尊崇王室,一時有“中興”之譽。可恰恰就在這種稍有振興之望,急需鼓勇猛進,徹底剿滅藩鎮,恢復大唐盛況的時候,憲宗不幸中道崩殂。
晚年的唐憲宗迷戀神仙,妄求不死。多方尋找方術之士,服食金丹。因為金丹燥熱,服食之後性暴怒,左右侍奉的宦官往往獲罪,重者至死,搞得人人自危。十五年正月,憲宗暴崩於中和殿,時年43歲。正是年富力強、大有作為之時,可惜天不佑唐,氣數已盡。時人懷疑是內常侍宦官陳弘誌弒逆,外人無從知曉。致使剛剛興復的大業又迅速的後撤回原位。
死灰復燃
唐穆宗初至唐懿宗末(821~874年),是藩鎮復活並延續的時期。憲宗伐叛所創下的新局麵沒有維持多久,就又重新回到了混亂與割據的局麵之下。由於多次被叛軍占領清洗及連年的削藩戰爭,使中央府庫的積蓄已經瀕臨枯竭,憲宗晚年不得不任用聚斂之臣,巧取豪奪、民不聊生,重新遭到百姓怨恨,這我們從大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裏就可以略知一二: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麵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再加上繼任者唐穆宗昏庸無能,整天沉醉在歌舞當中,早早就服食求仙,導致五年後中毒身亡,根本沒有恢復大業的決心與能力甚至是想法。
新的統一局麵,也使大臣們放鬆警惕、思想麻痹,從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後,“銷兵”(即裁軍)的主張就甚囂塵上。銷兵雖可以節省財政開支,但被裁的士卒無可靠生計,卻又造出了一個亂源。
河北三鎮的將士幾十年不受中央節製,早習慣坐地為王。畏懼朝廷之心蕩然無存,從來不知中央委派的官吏為何物,如今看到的又是一些趾高氣揚把河北士兵視為降虜的昏庸驕奢的人物,如何能在心裏平服,復亂是遲早的事。果然長慶元年(821年)盧龍發生兵亂,將士囚禁朝廷派去的新節度使張弘靖,盡殺其幕僚。接著,成德軍將又殺自魏博移鎮成德的節度使田弘正(即田興),朝廷命裴度統兵*,又命魏博節度使田布(田弘正之子)出兵助討成德,但將士不肯出力,要求田布行河朔故事(即恢復獨立狀態),後田布自殺,兵馬使史憲誠自稱留後。於是“河朔三鎮”又脫離了中央控製,被裁的士卒,紛紛投奔麾下。新的割據者朱克融、王廷湊、史憲誠還是實行原先的舊傳統。裴度的*軍無功而還。朝廷因為軍費浩大,無法支撐長期作戰,隻好承認現實。
經此,唐朝中央再也沒有恢復河北的打算,也失去了恢復的能力。即使在唐朝尚能控製的區域內,也新出現一些較弱的割據者、如徐州大將王智興逐節度使崔群,自領軍務,朝廷即授以節鎮。澤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悟擅囚監軍使劉承偕,朝廷無可奈何,宣布流放劉承偕,劉悟才將其釋放。後來劉悟子孫三代據有澤潞,直到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在李德裕主持下,才平定了澤潞。這次被稱為“會昌伐叛”的勝利,對於穩定中央直接控製的地區起了積極作用。總之,這一期間,藩鎮有所復活並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不過程度還是不如第一階段厲害。
擾攘紛爭
唐僖宗幹符二年至唐亡(875~907年),是藩鎮相互兼併的時期,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五代,歷史要等到宋太祖趙匡胤出來才能疾風掃沉霾,開晴空萬裏。幹符二年,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爆發,唐廷連忙徵集各鎮士兵圍剿,並委任都統、副都統為統帥,實際上和以前的若幹次剿叛一樣,指揮並不統一,許多節鎮都想利用時機擴充自己的實力,誰也不願意在為唐王朝平叛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力量受到削弱。也許在諸鎮的心裏,這已經是一個波譎雲詭、有機可乘的時代,群雄逐鹿、問鼎王室是遲早的事,當下之急在於積蓄力量、伺機而動,有誰還會傻嗬嗬的為唐王朝真心實意地賣力。所以叛軍的勢力日見燎原。
中國卷 第二編 人世裏的無可奈何(9)
廣明元年十二月(公元881年1月),黃巢軍隊攻入長安,唐朝王室又一次播遷流離,中央政權實際已經瓦解,這時在全國逐漸出現了許多割據勢力,有的原是唐朝的節度使(如高駢);有的則是自己形成一個武裝集團之後,唐朝已無力管理,就順勢授予節度使(如楊行密、董昌、錢鏐)。這樣,割據的藩鎮空前增多。農民起義軍失敗後,這些藩鎮立即轉入互相兼併的戰爭中,數十年不斷,你方唱罷我登場,幾乎遍及全國。
地方大小軍鎮,叛亂不斷,下級軍官發動變亂驅逐主帥的事件層出不窮,兼併過程中湧現出幾個割據一方的大藩鎮,如朱溫、李克用、錢鏐、王建等,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是搶天子以令諸侯,直到幹脆弒帝自立,這也是亂世常有之態。王權不立,諸侯坐大,稱王稱帝,也並不怎麽稀奇。曹操不是曾經直截了當地說過:“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讓縣自明本誌令》)。晚唐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五代的分立,多國長存,天下大事,又回到合久必分之際。天祐四年(907年),名義上的皇帝唐哀帝李祝也在讓位後被朱溫殺掉了,年僅17,唐王朝正式滅亡。
次年憲宗又發兵攻淄青,十四年二月,淄青將劉悟殺節度使李師道降唐。吳元濟和李師道這兩個強藩的誅滅,使唐朝王氣復振,也使其它藩鎮得到了很好的震懾,於是成德王承宗、盧龍劉總相繼自請離鎮入朝,朝廷另委節度使,中唐以來長期割據的局麵終於在憲宗手裏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地方政權又重新開始尊崇王室,一時有“中興”之譽。可恰恰就在這種稍有振興之望,急需鼓勇猛進,徹底剿滅藩鎮,恢復大唐盛況的時候,憲宗不幸中道崩殂。
晚年的唐憲宗迷戀神仙,妄求不死。多方尋找方術之士,服食金丹。因為金丹燥熱,服食之後性暴怒,左右侍奉的宦官往往獲罪,重者至死,搞得人人自危。十五年正月,憲宗暴崩於中和殿,時年43歲。正是年富力強、大有作為之時,可惜天不佑唐,氣數已盡。時人懷疑是內常侍宦官陳弘誌弒逆,外人無從知曉。致使剛剛興復的大業又迅速的後撤回原位。
死灰復燃
唐穆宗初至唐懿宗末(821~874年),是藩鎮復活並延續的時期。憲宗伐叛所創下的新局麵沒有維持多久,就又重新回到了混亂與割據的局麵之下。由於多次被叛軍占領清洗及連年的削藩戰爭,使中央府庫的積蓄已經瀕臨枯竭,憲宗晚年不得不任用聚斂之臣,巧取豪奪、民不聊生,重新遭到百姓怨恨,這我們從大詩人白居易的《賣炭翁》裏就可以略知一二: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麵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係向牛頭充炭直。
再加上繼任者唐穆宗昏庸無能,整天沉醉在歌舞當中,早早就服食求仙,導致五年後中毒身亡,根本沒有恢復大業的決心與能力甚至是想法。
新的統一局麵,也使大臣們放鬆警惕、思想麻痹,從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後,“銷兵”(即裁軍)的主張就甚囂塵上。銷兵雖可以節省財政開支,但被裁的士卒無可靠生計,卻又造出了一個亂源。
河北三鎮的將士幾十年不受中央節製,早習慣坐地為王。畏懼朝廷之心蕩然無存,從來不知中央委派的官吏為何物,如今看到的又是一些趾高氣揚把河北士兵視為降虜的昏庸驕奢的人物,如何能在心裏平服,復亂是遲早的事。果然長慶元年(821年)盧龍發生兵亂,將士囚禁朝廷派去的新節度使張弘靖,盡殺其幕僚。接著,成德軍將又殺自魏博移鎮成德的節度使田弘正(即田興),朝廷命裴度統兵*,又命魏博節度使田布(田弘正之子)出兵助討成德,但將士不肯出力,要求田布行河朔故事(即恢復獨立狀態),後田布自殺,兵馬使史憲誠自稱留後。於是“河朔三鎮”又脫離了中央控製,被裁的士卒,紛紛投奔麾下。新的割據者朱克融、王廷湊、史憲誠還是實行原先的舊傳統。裴度的*軍無功而還。朝廷因為軍費浩大,無法支撐長期作戰,隻好承認現實。
經此,唐朝中央再也沒有恢復河北的打算,也失去了恢復的能力。即使在唐朝尚能控製的區域內,也新出現一些較弱的割據者、如徐州大將王智興逐節度使崔群,自領軍務,朝廷即授以節鎮。澤潞(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悟擅囚監軍使劉承偕,朝廷無可奈何,宣布流放劉承偕,劉悟才將其釋放。後來劉悟子孫三代據有澤潞,直到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在李德裕主持下,才平定了澤潞。這次被稱為“會昌伐叛”的勝利,對於穩定中央直接控製的地區起了積極作用。總之,這一期間,藩鎮有所復活並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不過程度還是不如第一階段厲害。
擾攘紛爭
唐僖宗幹符二年至唐亡(875~907年),是藩鎮相互兼併的時期,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五代,歷史要等到宋太祖趙匡胤出來才能疾風掃沉霾,開晴空萬裏。幹符二年,王仙芝、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爆發,唐廷連忙徵集各鎮士兵圍剿,並委任都統、副都統為統帥,實際上和以前的若幹次剿叛一樣,指揮並不統一,許多節鎮都想利用時機擴充自己的實力,誰也不願意在為唐王朝平叛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力量受到削弱。也許在諸鎮的心裏,這已經是一個波譎雲詭、有機可乘的時代,群雄逐鹿、問鼎王室是遲早的事,當下之急在於積蓄力量、伺機而動,有誰還會傻嗬嗬的為唐王朝真心實意地賣力。所以叛軍的勢力日見燎原。
中國卷 第二編 人世裏的無可奈何(9)
廣明元年十二月(公元881年1月),黃巢軍隊攻入長安,唐朝王室又一次播遷流離,中央政權實際已經瓦解,這時在全國逐漸出現了許多割據勢力,有的原是唐朝的節度使(如高駢);有的則是自己形成一個武裝集團之後,唐朝已無力管理,就順勢授予節度使(如楊行密、董昌、錢鏐)。這樣,割據的藩鎮空前增多。農民起義軍失敗後,這些藩鎮立即轉入互相兼併的戰爭中,數十年不斷,你方唱罷我登場,幾乎遍及全國。
地方大小軍鎮,叛亂不斷,下級軍官發動變亂驅逐主帥的事件層出不窮,兼併過程中湧現出幾個割據一方的大藩鎮,如朱溫、李克用、錢鏐、王建等,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是搶天子以令諸侯,直到幹脆弒帝自立,這也是亂世常有之態。王權不立,諸侯坐大,稱王稱帝,也並不怎麽稀奇。曹操不是曾經直截了當地說過:“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讓縣自明本誌令》)。晚唐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五代的分立,多國長存,天下大事,又回到合久必分之際。天祐四年(907年),名義上的皇帝唐哀帝李祝也在讓位後被朱溫殺掉了,年僅17,唐王朝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