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吸完煙,回複了她信息。我對她說道:“隻是理解,不一定具足,若你能有所得,可以細心參悟一下。”


    然後,我又繼續發了我所理解的法義給她。我仍然用文字對她說:“由前所得,佛又通過反複諦觀、思惟、論證,稱名了指導眾生及自己修行解脫的根本,六根、六觸、六境、六識、內六入、外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這樣眾生自己在修行時,可以更直觀的來觀照自己,成就自己的菩提,於苦厄中真正的解脫出來。”


    “佛對所有能令眾生通過觀照自己善惡行,不去行惡不善道,盡行善不惡道,令自眾生自己從苦厄中解脫出來的方法或法門,稱名為佛法。”


    “於是,佛對眾生對外能觸境的器官,進行了甄別後,將些器官,眾生自己內身真實有的本體,稱名為根或內六根。這些根是眾生的本體名內身,而內身之外事物名外境。”


    “這些根本一共有六種,分別是:眾生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眾生意識、想法、知見生起的根本)。簡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在我們身體的內部,也名內六根。內六根,是實際有的一個界,所以也名內六界。”


    “由六根向外有外有六種觸,而觸及了六個體就是外六境。這六個體包括也就是眼根(眼睛)能看到色、耳根(耳朵)能聽聲、鼻根(鼻子)能察香、舌根(舌頭、嘴等能吃能說的器官)能覺到味、身根(身體,一切根生成的基礎)能觸到能觸的事物、意根(意識、想法、知見生成的地方)能識別、分辯其它根所觸及的事物。”


    “由六根向外觸到的六種事物的本體,就是眼觀色像觸到色體、耳聞聲音觸到聲體、鼻察香氣觸到香體、舌覺味道觸味體、身觸外體觸到觸體、意(意根生起想識別其它五根所觸的事物,而令它五根去觸)觸到法識(對事物的分別)。六根所能觸到的六種體,也就名境,也是實際有的體,稱名為外六境。這外六境分別是,色體、聲體、香體、味體、觸體、法體。


    六根能觸到一個體是有範圍的,就比如眾生的眼睛能看到的並識別的外境,不是無限的。這個範圍就名眼界,是眼根眼力所能達到的。外境事物進入到眾生的內六根的界限共有六個,於眾生的根名外六界。”


    ”內六根在外六界中觸到外六境,並不是六根直接找到了外六境,是外六境中的事物進入了外六界,被內六根觸到了。”


    “外六境中的體,進入到外六界後,意根想知道外六界中的外六境是什麽,使其它五根去觸了這些外六境,使外六境入於了我們的內六界之中,眾生的意根才能對外六境有所觸。這些外六境進入到外六界的過程,就是外六入。”


    “”外六境外六入進入外六界,內六根由意根想知道這些外六境中的體是什麽,就形成了一個想法。由這個想法所使,內六根中的意根,使其它五根向外六界中的境去找、去識別,並試圖知道這外六境是什麽的過程,就是眾生由內向外的攀緣。”


    我說到這兒時,不知道她是否理解,又問了她。她回複我道:“非常驚歎,我從沒有得到過這樣的見解,您繼續,我會認真思惟的。”


    我喜歡她這樣的態度,也喜歡她這樣的說話方式。見她願意聽受,我又繼續對她說道:“由外六入,內六根觸到外六境,想知道了外六境中的色體、聲體、香體、味體、觸體、法體是什麽,成就了一個念,這個念名攀緣心。”


    “由攀緣心,眾生由外六入觸到外境,對外六境中所觸到的體,進行識別、分辯,在意識中成就了一個對外六境識別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六根由意根的攀緣心所使,通過內六根外六入攀緣到外六境後,我們對事物進行了識別、分辯。對事物進行了分別時,由於內六根攀緣到外六境時,眾生的意根並不知道外六境中的體是什麽,這時我們的意根是處於一個不明白的狀態,就名眾生的意根是無明的,也名眾心的心無明。”


    “意根通過外六入攀緣到外六境,對外六境識別後,眾生無明的意根為了分別開外六境中的體,由一個想分別的念而成就了對外六境所觸到的體進行了一個定義。這個定義,就成就了一個相。這個相的名字,就代表了外六境中的那些體的分別性。這些過程就是攀緣名色(這個色就是色蘊,包括了,眼觸到色、耳聽到聲、鼻察到香,舌覺到味、身觸到物)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外六境外六入後於內六界中成就的,是由外六種境入內六界成就的,就名境界。這些境界雖然體實際在外,卻成識在我們的意根中,所以意根中對外六境中的體名色成相後,名內六識。”


    “這些內六識是內在的六種境界,這些境界就是眾生的意根使其它五根,經攀緣外境名色成就於意根中的六種相。”


    “由內六根外六入觸外六境,觸到外境中的體,眾生的意根形成了一種感受。這個感受,就是受蘊。由這個受蘊,眾生想分別這個感受到的體是什麽,成就了眾生想知道這個體是什麽的想法,這個想法就是想蘊。由想蘊所使,眾生對所觸到的體進行了一個識別、分辯的過程。這個識別分辨的過程就是行蘊。由行蘊眾生對外境外六入時,六根所觸到的體進行了一個分別,成就了一個認知,成就了對六種境界(相)中的體的一個識,這個成就的識就是識蘊。”


    我說完這些後,又停止了下來,因為我想思考一下,下邊應該說什麽。


    正在我思考的時候,她發來了信息:“很高興能聽到這些,我的確是驚歎的。你說得很細,我很願意見聞你所說。對於法義,我一直是以這樣的心態取受的。我覺得認真聽受,才能成為後來我們能懂能有所悟得的果。”


    我笑著回複了她:“是的,我們在修行的路上,若有人對我們說時,應當先學會認真的聽。這樣才能有後來的分別,才能再分別後的所得。不然固執己見,無智亦無得。”


    她回複了我一個讚歎的表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堂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午197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午1975並收藏堂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