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下的路程不必再匆匆忙忙了,沙皇在途中時作長時間的停留,並在拉瓦魯斯卡小鎮住了很久。在這裏,他會見了薩克森的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


    彼得一世和奧古斯都二世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倆都是不久前剛剛過了二十五歲,兩個人都是身材魁梧,精力旺盛。但對精力的運用方法可不相同。彼得用於粗糙而繁重的工作,學習使用斧子,熱衷於對祖國有益的事情。奧古斯都把精力浪費在吃喝玩樂上。他也和彼得一樣,經常去國外旅行,但目的各異:在馬德裏,他顯示了鬥牛士的力氣和敏捷,以此俘虜了極富熱情的西班牙女人的心;在威尼斯,他被認為是個多情的浪子。然而奧古斯都具有那時彼得身上早已不存在的長處,待人接物的魅力,一個委婉而審慎的健談者,就是在娛樂方麵也時而花樣翻新。誠然,彼得不贊同奧古斯都打獵的嗜好,而且他也不好此道,不過,這位皇帝能想出很多其他消遣的辦法。簡言之,他們倆,主人和客人,彼此都有好感。


    彼得和奧古斯都在沒有外人參加的情況下,就國際政治單獨交換了意見,甚至連波蘭官員也猜不到談話的內容。原來,他們有共同的敵人——瑞典。朋友們分手時,僅僅互相許下了“牢固的友誼”的諾言,而這種“牢固的友誼的諾言”並未以正式條約固定下來。後來北方同盟的基礎就是這樣奠定的。


    當然,彼得對外政策的變化並不取決於奧古斯都二世和他那善於迎合高貴客人口味的本事。彼得從不締結與國家利益相牴觸的條約。


    彼得之所以如此堅決地要改變對外政策,首先是他本人的遠見卓識和對西歐形勢清醒的估計,固為海上強國荷蘭和英國正在狂熱地準備同法國交戰。俄國大使團曾試圖促使他們協同俄國,共同對付土耳其,但正如我們所看到那樣,這一切嚐試都失敗了。想得到他們在財政和技術上的援助同樣也是徒然。不僅如此,海上強國本身還指望奧地利的軍事援助,而且暗中背著大使團以調停者的身份參與了土耳其和奧地利之間的和談。土奧雙方締結和約一旦成為事實,海上列強就有可能利用奧地利的陸軍來反對法國。彼得在維也納的會談表明,阻止奧地利政府和上耳其締結和約的企圖實際已不可能,於是沙皇決定放棄在南方而在西北方謀求出海口,並且為了實現這一計劃而尋找同盟者。但不是要繼續與土耳其大動幹戈,而是為了同瑞典決一雌雄。


    得到奧古斯都二世表示願意參加反瑞典同盟的保證之後,彼得和他交換了禮物之後話別,他身穿坎肩,戴著帽子,腰佩粗糙的佩劍,於1698年 8月25日返回莫斯科。


    彼得大帝傳略--第三章 改革之始


    第三章 改革之始


    沙皇悄然返回京都,沒有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彼得看過戈登之後,在他寵姬安娜·蒙斯那裏小住幾日,隨後便到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村去了。他不願見到後妃,而她對與君王重續恩愛之情尚抱著一線希望。


    沙皇返駕的消息次日才在首都傳開。領主們來到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祝賀他平安歸來。但這裏發生了一件使祝賀者震驚的事:沙皇命令遞給他剪刀並開始親自動手剪掉領主們的鬍鬚。曾指揮忠於政府的軍隊擊潰了射擊軍的舍英,此時卻成了沙皇注目的第一個犧牲者。羅莫達諾夫斯基那一把“愷撒大公”式的大鬍子也未能倖免,然後沙皇依次剪掉其餘領主的鬍子。


    過了幾天,剪鬍子手術又重複一次。這一次操剪刀的不是沙皇自己,而是他的侍從。在舍英家的宴會上,他一會兒跑到一個領主跟前,一會又跑到另一個領主跟前,剪光他們的鬍子,引得眾人哈哈大笑。這種改變俄羅斯外觀的做法看來微不足道,但對彼得未來的統治,卻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對鬍鬚的崇拜是從東正教開始的。教會認為這種“上帝賜與的飾物”是俄羅斯人自豪的標誌。彼得的同時代人阿德裏安大主教把不留鬍鬚的人比作公貓、公狗和猴子,他宣稱剪鬍子的作法是大逆不道的。


    盡管剪鬍子遭到指責,某些大膽的和追求時髦的人仍然冒險在彼得採取強硬措施之前把鬍鬚剃了。但是寬闊密實而且完整的一部大鬍子被認為是威嚴和端莊的表徵。


    羅莫達諾夫斯基公爵在得知領主戈洛文在維也納身穿德國服並剃了鬍鬚時,憤怒地喊道:“我不相信,戈洛文竟敢如此膽大妄為!”羅莫達諾夫斯基的鬍鬚後來是沙皇親自剪掉的。


    剃鬚一舉在宮廷實行起來畢竟要容易些。彼得把鬍鬚上的變革視為政府政策的象徵,並宣布剪胡於是全體居民的義務。


    農民和市民頑固地反對這一政策。鬍鬚成了因循守舊的象徵,並以此作為反對革新的一種口實。


    留須權可以花錢購買,富商留鬍鬚要付很大一筆錢,即每年一百盧布;領主和官員每年要付六十盧布,而其他居民——三十盧布。農民每次進出城要付一戈比。有一種專門製造的金屬小牌,作為繳納鬍鬚稅的收條。留鬍子的人把小牌掛在脖子上:它的正麵畫著短鬢和鬍鬚的標記,同時寫著“須稅付訖”的字樣。隻有僧侶可免納鬍鬚稅。


    另一個在他看來應刻不容緩付諸實踐的措施,涉及到了他的家庭生活。沙皇想要休掉皇後的決定早在出國之前就已考慮成熟了。他委託留在莫斯科的朋友們解決這個微妙的問題。勸她進修道院。葉芙多基婭沒有聽從勸告,這一點可以從沙皇和他在莫斯科的朋友來往書信中得到證明:“陛下信中命仟悔牧師列夫·基裏洛維奇並臣辦理此事,吾等均已盡力而為,任憑其自願出走,唯娘娘乃生性倔強之女性,拒不聽從勸告。為此再度致函懺悔牧師,請其勸說時採取較為強硬之態度”。彼得向羅莫達諾夫斯基公爵表了態,命其按斯特列什涅夫的主意行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彼得大帝傳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尼·伊·帕普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尼·伊·帕普連科並收藏彼得大帝傳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