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研製一款技術複雜的指揮機絕非易事,在雷達方麵倒是取得了進展,決定採用主動相控陣雷達,二塊平麵天線為10×2米以“v”形貼在機腹下,每塊天線有15000個主動發射元件和移相器,外麵罩以一個獨木舟形的天線罩,當飛機在10000米上空沿戰線飛行時,朝向敵機的一麵天線工作,探測的縱深達250公裏以上,優於e-8。兩邊的機翼在2台發動機之間的下表麵是透射雷達波的雷達罩,裏麵是一台側視雷達,它們專門用於探測地麵的固定目標。機頭的雷達罩下也是一台大功率相控陣雷達,既用於探測前方的地麵目標,也用於飛機的起降和敵我識別;垂直尾翼的兩麵也有相控陣雷達;尾錐也是一具護尾雷達,兼具雷達告警接收機的功能。這架指揮機可以說渾身是雷達,對地麵運動和靜止目標的探測比探測空中目標可困難多了,這些相控陣雷達都採用全固態電路,可靠性高,可維護性好,抗幹擾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


    ey-14的探測設備還有大型熱成象儀、夜視儀和光電探測儀等。它還裝備了寬帶數據鏈,可以接收/轉發偵察衛星、前線偵察機的信息。機載電腦的功能也遠勝於e-8c,這是電腦工業飛速發展的結果。不過工作量最大,控製著項目進度的是編製主控電腦的應用軟體,要控製這麽多雷達的工作,處理海量的雷達信號以識別目標,係統要能接收和綜合各台雷達的數字信息,還要把目標分配給複雜的空地攻擊力量實施打擊…。在中俄雙方專家的努力下,終於在2006年初完成了編製,程序十分龐大,其中凝聚了中俄兩國軍事專家的心血。


    對伊爾-86機體改造的工作量也不小,加大了翼展,也加大了翼麵積,還修改翼形提高了升阻比。這樣既可以縮短起降時滑行的距離,還可以提高升限。它的機艙容積比波音707


    可大多了,布置機載設備不成問題,除了盥洗室,還布置了多間休息室可供乘員輪流休息,當然有小巧的餐廳。整機不設自衛武器,但除了雷達告警接收機還有雷射告警器、欺騙式幹擾機、紅外幹擾彈和箔條彈的拋射裝置這些軟自衛智能裝置。


    到2006年底,第一架樣機升空試飛,探測目標的功能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全麵超越了當年的e-8c,18名操作指揮人員加4名機組人員,工作環境遠勝於a-50u,休息室內有3張多功能小床可供乘員平躺休息,盥洗室和小餐廳也能滿足需要。可是也暴露了二個大問題。第一是主控電腦的晶片是商用的,係統與外界的信息通道又多,難以抵擋電腦病毒的侵襲。其次是機載電子、電氣設備大都採用現成的,對電源的要求五花八門,而且耗電量巨大,原來的伊爾-86的供配電係統根本無法支持,隻得增加了一台專用的發電機,加強了供配電設備,這又導致空調係統負荷猛增。載機無法滿載燃油升空,留空時間和升限都達不到設計要求。當年e-8c也是無法達到11000米的工作高度,更不用說到達波音707的12600米的升限。項目組遇到了難題。


    金龍電池的發明為項目組送來了一柄攻關的利器,然而,這是國家的最高機密不能與俄國人共同繼續開發了。為此與俄國達成協議,雙方各自繼續去改進這套係統,由於是我國承擔了研製的主要費用,俄方是很滿意的。後來俄國的項目組由於缺乏經費並沒有取得進展。我國出資買斷了伊爾-86的生產許可證,並繼續聘請俄國的機體結構方麵的專家為項目組工作。


    項目組的總設計師謝拓飛得知h-8項目組正在研製電力驅動的ab—60h型反轉可逆槳距螺旋槳(圖-95重型轟炸機用的),決定採用電動螺旋槳係統作為推進器。因為圖-95的主要參數:最大起飛重量、最大速度、翼展和機長等都與伊爾-86相近。加厚以後的機翼基本上可以放下細長的變頻電機,略微向翼麵上隆起一些,下翼麵成為一個平麵,有利於翼麵下的側視雷達的探測。由於飛機上沒有了複雜的渦軸發動機、螺旋槳變槳距裝置、燃油管路、滑油管路、發電機、備用電池等設備,隻需2名機組人員。


    當然採用金龍電池最大的好處是大大地簡化了供配電係統,去掉了全部的發電設備,並換裝了半導體空調係統。大幅度減輕了設備重量,以80噸的最高級金龍電池,足以取代84噸的燃油,還把巡航時間延長到14小時。由於設備減重,而且螺旋槳有助於提高升力,滿載的


    ey-14輕而易舉地飛到了13000米的上空,優質電源還提高了雷達的探測能力。


    到2008年2月試飛時,1號樣機上的主控電腦已經全部採用國產的“飛龍i型”晶片和我國標準的網絡設備,徹底杜絕了電腦病毒的攻擊,在軟體人員夜以繼日的苦幹下終於如期把控製軟體全部移植到新的電腦中。試飛極為成功,順利地在13000米的高空巡航,雷達係統的探測距離超出了設計師的估計,可以探測280公裏的縱深。還初步測試了我軍早已研製成功的探地雷達,能探測縱深120公裏內敵軍12米深處的地下工事。


    軍委極為重視這款飛機的生產,它不但戰時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救災時能指揮大範圍內的各路救災大軍,提高救災效率。在中央的支持下,西安飛機廠全力拚搏,終於在


    5月中旬完成了3架ey-14的生產和調試任務,及時投入了中印邊境反擊戰。電池充足電能後,搭載2名機組人員,16名操作指揮人員可以在空中工作14小時。機艙內還餘留了相當的空間,今後一旦解決了空中充電的問題,可容納更多的乘員,在空中工作更長的時間。這也是寬體客機的好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