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夭折的千古一帝: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周世宗 作者:柴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柴榮選擇在此時北伐,除了軍事上的原因,還有政治上的原因。,就是幽雲十六州百萬漢人的人心向背問題。
宋朝建立後,許多宋朝大臣都提到了契丹人重斂幽燕漢民的事情,比如宋初的史學家路振(《九國誌》著者),他在宋大中祥符初年(公元1008年左右)出使契丹。回來後,路振講了他在契丹的所聞所見:“虜政苛刻,幽薊苦之,圍桑稅畝,數倍於中國,水旱早蝗之災,無蠲減焉。以是服田之家,十夫並耨,而老者之食,不得精鑿。力蠶之婦,十手並織,而老者之衣,不得繒絮。征斂調發,急於剽掠。加以耶律、蕭、韓三姓恣橫,歲求良家子以為妻妾。幽薊之女,有姿色者,父母不令施粉白,弊衣而藏之。比嫁,不與親族相往來。(10)
大中祥符初年,上距柴榮北伐時不過五十年,路振所言,再佐以遼穆宗耶律璟時代的昏暴之政,“不恤國事,天下愁怨。”可以想見柴榮北伐之時,幽燕百姓所受契丹暴政之苦。
遼朝對幽燕的橫徵暴斂非由一日,幾乎可以說貫穿了整個契丹對幽燕的統治史。宋哲宗元祐年間,權兵部尚書蘇轍通使契丹,回來後說:“北朝之政,寬契丹,虐燕人,蓋已舊矣。”每逢契丹“每有急速調發之政,即遣天使帶銀牌於漢戶須索,縣吏動遭鞭棰,富家多被強取,玉帛子女不敢愛惜,燕人最以為苦。”(11)
雖然蘇轍說在平時,幽燕漢人的賦稅不算太重,但早在蘇轍出使契丹前三十多年前,遼朝重臣劉六符在臨終前,就勸新登基的遼道宗耶律洪基在燕雲地區“深結民心,無使萌南思也。省徭役,薄賦斂。”(12)耶律洪基”深嘉納之,遂減稅賦三分之一。”(13)
還有一點,在遼承天太後蕭綽(即大名鼎鼎的蕭太後)主政之前,幽燕漢人在契丹的法律地位比較低下。“蕃人毆漢人死者,償以牛馬,漢人則斬之,仍沒其親屬為奴婢。”(14)而蕭綽的丈夫遼景宗耶律賢在位時期距柴榮北伐時更近,隻有十多年的時間。
以上種種史料說明,柴榮北伐之時,幽燕漢人在契丹的統治下苦不堪言。而柴榮即位之後,對內政進行了全方麵的改革,特別是對待農民的問題上,柴榮做出了非常大的讓步,這對飽受契丹暴斂之苦的幽燕漢人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
(1) 《舊五代史.唐莊宗紀三》卷二十九
(2) 《舊五代史.唐明宗紀五》卷三十九
(3)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六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八
(5)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九
(6)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四
(7)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
(8) 《契丹國誌》卷二十五
(9) 錢穆《國史大綱.貧窮的新中央》三十一章
(10) 《宋朝事實類苑》卷七十六
(11) 《欒城集》卷四十二
(12) (13) 《三朝北盟會編》卷十九
(1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十二
第八章 北伐契丹,收復失地
三 柴榮北伐時機分析
3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也認為柴榮捨棄南方諸小國,改而強攻契丹的戰略是正確的,理由如下:
契丹之據幽、燕也未久,其主固居朔漠,以廬帳為便安,視幽、燕為贅土,未嚐厚食其利而歆之也。而唐之遺民猶有存者,思華風,厭羶俗,如吳巒、王權之不忍陷身汙薉者,固吞聲翹首以望王師,則取之也易。遲之又久,而契丹已戀為膏腴,據為世守,故老已亡,人習於夷,且不知身為誰氏之餘民,畫地以為契丹效死,是急攻則易而緩圖則難也。幽、燕舉,則河東失左臂之援,入飛狐、天井而夾攻之,師無俟於再舉,又勢之所必然者。王樸之謀,理勢均得,平一天下之大略,斯其允矣。(1)
王夫之說的非常透徹,著重於兩點:一、契丹對幽燕漢人非常殘暴,喪失了漢人的支持,取之非難。二、王夫之高度肯定柴榮放過北漢,而攻站在北漢背後的契丹。
北漢國雖小,但勢尚強,對艱苦作戰的適應性較強。如果先攻北漢,等滅掉北漢,周軍就成了強弩之末,再攻契丹,師老兵疲,非敗何為?如果先攻契丹,則北漢必不敢動,即使有動作,憑周軍強大的實力,也足以抵擋北漢軍不疼不癢的進攻。收復幽燕後,則北漢喪失後援,必為周軍所擒。
從表麵上看,捨棄南方諸國而北伐,是先難後易;北伐目標,是契丹而非北漢,又是一層先難後易。但善於製大戰略者,從來不會隻看表麵,而是通過表麵看本質。柴榮統一的順序是:契丹(收復幽燕)、北漢、南方諸國,恰恰是先易而後難。
這麽講,你有一把斧頭,需要將麵前三塊木頭劈成木柴。一塊非常大,一塊中等,一塊稍小。劈完之後,按木柴的重量,會得到不同的獎賞。一般人都會選擇先劈最小的那塊,然後劈中等塊,最後才劈最大塊的。但這樣最容易消耗你的體力,等兩塊小木頭劈完後,體力消耗大半,再劈大的,已經沒有力氣了。
而如果先劈最大的那一塊,表麵上看起來比較消耗體力。但實際上,人的體力儲存是有限的,如果將有限的體力用在劈最大塊木頭上,則等於用先劈中小兩塊木頭的力氣之和,來換取先劈完最大塊木頭之成果。先劈完大木頭後,即使力氣耗盡,成果也是最大的。哪個獲利最大,不言自明。
宋朝建立後,許多宋朝大臣都提到了契丹人重斂幽燕漢民的事情,比如宋初的史學家路振(《九國誌》著者),他在宋大中祥符初年(公元1008年左右)出使契丹。回來後,路振講了他在契丹的所聞所見:“虜政苛刻,幽薊苦之,圍桑稅畝,數倍於中國,水旱早蝗之災,無蠲減焉。以是服田之家,十夫並耨,而老者之食,不得精鑿。力蠶之婦,十手並織,而老者之衣,不得繒絮。征斂調發,急於剽掠。加以耶律、蕭、韓三姓恣橫,歲求良家子以為妻妾。幽薊之女,有姿色者,父母不令施粉白,弊衣而藏之。比嫁,不與親族相往來。(10)
大中祥符初年,上距柴榮北伐時不過五十年,路振所言,再佐以遼穆宗耶律璟時代的昏暴之政,“不恤國事,天下愁怨。”可以想見柴榮北伐之時,幽燕百姓所受契丹暴政之苦。
遼朝對幽燕的橫徵暴斂非由一日,幾乎可以說貫穿了整個契丹對幽燕的統治史。宋哲宗元祐年間,權兵部尚書蘇轍通使契丹,回來後說:“北朝之政,寬契丹,虐燕人,蓋已舊矣。”每逢契丹“每有急速調發之政,即遣天使帶銀牌於漢戶須索,縣吏動遭鞭棰,富家多被強取,玉帛子女不敢愛惜,燕人最以為苦。”(11)
雖然蘇轍說在平時,幽燕漢人的賦稅不算太重,但早在蘇轍出使契丹前三十多年前,遼朝重臣劉六符在臨終前,就勸新登基的遼道宗耶律洪基在燕雲地區“深結民心,無使萌南思也。省徭役,薄賦斂。”(12)耶律洪基”深嘉納之,遂減稅賦三分之一。”(13)
還有一點,在遼承天太後蕭綽(即大名鼎鼎的蕭太後)主政之前,幽燕漢人在契丹的法律地位比較低下。“蕃人毆漢人死者,償以牛馬,漢人則斬之,仍沒其親屬為奴婢。”(14)而蕭綽的丈夫遼景宗耶律賢在位時期距柴榮北伐時更近,隻有十多年的時間。
以上種種史料說明,柴榮北伐之時,幽燕漢人在契丹的統治下苦不堪言。而柴榮即位之後,對內政進行了全方麵的改革,特別是對待農民的問題上,柴榮做出了非常大的讓步,這對飽受契丹暴斂之苦的幽燕漢人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
(1) 《舊五代史.唐莊宗紀三》卷二十九
(2) 《舊五代史.唐明宗紀五》卷三十九
(3)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六
(4)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八
(5)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九
(6) 《資治通鑑》卷二百八十四
(7)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十
(8) 《契丹國誌》卷二十五
(9) 錢穆《國史大綱.貧窮的新中央》三十一章
(10) 《宋朝事實類苑》卷七十六
(11) 《欒城集》卷四十二
(12) (13) 《三朝北盟會編》卷十九
(14)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七十二
第八章 北伐契丹,收復失地
三 柴榮北伐時機分析
3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也認為柴榮捨棄南方諸小國,改而強攻契丹的戰略是正確的,理由如下:
契丹之據幽、燕也未久,其主固居朔漠,以廬帳為便安,視幽、燕為贅土,未嚐厚食其利而歆之也。而唐之遺民猶有存者,思華風,厭羶俗,如吳巒、王權之不忍陷身汙薉者,固吞聲翹首以望王師,則取之也易。遲之又久,而契丹已戀為膏腴,據為世守,故老已亡,人習於夷,且不知身為誰氏之餘民,畫地以為契丹效死,是急攻則易而緩圖則難也。幽、燕舉,則河東失左臂之援,入飛狐、天井而夾攻之,師無俟於再舉,又勢之所必然者。王樸之謀,理勢均得,平一天下之大略,斯其允矣。(1)
王夫之說的非常透徹,著重於兩點:一、契丹對幽燕漢人非常殘暴,喪失了漢人的支持,取之非難。二、王夫之高度肯定柴榮放過北漢,而攻站在北漢背後的契丹。
北漢國雖小,但勢尚強,對艱苦作戰的適應性較強。如果先攻北漢,等滅掉北漢,周軍就成了強弩之末,再攻契丹,師老兵疲,非敗何為?如果先攻契丹,則北漢必不敢動,即使有動作,憑周軍強大的實力,也足以抵擋北漢軍不疼不癢的進攻。收復幽燕後,則北漢喪失後援,必為周軍所擒。
從表麵上看,捨棄南方諸國而北伐,是先難後易;北伐目標,是契丹而非北漢,又是一層先難後易。但善於製大戰略者,從來不會隻看表麵,而是通過表麵看本質。柴榮統一的順序是:契丹(收復幽燕)、北漢、南方諸國,恰恰是先易而後難。
這麽講,你有一把斧頭,需要將麵前三塊木頭劈成木柴。一塊非常大,一塊中等,一塊稍小。劈完之後,按木柴的重量,會得到不同的獎賞。一般人都會選擇先劈最小的那塊,然後劈中等塊,最後才劈最大塊的。但這樣最容易消耗你的體力,等兩塊小木頭劈完後,體力消耗大半,再劈大的,已經沒有力氣了。
而如果先劈最大的那一塊,表麵上看起來比較消耗體力。但實際上,人的體力儲存是有限的,如果將有限的體力用在劈最大塊木頭上,則等於用先劈中小兩塊木頭的力氣之和,來換取先劈完最大塊木頭之成果。先劈完大木頭後,即使力氣耗盡,成果也是最大的。哪個獲利最大,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