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占領遼瀋後,又習慣性調整休息一番,再於天啟二年(1622)正月,由努爾哈赤親率大軍向西挺進,直指廣寧。一番激戰,明軍既有西平堡血灑戰場之英烈羅一貫(明清之戰很多英烈逐漸湮沒,反而降者出盡風頭),又有開廣寧迎敵之無恥孫得功,總之留給十萬大軍的隻有兩個字~慘敗。


    努爾哈赤不戰而得廣寧後,繼續沿西南而下,至中左所而回,並未攻打山海關。為何不乘勢再幹一仗呢?看那明軍幾近崩潰的樣子,說不定就拿下雄關入了中原呢。他的兒子、以後的繼承人皇太極給了答案:“太祖初未嚐有必成帝業之心”(《東華錄》天聰一)”;“我師既克廣寧,諸貝勒將帥鹹請進山海關,我皇考太祖以昔日遼金元不居其國,入處漢地,易世以後皆成漢俗,因欲聽漢人居山海關以西,我仍居遼河以東,滿漢各自為國,故未入關,引軍而退”(《清太宗實錄》卷3)。


    說得很明白嗎,努爾哈赤根本就未打算入主中原,吹鼓手們唾沫橫飛中高贊吾湟湟大清太祖時即有囊括四海之誌,實在說笑啊。相反,萬曆縱有千般錯,養虎也成患,卻不能擔亡國之主責,原因很大部分也在於此。接下來的事情就能理解了,努爾哈赤一把火燒了廣寧城,然後將前後拿下的遼西40餘座城堡的軍火糧食餉銀物資及未逃入關內的所有民眾,都給拉回了遼陽(當時後金都城)。


    到手的土地都不要,不管出於啥原因,也是短視的,更是大大的失策,後來明清(後金)相爭20餘年的主戰場即在此。老努要是早守著,哪有後來那麽多事?


    回頭再看明之經撫兩位大人,王化貞並未做那忠貞之士,孫得功迎敵前,先從廣寧撤了,南逃途中遇到熊廷弼,遭至一番冷嘲熱諷後,兩人不得不合計,下一步該怎麽辦。王化貞建議收拾殘兵固守寧遠(今遼寧興城),熊廷弼不同意,帶領數十萬潰逃軍民入了山海關,等於把關外之地全部送給了後金。於是,熊與王全成了喪師失地又未殺身成仁的敗軍之將,人格不如袁應泰,罪責實也難逃,結果兩人都被下獄論死。


    廣寧之敗,王化貞固然有責任,戰前大語連篇,戰時又無良策,內部有謀叛不知也就罷了,待叛亂剛起絲毫不作應對便驚慌棄城而逃,哪有一點坐鎮一方統帥的樣子?是“雄”還是“熊”,關鍵時刻方才知呀。熊廷弼也難辭其咎,責任一點也不輕。經撫失和在前不假,但生死存亡之即,如果一把手心胸能寬闊點,拋棄前嫌帶著人馬進入廣寧,與王化貞合力共守,與敵有得一拚,起碼不會出現開門納降這樣的事吧。


    尤其廣寧失守後,關外還有錦州、寧遠等多處城堡,自己都沒見到敵人啥樣呢,便也一路逃入關去了,盡丟關外之地。極具諷刺意味的是,人家努爾哈赤僅僅到了中左所,寧遠都未去呢,便掉轉頭走了!


    紙上談兵終究易,疆場操兵方知難。熊廷弼不僅有責,也能看出他並非實戰高手,作為最高統帥,與敵打了一仗,竟未見過敵一兵一卒,本身就說明問題了。至於軍事之謀,他一直坐鎮距廣寧40裏的右屯,遙控指揮戰鬥,何曾有高人一籌的地方?還不是一個敗?臨危之際更沒見著英雄本色,比起袁應泰的氣壯山河,慷慨赴難,他與王化貞皆慚愧也。真不知後人為啥要狂貶王猛褒熊?兩人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更不知憑什非要把魏忠賢也拉進去?搞成一切都是閹黨惹的禍。當然最後兩人命運的不同,是與魏忠賢有很大關係的。


    東林黨人與魏忠賢鬥得越來越激烈,究廣寧之失也成了其中一個課題,熊王二人必然捲入。熊廷弼入獄後,也曾向魏忠賢求情,願送四萬兩銀子換一活命,魏忠賢也答應了,可熊廷弼清官一個,短時間湊不起這筆巨款,一下惹惱了魏忠賢,好啊,明明就是有意誑我嗎,提前斬了得了。魏忠賢固然不是個好東西,但熊廷弼死也不能算冤枉,隻是弄了個傳首九邊的下場,還是太慘了點。王化貞更是個聰明人,本附東林黨,一看魏忠賢勝利在望,又馬上轉彎,投靠了新主人,關了監獄,卻沒處死,後於崇禎五年(1632)才被拿下了項上人頭。


    得失參半孫承宗


    廣寧戰後努爾哈赤的“不思進取”,客觀上也讓明與後金步入了一個戰略相持階段,遼西成了雙方的緩衝地帶,山海關並無真正的危險。不過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一路慘敗之下,朝堂之上畏金如虎,大臣們難用平常心看待之也能理解。於是遼東經略成了湯手山芋,誰也不敢去接了,廷推解經邦,解堅決不幹,被削籍處分了事;再推王在晉,又是苦苦推辭,因怕步了解之後塵,才勉強答應。看看朝堂之上都養了一幫什麽人?平時指點江山意氣風發的東林黨人呢?就知道指責別人,自己幹嗎不去試試?


    王在晉就任遼東經略沒幾天便被拿下了,根本原因是遼東戰略認識問題造成的。他力主全力守衛山海關,隻在關外八裏舖築一重城,與之互為依傍,反對再往前深入拓地建城駐防。對其手下部分人為先鋒的向寧錦推進的主張,他是這樣認為的“然必有復全遼之力量而後可復廣寧,必有滅奴之力量而後可復全遼,不然雖得之必失之。啟無巳之爭,遺不了之局,而竭難繼之供。故職之亟亟守關者,非以關門自畫也”(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卷十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真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芮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芮韜並收藏大清真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