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彼夷君無道,奸邪高張;道義之儒,悉處下僚,鬥筲之輩,鹹居顯職。君昏臣暗,吏酷官貪,水慘山悲,婦號子泣,以至彗星流隕,天怨於上;山崩土震,地怨於下;官賣爵,仕怨於朝;苟政橫征,民怨於鄉;關稅重征,商怨於塗;徭役頻興,工怨於肆。
本鎮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勷義舉,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建元周啟,檄示布聞,告廟興師,刻期進發。移會總統兵馬上將耿精忠、招討大將軍總統使世子鄭經,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駝於荊棘,奠玉灼於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氛,宏啟中興之略;踴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戀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據險扼隘,抗我王師,即督鐵騎,親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諳兵法,奮拔穀,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自當星材優擢,無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單仕;所催征糧穀,封貯倉庫,印信冊籍,賚解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刀頭,本鎮幸甚,天下幸甚!
附2:康熙討吳諭旨
逆賊吳三桂,窮蹙來歸,我世祖章皇帝(順治)念其輸款投誠,授之軍旅,賜封王爵,盟勒山河,其所屬將弁崇階世職,恩賚有加,開閫雲南,傾心倚任。迨及朕躬,特隆異數,晉爵親王,重寄於城,實托心膂,殊恩優禮,振古所無。詎意吳三桂,性類窮奇,中懷狙詐,憲極生驕,陰圖不軌,於本年七月內,自請搬移。朕以吳三桂出於誠心,且念其年齒衰邁,師徒遠戍已久,遂允所請,令其休息,乃敕所司安插周至,務使得所。又特遣大臣前往,宣諭朕懷。朕之待吳三桂,可謂禮隆情至,蔑以加矣。
近覽川湖總督蔡毓榮等疏稱,吳三桂逕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兇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今削其爵,特遣寧南靖寇大將軍統領勁旅,前往撲滅,兵威所至,刻期蕩平。但念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賊境,或心存忠義,不能自拔;或被賊驅迫,懷疑畏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朕心甚為不忍。爰頒敕旨,通行曉諭,爾等各宜安分自保,無聽誘脅,即或誤從賊黨,但能悔罪歸誠,悉赦已往,不復究治。至爾等父子兄弟親族人等,見在直隸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諭旨,俱令各安職業,並不株連。爾等毋懷疑慮,其有能擒斬吳三桂頭,獻軍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誅縛其下渠魁,及兵馬城池,歸命自效者,論功從優敘錄。朕不食言,爾等皆朕之赤子,忠孝天性,人孰無之!從逆從順,吉凶判然,各宜審度,勿貽後悔。地方官即廣為宣布遵行。
復台標杆應是他(上)
鄭成功的一生,傳奇而又非凡的一生,抗清復台,哪一樣端出來,都是了不起的大功業啊。
他復台前的抗清,前已述及,不再重複,且說來台之後的一年多時間。應該看到,南明大勢已去了,整個大陸除了點點正在熄滅的抗清星火,已被清人牢牢掌控在手。
如此困頓危局之下,唯有鄭成功開闢新天地,收復台灣,東南海上獨擎抗清大旗了,而且這旗再經兒子手,孤懸海上又長達21年,比大陸整個南明抗清時間還長,華夏大地獨此一家也。也許從今日角度看不算什麽,當時絕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了。
發跡於白山黑水的滿洲人,雖為大中華的一員,開國者努爾哈赤也曾是大明子民,但1644那場山河巨變中,他們畢竟是作為異族征服者入關而來的,奪取中原後,初期對漢民族採取的也是極端高壓政策,僅野蠻推行剃髮易服一項,就夠摧殘民族中最本質的特性了。
一個擁有四千年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民族,此時此刻如果沒有一點血性,沒有一絲骨氣,全部低下頭任你奴役宰割,倒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了,何況當時明清之間的戰爭,還是冷兵器時代最後一場文明抵抗野蠻的戰爭呢。
麵對異族的殘暴入侵,漢民族卑躬屈膝者有之,助紂為虐者有之,逆來順受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但更有一批熱血男兒,棄小家顧大家,毅然拿起了槍,為民族的振興,與入侵者進行著英勇無畏的戰鬥,這些人才是一個民族最偉大的人,也是最值得後世景仰歌頌的人。
鄭成功就是其中的一員,雖然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也許不如李定國、張煌言們那麽高潔,但他從23歲(1667)正式起兵,作為東南抗清的擎天一柱,頑強奮鬥15年,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其壯闊其豪邁,試問天下有幾人能與之相比?
而他的兒子鄭經(以後細表),繼承父親遺誌,孤懸海上矢誌不渝,終身抗清大旗不倒,華夏衣冠不除,比他父親來又遜色幾分?就這份信仰、這份堅持,還不夠成為如今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正麵宣傳榜樣嗎?
不錯,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清越來越融入華夏之中,漸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正統大王朝,現如今滿民族更是咱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光榮的一員,但是不能因為後來的這些變化,便否定他們剛入關那會兒的殘暴征服本性,更不能否定南明眾多誌士仁人奮起反抗的熱血精神,否則歷史上的特定階段形成的特定價值觀,全都要巔倒重寫了,美與醜,正與惡,都要翻個個兒了,這樣好嗎?符合歷史常態嗎?有利於現在愛國主義精神的塑造嗎?答案恐怕一個字:不!
本鎮仰觀俯察,正當伐暴救民,順天應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勷義舉,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奉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寶,建元周啟,檄示布聞,告廟興師,刻期進發。移會總統兵馬上將耿精忠、招討大將軍總統使世子鄭經,調集水陸官兵三百六十萬員,直搗燕山。長驅潞水,出銅駝於荊棘,奠玉灼於金湯,義旗一舉,響應萬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憤。振我神武,剪彼氛,宏啟中興之略;踴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戀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據險扼隘,抗我王師,即督鐵騎,親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諳兵法,奮拔穀,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自當星材優擢,無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單仕;所催征糧穀,封貯倉庫,印信冊籍,賚解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刀頭,本鎮幸甚,天下幸甚!
附2:康熙討吳諭旨
逆賊吳三桂,窮蹙來歸,我世祖章皇帝(順治)念其輸款投誠,授之軍旅,賜封王爵,盟勒山河,其所屬將弁崇階世職,恩賚有加,開閫雲南,傾心倚任。迨及朕躬,特隆異數,晉爵親王,重寄於城,實托心膂,殊恩優禮,振古所無。詎意吳三桂,性類窮奇,中懷狙詐,憲極生驕,陰圖不軌,於本年七月內,自請搬移。朕以吳三桂出於誠心,且念其年齒衰邁,師徒遠戍已久,遂允所請,令其休息,乃敕所司安插周至,務使得所。又特遣大臣前往,宣諭朕懷。朕之待吳三桂,可謂禮隆情至,蔑以加矣。
近覽川湖總督蔡毓榮等疏稱,吳三桂逕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兇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今削其爵,特遣寧南靖寇大將軍統領勁旅,前往撲滅,兵威所至,刻期蕩平。但念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賊境,或心存忠義,不能自拔;或被賊驅迫,懷疑畏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朕心甚為不忍。爰頒敕旨,通行曉諭,爾等各宜安分自保,無聽誘脅,即或誤從賊黨,但能悔罪歸誠,悉赦已往,不復究治。至爾等父子兄弟親族人等,見在直隸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諭旨,俱令各安職業,並不株連。爾等毋懷疑慮,其有能擒斬吳三桂頭,獻軍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誅縛其下渠魁,及兵馬城池,歸命自效者,論功從優敘錄。朕不食言,爾等皆朕之赤子,忠孝天性,人孰無之!從逆從順,吉凶判然,各宜審度,勿貽後悔。地方官即廣為宣布遵行。
復台標杆應是他(上)
鄭成功的一生,傳奇而又非凡的一生,抗清復台,哪一樣端出來,都是了不起的大功業啊。
他復台前的抗清,前已述及,不再重複,且說來台之後的一年多時間。應該看到,南明大勢已去了,整個大陸除了點點正在熄滅的抗清星火,已被清人牢牢掌控在手。
如此困頓危局之下,唯有鄭成功開闢新天地,收復台灣,東南海上獨擎抗清大旗了,而且這旗再經兒子手,孤懸海上又長達21年,比大陸整個南明抗清時間還長,華夏大地獨此一家也。也許從今日角度看不算什麽,當時絕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了。
發跡於白山黑水的滿洲人,雖為大中華的一員,開國者努爾哈赤也曾是大明子民,但1644那場山河巨變中,他們畢竟是作為異族征服者入關而來的,奪取中原後,初期對漢民族採取的也是極端高壓政策,僅野蠻推行剃髮易服一項,就夠摧殘民族中最本質的特性了。
一個擁有四千年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民族,此時此刻如果沒有一點血性,沒有一絲骨氣,全部低下頭任你奴役宰割,倒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了,何況當時明清之間的戰爭,還是冷兵器時代最後一場文明抵抗野蠻的戰爭呢。
麵對異族的殘暴入侵,漢民族卑躬屈膝者有之,助紂為虐者有之,逆來順受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但更有一批熱血男兒,棄小家顧大家,毅然拿起了槍,為民族的振興,與入侵者進行著英勇無畏的戰鬥,這些人才是一個民族最偉大的人,也是最值得後世景仰歌頌的人。
鄭成功就是其中的一員,雖然他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也許不如李定國、張煌言們那麽高潔,但他從23歲(1667)正式起兵,作為東南抗清的擎天一柱,頑強奮鬥15年,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其壯闊其豪邁,試問天下有幾人能與之相比?
而他的兒子鄭經(以後細表),繼承父親遺誌,孤懸海上矢誌不渝,終身抗清大旗不倒,華夏衣冠不除,比他父親來又遜色幾分?就這份信仰、這份堅持,還不夠成為如今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正麵宣傳榜樣嗎?
不錯,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清越來越融入華夏之中,漸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正統大王朝,現如今滿民族更是咱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光榮的一員,但是不能因為後來的這些變化,便否定他們剛入關那會兒的殘暴征服本性,更不能否定南明眾多誌士仁人奮起反抗的熱血精神,否則歷史上的特定階段形成的特定價值觀,全都要巔倒重寫了,美與醜,正與惡,都要翻個個兒了,這樣好嗎?符合歷史常態嗎?有利於現在愛國主義精神的塑造嗎?答案恐怕一個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