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問題是七天能放掉三峽水庫的水嗎?其後果又是怎麽樣呢?
三峽工程論證報告認為,三峽水庫可以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75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降到145米或130米。他們的依據是:1三峽大壩設有大批低高程大口徑泄洪底孔;2下遊河道有較大的泄水能力。
先說三峽大壩下遊河道有較大的泄水能力。眾所周知,建設三峽工程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洪。正因為是三峽大壩的下遊河道、特別是荊江河道的泄水能力太小,才有人提出要建三峽大壩。如果下遊河道又有較大的泄水能力,又有什麽必要來建三峽大壩呢?當然現在並非論證是否建大壩,而是論證能否實施降水位的措施。根據三峽工程論證報告,荊江河道隻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也就是說,荊江河道隻能保證安全通過60000立方米/秒的流量。超過這一流量,荊江河堤就有溢頂和潰堤的危險。
再說三峽大壩的大口徑泄洪底孔的能力。三峽水庫在正常蓄水位175米時,水庫庫容為395億立方米;當水位在145米時,水庫庫容為170億立方米;兩者之間的差為225億立方米。要將這225億立方米水在七天之內放完,除了要排泄長江的自然流量外,還需要另外排泄水庫的蓄水每秒37202立方米:22500000000/(7×24×60×60)=37202。
長江在每年6、7月分的平均流量為30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就大大超過了荊江河道的60000立方米/秒的安全通過流量,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平均年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52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總流量達89200立方米/秒,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超百年一遇(83700立方米/秒)的洪水。
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十年一遇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60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總流量達97200立方米/秒,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千年一遇(98800立方米/秒)的洪水,接近長江歷史最大洪水1050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要把水位從175米時降到130米,七天內要另外再放292億立方米的水。除排放自然流量外,每秒還需要排泄48280立方米水,洪水災難就更大。
如果三峽水庫蓄水位至180.4米,水庫總庫容為450億立方米,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80.4米降到130米,就要放水347億立方米,每秒還需要排泄57374立方米水。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平均年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52000立方米/秒,兩者相加,就超過長江歷史最大洪水。
因此,要將三峽水庫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75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降到145米或130米,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辦到的事。水庫放水,就有可能造成下遊洪水大災難。這樣,對方軍事威脅的效果就更起作用。
結合前麵所論證的,大壩的三條鋼結構深槽被毀可能造成12萬立方米/秒的超大流量。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能對付這一威脅,那麽根本就不用放水。因為要在任何時刻都能把水位降到130米的安全高程,下遊河道也必須能在7天內承受將近11萬立方米/秒的流量。經過深入討論問題就這樣給簡化了。
那麽是否能採取措施有效應對呢?顯而易見的辦法有二個:一是擴大下遊的行洪能力,但是要把荊江段的行洪能力擴大一倍是很不現實的。另一個辦法是消除或減弱三條深槽被全麵在瞬間摧毀的所造成的影響。
後一個辦法受到了專家的注目。2道船閘所用的深槽,由於船閘有5級,隻有第一級必須用鋼閘門來啟閉,其餘的4級在距大壩相當遠的地方逐級下降的,也就是隻要把第1級船閘的高度設定為25米高程必須在大壩上留下一個口子,以下部分完全可以用鋼筋混凝土加固。該級船閘的底部可定在160米的標高。
升船機所用的深槽是必須保留的,鋼結構專家建議採用分塊隔離的結構來提高抗擊毀能力。原來的深槽是一個高55米、寬35米的鋼結構擋水牆,受到炸彈和飛彈襲擊時會被炸出洞來,庫內的水流從洞中衝出來時並不會擴口的。但是如果炸彈在要害部位爆炸,則可能破壞整個鋼結構,導致整體的被毀。如果改建成11塊高5米、寬35米的拚合結構,那麽任何一塊被毀也不會影響其他各塊,缺口就小多了。
另一位專家提出,還可以在這條深槽的兩邊大壩垂直方向各設置一條導軌,預製一塊鋼結構的擋水板垂直貼合在導軌上(可用磁力吸合),採用密封結構將它的密度保持在1.02左右,平時沉入水下。一旦上麵的任何一塊擋水牆遭破壞,立即把它頂升上去堵口,可以減少損失。
思路一打開,各種削減損害的措施一一被提出。包括防止敵人發動電子攻擊,防止敵特破壞的措施也一一進入議題。
最終歸結到,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後,短期內下遊河道還是必須要能承受9000立方米秒的超大流量。並考慮到3小時的12萬立方米秒超大流量對貼近三峽大壩下遊的宜昌、宜都(現屬枝城)、枝城、枝江等市縣的重大影響。宜昌市位於三峽出口,城市人口超過50萬人,城市堤防不超過海拔60米。它距三峽大壩僅36公裏,超大流量的洪峰受狹窄河道約束,形成立浪,破壞力十分強大,隻需一個多小時就可到達,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要組織50萬人的撤退是根本不可能的。為此必須採取有效的工程保障措施。
三峽工程論證報告認為,三峽水庫可以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75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降到145米或130米。他們的依據是:1三峽大壩設有大批低高程大口徑泄洪底孔;2下遊河道有較大的泄水能力。
先說三峽大壩下遊河道有較大的泄水能力。眾所周知,建設三峽工程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洪。正因為是三峽大壩的下遊河道、特別是荊江河道的泄水能力太小,才有人提出要建三峽大壩。如果下遊河道又有較大的泄水能力,又有什麽必要來建三峽大壩呢?當然現在並非論證是否建大壩,而是論證能否實施降水位的措施。根據三峽工程論證報告,荊江河道隻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也就是說,荊江河道隻能保證安全通過60000立方米/秒的流量。超過這一流量,荊江河堤就有溢頂和潰堤的危險。
再說三峽大壩的大口徑泄洪底孔的能力。三峽水庫在正常蓄水位175米時,水庫庫容為395億立方米;當水位在145米時,水庫庫容為170億立方米;兩者之間的差為225億立方米。要將這225億立方米水在七天之內放完,除了要排泄長江的自然流量外,還需要另外排泄水庫的蓄水每秒37202立方米:22500000000/(7×24×60×60)=37202。
長江在每年6、7月分的平均流量為30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就大大超過了荊江河道的60000立方米/秒的安全通過流量,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平均年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52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總流量達89200立方米/秒,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超百年一遇(83700立方米/秒)的洪水。
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十年一遇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60000立方米/秒,外加37200立方米/秒,總流量達97200立方米/秒,放水將為下遊製造一個人為的千年一遇(98800立方米/秒)的洪水,接近長江歷史最大洪水105000立方米/秒(千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要把水位從175米時降到130米,七天內要另外再放292億立方米的水。除排放自然流量外,每秒還需要排泄48280立方米水,洪水災難就更大。
如果三峽水庫蓄水位至180.4米,水庫總庫容為450億立方米,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80.4米降到130米,就要放水347億立方米,每秒還需要排泄57374立方米水。如果此時長江正處在平均年的洪水期,自然流量為52000立方米/秒,兩者相加,就超過長江歷史最大洪水。
因此,要將三峽水庫在七天內將水位從175米(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降到145米或130米,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辦到的事。水庫放水,就有可能造成下遊洪水大災難。這樣,對方軍事威脅的效果就更起作用。
結合前麵所論證的,大壩的三條鋼結構深槽被毀可能造成12萬立方米/秒的超大流量。可以看出,如果我們能對付這一威脅,那麽根本就不用放水。因為要在任何時刻都能把水位降到130米的安全高程,下遊河道也必須能在7天內承受將近11萬立方米/秒的流量。經過深入討論問題就這樣給簡化了。
那麽是否能採取措施有效應對呢?顯而易見的辦法有二個:一是擴大下遊的行洪能力,但是要把荊江段的行洪能力擴大一倍是很不現實的。另一個辦法是消除或減弱三條深槽被全麵在瞬間摧毀的所造成的影響。
後一個辦法受到了專家的注目。2道船閘所用的深槽,由於船閘有5級,隻有第一級必須用鋼閘門來啟閉,其餘的4級在距大壩相當遠的地方逐級下降的,也就是隻要把第1級船閘的高度設定為25米高程必須在大壩上留下一個口子,以下部分完全可以用鋼筋混凝土加固。該級船閘的底部可定在160米的標高。
升船機所用的深槽是必須保留的,鋼結構專家建議採用分塊隔離的結構來提高抗擊毀能力。原來的深槽是一個高55米、寬35米的鋼結構擋水牆,受到炸彈和飛彈襲擊時會被炸出洞來,庫內的水流從洞中衝出來時並不會擴口的。但是如果炸彈在要害部位爆炸,則可能破壞整個鋼結構,導致整體的被毀。如果改建成11塊高5米、寬35米的拚合結構,那麽任何一塊被毀也不會影響其他各塊,缺口就小多了。
另一位專家提出,還可以在這條深槽的兩邊大壩垂直方向各設置一條導軌,預製一塊鋼結構的擋水板垂直貼合在導軌上(可用磁力吸合),採用密封結構將它的密度保持在1.02左右,平時沉入水下。一旦上麵的任何一塊擋水牆遭破壞,立即把它頂升上去堵口,可以減少損失。
思路一打開,各種削減損害的措施一一被提出。包括防止敵人發動電子攻擊,防止敵特破壞的措施也一一進入議題。
最終歸結到,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後,短期內下遊河道還是必須要能承受9000立方米秒的超大流量。並考慮到3小時的12萬立方米秒超大流量對貼近三峽大壩下遊的宜昌、宜都(現屬枝城)、枝城、枝江等市縣的重大影響。宜昌市位於三峽出口,城市人口超過50萬人,城市堤防不超過海拔60米。它距三峽大壩僅36公裏,超大流量的洪峰受狹窄河道約束,形成立浪,破壞力十分強大,隻需一個多小時就可到達,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要組織50萬人的撤退是根本不可能的。為此必須採取有效的工程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