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很憤怒,認為這是對噶爾西勒圖的侮辱,盟後分別致書質問清廷和哲布尊丹巴。這倒不是做作,其早年在西藏做過僧侶多年,對宗教很是虔誠,與桑結嘉措關係也很不錯,政治上相互依傍。清廷對此未知可否,而哲布尊丹巴和其兄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卻聯名給噶爾丹寫了一封輕蔑之信,彼此梁子結得更深了。
其後察琿多爾濟不僅違背盟逝,沒有歸還所收全部逃眾,還準備向劄薩克圖汗沙喇(成袞會盟前已逝,此乃其子)動武,勢力較弱的沙喇唯有進一步加強與噶爾丹的聯盟,做好準備,這邊廂察琿多爾濟也是磨刀霍霍,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與現在通常看到的不一樣,戰爭並不是噶爾丹挑起的。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察琿多爾濟率兵1萬攻入劄薩克圖部執殺了沙喇,他的同盟者羅布藏袞布拉布坦深入準噶爾腹地抓走了部分衛拉特人。噶爾丹起初還不了解情況,派其弟多爾濟紮卜率400來人前往沙喇處,欲取得聯繫,結果自投羅網,被察琿多爾濟殺害。
康熙得知情況後,力圖平息爭端,就像上次會盟,結果還是徒勞,箭已在弦上,豈能不發?況唯一能夠影響噶爾丹的西藏方麵(以後細表)還對康熙陽奉陰違,表麵答應勸解,暗中卻大力支持呢。
初次東征凱旋歸
五月中旬,噶爾丹率兵3萬自科布多西北,進攻喀爾喀,擊敗右翼後,再沿杭愛山,至左翼土謝圖部,他老冤家的大本營。六月,擊潰察琿多爾濟長子噶爾丹多爾濟所率的1萬軍隊。隨即兵分兩路。其弟杜噶爾阿拉布坦、侄丹津鄂木布等帶7000人往攻額爾德尼召,緊跟著追擊南逃的哲布尊丹巴。而他本人親率主力大軍,向東挺進,攻掠克魯倫河的車臣汗牧地,繼而回師土拉河畔。
八月三日,噶爾丹終於同他的最大對手察琿多爾濟,大決戰於鄂羅會諾爾,三日搏殺,察軍大敗崩潰,自此喀爾喀再也無力抵抗了。
噶爾丹的衛拉特鐵騎縱橫馳騁,所向無敵,喀爾喀部眾驚慌南逃,不顧大清的設卡防守,紛紛湧進漠南蒙古境內,清軍驅之不出,其中就有哲布尊丹巴。
恰於此時,噶爾丹遇到中俄談判代表索額圖(見沙俄篇)部下海三代,通過他致書康熙:“倘哲布尊丹巴往投皇上,或拒而不納,或擒而畀我”(見《平定朔漠方略》卷4)。
由於喀爾喀並非大清所屬,如何處置逃難而來的部眾,不僅是清喀之間的事,也關係到清準下一步如何麵對的問題。康熙與大臣們進行了認真商討,最後當然又是他力排眾議,聖明地決定妥善予以安置,並收歸大清所屬,此乃喀爾喀正式歸附的前奏,實際上也把噶爾丹放在了敵對的一方。
當然這樣做是值得肯定的,清朝多了一塊大疆域不說,噶爾丹要真是合準喀於一體,不見得有侵吞中原之誌,騷擾邊境還是難免的,遊牧民族之天性也,除非像東蒙古這等已然衰落又被宗教軟化的。
噶爾丹索仇敵未成,也未繼續行動,沒有絲毫證據可證他有南下企圖,甚至有與清軍一戰之打算。十月十七日,打敗喀爾喀的噶爾丹,主動返回大本營科布多,整頓休養,第一次東征完勝結束,人生達至輝煌的巔峰。
很多事觀全貌方知真相,這裏所以詳細介紹噶爾丹東征,以後也是,目的就在此。喀爾喀之戰前因無須再重複了,從中起碼能看出噶爾丹也非無理取鬧的征服者吧,察琿多爾濟的責任還要更大一些,這場大戰的最直接發動者其實是他,雙方不存在誰正義,誰侵略,各為其利也,帶著有色眼鏡看噶爾丹,不公平。
至於是否聯俄打擊喀爾喀,應該清楚了吧。與清廷最後尼布楚談判的俄使戈洛文(參見沙俄篇),1686年元月從莫斯科出發,第二年抵達土謝圖部的色楞格斯克,並從察琿多爾濟手中奪取了它。喀爾喀中實力最強的察琿多爾濟卻幹了什麽呢?外有強敵,還在那搞窩裏鬥,不被打才怪!有些書把他塑造成抗俄英雄,也不能講不算,但反過來醜化噶爾丹甚至為民族背叛者,就有點牽強了。
噶爾丹要真是與沙俄謀劃好的,1687年就動手了,幹嗎非要再等一年,到人家先下手為強時才行動呢?時間相類似,僅僅是個巧合罷了,誘發戰爭的因素不斷積累,正好在戈洛文到來不久質變,而且質變的最直接推動者還不是噶爾丹。需要聲明一點,沙俄侵略喀爾喀,更早以前就發生了,非始於戈洛文。
不過觀這場戰爭,最需要關注的卻不是噶爾丹,也不是他與沙俄的關係,而是咱們的康大帝。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優勢下作出重大讓步,割土地給人家,一般都被說成是因噶爾丹的叛亂。沙俄篇中有過論述,如今詳觀噶爾丹的第一次東征,更加清晰了。
首先叛從何來?大中華的體係下,當時準噶爾可是與大清並行的,就是噶爾丹征伐的喀爾喀也不屬你康熙直管呀,吳三桂到能算得上,噶爾丹就風馬牛不相及了。再重複一遍,大清隻是中華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至於把割地責任推給別人,更是造康熙這個大神的人們慣用的伎倆,好的都是康大帝的,壞的都是人家的。噶爾丹第一次打喀爾喀,根本未侵犯大清疆域呀,說來與清廷並無直接關係,而且打勝了就主動撤回去了。康熙最後決定乘勢收並喀爾喀,嚴格講算是挑釁在先,起碼在準喀之間沒有保持中立。
其後察琿多爾濟不僅違背盟逝,沒有歸還所收全部逃眾,還準備向劄薩克圖汗沙喇(成袞會盟前已逝,此乃其子)動武,勢力較弱的沙喇唯有進一步加強與噶爾丹的聯盟,做好準備,這邊廂察琿多爾濟也是磨刀霍霍,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與現在通常看到的不一樣,戰爭並不是噶爾丹挑起的。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察琿多爾濟率兵1萬攻入劄薩克圖部執殺了沙喇,他的同盟者羅布藏袞布拉布坦深入準噶爾腹地抓走了部分衛拉特人。噶爾丹起初還不了解情況,派其弟多爾濟紮卜率400來人前往沙喇處,欲取得聯繫,結果自投羅網,被察琿多爾濟殺害。
康熙得知情況後,力圖平息爭端,就像上次會盟,結果還是徒勞,箭已在弦上,豈能不發?況唯一能夠影響噶爾丹的西藏方麵(以後細表)還對康熙陽奉陰違,表麵答應勸解,暗中卻大力支持呢。
初次東征凱旋歸
五月中旬,噶爾丹率兵3萬自科布多西北,進攻喀爾喀,擊敗右翼後,再沿杭愛山,至左翼土謝圖部,他老冤家的大本營。六月,擊潰察琿多爾濟長子噶爾丹多爾濟所率的1萬軍隊。隨即兵分兩路。其弟杜噶爾阿拉布坦、侄丹津鄂木布等帶7000人往攻額爾德尼召,緊跟著追擊南逃的哲布尊丹巴。而他本人親率主力大軍,向東挺進,攻掠克魯倫河的車臣汗牧地,繼而回師土拉河畔。
八月三日,噶爾丹終於同他的最大對手察琿多爾濟,大決戰於鄂羅會諾爾,三日搏殺,察軍大敗崩潰,自此喀爾喀再也無力抵抗了。
噶爾丹的衛拉特鐵騎縱橫馳騁,所向無敵,喀爾喀部眾驚慌南逃,不顧大清的設卡防守,紛紛湧進漠南蒙古境內,清軍驅之不出,其中就有哲布尊丹巴。
恰於此時,噶爾丹遇到中俄談判代表索額圖(見沙俄篇)部下海三代,通過他致書康熙:“倘哲布尊丹巴往投皇上,或拒而不納,或擒而畀我”(見《平定朔漠方略》卷4)。
由於喀爾喀並非大清所屬,如何處置逃難而來的部眾,不僅是清喀之間的事,也關係到清準下一步如何麵對的問題。康熙與大臣們進行了認真商討,最後當然又是他力排眾議,聖明地決定妥善予以安置,並收歸大清所屬,此乃喀爾喀正式歸附的前奏,實際上也把噶爾丹放在了敵對的一方。
當然這樣做是值得肯定的,清朝多了一塊大疆域不說,噶爾丹要真是合準喀於一體,不見得有侵吞中原之誌,騷擾邊境還是難免的,遊牧民族之天性也,除非像東蒙古這等已然衰落又被宗教軟化的。
噶爾丹索仇敵未成,也未繼續行動,沒有絲毫證據可證他有南下企圖,甚至有與清軍一戰之打算。十月十七日,打敗喀爾喀的噶爾丹,主動返回大本營科布多,整頓休養,第一次東征完勝結束,人生達至輝煌的巔峰。
很多事觀全貌方知真相,這裏所以詳細介紹噶爾丹東征,以後也是,目的就在此。喀爾喀之戰前因無須再重複了,從中起碼能看出噶爾丹也非無理取鬧的征服者吧,察琿多爾濟的責任還要更大一些,這場大戰的最直接發動者其實是他,雙方不存在誰正義,誰侵略,各為其利也,帶著有色眼鏡看噶爾丹,不公平。
至於是否聯俄打擊喀爾喀,應該清楚了吧。與清廷最後尼布楚談判的俄使戈洛文(參見沙俄篇),1686年元月從莫斯科出發,第二年抵達土謝圖部的色楞格斯克,並從察琿多爾濟手中奪取了它。喀爾喀中實力最強的察琿多爾濟卻幹了什麽呢?外有強敵,還在那搞窩裏鬥,不被打才怪!有些書把他塑造成抗俄英雄,也不能講不算,但反過來醜化噶爾丹甚至為民族背叛者,就有點牽強了。
噶爾丹要真是與沙俄謀劃好的,1687年就動手了,幹嗎非要再等一年,到人家先下手為強時才行動呢?時間相類似,僅僅是個巧合罷了,誘發戰爭的因素不斷積累,正好在戈洛文到來不久質變,而且質變的最直接推動者還不是噶爾丹。需要聲明一點,沙俄侵略喀爾喀,更早以前就發生了,非始於戈洛文。
不過觀這場戰爭,最需要關注的卻不是噶爾丹,也不是他與沙俄的關係,而是咱們的康大帝。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優勢下作出重大讓步,割土地給人家,一般都被說成是因噶爾丹的叛亂。沙俄篇中有過論述,如今詳觀噶爾丹的第一次東征,更加清晰了。
首先叛從何來?大中華的體係下,當時準噶爾可是與大清並行的,就是噶爾丹征伐的喀爾喀也不屬你康熙直管呀,吳三桂到能算得上,噶爾丹就風馬牛不相及了。再重複一遍,大清隻是中華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至於把割地責任推給別人,更是造康熙這個大神的人們慣用的伎倆,好的都是康大帝的,壞的都是人家的。噶爾丹第一次打喀爾喀,根本未侵犯大清疆域呀,說來與清廷並無直接關係,而且打勝了就主動撤回去了。康熙最後決定乘勢收並喀爾喀,嚴格講算是挑釁在先,起碼在準喀之間沒有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