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隨著d日――8月29日的臨近,印軍這架戰車在美國人的推動下全速向前飛馳。


    註:m79式榴彈發射器,是一種新型麵殺傷武器,也是第一種以發射旋轉穩定榴彈聞名於世的製式武器。它配備有多種彈藥,其中高爆殺傷彈提供了


    400m內的殺傷壓製火力;榴霰彈為叢林作戰提供了近距離突擊和快速反應能力;殺傷破甲兩用彈提供了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簡易土木工事的能力;而信號和發煙等特種彈藥提供了直接有效的特種保障能力。它增強了步兵分隊的火力和獨立作戰能力。重量(不含彈)2.72千克,長731mm。發射40×46mmsr係列榴彈,初速76m


    /s,戰鬥射速6至8發/分,有效射程350m,最大射程400m。


    北京 西山戰略指揮中心 8月17日


    王剛和軍方高層並未被東線大捷的勝利沖昏頭腦,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全力支持印度的態度十分明顯,大批美英等國的武器源源運抵印度。這場衝突又到了一個緊要的轉折關頭。今天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將決定下一步的對策,除了總部的官員外,從前線把前指的年副總理、曾友君司令員、前線各集團軍司令員和即將投入西段邊界作戰的第1、第54集團軍的司令員,還有郝誌剛少將(建立了殊勛的中央突擊師已擴充了第二陸航兵團裝備了相當數量的殲-17係列戰機,並大大充實了特種兵團和電子戰團,其實力不下於一個集團軍)、4位空軍師長都接來參加會議,他們是分乘3架專機抵京的,一下飛機即被送入指揮中心參加會議,可見中央軍委對這次會議的重視程度。


    首先由總參情報局局長林雙清少將報告敵情:美國聯合英、法向印度提供了大筆軍援,現在大批新型武器正源源不斷地運到印度,這些國家的訓練基地幾乎住滿了印度的學員。報告列舉了各型直升機、戰機等重型裝備的型號和數量,並介紹了印軍製訂的“阿格拉”行動計劃的詳情。


    不少前線將領大為驚訝,總參怎麽會得到印軍剛製訂的作戰計劃的細節的呢?這次可不全是前線特種兵和電子戰團的功勞,其關鍵部分都是從美國“繞道”搞來的。美國人如此“慷慨”地向印度提供軍援、武器以及大批先進的電腦係統,包含了控製印度的險惡用心。大批美國專家“幫助”印軍加強軍用網絡的處理能力和安全保密能力。那些參與其中,並負責監視的印度專家,雖然號稱“國際一流”,可是一涉及龐大的電腦和網絡係統的核心部分全都成了“睜眼瞎”,他們給軍方的結論是“極大”地加強了網絡的安全,並大大地增強了處理能力。實際上美國人搞了很大的鬼,在係統的核心處留下了好幾個極為隱秘的“後門”,於是中央情報局可以從中源源不斷地獲取印軍的情報。


    那麽這些情報又是怎麽轉到我軍手中的呢?早在本世紀初,我軍就派遣了大批電子戰勇士以博士生、碩士生的名義去美國等西方國家就讀,後來大多數人都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並留下打工了。他們不但從網絡中獲取大量的情報資料,而且在電腦、網絡界廣交朋友,大家都知道那裏是年青人的天下,美國的年青人相對來說是難以“嚴密約束”的。在長期的交往中,我軍網絡戰士已經十分熟悉了他們這些朋友的風格,並嚴密跟蹤他們的行蹤。在網絡的世界裏距離是不成問題的,美軍招募的不少“密室勇士”都在我軍的監視下。為了理解下麵的故事,這裏要簡略地介紹一個概念:“公眾信息庫”。


    到了2006年時,大多數專業人員已經不把個人資料保存在自己的電腦中了,幾乎每個人都吃過電腦病毒的苦頭,辛苦積累的資料被洗劫一空。於是一些電腦公司用超級計算機建立了公眾信息庫,個人可以安全地把個人資料存入其中,因為有專業人員管理,絕對不受電腦病毒的侵害,而且美國已經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用自己的手提電腦隨處都可以從公眾信息庫獲取自己的資料或存入資料。這個產業能存在的一個條件就是有了一個極為方便,又極為嚴密的密碼係統。然而再嚴密的安全措施也有漏洞,我軍的網絡戰士基本上掌握了他們這些朋友的入庫口令。那些參與印軍網絡改造的美國專家,其後不但把竊取的印軍情報交給中央情報局,不少人還在公眾信息庫自己的空間存入了副本。於是印軍的情報就源源不絕地送到總參情報局。


    麵對印軍的瘋狂擴張軍力,總部官員感到了沉重的壓力。不同於東段邊境,在那裏兩軍的戰場已經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帶,而西部戰線,盡管我軍已經全部收復了失地,並攻占了鬥拴特別裏奧地和楚舒勒兩大重鎮,可是整個戰區仍在3000-4000米的高原,56軍和57軍有20-30%的官兵有嚴重的高原反應,影響了戰鬥力,第15空降軍、中央突擊師和二個獨立師的官兵雖然沒有這個問題,但是連續高強度的作戰,精神和體力的消耗也相當大。


    更大的問題是印軍在戰役前,由於美英法的全力支持可以集結1000架以上的各型先進直升機,我軍對美國的“阿帕奇”和“基沃瓦勇士”又很不熟悉。我軍盡了很大的努力擴大生產,加速引進,可是長期激戰的消耗是很大的,現在重型武裝直升機wz-12、wz-13總共隻有140架,輕型的wz-10也隻有200架,作為戰鬥直升機的wz-11也隻有140架,武裝偵察型的z-15(卡-60)50架,wz-9雖然改裝了120架,但隻能作為裝甲運輸用,z-9也有230架可以作為戰勤直升機用。z-14已有54架。這些絕大多數是性能優良的電動直升機,可是不可能都投入西線。我們以一個剛起步的直升機生產係統要挑戰幾乎是整個西方的直升機工業,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困難還在於,全部處於3-4千米高原上的直升機基地,最大限度隻能集結500架直升機,與印軍相比差距相當大。在很多時候質量並不能代替數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