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從一開始就在進攻力量上處於落後地位,因而它集中力量於防禦手段上,如雷達、地對空飛彈和截擊機。五十年代末,他們發展了反彈道飛彈係統,其中一部分在六十年代中期部署在莫斯科周圍。1962年,蘇聯覺察到反彈道飛彈係統不能解決問題,於是開始對限製武器表示出興趣。盡管蘇聯的反彈道飛彈已證明效果很小,美國還是開始發展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來壓倒它們。1971年,尼克森和國防部長梅爾文·萊爾德宣稱美國不準備發展第一次打擊力量,也不想採取類似的行動。而與此同時美國卻已開始部署分導式多彈頭飛彈。
分導式多彈頭飛彈打破了威懾力量的均衡,因為如今每一枚這類飛彈能夠摧毀若幹枚地麵上的飛彈。要是一枚飛彈隻攜帶一顆彈頭,加上它有失敗的可能性,那麽用一枚飛彈打擊另一枚飛彈就決不會有什麽優勢,互相投擲數之比,每一枚飛彈的殺傷目標數將始終小於1。而分導式多彈頭飛彈改變了進攻者的不利地位,隻要飛彈有足夠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使每個彈頭都能有效地摧毀一個飛彈的發射井就行。這樣,互相投擲數之比變得對進攻者有利了。1968年,美國首先試驗了這種武器係統,並在1970年使之處於準備戰鬥狀態。這必定會引起對方的反應。1973年蘇聯也試驗了分導式多彈頭飛彈,並分別於1975年和1979年把它們部署於在陸地和潛艇上。到1980年,美國認為蘇聯的分導式多彈頭飛彈已對美國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形成巨大威脅,於是就開始研製mx飛彈來關閉這扇防禦“窗戶”。
1973年施萊辛格接替萊爾德後,美國的相互保持均勢的立場發生了急劇變化,核戰爭可以取勝的概念開始形成。1974年9月,施萊辛格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上故意貶低了美國的作戰準備,誇大了蘇聯的潛在能力。他設想的一種情景是,蘇聯的“外科手術”式的第一次打擊將摧毀美國的飛彈發射井,但隻有八十萬平民死亡。總統害怕反擊會招致對方對美國城鎮的大規模破壞,於是就屈膝投降。核戰爭是可以設想的,其結果是可接受的,以發射井發射的mx飛彈也具有其存在的理由。對這種第一次打擊造成死亡人數的比較合理的估計是二百萬人,這種情況顯然會使美國冒險作出痛苦的、令人敬畏的反應,特別是由於美國三位一體威懾力量中的另外兩個支柱基本上沒有受到損傷,冒這樣的風險更是可能的了。把mx飛彈部署在現有的飛彈發射井中,而不是放置在細心設計的地麵掩體中,使人感到美國更象是準備運用mx飛彈對俄國實行第一次打擊。
遊擊戰
核武器使力量的微積分中增加了一個基本的斷續函數。它使擁有核武器的人比沒有核武器的人在潛在的毀滅力量上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然而,倘若使用核武器,意味著將由造成千百萬人的死亡升級到把對方的社會徹底毀滅,那麽用核武器作為一種威懾力量是不現實的。由於使用核武器也會引起另一個壟斷核武器國家用同樣手段還擊而造成戰爭升級的危險,因此進行威懾更是不現實的了。所以,單單擁有核武器對於壟斷了核武器的競爭者之間爭奪地域來說是無關緊要的,誰在那裏使用核武器就是愚蠢的。把敵國變成不毛之地,使其國土淪喪,這是根本做不到的。單憑火力優勢證明是不能戰勝已經在核巨人的陰影下擴大起來的遊擊戰的。我們將在第八章討論遊擊戰雙方的戰術和戰略及戰爭的地理情況。遊擊戰在戰略上顯然占有適當的位置,這是由於大國一方麵有核優勢而用不上,一方麵又願意而且有能力在地麵進行戰爭這兩者之間出現了脫節造成的。由此看來,約翰·博伊德所宣揚成功的戰爭並非是物質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觀點成了五角大樓思想騷動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是不足為怪的。據認為,今後的出路在於機智而巧妙地尋找敵方弱點,而不是用大規模戰鬥同其進行實力較量,看來孫子的思想是正確的。
奧利沙文
戰爭地理學
阿修比
阿修比
投筆從戎
第七章 地緣政治學和大戰略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
要確定地緣政治學思想直接影響政策和行動有多大程度是困難的,同樣要確定這類地緣政治學思想是否僅僅反映了時代的基調,也是困難的。決心之閃念是否來自理論而理論是否隻使統治者的怪想合理化,這並非總是清楚的。但是,有充分理由懷疑,有關地理學一般概念的文字材料和有力的表述,確實滋長了政治選擇方麵的某些傾向,進而轉化成暴力行動。
馬漢和美國的戰略
自都鐸王朝時期起的英國各屆政府都靠外交和軍事手段謀求一貫的地理目標。他們力圖保住萊茵河河口(該河口與他們隔著北海並遙望毗連歐洲的大西洋),擺脫陸地大國的控製,不管其是西班牙、法國還是德國。為達此目的而憑藉的軍事手段是海軍,它可以對付它們中的任兩個潛在對手。海軍的部署以能控製進出歐洲的海路為前提。美國海外帝國主義的起始和明顯的命運之神要向全球擴張,這些都受到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上尉(上校)的極大影響,馬漢對英國海上強國在歷史上的影響進行了研究。1890年,馬漢指出:英國霸權依靠皇家海軍控製歐亞力量的平衡。美國獲得安全和強大的最佳機會,在於用主力艦隊和靠前部署海軍基地支援英國,控製太平洋。美國實現這一目標中的必然競爭者是日本。在整個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馬漢竭力宣揚必須從古巴穿過巴拿馬(當時這裏正在開鑿運河)到夏威夷建立一係列基地網。馬漢的思想引起了統治階級成員,如亨利·卡伯特·洛奇和西奧多·羅斯福的注意,他們隨後成為他的學說的擁護者和鼓吹者。從更廣一點說,新的市場和新的傳教天地的前景吸引了商業界和宗教界並取得了他們的支持。促使他們行動的導火線是1895年古巴發生的反抗西班牙的起義。擴張主義者把馬漢的視界擴大到包括菲律賓(這得到馬漢的讚許),要求派遣一支遠征軍把星條旗插在菲律賓的土地上。
分導式多彈頭飛彈打破了威懾力量的均衡,因為如今每一枚這類飛彈能夠摧毀若幹枚地麵上的飛彈。要是一枚飛彈隻攜帶一顆彈頭,加上它有失敗的可能性,那麽用一枚飛彈打擊另一枚飛彈就決不會有什麽優勢,互相投擲數之比,每一枚飛彈的殺傷目標數將始終小於1。而分導式多彈頭飛彈改變了進攻者的不利地位,隻要飛彈有足夠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使每個彈頭都能有效地摧毀一個飛彈的發射井就行。這樣,互相投擲數之比變得對進攻者有利了。1968年,美國首先試驗了這種武器係統,並在1970年使之處於準備戰鬥狀態。這必定會引起對方的反應。1973年蘇聯也試驗了分導式多彈頭飛彈,並分別於1975年和1979年把它們部署於在陸地和潛艇上。到1980年,美國認為蘇聯的分導式多彈頭飛彈已對美國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形成巨大威脅,於是就開始研製mx飛彈來關閉這扇防禦“窗戶”。
1973年施萊辛格接替萊爾德後,美國的相互保持均勢的立場發生了急劇變化,核戰爭可以取勝的概念開始形成。1974年9月,施萊辛格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上故意貶低了美國的作戰準備,誇大了蘇聯的潛在能力。他設想的一種情景是,蘇聯的“外科手術”式的第一次打擊將摧毀美國的飛彈發射井,但隻有八十萬平民死亡。總統害怕反擊會招致對方對美國城鎮的大規模破壞,於是就屈膝投降。核戰爭是可以設想的,其結果是可接受的,以發射井發射的mx飛彈也具有其存在的理由。對這種第一次打擊造成死亡人數的比較合理的估計是二百萬人,這種情況顯然會使美國冒險作出痛苦的、令人敬畏的反應,特別是由於美國三位一體威懾力量中的另外兩個支柱基本上沒有受到損傷,冒這樣的風險更是可能的了。把mx飛彈部署在現有的飛彈發射井中,而不是放置在細心設計的地麵掩體中,使人感到美國更象是準備運用mx飛彈對俄國實行第一次打擊。
遊擊戰
核武器使力量的微積分中增加了一個基本的斷續函數。它使擁有核武器的人比沒有核武器的人在潛在的毀滅力量上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然而,倘若使用核武器,意味著將由造成千百萬人的死亡升級到把對方的社會徹底毀滅,那麽用核武器作為一種威懾力量是不現實的。由於使用核武器也會引起另一個壟斷核武器國家用同樣手段還擊而造成戰爭升級的危險,因此進行威懾更是不現實的了。所以,單單擁有核武器對於壟斷了核武器的競爭者之間爭奪地域來說是無關緊要的,誰在那裏使用核武器就是愚蠢的。把敵國變成不毛之地,使其國土淪喪,這是根本做不到的。單憑火力優勢證明是不能戰勝已經在核巨人的陰影下擴大起來的遊擊戰的。我們將在第八章討論遊擊戰雙方的戰術和戰略及戰爭的地理情況。遊擊戰在戰略上顯然占有適當的位置,這是由於大國一方麵有核優勢而用不上,一方麵又願意而且有能力在地麵進行戰爭這兩者之間出現了脫節造成的。由此看來,約翰·博伊德所宣揚成功的戰爭並非是物質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觀點成了五角大樓思想騷動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是不足為怪的。據認為,今後的出路在於機智而巧妙地尋找敵方弱點,而不是用大規模戰鬥同其進行實力較量,看來孫子的思想是正確的。
奧利沙文
戰爭地理學
阿修比
阿修比
投筆從戎
第七章 地緣政治學和大戰略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
要確定地緣政治學思想直接影響政策和行動有多大程度是困難的,同樣要確定這類地緣政治學思想是否僅僅反映了時代的基調,也是困難的。決心之閃念是否來自理論而理論是否隻使統治者的怪想合理化,這並非總是清楚的。但是,有充分理由懷疑,有關地理學一般概念的文字材料和有力的表述,確實滋長了政治選擇方麵的某些傾向,進而轉化成暴力行動。
馬漢和美國的戰略
自都鐸王朝時期起的英國各屆政府都靠外交和軍事手段謀求一貫的地理目標。他們力圖保住萊茵河河口(該河口與他們隔著北海並遙望毗連歐洲的大西洋),擺脫陸地大國的控製,不管其是西班牙、法國還是德國。為達此目的而憑藉的軍事手段是海軍,它可以對付它們中的任兩個潛在對手。海軍的部署以能控製進出歐洲的海路為前提。美國海外帝國主義的起始和明顯的命運之神要向全球擴張,這些都受到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上尉(上校)的極大影響,馬漢對英國海上強國在歷史上的影響進行了研究。1890年,馬漢指出:英國霸權依靠皇家海軍控製歐亞力量的平衡。美國獲得安全和強大的最佳機會,在於用主力艦隊和靠前部署海軍基地支援英國,控製太平洋。美國實現這一目標中的必然競爭者是日本。在整個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馬漢竭力宣揚必須從古巴穿過巴拿馬(當時這裏正在開鑿運河)到夏威夷建立一係列基地網。馬漢的思想引起了統治階級成員,如亨利·卡伯特·洛奇和西奧多·羅斯福的注意,他們隨後成為他的學說的擁護者和鼓吹者。從更廣一點說,新的市場和新的傳教天地的前景吸引了商業界和宗教界並取得了他們的支持。促使他們行動的導火線是1895年古巴發生的反抗西班牙的起義。擴張主義者把馬漢的視界擴大到包括菲律賓(這得到馬漢的讚許),要求派遣一支遠征軍把星條旗插在菲律賓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