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設計組的下一步的目標是取消渦輪,以電動機直接驅動雙轉子壓氣機,在燃燒室中直接噴射添加了微波助燃和等離子活性添加劑的燃油,依靠等離子發電足以為電動機供電,由於沒有渦輪高速切割流線的影響,在尾噴管中的轉向控製電極對等離子體的偏向效率將大幅度提高,據測算尾噴氣流的偏轉角度至少可提高到17度,將超過俄國tvc裝置的極限值。完全有可能去除尾翼。


    我國空軍初步建立了,輕重搭配的打擊力量。


    在運輸機方麵的改進大得多了,金龍電池有了大顯身手的地方了。如前所述,首先是研製高速變頻交流電機,金龍電池的直流電經過逆變裝置轉變為交流電以驅動變頻電機帶動螺旋槳高速旋轉。主要是減重設計,變頻裝置安裝在機翼中,翼刀正好成為散熱器,在高轉速下取得了比直升機的低速電動機好得多的成績,為運-8研製的3000千瓦的電動機連同變頻裝置,取得了3.4千瓦/公斤的好成績,它直接驅動螺旋槳,組成了m-3000電動推進係統,把原來的4台渦槳-6型發動機換了下來,它們在起飛時的1分鍾內可發出近18000千瓦的功率。這就能縮短起飛滑跑距離,降落時通過槳葉反轉可縮短著陸滑跑距離。由於採用變頻電機,螺旋槳的轉速可以在很大的範圍內調節,可以取消複雜的變槳距裝置,同樣得到最高的推進效率。


    14噸的燃油換成了13噸的高級金龍電池,並且取消了原來的發電機、蓄電池和充放電係統以及複雜的滑油係統、燃油輸送係統。整個燃料/動力係統減重2噸,航程反而增加到7200


    公裏。載重量由20噸增加到22噸。還改裝了半導體空調係統、導航、雷達、計算機。


    性能有了那麽大的提高,造價卻下降了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可靠性大大提高,維護費用大幅度下降。噸·公裏的總運價至少可降到二分之一。我國的航空製造事業的最大弱點是發動機的設計和製造,現在可以繞開這個問題闊步前進了。


    運-8m(電動型)一下子成了我軍的中型空運力量的主力。它的最大起飛重量60噸,裝有4具m-3000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650公裏/時,最大航程由6500公裏增加到7200公裏,最大續航時間12小時。乘員由5人減少到3人,最大散貨運載量22噸,集裝貨運載量19噸;可空運全副武裝的士兵105名,或空降傘兵98名;也可運送擔架重傷員65名、輕傷員20名和醫護人員3名;可載運2輛中型卡車及隨車裝備與物資,或載運2輛傘兵戰車。


    受到極大鼓舞的項目組,把眼光轉向了伊爾-76。


    到十一月中,一批俄國專家根據合同前來與項目組合作,進度大幅度加快。


    引進的a-50u空中預警機得到的改進最大,4台渦扇發動機將改為4台電動螺旋槳推進器


    m-6500,受到螺旋槳的限製,最大時速由850公裏降到780公裏;對預警機影響並不大。實用升限12000米。但是65噸燃油換成60噸高級金龍電池後,最大航程反而可從5500公裏增加到9600公裏,在10000米高空巡航時間由7.5小時增加到14小時。由於電池占的空間隻有燃油的五分之一,又去掉了原來的小發電機、燃油管路、發動機的滑油係統、蓄電池係統,半導體空調係統又縮小了體積。艙內空間增加了許多,增建了休息室,監視人員可以輪流休息。解決了座艙增壓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於高質量的電源,以及半導體強製冷裝置的使用,再加上“熊蜂m”雷達係統的其他改進,它的對空探測距離由650公裏提高到700公裏,下視小型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大幅度地由


    230公裏提高到340公裏。國產型命名yj-1。


    伊爾-76(國產化為運-14或y-14)的改造將取得空前的成功,根據合同中俄雙方都有新機型的智慧財產權。它必將成為我軍的主力重型空運平台。


    我國引進的伊爾-78m專用空中加油機同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來它的最大起飛全重


    210噸,在1000公裏範圍內輸油量為80噸,可同時為3架蘇-27加油。採用電動推進螺旋槳改進後,可在2500公裏範圍內輸油80噸。國產型編號為jy-1。


    南昌飛機廠10月20日


    一架改進後的電動q-6樣機停放在停機坪上接受軍方的檢驗。我國1968年投入批量生產的q-5強擊機,是由雙發的殲-6為基礎改型的,存在載彈量小(2噸),機炮口徑偏小(23


    毫米),裝甲也較弱,航程太短(轉場航程2000多公裏),而超音速的性能在對地攻擊時又沒有意義,並且難以改裝成艦載機。由於武裝直升機和戰鬥機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強擊機的發展速度被放慢了,但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表明攻擊機仍大有用武之地。空軍在上世紀末就開始策劃q-6的設計,任務書的要求是,亞音速飛行,有優異的低空性能,強大的防護裝甲,8噸的載彈量,4000公裏以上的航程。2002年成立了設計組,充分吸收了美軍a-10


    “雷電”和蘇-24的優點,延聘了俄國蘇霍伊設計局的專家,展開了設計。工作進展還比較順利,2006年初原型機就開始試飛。


    原型機為並列雙座,翼展16米多,略帶後略角,翼麵積接近a-10,為46平方米,最大速度850公裏/小時,巡航速度640公裏/小時,由於安裝了地形迴避雷達和gps定位係統,可以在150米的高度,能以225公裏/小時的低速作超低空飛行,攻擊地麵小目標的能力極強。最大起飛重量達23.5噸,幾乎是q-5的二倍。載彈量更是高達7.5噸。裝甲量達5600公斤,要害部位的裝甲達55毫米,座艙採用鈦合金的澡盆型防護裝甲。裝甲強度超過了a-10。機頭的火控雷達功能十分強大,用於搜索地麵坦克等機動目標,控製飛彈、火箭彈和機炮的發射。配置了一門30毫米的機炮,它與卡-50以及bmp步兵戰車的火炮通用,不過都已經改進為電傳控製減輕了重量,可以發射我國國產的貧鈾穿甲彈、鎢芯穿甲彈或高爆榴彈,足以從頂部貫穿世界上各型主戰坦克的裝甲。二台渦扇發動機放在機翼的上麵,在機翼下可以有更多的掛載點。機動性和火控係統都超過了“雷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醒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華並收藏醒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