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還是出在發動機上,國產渦扇發動機的品種並不多,q-6配置的發動機功率還略嫌不足,更大的問題是航程太短,隻能達到2300公裏。電動推進螺旋槳同樣使q-6的研製柳暗花明,設計組決定用電動推進係統來代替渦扇發動機。對整個動力係統和電氣係統重新進行了設計。安裝2台m-6500電動螺旋槳(y-14m也使用該型電動螺旋槳),隻是螺旋槳和電動機轉速作了調整,以提高其速度,動力係統徹底改造。整個電氣係統也進行了改造,安裝的半導體強製冷熱成象儀“探針”加強了對坦克等戰車目標的搜索能力。最主要的是金龍電池代替燃油以後,航程足足提高了1倍多,達到4700公裏。最大速度則略有降低,為780公裏/
小時,對於攻擊機問題不大,巡航速度不變。完全達到了任務書的要求。
今天的試飛進行得很順利。電動推進的q-6,性能相當突出:目標的搜索能力,飛機的機動性都超過了“雷電”,根本不用雙機作戰了(a-10需要一架專門的oa-10為它發現、識別目標,並且把它引導到目標上空,然後指揮它進行攻擊)。如果裝上550公斤的備用電池,最大航程是5100公裏;航程為4700公裏時,可多裝500公斤的彈藥。低空性能高超,試飛員曾駕駛它在10米的高度作掠地飛行,電動機根本不怕飛鳥和沙塵。基本上沒有紅外特徵,當前的紅外尋的飛彈對它都不起作用。仍然實現了左右發動機的差速傳動以增加轉向的力矩,進一步縮小了轉彎半徑。成本至少低三分之一。維護量也極少。q-6電動強擊機很快就可以定型生產了。
總裝備部的專家組研究了現有的機型後,認為q-6最適合改型為電子戰機,於是成立了設計組,進行改型設計。設計組拆除了機炮,安裝了大量的電子戰設備,機身下掛了電子戰掛艙,2台加強型的“天眼通”雷達告警-電子支援裝置在計算機的控製下,同步工作,可同時監視16個目標。由於金龍電池可以提供強大的優質電能,安裝的幹擾機功率極大,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功率的。機翼下可掛載8枚反輻射飛彈,有較強的壓製火力。定型為eq-6電子戰機。
那麽,在引進俄國先進技術、發動機技術得到突破性進展和金龍電池應用這三大技術支柱的支持下,如何更有效地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北京中南海懷仁堂10月26日
王剛主持下,軍委專題討論空軍裝備的發展規劃。在此之前我軍已經展開了大規模的討論,戰略研究所的專家、空軍高層指揮員和空軍裝備專家各抒己見討論空軍麵臨的任務、裝備研製的重點,如何利用金龍電池、新型發動機帶來的技術進步。這在我軍空軍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其成果不僅使空軍裝備得到了提升,而且開拓了各方麵的思路對我空軍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將對這次大論戰作出階段性的結論以推進空軍的大發展。
空軍首先匯報裝備方麵取得的進展:
殲-11m(蘇-27):最大航程增加到5250公裏,作戰半徑由1500公裏增加到2100多公裏。由於推力增加以及矢量推力功能,增加了戰機的機動性和速度。最大起飛重量33000公斤。設備減重250公斤,體積縮小後,油箱也略有擴大。或增加燃油,以增加航程,或在座艙底部加裝一塊裝甲。
殲-11iim(蘇-30,是蘇-27加強防護裝甲的戰鬥轟炸型):航程由3000公裏增加到
4100公裏(設備減重減體積後,擴大油箱也略增了航程),經一次空中加油後的航程由5200
公裏增加到7000公裏。最大起飛重量34000公斤。雷達探測距離超過160公裏,可同時鎖定攻擊6個目標。
殲-15m(蘇-35,蘇-27的先進戰鬥型):該機電子設備先進,裝有人工智慧化計算機、抗幹擾雷達、光電瞄準裝置、衛星通訊導航係統和電子對抗係統等。先進的火控雷達能同時跟蹤15個目標,攻擊6個目標。
殲-16m(s-37):獨特的前掠機翼,它的al-41fu發動機(單台推力196千牛頓)具有推力矢量控製;正常起飛重量26噸,海平麵最大時速1400公裏,高空最大時速2200公裏,不開加力可超音速飛行。航程由3300公裏增加到4400公裏。實用升限20000米。機載相控陣雷達作用距離165-245公裏,可同時跟蹤24個目標,攻擊8個目標。
這些都是引進後國產化的重型戰機。
殲-10m:單發單座,輕型戰機。安裝了殲-11同樣的發動機ws-12m。徹底消除了空中停車的危險。起飛重量18噸,最大載彈量8.5噸。由於電氣設備的減重,擴大了內部油箱,作戰半徑由1000公裏增加到1330公裏。它是我國的輕型主力戰機,國產化程度很高,價格比較低廉。
殲-8m:殲-8是我軍脫離米格模式自行研究的單座雙發高空高速戰鬥機,原來是為了對付美軍的u-2高空偵察機的,它的最高速度2.2馬赫,升限達20000米是我軍飛得最高的戰機。其後我軍又研製了改進型殲-8ii(注1),改裝了高性能的雷達。後來還研製了突出中低空機動性的殲-8iii,但始終沒有放棄殲-8ii這款高空高速戰機。有一款就是用於搭載空射型戰略核飛彈執行核威懾的巡航。由於它的2台渦噴發動機wp-13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在採用微波助燃、等離子發電、射流矢量推力的技術改造上得益最大,改進型的wp-13m推力提高了25%,節油率達30%。整機的供電係統改造又減重270公斤,因此升限提高到24000
小時,對於攻擊機問題不大,巡航速度不變。完全達到了任務書的要求。
今天的試飛進行得很順利。電動推進的q-6,性能相當突出:目標的搜索能力,飛機的機動性都超過了“雷電”,根本不用雙機作戰了(a-10需要一架專門的oa-10為它發現、識別目標,並且把它引導到目標上空,然後指揮它進行攻擊)。如果裝上550公斤的備用電池,最大航程是5100公裏;航程為4700公裏時,可多裝500公斤的彈藥。低空性能高超,試飛員曾駕駛它在10米的高度作掠地飛行,電動機根本不怕飛鳥和沙塵。基本上沒有紅外特徵,當前的紅外尋的飛彈對它都不起作用。仍然實現了左右發動機的差速傳動以增加轉向的力矩,進一步縮小了轉彎半徑。成本至少低三分之一。維護量也極少。q-6電動強擊機很快就可以定型生產了。
總裝備部的專家組研究了現有的機型後,認為q-6最適合改型為電子戰機,於是成立了設計組,進行改型設計。設計組拆除了機炮,安裝了大量的電子戰設備,機身下掛了電子戰掛艙,2台加強型的“天眼通”雷達告警-電子支援裝置在計算機的控製下,同步工作,可同時監視16個目標。由於金龍電池可以提供強大的優質電能,安裝的幹擾機功率極大,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功率的。機翼下可掛載8枚反輻射飛彈,有較強的壓製火力。定型為eq-6電子戰機。
那麽,在引進俄國先進技術、發動機技術得到突破性進展和金龍電池應用這三大技術支柱的支持下,如何更有效地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北京中南海懷仁堂10月26日
王剛主持下,軍委專題討論空軍裝備的發展規劃。在此之前我軍已經展開了大規模的討論,戰略研究所的專家、空軍高層指揮員和空軍裝備專家各抒己見討論空軍麵臨的任務、裝備研製的重點,如何利用金龍電池、新型發動機帶來的技術進步。這在我軍空軍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其成果不僅使空軍裝備得到了提升,而且開拓了各方麵的思路對我空軍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將對這次大論戰作出階段性的結論以推進空軍的大發展。
空軍首先匯報裝備方麵取得的進展:
殲-11m(蘇-27):最大航程增加到5250公裏,作戰半徑由1500公裏增加到2100多公裏。由於推力增加以及矢量推力功能,增加了戰機的機動性和速度。最大起飛重量33000公斤。設備減重250公斤,體積縮小後,油箱也略有擴大。或增加燃油,以增加航程,或在座艙底部加裝一塊裝甲。
殲-11iim(蘇-30,是蘇-27加強防護裝甲的戰鬥轟炸型):航程由3000公裏增加到
4100公裏(設備減重減體積後,擴大油箱也略增了航程),經一次空中加油後的航程由5200
公裏增加到7000公裏。最大起飛重量34000公斤。雷達探測距離超過160公裏,可同時鎖定攻擊6個目標。
殲-15m(蘇-35,蘇-27的先進戰鬥型):該機電子設備先進,裝有人工智慧化計算機、抗幹擾雷達、光電瞄準裝置、衛星通訊導航係統和電子對抗係統等。先進的火控雷達能同時跟蹤15個目標,攻擊6個目標。
殲-16m(s-37):獨特的前掠機翼,它的al-41fu發動機(單台推力196千牛頓)具有推力矢量控製;正常起飛重量26噸,海平麵最大時速1400公裏,高空最大時速2200公裏,不開加力可超音速飛行。航程由3300公裏增加到4400公裏。實用升限20000米。機載相控陣雷達作用距離165-245公裏,可同時跟蹤24個目標,攻擊8個目標。
這些都是引進後國產化的重型戰機。
殲-10m:單發單座,輕型戰機。安裝了殲-11同樣的發動機ws-12m。徹底消除了空中停車的危險。起飛重量18噸,最大載彈量8.5噸。由於電氣設備的減重,擴大了內部油箱,作戰半徑由1000公裏增加到1330公裏。它是我國的輕型主力戰機,國產化程度很高,價格比較低廉。
殲-8m:殲-8是我軍脫離米格模式自行研究的單座雙發高空高速戰鬥機,原來是為了對付美軍的u-2高空偵察機的,它的最高速度2.2馬赫,升限達20000米是我軍飛得最高的戰機。其後我軍又研製了改進型殲-8ii(注1),改裝了高性能的雷達。後來還研製了突出中低空機動性的殲-8iii,但始終沒有放棄殲-8ii這款高空高速戰機。有一款就是用於搭載空射型戰略核飛彈執行核威懾的巡航。由於它的2台渦噴發動機wp-13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在採用微波助燃、等離子發電、射流矢量推力的技術改造上得益最大,改進型的wp-13m推力提高了25%,節油率達30%。整機的供電係統改造又減重270公斤,因此升限提高到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