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看看出兵南下的遼朝官方史料,契丹發兵南下這樣的重大軍事行動,居然在《遼史.穆宗紀》中找不到一字記載。契丹有許多對中原政權的軍事行動,《遼史》均有記載,而且可以和其他史料相印證,唯獨這次沒有。巧合?可信度基本為零。《遼史.穆宗紀》在應歷十年(公元960年)正月,唯一一次與趙匡胤的有關的記載,就是“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廢周自立,建國號宋。”(1)
答案不用說了,誰都知道這次契丹出兵是怎麽回事。
正月初二,大周殿前都點檢、檢校太傅、領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將軍,率周朝禁軍離開東京,向北進發,準備與契丹人決一死戰,保家衛國。
軍情非常緊急,稍慢一日,契丹大軍就有可能攻陷河北,殺過黃河,中原黎庶萬民,就將萬劫不復。但讓人懷疑的是,僅僅過了黃河,到達到了河北岸的陳橋驛,趙匡胤突然下令,讓軍隊就地休息。陳橋驛距離開封有多遠的距離?說來可笑,隻有區區四十裏的路程。
行進了二十公裏的路程,軍隊就要休整?趙匡胤帶的這是什麽驕生慣養的軍隊?看看柴榮親征北漢時是怎麽做的: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十一日,柴榮率軍離開東京,十六日達到懷州(今河南沁陽)。趙晁通過鄭好謙勸柴榮放慢行軍速度,柴榮不聽,十八日到達澤州(今山西長治)。
開封至沁陽三百五十裏,柴榮用了五天。沁陽至長治約一百裏路,柴榮用了兩天。如果不是趙匡胤別有心思,他也是久經沙場的名將,怎麽會不知道救兵如救火的道理?
當天夜裏,趙匡胤就在陳橋驛休息,實際上是在等手下兄弟替他辦一件天大的事情。
趙匡胤帶在身邊的心腹親信略計有:歸德軍掌書記趙普、都押衙李處耘、內殿直都虞候馬仁瑀、殿前都虞侯李漢超、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散指揮都虞候羅彥瑰,以及趙匡胤的三弟、內殿祗侯供奉官都知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同時,趙匡胤的軍中,還有一個來路不明的半仙苗訓。
這夥人早已經安排了一切,軍隊剛到陳橋驛,他們就在軍中四處聯繫,為首是的李處耘、王彥升,趙匡義,他們商量好之後,再找到馬仁瑀、李漢超等人,說什麽“主上幼弱,未能親政。今我輩出死力,為國家破賊,誰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未晚也。”(2)造成強大的輿論氛圍,給趙匡胤發動兵變奪位創造條件。
最可疑的是,殿前散員右第一直散指揮使苗訓,他突然大聲的喊叫,讓眾人抬頭往天上看,天上出現了兩個太陽!“軍中知星者河中苗訓,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指謂匡胤親吏楚昭輔曰:此天命也。”(3)古人都很迷信,苗訓利用自然的天象變化,把這說成是天意,來給趙匡胤造勢。
接下來出場的是趙普和趙匡義,二人裝模做樣的說“太尉忠赤,必不汝赦。”這是在替趙匡胤背黑鍋,惡名都由他們來背,讓趙匡胤做大周忠臣。諸將當然不會聽他們的,抽刀喧鬧。趙普又在勸:“外寇壓境,將莫誰何,蓋先攘卻,歸始議此。”(4)意思是先把契丹人打退了,然後再回來廢掉柴宗訓。
諸將的回答則無意暴露了這次兵變是有預謀的痕跡,“方今政出多門,若竢寇退師還,則事變未可知也。但當亟入京城,策立太尉,徐引而北,破賊不難。太尉苟不受策,六軍決亦難使向前矣。”(5)
政出多門明顯是句假話,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之間並非政敵,哪來的政出多門?“若竢寇退師還,則事變未可知也。”這句話已經說明了一切,什麽事變?無非是怕趙匡胤的陰謀敗露,大家一起玩完。趙普“無奈”,答應諸將的請求,勸趙匡胤發動兵變。
—————————————————————————————————
(1) 《遼史.穆宗紀》卷六
(2) (3) (4) (5) 《續資治通鑑長篇》卷一
第九章 歷史突然改變方向
五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2
這時的趙匡胤在做什麽?昨晚趙匡胤居然在喝酒,現在還在睡。軍情如此緊急,趙匡胤出京隻行進了四十裏,就停軍休整,自己卻在喝酒,如果按正常的邏輯來判斷,他絕不至於糊塗到這種地步。原因隻有一個,就是喝醉了可以多睡一會,爭取時間讓手下人表演。
《續資治通鑑長編》關於趙匡胤表演的記載相當精彩,摘錄於下:
甲辰黎明,四麵叫呼而起,聲震原野。普與匡義入白太祖,諸將已擐甲執兵,直扣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太祖驚起披衣,未及酬應,則相與扶出聽事,或以黃袍加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
太祖固拒之。
眾不可,遂相與扶太祖上馬,擁逼南行。匡義立於馬前,請以剽劫為戒。太祖度不得免,乃攬轡誓諸將曰:“汝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眾皆下馬,曰:“惟命是聽。”
太祖曰:“少帝及太後,我皆北麵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輒加淩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縱兵大掠,擅劫府庫,汝等毋得復然,事定,當厚賞汝。不然,當族誅汝。”
答案不用說了,誰都知道這次契丹出兵是怎麽回事。
正月初二,大周殿前都點檢、檢校太傅、領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將軍,率周朝禁軍離開東京,向北進發,準備與契丹人決一死戰,保家衛國。
軍情非常緊急,稍慢一日,契丹大軍就有可能攻陷河北,殺過黃河,中原黎庶萬民,就將萬劫不復。但讓人懷疑的是,僅僅過了黃河,到達到了河北岸的陳橋驛,趙匡胤突然下令,讓軍隊就地休息。陳橋驛距離開封有多遠的距離?說來可笑,隻有區區四十裏的路程。
行進了二十公裏的路程,軍隊就要休整?趙匡胤帶的這是什麽驕生慣養的軍隊?看看柴榮親征北漢時是怎麽做的: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十一日,柴榮率軍離開東京,十六日達到懷州(今河南沁陽)。趙晁通過鄭好謙勸柴榮放慢行軍速度,柴榮不聽,十八日到達澤州(今山西長治)。
開封至沁陽三百五十裏,柴榮用了五天。沁陽至長治約一百裏路,柴榮用了兩天。如果不是趙匡胤別有心思,他也是久經沙場的名將,怎麽會不知道救兵如救火的道理?
當天夜裏,趙匡胤就在陳橋驛休息,實際上是在等手下兄弟替他辦一件天大的事情。
趙匡胤帶在身邊的心腹親信略計有:歸德軍掌書記趙普、都押衙李處耘、內殿直都虞候馬仁瑀、殿前都虞侯李漢超、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散指揮都虞候羅彥瑰,以及趙匡胤的三弟、內殿祗侯供奉官都知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同時,趙匡胤的軍中,還有一個來路不明的半仙苗訓。
這夥人早已經安排了一切,軍隊剛到陳橋驛,他們就在軍中四處聯繫,為首是的李處耘、王彥升,趙匡義,他們商量好之後,再找到馬仁瑀、李漢超等人,說什麽“主上幼弱,未能親政。今我輩出死力,為國家破賊,誰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未晚也。”(2)造成強大的輿論氛圍,給趙匡胤發動兵變奪位創造條件。
最可疑的是,殿前散員右第一直散指揮使苗訓,他突然大聲的喊叫,讓眾人抬頭往天上看,天上出現了兩個太陽!“軍中知星者河中苗訓,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盪,指謂匡胤親吏楚昭輔曰:此天命也。”(3)古人都很迷信,苗訓利用自然的天象變化,把這說成是天意,來給趙匡胤造勢。
接下來出場的是趙普和趙匡義,二人裝模做樣的說“太尉忠赤,必不汝赦。”這是在替趙匡胤背黑鍋,惡名都由他們來背,讓趙匡胤做大周忠臣。諸將當然不會聽他們的,抽刀喧鬧。趙普又在勸:“外寇壓境,將莫誰何,蓋先攘卻,歸始議此。”(4)意思是先把契丹人打退了,然後再回來廢掉柴宗訓。
諸將的回答則無意暴露了這次兵變是有預謀的痕跡,“方今政出多門,若竢寇退師還,則事變未可知也。但當亟入京城,策立太尉,徐引而北,破賊不難。太尉苟不受策,六軍決亦難使向前矣。”(5)
政出多門明顯是句假話,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人之間並非政敵,哪來的政出多門?“若竢寇退師還,則事變未可知也。”這句話已經說明了一切,什麽事變?無非是怕趙匡胤的陰謀敗露,大家一起玩完。趙普“無奈”,答應諸將的請求,勸趙匡胤發動兵變。
—————————————————————————————————
(1) 《遼史.穆宗紀》卷六
(2) (3) (4) (5) 《續資治通鑑長篇》卷一
第九章 歷史突然改變方向
五 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2
這時的趙匡胤在做什麽?昨晚趙匡胤居然在喝酒,現在還在睡。軍情如此緊急,趙匡胤出京隻行進了四十裏,就停軍休整,自己卻在喝酒,如果按正常的邏輯來判斷,他絕不至於糊塗到這種地步。原因隻有一個,就是喝醉了可以多睡一會,爭取時間讓手下人表演。
《續資治通鑑長編》關於趙匡胤表演的記載相當精彩,摘錄於下:
甲辰黎明,四麵叫呼而起,聲震原野。普與匡義入白太祖,諸將已擐甲執兵,直扣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太祖驚起披衣,未及酬應,則相與扶出聽事,或以黃袍加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
太祖固拒之。
眾不可,遂相與扶太祖上馬,擁逼南行。匡義立於馬前,請以剽劫為戒。太祖度不得免,乃攬轡誓諸將曰:“汝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眾皆下馬,曰:“惟命是聽。”
太祖曰:“少帝及太後,我皆北麵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輒加淩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縱兵大掠,擅劫府庫,汝等毋得復然,事定,當厚賞汝。不然,當族誅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