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的運輸問題基本上是個運送燃料和彈藥的問題,油料和彈藥要占一支現代化機械化軍隊所需後勤支援噸數的90%以上。糧秣、醫藥用品、零部件等等隻占所運輸物資總量的一小部分。後勤上主要的難題是如何前送柴油、汽油和炮彈。燃料和彈藥間的比例在不斷變化。陣地戰、防禦戰使用的彈藥較燃料多得多,而一次擴大戰果的進攻,諸如巴頓在法國北部的進攻或沙龍在蘇伊士運河東岸的進攻,消耗的燃料噸數要遠比彈藥多。
燃料和彈藥的運送日益採用“盡量不拆包”的方法進行,例如,在越南戰爭中,司機和卡車往往直接從停泊在西貢港的船上往自己的車上裝105毫米榴彈炮彈。爾後駐西貢的第一後勤司令部命令該司機把這些炮彈直接送往越南某地的炮兵連。補給站和中轉站全部撤消。這種作法的好處是,極大地減少了前送彈藥所需的人員,因為省出了中途補給品堆集所的卸裝工作。這就使軍隊提高了其作戰部隊與後勤部隊的比例。如這樣做,須極度重視提高計算能力。後勤開始變得要極大地依靠計算機控製的分配、調度係統和可靠的交通通信聯絡,靈活性的取得,靠的是更多的運算和情報。美軍作戰條令目前要求,軍和戰區兩級的後勤司令部要擁有年度備用計算機容量。
係統分析
自從後勤方麵用上計算機以後,把燃料、彈藥車、糧秣、人員等送到所需地方,這樣的許多日常作戰問題,不再是憑推測辦事了。如今,調度員往昔那種憑手工操作和靠經驗估計的方法已被精確的解算方法所取代了。同樣的思想方式和種種方法應用於解決有關總參謀部各機構進行戰爭計劃的各種業務問題,都是直接指向戰略問題本身的。隨著核彈、遠程轟炸機和飛彈時代的到來,評價各種全球戰略和設計洲際武器係統的這種需要也到來了。假定技術問題已解決,那末餘下的首要問題又是地理方麵的問題了。涉及到一種武器係統的諸組成部分為了達成某一個地理上的特定任務而必須實現的總體布勢和局部配置。有關這種分析方式用於軍事決策的實例,不妨看一下五十年代美國空軍選擇和修建戰略空軍基地的情況。當時的問題是,將這一支針對蘇聯的遠程轟炸機部隊配置在什麽地方,怎樣配置,以及如何在所選定基地的協同下使用這部隊。
造成上述設計問題的技術環境,部分是由於科學上的突破所引起,部分是為了適應地緣政治學概念發展的需要。
美國空軍尋求往大洋彼岸投射炸彈的手段,可追溯至1941年4月法國陷落和德國鞏固了其對西歐的占領。據認為,英國陷落隻是時間問題。為了確保b-36型轟炸機有效,這種轟炸機被要求能續航10,000英裏,可投送10,000磅高爆炸彈。轟炸航空兵基地的設置、可能的打擊目標、巡航速度和最大速度要求,以及在有敵人設防情況下的最大飛行高度等,這一切問題在設計、計劃時都要予以一一考慮。所有一切都是在不知道已經在研製原子彈的情況下進行的,直到1945年4月原子彈投到廣島了人們才知道。在製造b-36型轟炸機樣機期間,戰略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到1943年年中,局勢已經明朗,英國能堅持住,不會陷落,但一場太平洋戰爭正在發展著。在對日戰爭中,由於當時並不清楚收復太平洋上諸島的過渡性戰役會取勝,人們以為洲際轟炸機可能要在該地區發揮作用。隨著日本侵略者逐漸被驅回,歐洲戰爭也接近尾聲,需要b-36轟炸機這種緊迫感也就開始慢慢消失了。然而,美國空軍已在開始從以俄國為作戰對象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角度考慮問題了。由於獲取海外基地前途莫測,意味著要向目標半徑延伸基地,b-36型轟炸機因此像是一個好賭注。在那個時候,用高爆炸彈實施戰略轟炸僅僅是戰爭的起碼組成部分。隨著原子彈殺傷破壞威力的展現,研製一種能夠由大洋彼岸對俄國進行毀滅性打擊的轟炸機及其輔助係統,便由戰略的次要問題上升為戰略的核心問題了。
時至1947年,還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角度來考慮戰略轟炸問題。轟炸航空兵的任務,首先是突入敵人防禦體係;其次,抵近並發現自標,爾後摧毀之;最後,返回基地。飛抵目標區和由目標區返回,其傷亡大小取決於對敵破壞的效果如何。噴氣式截擊機和防空飛彈的改進,使轟炸航空兵飛抵目標區並返回更加困難了。與此同時,核炸彈大大提高了破壞能力。當時認為,建設一支能摧毀俄國工業和行政中心的力量,乃是避免常規戰爭消耗代價的一個途徑。b-36轟炸機航程遠但速度慢,其替代方案是將速度較快的b-29型轟炸機與空中加油機結合起來,以提高突破噴氣式戰鬥機防禦的能力。
到1950年,戰略空軍司令部已擁有了一支由b-29、b-36和b-50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力量,據認為,在美國壟斷核武器情況下,其作用是對蘇聯進攻西歐的威懾。一旦美國受到挑戰,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任務是摧毀蘇聯發動戰爭的工業基矗當時認為,即使俄國人研製出了核武器,他們也不能大量生產,而且在投射核武器上也有困難,因為他們的遠程飛行能力受到嚴重限製。
1951年,美國空軍委託蘭德公司研究海外空軍基地的篩選問題,以適應戰略空軍司令部任務的需要。蘭德公司的專家們指出,空軍基地的選擇對於確定整個戰略力量的組成、破壞力和費用是關鍵性的。在選擇基地時,光憑基地的獲得、修建、維護及操作使用的費用還是不足以成為基地選擇的充分標準的,基地的地理位置也影響到延長那些不經途中加油不能飛抵目標的飛機的航程的費用。它還影響到轟炸機不得不飛經敵占區的航線,從而在途中可能遭受損失。易受攻擊的程度以及使基地保持作戰狀態所必需的資源和破壞後修復的費用,均因基地設置位置而不同。問題不僅僅是把基地設置在何處,而且還是什麽樣的基地與作戰係統方能最好地完成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作戰任務。
燃料和彈藥的運送日益採用“盡量不拆包”的方法進行,例如,在越南戰爭中,司機和卡車往往直接從停泊在西貢港的船上往自己的車上裝105毫米榴彈炮彈。爾後駐西貢的第一後勤司令部命令該司機把這些炮彈直接送往越南某地的炮兵連。補給站和中轉站全部撤消。這種作法的好處是,極大地減少了前送彈藥所需的人員,因為省出了中途補給品堆集所的卸裝工作。這就使軍隊提高了其作戰部隊與後勤部隊的比例。如這樣做,須極度重視提高計算能力。後勤開始變得要極大地依靠計算機控製的分配、調度係統和可靠的交通通信聯絡,靈活性的取得,靠的是更多的運算和情報。美軍作戰條令目前要求,軍和戰區兩級的後勤司令部要擁有年度備用計算機容量。
係統分析
自從後勤方麵用上計算機以後,把燃料、彈藥車、糧秣、人員等送到所需地方,這樣的許多日常作戰問題,不再是憑推測辦事了。如今,調度員往昔那種憑手工操作和靠經驗估計的方法已被精確的解算方法所取代了。同樣的思想方式和種種方法應用於解決有關總參謀部各機構進行戰爭計劃的各種業務問題,都是直接指向戰略問題本身的。隨著核彈、遠程轟炸機和飛彈時代的到來,評價各種全球戰略和設計洲際武器係統的這種需要也到來了。假定技術問題已解決,那末餘下的首要問題又是地理方麵的問題了。涉及到一種武器係統的諸組成部分為了達成某一個地理上的特定任務而必須實現的總體布勢和局部配置。有關這種分析方式用於軍事決策的實例,不妨看一下五十年代美國空軍選擇和修建戰略空軍基地的情況。當時的問題是,將這一支針對蘇聯的遠程轟炸機部隊配置在什麽地方,怎樣配置,以及如何在所選定基地的協同下使用這部隊。
造成上述設計問題的技術環境,部分是由於科學上的突破所引起,部分是為了適應地緣政治學概念發展的需要。
美國空軍尋求往大洋彼岸投射炸彈的手段,可追溯至1941年4月法國陷落和德國鞏固了其對西歐的占領。據認為,英國陷落隻是時間問題。為了確保b-36型轟炸機有效,這種轟炸機被要求能續航10,000英裏,可投送10,000磅高爆炸彈。轟炸航空兵基地的設置、可能的打擊目標、巡航速度和最大速度要求,以及在有敵人設防情況下的最大飛行高度等,這一切問題在設計、計劃時都要予以一一考慮。所有一切都是在不知道已經在研製原子彈的情況下進行的,直到1945年4月原子彈投到廣島了人們才知道。在製造b-36型轟炸機樣機期間,戰略局勢發生了根本變化。到1943年年中,局勢已經明朗,英國能堅持住,不會陷落,但一場太平洋戰爭正在發展著。在對日戰爭中,由於當時並不清楚收復太平洋上諸島的過渡性戰役會取勝,人們以為洲際轟炸機可能要在該地區發揮作用。隨著日本侵略者逐漸被驅回,歐洲戰爭也接近尾聲,需要b-36轟炸機這種緊迫感也就開始慢慢消失了。然而,美國空軍已在開始從以俄國為作戰對象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角度考慮問題了。由於獲取海外基地前途莫測,意味著要向目標半徑延伸基地,b-36型轟炸機因此像是一個好賭注。在那個時候,用高爆炸彈實施戰略轟炸僅僅是戰爭的起碼組成部分。隨著原子彈殺傷破壞威力的展現,研製一種能夠由大洋彼岸對俄國進行毀滅性打擊的轟炸機及其輔助係統,便由戰略的次要問題上升為戰略的核心問題了。
時至1947年,還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角度來考慮戰略轟炸問題。轟炸航空兵的任務,首先是突入敵人防禦體係;其次,抵近並發現自標,爾後摧毀之;最後,返回基地。飛抵目標區和由目標區返回,其傷亡大小取決於對敵破壞的效果如何。噴氣式截擊機和防空飛彈的改進,使轟炸航空兵飛抵目標區並返回更加困難了。與此同時,核炸彈大大提高了破壞能力。當時認為,建設一支能摧毀俄國工業和行政中心的力量,乃是避免常規戰爭消耗代價的一個途徑。b-36轟炸機航程遠但速度慢,其替代方案是將速度較快的b-29型轟炸機與空中加油機結合起來,以提高突破噴氣式戰鬥機防禦的能力。
到1950年,戰略空軍司令部已擁有了一支由b-29、b-36和b-50轟炸機組成的轟炸機力量,據認為,在美國壟斷核武器情況下,其作用是對蘇聯進攻西歐的威懾。一旦美國受到挑戰,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任務是摧毀蘇聯發動戰爭的工業基矗當時認為,即使俄國人研製出了核武器,他們也不能大量生產,而且在投射核武器上也有困難,因為他們的遠程飛行能力受到嚴重限製。
1951年,美國空軍委託蘭德公司研究海外空軍基地的篩選問題,以適應戰略空軍司令部任務的需要。蘭德公司的專家們指出,空軍基地的選擇對於確定整個戰略力量的組成、破壞力和費用是關鍵性的。在選擇基地時,光憑基地的獲得、修建、維護及操作使用的費用還是不足以成為基地選擇的充分標準的,基地的地理位置也影響到延長那些不經途中加油不能飛抵目標的飛機的航程的費用。它還影響到轟炸機不得不飛經敵占區的航線,從而在途中可能遭受損失。易受攻擊的程度以及使基地保持作戰狀態所必需的資源和破壞後修復的費用,均因基地設置位置而不同。問題不僅僅是把基地設置在何處,而且還是什麽樣的基地與作戰係統方能最好地完成戰略空軍司令部的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