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黃任:《泉州府誌》卷50,《國朝循績·黃誌遴》;朱升元:《晉江縣誌》卷11,《人物傳五·仕績·黃誌遴》,幹隆三十年刊本。


    [176] 《明清史料》丙編,第二本,第194頁,順治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經略洪承疇揭帖》;《明清檔案》第35冊,a35-64,同日之二《五省經略洪承疇揭報選補湖廣藩司》。


    [177] 衛周祚:《洪承疇墓誌》,北京圖書館善本室藏。


    [178] 洪承疇:順治十六年七月十六日《密揭帖》,北圖善本室所藏。


    [179] 談遷:《北遊錄》,第37頁,順治十年九月初八日事。中華書局1960年4月版。


    [180] 《明清史料》丙編,第二本,第160頁,順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經略洪承疇揭帖》,《明清檔案》第28冊,a28-13,順治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之二《五省經略洪承疇揭為自陳不職請賜罷斥》。


    [181] 彭而述:《讀史亭文集》卷5,《序四》,《賀粵西製府序代》。


    [182] 《明清史料》丙編,第二本,第151頁,順治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經略洪承疇揭帖》,《明清檔案》第22冊,a22-35,同日《五省經略洪承疇揭報究竟選補堪任道臣》。


    [183] 劉宗向:《寧鄉縣誌》故事編第九,《官師傳》。


    [184] 《明清史料》丙編,第二本,第151頁,順治十二年二月十九日《經略洪承疇揭帖》,《明清檔案》第22冊,a22-35,同日《五省經略洪承疇揭報究竟選補堪任道臣》。


    [185] 易文基:《長沙縣誌》卷13《兵防》記載:“自明朝設林湘驛、銅官驛、站船後載,置腳馬五十六匹。順治十二年乙未,經略洪承疇駐長沙,見驛沖繁,請增馬一十二匹,後偏院移駐沅州,差使從寶慶、靖州往來,以至湘鄉邵陽二縣詳請適中地方公設腰站,名湘邵驛,將本縣額內站馬共撥一十八匹,協濟湘邵腰站。”


    [186] 如左標提督李本深營隨征副將王有仁,順治十年領親丁戰馬至湖南駐守,“或捐資招兵,或備銀買馬,隨營效力,誌在功名。”見《明清史料》甲編,第六本,第575頁,順治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經略洪承疇揭帖》;《明清檔案》第30冊,a30-113,同日《五省經略洪承疇揭報預補營將》。


    (三)


    順治十年十一月,洪承疇在武昌有《微臣到任》一疏,提到“多得賢良,安民勸農,以守為戰;簡拔將領,練兵製勝,以戰為守。聯絡土司,使不為賊用,以樹我之藩籬,計離賊黨,使自為解散,以潰彼之腹心”的計劃[187]。聯繫洪承疇的戰略思想,很容易看出這兩者之間的內在關係,這就是洪氏貫徹戰略思想的具體行動方針。概言之,就是“以守為戰”和“以戰為守”兩個方麵的內容。


    為最後消滅南明永曆政權,洪氏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以長沙幕府為核心,一方麵從政治上進行招撫工作(包括直接針對抗清武裝及爭取湖南士紳、間接破壞其社會基礎的種種活動),另一方麵,努力完成戰備任務。“以守為戰”中多得賢良、安民勸農的內容,我們在爭取湖南士紳,擴大長沙幕府,屯田、征餉等論述中已多有涉及;在此基礎上,洪氏最終完成了決戰的準備工作,建起一個四麵防禦的軍事體係,這就是“以戰為守”的內容,是洪氏開府長沙期間完成的又一項重大工程,下麵結合具體史實進行闡述。


    一、調集精兵良將


    “以戰為守”,洪氏自己的詮釋是“簡拔將領,練兵製勝”。


    受命經略西南之初,洪承疇憑著自己“閱歷邊疆,頗悉調兵事宜”的老資本,立即擬就一份全國範圍內所有精兵強將的名單,將所謂的“山、陝、關、遼堪戰兵丁”調往湖南前線。不管邊疆腹裏,各督、撫、提督、鎮標內符合條件的“選擇調取,數不求多惟求其精”,宣稱“臣有此把柄,方可調度如意,剿撫中機。”[188]從他的名單中,我們可知:洪承疇指名調取的軍前將領大都是其舊部,如旗下官李本深、白廣恩、原任福建提督劉忠、寧夏總兵劉芳名、徽州總兵胡茂禎等。雖然洪承疇不象明代以來的武將,有自己的家將私兵可供驅使,但以舊日部將率領各地挑選的精兵良將,實際上也能收到同樣的效果。可見洪承疇在從江南背黑鍋回朝坐冷板凳其間並沒有忘懷政事。


    洪承疇的經略軍前營製,共計一萬一千多人,其中親兵1600多人,由李本深、劉忠、胡茂禎等統領。順治十二年五月,經略軍前營製正式建立,有左、右、前、後提督四鎮與左、右兩蝦營及前、後、中三副將營共五營,稱為四鎮五營。四鎮為左標李本深、右標張勇、前標南一魁、後標胡茂禎;五營為左蝦營張大元、右蝦營馬鷂子[189]、標前營王永祚、後營卜世龍、中營劉應誌,而其中右標提督總兵張勇“尚未抵汛”[190]。本來,洪承疇從京城帶出一千多官兵,加之抽調各地陸續到達的官兵,新編經略左標、前標、後標提督總兵[191],這才形成經略營製的目前規模。這些調集到湖廣軍前的官兵都是經過甄別的精兵良將,如“北直、山東、江、浙腹裏弱兵不得混入”,即使到達湖南的官兵凡裝備、素質不良者均“酌給路費,歸還本營”,一律退回。[192]


    二、建設“五千裏長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海英並收藏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