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高強度空戰的考驗下,我軍的戰機也突現了2片亮點,那就是殲-7m、殲-8m和q -6。成飛的紀鴻承總經理帶來了好消息。
成都飛機廠殲-7改造廠
如前所述,殲-7m是殲-7f採用金龍電池和wp-13m為中心的改進型。性能相當出眾:機載雷達的天線直徑600毫米,我軍科研人員已經把跟蹤/鎖定距離增加到100公裏(rcs為3
的目標);強大的推力和電磁射流tvc提升了它的機動性,3200公裏的航程已經相當出眾。雖然仍是空軍的主力戰機,不過在去年已被定性為“不造新機,隻改造舊機”。可是資深設計師周繼全並未放棄對這款傾注了他畢生心血的戰機的改進設計,紀鴻承總經理是他的學生也支持老師追求完美。此時公司已經有很大的自主權,周總與一批老技術人員和技工組成了一個設計組繼續完善殲-7m的設計,公司裏的人把他們稱為“老黃忠”隊。他們人老可是觀念一點也不老,把俄國的粗曠強力的風格與歐美的細巧工藝揉合起來,把能用在殲-7m上的四餘度三軸數字電傳控製、數據鏈、“天眼通”、“探針”、頭盔瞄準具、雷達更好地進行了整合起來,設計了殲-7z(表示是殲-7的終極型)。
他們在公司的資金和技術力量的支持下,經過7個月的奮戰,終於在前天拿出了一架樣機。我軍最出色的殲-7試飛員羅偉康中校進行了試飛,對這款新殲-7讚不絕口。評價是功率強勁,中低空機動性超凡,火力狂猛。
紀總的匯報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總裝備部部長呂水正上將不解地問道:“我們沒有給錢,你們怎麽有資金開發這麽一款新機型呢?”
“公司拿出的錢並不多。周總的 ‘老黃忠’
隊不斷把他們的研究成果轉到殲-7舊機型的改造中去,為公司省了不少錢,而且改造好的飛機性能提升,維護還容易,空軍和總裝備部給了大筆的獎勵費。大家看一下錄像,殲-7z與殲-7m的外形相比,後掠角略小,機翼略厚些,機身
‘胖’
了些,但尾翼大幅度縮小了。總的氣動阻力在高速時略大了些,由於發動機功率的增加,仍能達到2.05馬赫的最大速度。在中低空亞音速的機動性提高了不少,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機內油箱容量。正常起飛重量提高到8.1噸,機內燃油量大幅度提高到3.2
噸,載油係數接近0.4。由於發動機推力已提高到8500公斤,正常起飛的推重比達到1.05。如此一來,機身下不必掛副油箱,7個外掛點都可以掛載飛彈了。原有的大部分模具都還能用,他們還把殲-10生產的先進工藝移植過來,使用了鎂鈉合金、以鎂鈉合金為基材的鎢網裝甲和大量的複合材料,以減輕機體重量。
“他們還請軟體中心的專家改進了發動機燃油的控製程序,優化了燃燒控製,把最大航程提高到了3500公裏。雷達研究所的專家化了極大的力量優化了信號處理程序,把下視小目標的跟蹤距離提高到80公裏,跟蹤10個目標時能同時引導飛彈攻擊4個目標。採用半導體強製冷技術後,600毫米直徑的雷達天線的發射功率提高到2.5倍,上視探測距離提高到130公裏。而且加大內置式啟動電機的功率後絕對不會發生空中停車的問題。希望空軍能盡快決定
f-7z的定型,我們還要組織修改模擬器的程序,可以讓飛行員盡快適應它的性能。”
呂水正上將又問道:“殲-8不是也用wp-13m發動機的嗎?你們的燃燒優化控製程序,它們也用上了嗎?”
沈飛的老總說道:“軟體中心幾乎是同時開發殲-8的優化控製程序,不過殲-8是雙發的,難度較高,也快完成了。”
空軍司令員連祁星上將感嘆道:“我們的科技人員真是太好了,空軍馬上組織精幹力量幫助殲-7z定型。你們生產多少我們都要。”
王剛的立論要更高些:“體製改革的效果體現出來了,現在各集團公司財力雄厚,又有自主權。你們空軍不要,他們可以組織出口嘛。看起來,有2個積極性比一個積極性好。當年殲-7f也是巴基斯坦人促進上去的,你們空軍看不起殲-7,巴基斯坦卻在挖掘它的潛力。飛機的性能當然重要,但還要看它能不能得到,買得起嗎。蘇-30性能好,可是現在並不是掏錢就能得到;幻影2000性能比殲-7f高不到哪裏去,價格卻要高到5倍。軍委要重獎周總他們這個設計組。”
殲-8m在反擊戰中也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它那24000米的升限,2.4馬赫的極速,在我軍是獨一無二的。唯有它能抗擊印軍的米格-31,採用適當的戰術讓它在與米格-31的搏殺中取得了勝利。它是我軍唯一的高空偵察機。8個月來沈飛又作了很有實效的幾項改進設計:加裝了2個保形油箱,再加上優化燃燒控製,最大航程可提高到3600公裏;利用全向電磁
tvc,大幅度縮小了尾翼,並改為全動平尾,偵察型的最大速度可達2.6馬赫;雷達採用半導體強製冷和燃油冷卻係統後,發射功率提高到3.5倍,又優化了信號處理程序,因此機載的國產“巨蜂”相控陣雷達探測f-16的距離達到150公裏,下視距離為120公裏。改進後的殲-8m性能十分突出。
q-6更是突出,從實戰情況看它全麵超越了a-10“雷電”。裝甲厚重,生存力強;載彈量大,火力猛。低空性能極佳,既無聲,又無紅外特徵,有很強的突破能力。航程又遠。不用燃油,維護工作量極小。在山區作戰比蘇-34的效率還高。南昌飛機廠已完成艦載型的設計。第一條生產線已經投產,月產30架。第二條生產線將於8月底完成,月產是40架。
成都飛機廠殲-7改造廠
如前所述,殲-7m是殲-7f採用金龍電池和wp-13m為中心的改進型。性能相當出眾:機載雷達的天線直徑600毫米,我軍科研人員已經把跟蹤/鎖定距離增加到100公裏(rcs為3
的目標);強大的推力和電磁射流tvc提升了它的機動性,3200公裏的航程已經相當出眾。雖然仍是空軍的主力戰機,不過在去年已被定性為“不造新機,隻改造舊機”。可是資深設計師周繼全並未放棄對這款傾注了他畢生心血的戰機的改進設計,紀鴻承總經理是他的學生也支持老師追求完美。此時公司已經有很大的自主權,周總與一批老技術人員和技工組成了一個設計組繼續完善殲-7m的設計,公司裏的人把他們稱為“老黃忠”隊。他們人老可是觀念一點也不老,把俄國的粗曠強力的風格與歐美的細巧工藝揉合起來,把能用在殲-7m上的四餘度三軸數字電傳控製、數據鏈、“天眼通”、“探針”、頭盔瞄準具、雷達更好地進行了整合起來,設計了殲-7z(表示是殲-7的終極型)。
他們在公司的資金和技術力量的支持下,經過7個月的奮戰,終於在前天拿出了一架樣機。我軍最出色的殲-7試飛員羅偉康中校進行了試飛,對這款新殲-7讚不絕口。評價是功率強勁,中低空機動性超凡,火力狂猛。
紀總的匯報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總裝備部部長呂水正上將不解地問道:“我們沒有給錢,你們怎麽有資金開發這麽一款新機型呢?”
“公司拿出的錢並不多。周總的 ‘老黃忠’
隊不斷把他們的研究成果轉到殲-7舊機型的改造中去,為公司省了不少錢,而且改造好的飛機性能提升,維護還容易,空軍和總裝備部給了大筆的獎勵費。大家看一下錄像,殲-7z與殲-7m的外形相比,後掠角略小,機翼略厚些,機身
‘胖’
了些,但尾翼大幅度縮小了。總的氣動阻力在高速時略大了些,由於發動機功率的增加,仍能達到2.05馬赫的最大速度。在中低空亞音速的機動性提高了不少,最主要的是增加了機內油箱容量。正常起飛重量提高到8.1噸,機內燃油量大幅度提高到3.2
噸,載油係數接近0.4。由於發動機推力已提高到8500公斤,正常起飛的推重比達到1.05。如此一來,機身下不必掛副油箱,7個外掛點都可以掛載飛彈了。原有的大部分模具都還能用,他們還把殲-10生產的先進工藝移植過來,使用了鎂鈉合金、以鎂鈉合金為基材的鎢網裝甲和大量的複合材料,以減輕機體重量。
“他們還請軟體中心的專家改進了發動機燃油的控製程序,優化了燃燒控製,把最大航程提高到了3500公裏。雷達研究所的專家化了極大的力量優化了信號處理程序,把下視小目標的跟蹤距離提高到80公裏,跟蹤10個目標時能同時引導飛彈攻擊4個目標。採用半導體強製冷技術後,600毫米直徑的雷達天線的發射功率提高到2.5倍,上視探測距離提高到130公裏。而且加大內置式啟動電機的功率後絕對不會發生空中停車的問題。希望空軍能盡快決定
f-7z的定型,我們還要組織修改模擬器的程序,可以讓飛行員盡快適應它的性能。”
呂水正上將又問道:“殲-8不是也用wp-13m發動機的嗎?你們的燃燒優化控製程序,它們也用上了嗎?”
沈飛的老總說道:“軟體中心幾乎是同時開發殲-8的優化控製程序,不過殲-8是雙發的,難度較高,也快完成了。”
空軍司令員連祁星上將感嘆道:“我們的科技人員真是太好了,空軍馬上組織精幹力量幫助殲-7z定型。你們生產多少我們都要。”
王剛的立論要更高些:“體製改革的效果體現出來了,現在各集團公司財力雄厚,又有自主權。你們空軍不要,他們可以組織出口嘛。看起來,有2個積極性比一個積極性好。當年殲-7f也是巴基斯坦人促進上去的,你們空軍看不起殲-7,巴基斯坦卻在挖掘它的潛力。飛機的性能當然重要,但還要看它能不能得到,買得起嗎。蘇-30性能好,可是現在並不是掏錢就能得到;幻影2000性能比殲-7f高不到哪裏去,價格卻要高到5倍。軍委要重獎周總他們這個設計組。”
殲-8m在反擊戰中也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它那24000米的升限,2.4馬赫的極速,在我軍是獨一無二的。唯有它能抗擊印軍的米格-31,採用適當的戰術讓它在與米格-31的搏殺中取得了勝利。它是我軍唯一的高空偵察機。8個月來沈飛又作了很有實效的幾項改進設計:加裝了2個保形油箱,再加上優化燃燒控製,最大航程可提高到3600公裏;利用全向電磁
tvc,大幅度縮小了尾翼,並改為全動平尾,偵察型的最大速度可達2.6馬赫;雷達採用半導體強製冷和燃油冷卻係統後,發射功率提高到3.5倍,又優化了信號處理程序,因此機載的國產“巨蜂”相控陣雷達探測f-16的距離達到150公裏,下視距離為120公裏。改進後的殲-8m性能十分突出。
q-6更是突出,從實戰情況看它全麵超越了a-10“雷電”。裝甲厚重,生存力強;載彈量大,火力猛。低空性能極佳,既無聲,又無紅外特徵,有很強的突破能力。航程又遠。不用燃油,維護工作量極小。在山區作戰比蘇-34的效率還高。南昌飛機廠已完成艦載型的設計。第一條生產線已經投產,月產30架。第二條生產線將於8月底完成,月產是4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