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審訊機關頭子羅莫達諾夫斯基主持處理此項離婚事件,為此他在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政廳設立了刑訊室。這都說明彼得無意一味說服對方接受離婚,還要來點硬的,然而可以斷定,哪怕再倒黴皇後也決不改變主意的。


    沙皇與王後是在 8月28日,即彼得回到莫斯科的第三天會麵的。他們之間長達四個小時的談話後人一無所知,但是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這次談話沒有使彼得達到預期的目的。葉芙多基婭仍然不願聽從擺布去落髮為尼。如果她同意。那麽就給她隆重送別。可是送別儀式並沒有舉行。因為三周以後,從克裏姆林宮駛出一輛沒有侍從的簡樸的轎式馬車,朝著通往蘇茲達爾女修院方向開去,葉芙多基婭從此將更名改姓,脫下俗人的衣服,換成修女的長袍。修院還為這位名叫葉蓮娜的修女準備了內修室。


    彼得還強化了對射擊軍的偵訊,這同鬍鬚上的鬥爭以及和葉芙多基婭離婚案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彼得和射擊軍有一種特殊關係,而且每次新衝突都加深了沙皇和他們之間的猜疑和故意。但問題並不僅在於射擊軍缺乏應有的訓練和戰鬥力,而在於它本身組織方麵所暴露出來的舊時代的痕跡。


    在彼得眼裏,射擊軍“不配稱為軍隊,而是一群烏合之眾”,這首先因為這批人不僅再三尋釁滋事,心懷叵測,阻撓他即帝位,而且還有弒君之心。這就是為什麽彼得對射擊軍的仇恨日深,終至恨不得寢其皮而食其肉。沙皇成了這場衝突的勝者,他的專橫獨裁導致了血腥的結局:千百萬名射擊軍士兵遭到殘殺,射擊軍實際上己名存實亡。彼得獲悉射擊軍譁變的消息時,正滯留維也納,他當即給羅莫達諾夫斯基發去一封簡短的信。全文如下:“ 6月17日來函已復。來信提及先皇伊萬·米哈伊洛維奇埋下之惡種業已萌發等節,朕特命卿等絕不可手軟,舍此火勢將不可收拾也”。


    “刻吾等從事之有益事業功虧一簣,棄之可惜,鑑於上述原因,朕率眾人盡速返回,想此事亦為卿等始料所不及也。”


    這封信短短數行,但言簡意賅,彼得說明了射擊軍騷動的概況(按沙皇的意見來說這是在1682年從伊萬·米哈伊洛維奇·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播下的種子發展起來的),目的在於進行殘酷的鎮壓。覆信的口氣說明,沙皇對射擊軍的仇恨已達頂點,並暗示,一俟回到莫斯科就準備最後解決他們的命運。


    在莫斯科,人們向沙皇稟報了射擊軍騷動和對它的鎮壓,他親自研究審訊材料,他知之愈詳,不滿情緒就越大。他認為,偵訊還浮在表麵,對暴動參與者的懲治過於手軟,審訊人員未能查明被他稱之為米洛斯拉夫斯基埋藏下的“惡種”參與其事的目的。最令他不滿意的是把那些騷動的發起者匆匆處死了。彼得認為,他們一死,此事也就死無對證了。


    經過一番寒暄之後,氣氛有所緩和,但一下子彼得的牛性子又上來了。他怒不可遏,指責大元帥舍英不該受賄以權謀私,使不少人無功受祿,得到升遷。沙皇氣沖沖跑出大廳,詢問門口的衛兵有多少人得到了提升並被授予官銜,然後拔劍出鞘。走了回來,一邊用劍敲著桌子,一邊向舍英大聲喝道:“我要砸碎你的團隊,扒下你的皮,說到做到!”這時,羅莫達諾夫斯基公爵,佐托夫和列福爾特趕緊跑過去勸慰沙皇,請他息怒,可是他舉起劍就打,佐托夫的頭上挨了一記,羅莫達諾夫斯基的手指被劍鋒劃破,列福爾特的背部也給劍打了一下。隻有緬希科夫好不容易才使盛怒的彼得平息下來。


    不過,沙皇發怒的真正原因不在舍英提升無功的人,而是因為他過早處死了射擊軍譁變的罪魁禍首。


    彼得決定重新審訊,這一次他要自己一手抓,“這次我要從嚴審訊”,他對戈登說。他首先命令將全部叛軍押送京都。他們總數是一千零四十一人。


    從1698年 9月中旬開始,除星期日和節日以外,審訊一直沒有斷過。被彼得吸收參加審問的有他的數名親信:“愷撒大帝”羅莫達諾夫斯基,他曾以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政廳總監身份從事政治審訊;還有姆·阿·切爾卡斯基公爵,弗·德·多爾戈魯基公爵,普·伊·普羅佐夫斯基公爵及其他高官顯貴。射擊軍全部官兵的命運早在審訊結束前就已由沙皇預先決定了。


    經查明,索菲婭參與叛亂一事鐵證如山。最後,受審者被分成兩組:一組是射擊軍士兵,其中二十個受審的人忍受了最殘忍的折磨,對他們動用拷問架、火燒、木棍等刑具逼供,讓他們互相對質,還對死不認罪者進行反覆拷問。刑訊室裏一片哀嚎之聲。在另一組審訊室裏關進了兩位公主——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和瑪爾法·阿列克謝耶夫娜,還有擔當索菲婭和射擊軍之間牽線人的親信。兩位公主周圍的人也遭到和射擊軍一樣拷打。索菲婭公主也沒逃脫審問,盡管沒有動刑。彼得不是單獨到新聖母修道院來的,還帶來了阿爾秋什卡·馬斯洛夫和士兵瓦西卡·伊格納季耶夫,以及池們的口供,即索菲婭寫給叛亂頭目的信。


    從1689年事變以後索菲婭被囚禁在修道院之日起,彼得已有九年時間沒見到他姐姐了。在這些年裏,公主在修道院鬥室裏的生活還比較自由,不必遵守嚴格的生活製度:她有機會和外界接觸,身邊有女僕侍候,親戚也可以給她送吃的來。這些細微未節的小事也表現了彼得的個性--他無心去打落水狗。對這些人的命運他聽之任之。不僅對索菲婭如此,即令對他出家修道的髮妻,也是如此。他有意網開一麵,好讓她繼續過世俗的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彼得大帝傳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尼·伊·帕普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尼·伊·帕普連科並收藏彼得大帝傳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