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可能避而不答。"鐵木辛哥說道。
"但是沉默本身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回答。"加裏寧說。
史達林對莫洛托夫示意:"請開始讀吧!"
6月14日,塔斯社的聲明在媒體上公布。隨之而來的是,希特勒並沒有回答。史達林憂心忡忡地說:"看來,我們與希特勒的戰爭無法避免了。"
------------共同瓜分大不列顛帝國------------
布瓊尼過於詳細地描述了史達林的討論過程,但是,這是不真實的。完全有這種可能,就是史達林不相信德國即將入侵大不列顛島隻是後來的事。況且,史達林也可能從總參謀部偵察處的瓦西裏·諾沃布拉涅茨上校所寫的報告中了解到確鑿的證據,證明德國的運輸船隻噸位不夠,並且也沒有必要的空軍兵力,這些都使得他根本不具備在英國進行登陸的必要條件。但是,這位"總書記"仍像往常一樣深信,不結束同大英帝國的戰爭,希特勒將不會進攻蘇聯,不會冒險進行雙線作戰。
布瓊尼還引用了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前夕史達林所說的一段話:"德國在發動與我們的戰爭之前,將會首先占領整個西歐。"總的說來,在布瓊尼的敘述中,史達林從來沒有直接說過,希特勒準備進攻蘇聯。蘇聯領袖認為黑貝爾斯的文章是企圖吸引蘇聯的注意力,德軍真正目的是想把軍事力量的中心轉移到地中海地區,迫使英國指揮部集中兵力保護宗主國。
希特勒之所以對塔斯社的聲明避不作答,是為了給史達林造成一種印象:好像他想讓英國人相信,自己是打算占領蘇聯,相反,在最近的時間他就會真正地入侵大不列顛島。史達林本身也把德國元帥的沉默看做是另一種遊戲的繼續:德國元帥為了讓英國人相信,才說他在最近的時間將入侵蘇聯,相反,實際上德軍是準備進攻位於地中海的大不列顛領地,然後向伊朗、伊拉克和印度進軍。也不排除,史達林是很認真地對待那些傳言的--那些傳言在被調集到蘇聯邊境的德軍士兵中盛傳,好像說他們將會與蘇聯士兵一起共同向印度進軍。他也可能在等待著,塔斯社的聲明發表後,希特勒可能會重新考慮莫洛托夫於1940年11月在柏林提出的建議,其中包括共同瓜分大不列顛帝國,以及把伊朗劃歸蘇聯。
蘇聯在聲明中斷言,關於蘇德間將很快爆發戰爭的傳言純屬沒有根據的謠言。在德國人對這個聲明不作任何反應後,實際上史達林對很快將爆發這樣的戰爭已經不再表示懷疑。但是他想,紅軍也可以先發起突然而又猛烈的進攻。於是繼續準備"大雷雨"計劃:把部隊調集到邊境、對邊境的飛機場和戰鬥技術裝備進行偽裝、把幾個邊境軍區司令部變成了方麵軍司令部、連續向西部邊境調集燃料、裝備和彈藥儲備。
如果史達林、鐵木辛哥和朱可夫真的把希特勒對6月13日聲明的置之不理當成了德國將很快進攻蘇聯的信號,那麽,他們應該採取的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做法。他們應該盡快把紅軍的各個師和空軍撤離邊境,以便使他們在德國的炮兵和空軍開始發起進攻時,免受更多損失。但是,德國法西斯武裝力量的入侵使紅軍陷入了措手不及的境地。
------------"哈哈"對待西方輿論------------
史達林的傲慢:"哈哈"對待西方輿論
塔斯社援引各個通訊社的最重要的報導消息要拿來讓史達林簽署。權力至高無上的領袖將決定,哪些報導消息可以在蘇聯報刊上發表。同時,史達林會在頁邊寫下很有說服力的批示。他特別喜歡很能感染人的笑"哈哈"。
塔斯社援引各個通訊社的最重要的報導消息要拿來讓史達林簽署。18權力至高無上的領袖將決定,哪些報導消息可以在蘇聯報刊上發表。同時,史達林會在頁邊寫下很有說服力的批示。他特別喜歡很能感染人的笑"哈哈"。比如,1939年7月4日,塔斯社援引了波蘭報紙上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寫道:"波蘭是使波羅的海各國免受西方和東方威脅的真正的朋友和保護者。"蘇聯領袖把這個句子下麵畫上了線,並在頁邊批上了"哈哈"兩字。隻有他才最清楚,誰是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甚至波蘭本身的"真正的朋友和保護者"。並於一個半月後與希特勒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這之後便表示出了自己的關懷。根據這個秘密條約的備忘錄,紅軍很快占領了波蘭的一半領土和波羅的海各國。
就在史達林批"哈哈"的那篇文章裏還有下列這段話:"波蘭的政治使命就是要使弱國免受侵略者的欺淩。這並不是什麽好聽的個人願望,而是由波蘭這個國家在中歐與東歐之間的關係中作為平衡因素所起的作用決定的。"
史達林正好打算把這個因素完全消除,並且還打算把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波蘭從歐洲政治地圖上抹去,所以他在心裏暗自嘲笑這位波蘭記者的天真。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1939年10月6日,"哈哈"被批在了土耳其報紙《晨曦報》上的一篇報導裏,文中談到希特勒邀請史達林訪問柏林,但是被拒絕了。可是,記者讓讀者相信,希特勒很快可能會訪問莫斯科。不是很清楚,不知是這件事說得太離譜讓史達林覺得很可笑呢,還是史達林壓根兒就不太重視自己有沒有可能與德國元首會麵,因為他認為,與德國人的友誼必須保持一定距離。要知道,他很快就打算教訓"朋友希特勒",所以他有理由懷疑,在合適的時候這位朋友是不是也有興趣跟他把這場戰役進行到底。
"但是沉默本身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回答。"加裏寧說。
史達林對莫洛托夫示意:"請開始讀吧!"
6月14日,塔斯社的聲明在媒體上公布。隨之而來的是,希特勒並沒有回答。史達林憂心忡忡地說:"看來,我們與希特勒的戰爭無法避免了。"
------------共同瓜分大不列顛帝國------------
布瓊尼過於詳細地描述了史達林的討論過程,但是,這是不真實的。完全有這種可能,就是史達林不相信德國即將入侵大不列顛島隻是後來的事。況且,史達林也可能從總參謀部偵察處的瓦西裏·諾沃布拉涅茨上校所寫的報告中了解到確鑿的證據,證明德國的運輸船隻噸位不夠,並且也沒有必要的空軍兵力,這些都使得他根本不具備在英國進行登陸的必要條件。但是,這位"總書記"仍像往常一樣深信,不結束同大英帝國的戰爭,希特勒將不會進攻蘇聯,不會冒險進行雙線作戰。
布瓊尼還引用了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前夕史達林所說的一段話:"德國在發動與我們的戰爭之前,將會首先占領整個西歐。"總的說來,在布瓊尼的敘述中,史達林從來沒有直接說過,希特勒準備進攻蘇聯。蘇聯領袖認為黑貝爾斯的文章是企圖吸引蘇聯的注意力,德軍真正目的是想把軍事力量的中心轉移到地中海地區,迫使英國指揮部集中兵力保護宗主國。
希特勒之所以對塔斯社的聲明避不作答,是為了給史達林造成一種印象:好像他想讓英國人相信,自己是打算占領蘇聯,相反,在最近的時間他就會真正地入侵大不列顛島。史達林本身也把德國元帥的沉默看做是另一種遊戲的繼續:德國元帥為了讓英國人相信,才說他在最近的時間將入侵蘇聯,相反,實際上德軍是準備進攻位於地中海的大不列顛領地,然後向伊朗、伊拉克和印度進軍。也不排除,史達林是很認真地對待那些傳言的--那些傳言在被調集到蘇聯邊境的德軍士兵中盛傳,好像說他們將會與蘇聯士兵一起共同向印度進軍。他也可能在等待著,塔斯社的聲明發表後,希特勒可能會重新考慮莫洛托夫於1940年11月在柏林提出的建議,其中包括共同瓜分大不列顛帝國,以及把伊朗劃歸蘇聯。
蘇聯在聲明中斷言,關於蘇德間將很快爆發戰爭的傳言純屬沒有根據的謠言。在德國人對這個聲明不作任何反應後,實際上史達林對很快將爆發這樣的戰爭已經不再表示懷疑。但是他想,紅軍也可以先發起突然而又猛烈的進攻。於是繼續準備"大雷雨"計劃:把部隊調集到邊境、對邊境的飛機場和戰鬥技術裝備進行偽裝、把幾個邊境軍區司令部變成了方麵軍司令部、連續向西部邊境調集燃料、裝備和彈藥儲備。
如果史達林、鐵木辛哥和朱可夫真的把希特勒對6月13日聲明的置之不理當成了德國將很快進攻蘇聯的信號,那麽,他們應該採取的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做法。他們應該盡快把紅軍的各個師和空軍撤離邊境,以便使他們在德國的炮兵和空軍開始發起進攻時,免受更多損失。但是,德國法西斯武裝力量的入侵使紅軍陷入了措手不及的境地。
------------"哈哈"對待西方輿論------------
史達林的傲慢:"哈哈"對待西方輿論
塔斯社援引各個通訊社的最重要的報導消息要拿來讓史達林簽署。權力至高無上的領袖將決定,哪些報導消息可以在蘇聯報刊上發表。同時,史達林會在頁邊寫下很有說服力的批示。他特別喜歡很能感染人的笑"哈哈"。
塔斯社援引各個通訊社的最重要的報導消息要拿來讓史達林簽署。18權力至高無上的領袖將決定,哪些報導消息可以在蘇聯報刊上發表。同時,史達林會在頁邊寫下很有說服力的批示。他特別喜歡很能感染人的笑"哈哈"。比如,1939年7月4日,塔斯社援引了波蘭報紙上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寫道:"波蘭是使波羅的海各國免受西方和東方威脅的真正的朋友和保護者。"蘇聯領袖把這個句子下麵畫上了線,並在頁邊批上了"哈哈"兩字。隻有他才最清楚,誰是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甚至波蘭本身的"真正的朋友和保護者"。並於一個半月後與希特勒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這之後便表示出了自己的關懷。根據這個秘密條約的備忘錄,紅軍很快占領了波蘭的一半領土和波羅的海各國。
就在史達林批"哈哈"的那篇文章裏還有下列這段話:"波蘭的政治使命就是要使弱國免受侵略者的欺淩。這並不是什麽好聽的個人願望,而是由波蘭這個國家在中歐與東歐之間的關係中作為平衡因素所起的作用決定的。"
史達林正好打算把這個因素完全消除,並且還打算把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波蘭從歐洲政治地圖上抹去,所以他在心裏暗自嘲笑這位波蘭記者的天真。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1939年10月6日,"哈哈"被批在了土耳其報紙《晨曦報》上的一篇報導裏,文中談到希特勒邀請史達林訪問柏林,但是被拒絕了。可是,記者讓讀者相信,希特勒很快可能會訪問莫斯科。不是很清楚,不知是這件事說得太離譜讓史達林覺得很可笑呢,還是史達林壓根兒就不太重視自己有沒有可能與德國元首會麵,因為他認為,與德國人的友誼必須保持一定距離。要知道,他很快就打算教訓"朋友希特勒",所以他有理由懷疑,在合適的時候這位朋友是不是也有興趣跟他把這場戰役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