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 作者:楊海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調集精兵強將外,“以戰為守”的另一個內涵是“樹我之藩籬”。具體地說,就是建立一條從湖北到廣西,穿過湖南常德、寶慶的千裏防禦線,一個被稱為“五千裏長邊”的軍事防禦體係,這是洪氏運籌帷幄、變被動為主動的另一重要步驟。可惜的是許多先生們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本來,這倒是一個極好的讚美洪氏傑出軍事才能的機會[193]。
洪承疇的具體部署是:“調撥經略官兵,舉鄖撫、設鄖鎮以堵劉、郝諸逆;立武昌城守,設洞庭水師,以壯全楚腹心。分一提、三鎮駐武,以固辰、沅門戶;立一撫、兩鎮駐寶慶,竭遏武、靖狡窺;永州、祁陽等處節節設鎮,以控五千裏長邊。又以朝廷發大兵取滇黔,必先復廣西,開入滇之路,乃設撫、提兩大鎮,駐桂林,又全帥一大鎮駐蒼梧,此其大較也。”[194]此外,長沙幕府成員彭爾述證實了這個計劃:“經略五省太傅洪統兵長沙,得以便宜承製,置將吏,於是以四鎮駐常,兩鎮駐寶,一鎮駐永,一鎮駐祁,線伯駐粵西,數千裏內四年之間棋置星布皆重鎮……賊畫地相戒勿深入。”[195]這就是所謂的“五千裏長邊”——“永州、祁陽、衡州、湘潭、益陽、常德、彝陵、荊州以迨鄖、襄,節節設鎮,五千裏之長邊,首動尾顧,此呼彼應,而楚中之氣脈貫若連星矣。”[196]以上戰略要地的設置與檔案材料完全符合。洪氏這個以“五千裏長邊”為特徵的軍事防禦體係,主要是通過三大步驟建立起來。
第一步:確保常德。在常德駐紮重兵的基礎上,又添設了水師營,並在湖北與湖南交界的彝陵增設水師營,在荊彝以北設立鄖襄水師營,水陸並防,重兵壓境,從北到南拱衛常德。
順治十一年,先期到達湖南的鎮將李本深、胡茂禎等人進入常德駐守,又以江南上江調來、新升湖南右路副將孫喜策任“本地主兵”常德副將之職,與辰常、沅州等“協防客兵”共同駐守。[197]
順治十二年五月,劉文秀等進攻常德失敗後,“逆賊兩齣辰河,今復造船窺犯”[198],洪承疇意識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常德仍然防護不嚴,關鍵就在於缺乏水師。“常德逼近辰沅,當下流要衝,中有河路達洞庭、以至嶽州,片帆可到,乃武昌之藩籬,荊州之門戶。”[199]為了使清軍官兵不致無船截剿、立岸拍手,洪氏認為“今日第一急著必添設戰船水師,為目前剿禦及將來進取根基。”九月,增設常德水師提上議事日程[200]。
十月,洪承疇考慮到北線防禦的漏洞,請求增設彝陵水師營。“荊州叢山復莽,素稱賊藪。其遺逆李來亨、馬騰雲、王二、王三及姚黃等為害固已多年,然平日不過出謀竊犯,今則聯絡孫逆,受偽職、資偽餉,串為一氣,分犯肆逞矣。武岡則有賀九儀等掣我兵之肘,常德則有偽南安王劉文秀等乘水直犯,彝陵則有張、崔二逆突如其來,諸逆計定謀成,一時俱出……而彝陵孤懸邊末,眾寡不敵,輒有五月五日之變,此足見兵力有單厚而利害之不同也。”[201]順治十二年五月劉文秀、盧明臣等以水陸大軍六萬進攻常德,雖以水陸配合不當失利,但對洪承疇來說不啻為一記警鍾,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薄弱環節,雷厲風行地設置了常德水師營、彝陵水陸官兵三千名。
順治十三六月,在原鄖襄總兵左右兩營的基礎上,又添設一個水師營,一共三千官兵,以防守長江上遊灘淺易涸最容易被突破的十餘處地方[202]。水師營設立後,由順治八年投誠“熟知賊情地理”、在鄖陽巡撫胡全才手下效命的於大海[203]任副將。
這一舉措,針對中原抗清勢力的活動,旨在防止其與西南抗清武裝聯合的可能。
順治十三年二月,南明桂藩總督李啟晟潛入鄖陽,與郝搖旗接頭,準備聯合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的復明武裝共同起事,被鄖陽巡撫胡全才遣千總朱光祚等逮捕,繳獲敕書、關防、印劄等報聞,李啟晟被誅殺。[204]胡全才也是長沙幕府成員,原任江西饒南道,順治十年六月隨洪氏到達湖廣,不久受命為鄖陽巡撫。李啟晟即李企晟,“先在韓城一帶與虞胤同韓昭宣結草作亂,私立偽韓王,行偽永曆事。”[205]曾長期在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活動,秘密聯絡、發展各地抗清勢力[206]。由此可見,增設川、陝、豫交界的鄖陽水師,加強兵力配備,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可以防止活躍在房山、竹山地區的郝搖旗、劉體純等人聯絡中原、窺視湖南的可能,同時還可以藉此截斷孫可望軍隊的北翼支持。“清盛兵據鄖襄,永忠、體純不能出,食且絕,復南會李來亨、王光興、結寨於巴巫之西山。”[207]在清軍嚴密防衛下,郝搖旗、劉體純等最後進入夔巴交界的西山地區,依山恃險進行固守。
第二步:在確保常德的基礎上,重點防禦寶慶,在益陽、東安、祁陽、興寧等地添兵設將,增設駐防,力保湖南的心髒地帶長沙、衡州等地的安全。
順治十一年三月,洪承疇在寶慶搶設駐防,由劉忠、王平等駐守[208]。
順治十二年八月,洪承疇具疏題準設立祁陽總兵、益陽總兵、東安副將[209]。由於湖南是洪承疇整個防禦體係的重點,北起常德,南至永州,地方廣闊,兵力單薄,為使上下左右的清軍能夠相互呼應,除在寶慶設置兩鎮外,又在常德、衡陽、寶慶、永州等地的中間地帶增設益陽、祁陽、東安三處駐防。
洪承疇的具體部署是:“調撥經略官兵,舉鄖撫、設鄖鎮以堵劉、郝諸逆;立武昌城守,設洞庭水師,以壯全楚腹心。分一提、三鎮駐武,以固辰、沅門戶;立一撫、兩鎮駐寶慶,竭遏武、靖狡窺;永州、祁陽等處節節設鎮,以控五千裏長邊。又以朝廷發大兵取滇黔,必先復廣西,開入滇之路,乃設撫、提兩大鎮,駐桂林,又全帥一大鎮駐蒼梧,此其大較也。”[194]此外,長沙幕府成員彭爾述證實了這個計劃:“經略五省太傅洪統兵長沙,得以便宜承製,置將吏,於是以四鎮駐常,兩鎮駐寶,一鎮駐永,一鎮駐祁,線伯駐粵西,數千裏內四年之間棋置星布皆重鎮……賊畫地相戒勿深入。”[195]這就是所謂的“五千裏長邊”——“永州、祁陽、衡州、湘潭、益陽、常德、彝陵、荊州以迨鄖、襄,節節設鎮,五千裏之長邊,首動尾顧,此呼彼應,而楚中之氣脈貫若連星矣。”[196]以上戰略要地的設置與檔案材料完全符合。洪氏這個以“五千裏長邊”為特徵的軍事防禦體係,主要是通過三大步驟建立起來。
第一步:確保常德。在常德駐紮重兵的基礎上,又添設了水師營,並在湖北與湖南交界的彝陵增設水師營,在荊彝以北設立鄖襄水師營,水陸並防,重兵壓境,從北到南拱衛常德。
順治十一年,先期到達湖南的鎮將李本深、胡茂禎等人進入常德駐守,又以江南上江調來、新升湖南右路副將孫喜策任“本地主兵”常德副將之職,與辰常、沅州等“協防客兵”共同駐守。[197]
順治十二年五月,劉文秀等進攻常德失敗後,“逆賊兩齣辰河,今復造船窺犯”[198],洪承疇意識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常德仍然防護不嚴,關鍵就在於缺乏水師。“常德逼近辰沅,當下流要衝,中有河路達洞庭、以至嶽州,片帆可到,乃武昌之藩籬,荊州之門戶。”[199]為了使清軍官兵不致無船截剿、立岸拍手,洪氏認為“今日第一急著必添設戰船水師,為目前剿禦及將來進取根基。”九月,增設常德水師提上議事日程[200]。
十月,洪承疇考慮到北線防禦的漏洞,請求增設彝陵水師營。“荊州叢山復莽,素稱賊藪。其遺逆李來亨、馬騰雲、王二、王三及姚黃等為害固已多年,然平日不過出謀竊犯,今則聯絡孫逆,受偽職、資偽餉,串為一氣,分犯肆逞矣。武岡則有賀九儀等掣我兵之肘,常德則有偽南安王劉文秀等乘水直犯,彝陵則有張、崔二逆突如其來,諸逆計定謀成,一時俱出……而彝陵孤懸邊末,眾寡不敵,輒有五月五日之變,此足見兵力有單厚而利害之不同也。”[201]順治十二年五月劉文秀、盧明臣等以水陸大軍六萬進攻常德,雖以水陸配合不當失利,但對洪承疇來說不啻為一記警鍾,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薄弱環節,雷厲風行地設置了常德水師營、彝陵水陸官兵三千名。
順治十三六月,在原鄖襄總兵左右兩營的基礎上,又添設一個水師營,一共三千官兵,以防守長江上遊灘淺易涸最容易被突破的十餘處地方[202]。水師營設立後,由順治八年投誠“熟知賊情地理”、在鄖陽巡撫胡全才手下效命的於大海[203]任副將。
這一舉措,針對中原抗清勢力的活動,旨在防止其與西南抗清武裝聯合的可能。
順治十三年二月,南明桂藩總督李啟晟潛入鄖陽,與郝搖旗接頭,準備聯合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的復明武裝共同起事,被鄖陽巡撫胡全才遣千總朱光祚等逮捕,繳獲敕書、關防、印劄等報聞,李啟晟被誅殺。[204]胡全才也是長沙幕府成員,原任江西饒南道,順治十年六月隨洪氏到達湖廣,不久受命為鄖陽巡撫。李啟晟即李企晟,“先在韓城一帶與虞胤同韓昭宣結草作亂,私立偽韓王,行偽永曆事。”[205]曾長期在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地活動,秘密聯絡、發展各地抗清勢力[206]。由此可見,增設川、陝、豫交界的鄖陽水師,加強兵力配備,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可以防止活躍在房山、竹山地區的郝搖旗、劉體純等人聯絡中原、窺視湖南的可能,同時還可以藉此截斷孫可望軍隊的北翼支持。“清盛兵據鄖襄,永忠、體純不能出,食且絕,復南會李來亨、王光興、結寨於巴巫之西山。”[207]在清軍嚴密防衛下,郝搖旗、劉體純等最後進入夔巴交界的西山地區,依山恃險進行固守。
第二步:在確保常德的基礎上,重點防禦寶慶,在益陽、東安、祁陽、興寧等地添兵設將,增設駐防,力保湖南的心髒地帶長沙、衡州等地的安全。
順治十一年三月,洪承疇在寶慶搶設駐防,由劉忠、王平等駐守[208]。
順治十二年八月,洪承疇具疏題準設立祁陽總兵、益陽總兵、東安副將[209]。由於湖南是洪承疇整個防禦體係的重點,北起常德,南至永州,地方廣闊,兵力單薄,為使上下左右的清軍能夠相互呼應,除在寶慶設置兩鎮外,又在常德、衡陽、寶慶、永州等地的中間地帶增設益陽、祁陽、東安三處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