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一年之內,我軍在軟體研製上總共花費了750億元(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外匯),人員開支占了三分之一,這麽高的比例,在我軍軍工企業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用這些錢可以買多少部隊急需的戰機、戰車和艦艇啊。不過這麽多的專家和工作人員,以及裝備的大批的珍貴的計算機、測試儀表等設備,什麽看得見的東西也沒有生產出來,隻是產生了巨量的由“0”、“1”構成的代碼。可是全軍上下都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除了王剛這位主管過科委工作的最高領導起了推動作用外,我軍上下的總體素質的提高也是主要的。


    那麽印度為什麽不這樣幹呢?這也是所謂的知易行難。其實誰都知道掌握引進的高技術武器的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問題是實施起來技術上難度極高,費用又極高,風險也極大。軟體業的專家都知道,要破譯別的公司編製的龐大的應用軟體,費用將是編製方的幾倍。難點,如前所述就在於軟體中包含的專業技術。至於費用,並不與武器的數量有關。例如,我軍購買的24架“海鷹”化了24億美元,破譯組初步核算化了6億元,再加1500萬美元的外匯。這還是有了那麽多機遇,還以金龍電池作代價,才得以成功的。至於“海鷂”、“虎”式直升機、勒克萊爾坦克等,之所以能在不長的時間掌握它們的核心技術,更是由於我軍的特種兵抓獲了對方的技師後,迫使他們的製造公司提供一定的技術秘密,才得以成功的。當然如果我軍沒有一流的航空專家和坦克專家參與,沒有強大的設計製造能力,也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最根本的還是要有王剛這樣的戰略家下定決心,然後以最大的努力組織實施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還有一點,印度人沒有壓力,所以也就沒有動力,美國人或英國、法國人當然不會真的陷害印度人,隻不過要控製他們而已。我軍則麵臨生死存亡的抉擇,現在已經不是當年那樣,繳獲了一支日寇的三八大蓋拿起來就可以投入戰鬥了。我軍突擊隊員冒著生命危險奪取的“海鷂”,你並不能飛起來就去戰鬥,否則遇到美國鬼子,你就會機毀人亡。這就迫使我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解決問題。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現代版故事。


    頭腦間的戰爭也不都是要化大錢的,下麵的故事告訴我們,一些中國人是如何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賺取大筆外匯的。


    倫敦 金屬交易所 11月14日


    這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每天進行著巨額的交易,當然數量最大的是期貨交易。期貨交易的本意是為了平抑物價的,可是在其中進行期權交易,撈取差價的大有人在,現在已經成了一種投資行為――實為投機行為。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也是一大主顧。受紐約股市11月3日“黑色星期一”大崩盤的影響,這裏的各種金屬材料價格狂跌,印度本來準備第三次大量拋售黃金來籌措資金的,嚇得也停手了。金價已經跌到了420美元/盎司,年中時還高達555美元/盎司呢。


    不過引起交易所主管注意的並不是這點,他們全都被中國大手筆的吸納鋁所震驚。多年來中國年鋁錠出口近40萬噸,鋁材的進口約45萬噸,基本平衡。可是一周來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通過他的各代理商,吸收了近500萬噸的期貨!此時鋁錠fob價(離岸價)從12天前的1500美元/噸跌到了1350美元/噸。通過他們無所不到的周密調研,中國居然還在現貨市場上以低價搜購了加拿大、俄國的大量的鋁錠,總量達80萬噸之巨。而且購買了澳大利亞、牙買加主要鋁土礦的股票,對牙買加的二個大鋁土礦已接近控股的程度。


    今天發表的調研報告引起了各方的關注,這是交易所為穩定市場的責任所在。令分析家迷惑不解的是中國為什麽購買這麽多的鋁,鋁的全盛時期早已過去了,1999年世界鋁產量將達到2264萬噸的高位後,近年來增長並不多。塑料、合成材料、不鏽鋼和高強度鋼材在不斷地擠占鋁的市場。鋁製的飲料罐幾乎被超薄深沖鋼罐全部替代,廢鋼罐很容易收集受到了環保人士的支持。不少飛機,尤其是小型飛機大量採用了合成材料。裝飾材料更多地採用了不鏽鋼。連農田用的鋁管大都被塑鋁管代替了。


    結論是中國人在搞投機,以籌措資金,由於中國至今仍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他們正從美國的政府債券市場大規模退出,所以到倫敦來尋求機會。美國政府的結論也是如此,他們的偵察手段更高超,發現不少鋁錠運送到海南的榆林港、廣州、上海,天津等地,這些地方根本消耗不了那麽多的鋁錠,自然是利用這些地方便利的運輸條件來囤積和轉運。經查大量的期權在二個月後到期,在中國的推動下,不少投機者大膽跟進,鋁價升了40美元/噸,在這危機時期也算是不錯的收益了。連鋁土礦、製鋁公司的股票都有所上升。中國果然價升後就停止收購了。


    一個半月後,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聯手拋出了大批的戰略儲備鋁,一下子把市場的鋁價打下了120美元/噸。這一下,投機者慘了,他們隻好“割肉”交割了。期貨市場的鋁價更是下挫了135美元/噸,市場人士認為中國人這次輸慘了。將近350萬噸的期貨要損失95美元/噸,那些鋁錠的損失也不小。加起來近5億美元沒有了。紐約時報評論說,中國剛退出穩妥的美國政府債券市場,試圖在投機中獲取更大的收益,卻遭當頭一棒。這也許能給他們一點教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