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沙幕府的啟動和擴大


    順治十二年三月十二日,洪承疇開府長沙[42],日理萬機,十分繁忙。“日間接見文武將吏,出入親近兵民”[43],長沙幕府隨即形成並開始啟動,其成員紛紛奔赴各地,對清軍收復地區實行有效管理。他們的身份大多為“軍前供事”、“軍前效用”或“隨征”人員,都是洪氏出京攜帶及一路吸收的幕僚,湖南當地的幕客較為少見。


    1、長沙幕府初次亮相


    長沙及四周道、府、州、縣的地方官,大都由幕府成員出任,這是清廷所派駐湖南的第三撥地方官,活動範圍大致在嶽州府、常德府、長沙府、衡州府、寶慶府、永州府、郴州府等地。


    長沙道吳正中,紹興人,原為宣城令,起家吏員,“隨洪經略至湖廣長沙守道”[44]。


    長沙府署理知府張道澄,為原明遼東禦史張銓第五子,山西沁水拔貢。崇禎十六年七月曾率自備馬兵二百“儒衣從軍”[45],後任江西南康府推官[46]。順治十一年三月赴長沙幕府,當時急需用人,即留軍前行令,“署理長沙府事。”[47]在任之際,張道澄主要負責與戰備密切相關的要務,如赴永州打造扒杆糧船三百隻,用於轉運糧餉,供應粵西官兵;在常德緊急修造戰船之際,特地承命前往催督、監工,卓有成效;還會同永州道、府、州、縣修理東安縣頹城,費省功多。可見他是洪氏甚為得力的助手,備受器重,十二年十月,就任常德府通判。


    寧鄉知縣蔣應泰,字彙征,順天大興人,由拔貢教習,擢廣西興安知縣。順治十二年過湖南,“會經略洪承疇便宜用人,留補寧鄉。”[48]。出任之際,洪承疇曾囑之“為國恤民”,因而他到任後首先改革驛站製度,取消征派民間夫馬[49]。十五年八月,升補長沙府同知,所遺寧鄉知縣員缺由洪承疇“軍前供事官彭琦”充任。[50]


    寧鄉知縣彭琦,江南上元人,儒士。“由經略辦事題授”,順治十六年任寧鄉知縣,十八年卒於官[51]。


    寧鄉典史汪文達,上元人,順治十五年由洪承疇委署。[52]寧鄉一地,從知縣到典史等掾屬,都由長沙幕府成員出任,前後兩任知縣也都出自長沙幕府。


    湘潭知縣劉見龍,浙江人,原任四川昭化知縣,順治十一年,“隨經略洪幕,以功授湘潭令”[53]。在任期間,修復驛遞,招徠民人,蓋造營房,備辦軍需,無不竭蹶有效。一年後,升任桂陽州知州[54]。


    湘潭知縣史宗堯,清苑人,內院書辦,原任龍陽知縣,有能聲。洪承疇“留之軍前,委以繁難諸事,皆能力辦。”[55]順治十三年,劉見龍升任桂陽知州後,由他繼任湘潭知縣,轉運供給無虛日。順治十四年孫可望投降之際,張羅受降供帳,應付“滿漢重兵壓潭索糗”,設處有方,巨細如約,並主持纂修了清朝第一部縣誌。[56]


    常德府桃源知縣郝宗福,旗下人員,順治十年閏六月隨赴洪承疇“軍前效用”,十一年八月委管益陽⒋,押運寶慶糧米,“往來逆賊出沒之地,險苦備嚐”[57],順治十二年九月任桃源知縣。


    沅江知縣吳弘道,淮安人。順治十年九月洪承疇過淮安時“投用軍前”[58],帶往湖南,居幕下二載,開墾屯田及採辦軍需各項,頗效勤勞,十二年薦任沅江知縣。


    寶慶府經歷宋成名,江西生員,在洪承疇“軍前候用”[59],順治十二年就任是職。


    新化知縣陳元璐,瞿塘衛經歷,順治十二年三月從洪承疇幕委署就職,“正值賊警,探明塘報,戒嚴城守,修築門樓,堪以任使。”升任寶慶府管糧通判。[60]


    衡州府常寧知縣朱瑛,字晉白,江蘇無錫人,順治六年進士。就職之際,“民流土荒”,他招集人民,恢復社會秩序。順治十一年協助洪承疇出兵剿滅湘粵邊界的抗清武裝,“籌備供億,具著機略,擢寶慶同知,承疇特疏薦之,瑛竟以親老歸。”[61]


    郴州府桂陽知縣楊正萃,嶽州府華容生員,“順治十年經略洪承疇駐長沙,便宜節製,舉華容秀才楊正萃令桂陽。”上任時,“城內僅有民舍兩椽,為官兵棲止。”為解決糧食問題,到“諸岩貸糧以濟”,在地方沒有完全平定之前,“集眾高嶺立寨”,居民驚魂漸定[62]。


    興寧知縣徐騰,號光甫,順天大興縣生員,“奉經略洪題授”,順治十五年就任,禦遊兵,疏鹽課、清稅糧,葺祠宇,蒞治十載,士民祠祀。[63]


    永州府知府黃中通,字阜潁號抑公,福建晉江進士。順治六年除授廣西太平府知府,未任。順治十一年,洪承疇“調赴軍前效用”,十月到達長沙[64]。十二年就任永州知府,“招集散亡,通工易市”,永州城牆及城內的公署、鼓樓,東安、祁陽及衡、郴等地共二十四處城牆均由他督修完成[65]。在長沙幕府中,黃中通青雲直上,仕至廣西按察使。[66]


    沅州府黔陽知縣茹道通,北直人,由經略洪承疇題授,順治十五年任黔陽縣令。“時地方初辟,又值歲飢,收拾凋殘,民多去思。”[67]


    此外,廣西興安縣知縣劉兆龍,字六馭,湘鄉人,順治四年貢生,“經略洪承疇薦之,知興安縣。”[68]時為順治十五年,當地城無居民,他“召集開墾,躬稼自給。”[69]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海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海英並收藏洪承疇長沙幕府與西南戰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