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皇上放心,臣有把握讓他過。”
還沒容下麵躍躍欲試之人發言,秘書長鄭孝胥已經將第一號禦案的表決結果遞交了上來。同時對張謇做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色,後者心領神會,這是皇帝在暗示要盡力保駕護航,將禦案九件全部通過。
“諸位議員,現在公布第一號禦案表決情況。”張謇攤開結果報告宣讀起來,“出席本次會議的議員共186人,實際收回投票179張,符合法定章程,選舉結果有效。在179張回收的選票中,對第一號禦案持贊同態度的107票。持反對態度地39票。棄權的30票,標識錯誤、經秘書處認定為廢票的3票。贊同票得票超過出席會議總人數的一半。最終此提案獲得多數通過。”
掌聲,熱烈的掌聲。皇帝自然是不會鼓掌的,但楊度和梁啓超鼓起掌來也算是賣力氣,官員席上,以徐世昌為代表的帝國重臣也報以掌聲,持堅決反對態度的榮慶雖然表情有些僵硬,但雙手依然也是鼓掌地姿態——廢話,皇帝的麵子總是要給。
有了第一號禦案的經驗教訓,第二號禦案的討論過程中守舊派發言的態度積極多了,在這樣的氛圍中,除非你與世無爭,否則明哲保身、高高掛起地態度一點用都沒有。守舊派又不是傻子,自然也懂得見機行事。
幾個老夫子上台後洋洋灑灑一大通,皇帝自然是不敢罵的,所以把全部的指責之詞都傾瀉在楊度身上,罵他“蠱惑君王”、“包藏禍心”、“形同篡逆”、“意圖不軌”,曰“我大清享天下260餘年,歷代皇上兢兢業業、勤政愛民,未有失德之處,何必蘧改國號?況中華二字,從來就是國家總稱,不為朝代名號,與禮也是不合……”
這火力可真夠猛的,楊度差不多就是千夫所指,雖然也有個別少壯派議員表示支持,但支持的言語能做長篇大論的不多,頂多就是“皇上聖明”罷了,反對的聲浪倒是可以做到一浪又一浪的撲麵襲來。
張謇、鄭孝胥等人都為楊度捏了一把汗,這來勢洶洶的模樣倒是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號稱奇才地楊皙子作為享譽大清王闓運地關門弟子,到底有何妙法可以回天。
攻擊波釋放了三輪,眼看對手漸漸消停,楊度開始走上發言台。
他的發言甫一出口,破壞力卻比方才地眾人圍攻還要令人大驚失色,因為他開口就說道:“臣楊度,呈請皇上以誹謗君王、侮辱祖宗治方才諸人之罪。”
幾乎沒有人服氣的,有幾個脾氣火爆的差點當場就要跳起腳來痛斥——你楊度狐假虎威、要挾君王!
但楊度隨後的發言卻讓持反對意見的人幾乎都掉進了冰窖:“我大清國號,係太宗皇帝親手所創,自太祖皇帝大金國號更改而來。按方才眾人之議,若前代君王無甚失德,何必改國號?那麽我倒要多問一句,太祖皇帝草創基業,淹有天下,有何失德而太宗皇帝改之?可見,國號之更改與祖宗德行並無聯繫,爾等名為譏諷改國號為失德,實為指責太祖皇帝失德,豈不是誹謗君王、侮辱祖宗?”
這才真是要命,被楊度這麽一提醒,很多人一激靈——暈啊,大清的國號已經改過一次了。
楊度毫不客氣,繼續疾言厲色怒斥道:“倘若太祖皇帝無甚失德,那麽按照方才諸人的意思,倒是太宗皇帝不從君父,不納孝心……可我太宗皇帝開疆拓土、勤政愛民、兢兢業業,在位期間國力蒸蒸日上,失德之語幾近攻擊。我倒想反問諸位一句,是何居心?”
這大帽子扣得讓人幾乎都喘不過氣來。
林廣宇在心中不禁暗暗翹起了大拇指——這才真的是鐵嘴鋼牙,原本他還對楊度所言保證通過將信將疑,甚至還存了以君王大權強行壓製通過的念頭,現在看來,隻要這幫人識時務,這二號禦案通過不難。
楊度再次發難:“我帝國當今皇上,勵精圖治、兢兢業業,推行憲政,鹹與維新,國家麵貌一變,中興指日可待。改國號之事,原本就是昭示我泱泱大國之氣度,‘中華’二字作為父母之邦,是世界之中、華夏之載,儼然中興氣象。爾等何人,竟然質疑君上之德,妄議興亡氣象,我看這才當得上‘欺君罔上’、‘圖謀不軌’的罪名。”
楊皙子縱橫國會、智驚全場、舌戰群儒,二號禦案也有驚無險地得到了通過……
正文 第三卷 第五十八章 帝國憲法
第一天兩項禦案獲得通過後,《帝國日報》予以了龐大篇幅的報導。雖然按照章程規定,國會在進行討論時記者是不得參與其中的,但帝國此時並沒有完善的新聞法,參與國會的人員亦沒有接受“無可奉告”一類的培訓,隻消記者稍微追問幾句,場內所有的情況便一清二楚。
當然,就議題本身而言,公開之後取得的效果更好,更有利於深入人心的探討。林廣宇便也不準備追究有關的“泄密”責任,否則,作為《帝國日報》的最後審定者,他完全有權力將有關報導拿下。
但放行歸放行,皇帝的指示非常明確,責成政學院立即起草一部新聞法,在原有的報章管理章程上進一步細化深化,今後如有媒體或者當事人再敢隨便泄露國家機密,報紙封館、人員追究責任。
還沒容下麵躍躍欲試之人發言,秘書長鄭孝胥已經將第一號禦案的表決結果遞交了上來。同時對張謇做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色,後者心領神會,這是皇帝在暗示要盡力保駕護航,將禦案九件全部通過。
“諸位議員,現在公布第一號禦案表決情況。”張謇攤開結果報告宣讀起來,“出席本次會議的議員共186人,實際收回投票179張,符合法定章程,選舉結果有效。在179張回收的選票中,對第一號禦案持贊同態度的107票。持反對態度地39票。棄權的30票,標識錯誤、經秘書處認定為廢票的3票。贊同票得票超過出席會議總人數的一半。最終此提案獲得多數通過。”
掌聲,熱烈的掌聲。皇帝自然是不會鼓掌的,但楊度和梁啓超鼓起掌來也算是賣力氣,官員席上,以徐世昌為代表的帝國重臣也報以掌聲,持堅決反對態度的榮慶雖然表情有些僵硬,但雙手依然也是鼓掌地姿態——廢話,皇帝的麵子總是要給。
有了第一號禦案的經驗教訓,第二號禦案的討論過程中守舊派發言的態度積極多了,在這樣的氛圍中,除非你與世無爭,否則明哲保身、高高掛起地態度一點用都沒有。守舊派又不是傻子,自然也懂得見機行事。
幾個老夫子上台後洋洋灑灑一大通,皇帝自然是不敢罵的,所以把全部的指責之詞都傾瀉在楊度身上,罵他“蠱惑君王”、“包藏禍心”、“形同篡逆”、“意圖不軌”,曰“我大清享天下260餘年,歷代皇上兢兢業業、勤政愛民,未有失德之處,何必蘧改國號?況中華二字,從來就是國家總稱,不為朝代名號,與禮也是不合……”
這火力可真夠猛的,楊度差不多就是千夫所指,雖然也有個別少壯派議員表示支持,但支持的言語能做長篇大論的不多,頂多就是“皇上聖明”罷了,反對的聲浪倒是可以做到一浪又一浪的撲麵襲來。
張謇、鄭孝胥等人都為楊度捏了一把汗,這來勢洶洶的模樣倒是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號稱奇才地楊皙子作為享譽大清王闓運地關門弟子,到底有何妙法可以回天。
攻擊波釋放了三輪,眼看對手漸漸消停,楊度開始走上發言台。
他的發言甫一出口,破壞力卻比方才地眾人圍攻還要令人大驚失色,因為他開口就說道:“臣楊度,呈請皇上以誹謗君王、侮辱祖宗治方才諸人之罪。”
幾乎沒有人服氣的,有幾個脾氣火爆的差點當場就要跳起腳來痛斥——你楊度狐假虎威、要挾君王!
但楊度隨後的發言卻讓持反對意見的人幾乎都掉進了冰窖:“我大清國號,係太宗皇帝親手所創,自太祖皇帝大金國號更改而來。按方才眾人之議,若前代君王無甚失德,何必改國號?那麽我倒要多問一句,太祖皇帝草創基業,淹有天下,有何失德而太宗皇帝改之?可見,國號之更改與祖宗德行並無聯繫,爾等名為譏諷改國號為失德,實為指責太祖皇帝失德,豈不是誹謗君王、侮辱祖宗?”
這才真是要命,被楊度這麽一提醒,很多人一激靈——暈啊,大清的國號已經改過一次了。
楊度毫不客氣,繼續疾言厲色怒斥道:“倘若太祖皇帝無甚失德,那麽按照方才諸人的意思,倒是太宗皇帝不從君父,不納孝心……可我太宗皇帝開疆拓土、勤政愛民、兢兢業業,在位期間國力蒸蒸日上,失德之語幾近攻擊。我倒想反問諸位一句,是何居心?”
這大帽子扣得讓人幾乎都喘不過氣來。
林廣宇在心中不禁暗暗翹起了大拇指——這才真的是鐵嘴鋼牙,原本他還對楊度所言保證通過將信將疑,甚至還存了以君王大權強行壓製通過的念頭,現在看來,隻要這幫人識時務,這二號禦案通過不難。
楊度再次發難:“我帝國當今皇上,勵精圖治、兢兢業業,推行憲政,鹹與維新,國家麵貌一變,中興指日可待。改國號之事,原本就是昭示我泱泱大國之氣度,‘中華’二字作為父母之邦,是世界之中、華夏之載,儼然中興氣象。爾等何人,竟然質疑君上之德,妄議興亡氣象,我看這才當得上‘欺君罔上’、‘圖謀不軌’的罪名。”
楊皙子縱橫國會、智驚全場、舌戰群儒,二號禦案也有驚無險地得到了通過……
正文 第三卷 第五十八章 帝國憲法
第一天兩項禦案獲得通過後,《帝國日報》予以了龐大篇幅的報導。雖然按照章程規定,國會在進行討論時記者是不得參與其中的,但帝國此時並沒有完善的新聞法,參與國會的人員亦沒有接受“無可奉告”一類的培訓,隻消記者稍微追問幾句,場內所有的情況便一清二楚。
當然,就議題本身而言,公開之後取得的效果更好,更有利於深入人心的探討。林廣宇便也不準備追究有關的“泄密”責任,否則,作為《帝國日報》的最後審定者,他完全有權力將有關報導拿下。
但放行歸放行,皇帝的指示非常明確,責成政學院立即起草一部新聞法,在原有的報章管理章程上進一步細化深化,今後如有媒體或者當事人再敢隨便泄露國家機密,報紙封館、人員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