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二年四月鄖陽撫治胡全才全力奉行招撫政策,招到南明益國公郝永忠部下負責守衛清風寨口路的總兵謝宗孔帶領所屬人馬投誠,部分人員被編入清軍,其餘的給票遞送原籍[143]。這既瓦解、削弱了南明武裝,也增強了清軍力量,便於進行各個擊破,可謂一箭雙鵰。


    通過這一階段的戰鬥,清軍逐漸肅清了與雲貴抗清武裝相呼應、作為湖南戰場依託的湖北山寨武裝,廣東、廣西各地的苗瑤武裝和抗清基地,取得了較大成果。順治十二、三年之間,湖北蘄黃山寨武裝、湘粵贛交界的苗民武裝已被分化、瓦解,銷聲匿跡。鄖襄一帶活動了十幾年的姚黃十三家農民軍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144],抗清武裝的有生力量和社會基礎確實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和削弱。


    第三,動搖南明武裝的軍心。


    長沙幕府的活動,“既為招撫榜樣,更足離散賊心。”[145]削弱抗清武裝的軍事力量隻是洪承疇的目標之一,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招撫活動,達到“離散賊心”,使對方出現政治分裂。這是洪氏戰略思想的精髓。稍後,我們還將進一步討論。


    朱應升,應天上元(今南京市)人,崇禎十二年舉人,在天啟、崇禎年間曾與張溥、吳應萁等人結社齊盟,“以丹鉛進退天下士”,令人從風而靡[146]。入清後先任穎州學官,後出為巡按禦史,順治十年轉寶慶府推官,招撫流亡,撫綏殘黎,不遺餘力,順治十三年因歲貢芽茶延誤日期被解職。解職後,他協助偏沅巡撫袁廓宇作分化、瓦解南明軍隊的工作,“實心招撫”,爭取到孫可望部將薑春生、薑和生、總兵王瑞泰、王仁晴、謝成龍、謝才尚及道員孫應賡等投誠[147]。這一係列投誠事件,是通過血緣、鄉黨關係的紐帶,連瓜帶蔓引發出來的,對抗清隊伍的破壞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洪承疇深惜朱應升的才幹,“檄至軍前效用”,其“贊經略洪承疇幕,出謀發慮,動合機宜。”洪氏對他的意見十分重視,“一夕飛騎報敵人入境,公(指朱應升)曰:不鼓淵不整隊而至者是敵內訌,非犯順也。遲明,果孫可望崩潰來降,趨經略開門納款軍中,鹹以為軍中諸葛雲。”[148]看來朱應升也是長沙幕府的智囊,對洪氏極具影響力,這個“軍中諸葛”是否也為洪氏製定進剿雲貴三個必要條件的主謀,是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2、加強清軍戰備


    洪承疇不僅利用長沙幕府的招撫活動,作了較為充分、全麵的政治準備,還通過艱苦、細緻的戰備工作,為進行軍事決戰準備了較為充分的物質基礎。


    開府長沙之初,湖南幾乎是個廢墟的世界,“城皆瓦礫,公招降流移,兵民始聚。”[149]洪承疇及其幕府成員首先必須招集人民、恢復社會秩序。湖南酃縣經過明清戰爭,戶口幾乎減少了一半[150]。順治十一年知縣傅繼說招集流亡,僅得老幼一千二百人[151]。桂東知縣汪震元下車伊始,招集流亡,全縣僅存何時濟、李青等六十三人,“撫養生聚,民氣漸復”[152]。清軍要在湖南站穩腳跟,恢復經濟是當務之急。在這方麵,長沙幕府同樣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1)開展屯田


    湖廣軍前的屯田,是當時全國性屯田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153]。洪承疇接受幕客建議,普遍在各地推行屯田,作為恢復社會經濟的基本措施之一。


    到達長沙之後,洪氏“念賦重土荒,分遣屯田,官給牛、種,歲征子粒,貸其賦三年,增賦十數萬而無損於民。”[154]湖南在清初經過幾次反覆,飽受戰爭破壞,經濟凋敝,人民逃亡,生產幾乎處在停頓狀態。在逼人的現實麵前,幕客張旭初提出的屯田建議受到了重視。


    張旭初,字熹若,山東臨朐人。順治三年進士,授辰州推官,以道阻赴任違限,落職歸裏。順治十年洪承疇經略西南,“總督力薦,復補長沙”[155],“征赴軍幕以參謀畫”。他建議湖南兵燹頻仍,師難宿飽,“非屯田積粟”,不能經理兩粵,更談不上進剿滇黔。“大臣深然其議”,即分派他經理寧鄉,“闢地七千二百有奇”,後來又到長沙協助管發放軍糧四萬餘石[156]。看來,張旭初的建議很快得到反響,他本人在長沙幕府的工作,也很見成效。


    明代以來就有衛所屯田的軍屯製度和移民屯墾的民屯製度,洪氏屯田即是這些製度的酌情應用[157]。酃縣知縣李朝事記載:“明邑田額糧七千石……(順治)十一年大兵廓清,雖陸續招集,苦無農具,經略洪承疇給發牛種,民漸居業。餘履任後,單騎躬親勸墾,今已開三千九百七十七石零。”[158]在攸縣,順治十一、二年,曾兩次由經略洪承疇“給發牛種墾田”,墾出田地四十二頃九十畝,並一直延續下去[159]。蔣應泰在寧鄉“興屯奏效”[160];吳弘道出任沅江知縣前,主要從事“開墾屯田及採辦軍需”[161]等等,可見屯田在當時是具體責成幕客和地方官在各地普遍實施的。通過屯田這種形式,帶動墾復拋荒田和開種成熟的荒閑田,起了促進各地恢復生產的作用。


    當然,屯田的收入用來補充軍需,這才是洪承疇在湖廣大力推行屯田的原動力。順治十六年,洪承疇曾提到“十一年起至十四年止,凡湖南屯田、江西折米及職軍前鹽利、木利生息,接濟軍需,各項奏效文冊,職俱一時並行督造。”[162]在此,也不排除直接調撥軍前將士從事屯田的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海英並收藏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