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顧問,很可能是戈登幫他想出了這個主意。顯然,對沙皇來說,隻是最後的表態——同意此項計劃或者不予接受。彼得積極參與討論並表示同意。


    進攻方向是絕密的。為把土耳其人引人迷途,使他們猝不及防,於是佯稱軍隊在老地方別爾戈羅德和塞夫斯克集結,實際上武裝力量已屯兵莫斯科。一部分部隊應該沿莫斯科河、奧卡河和伏爾加河從水路抵達察裏津,而另一部分沿頓河前進。 3月,大軍踏上征途。


    1695年 5月末,俄軍到達亞速。軍隊一分為三,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指揮員——戈洛文、列福爾特和戈登。彼得在這次進軍中,猶如在演習時一樣,自己不充當指揮人員,隻保留一個普通炮手彼得·米哈伊洛維奇的職務。


    亞速城曾為頓河哥薩克經過猛攻而奪占五年之久; 1642年,土耳其人失而復得亞速城。以後他們用去好長時間將該城一再加固。收口的要塞周圍又砌上石頭圍牆,在它外圍又加築了土牆,土牆外又挖了帶有木樁圍牆的壕溝。而在距亞速三俄裏的頓河岸邊,聳立著兩座塔樓,在二者之間拉了三道鐵鏈,切斷船隻從頓河通向大海的出口。


    保守有關進軍方向和戰略秘密一事沒有成功。土耳其人沒等俄軍開到就加強了要塞的防務。而在其被圍困的時候,增援部隊開到了亞速——俄國當時沒有海軍,因此未能阻止住上耳其艦隊的進逼。


    然而,挫折並沒有使彼得垂頭喪氣。按照他的詔令,軍隊繼續挖掘壕溝,並一直挖到了城牆腳下。正如沙皇在第一次突擊前夕所寫的:“城內土地已用戰神之犁耕耘,城裏以及戰壕內均已下種。刻正等待吉時到來。”


    對“吉時”的期望這一次落空了。 9月末發起的一次突擊,依然沒有成功,而且遭受到很大損失。10月初解圍,一個多月以後俄軍已撤口莫斯科。這次進軍的唯一戰利品是一個彼俘虜的上耳其人,軍隊通過莫斯科時,他一直走在前麵示眾。


    這次遠征,彼得既擔任了攻打堡壘的第一炮手的職責,他又是所有戰役的實際領導者,但他顯得焦躁輕率——由於他固執己見,致使進攻前的準備工作草草完成。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前,彼得一直靠擺弄木製模型軍和堡壘進行戰爭演習。擔任圍攻和防守的軍隊指揮官們,一到“戰役”間隙就飲酒作樂。而現在,正在進行的是一場真槍實彈的戰爭,擔的風險重,犧牲大,反抗激烈,敵人決不會輕饒。這就要求對任何失誤做出清醒的分析。


    彼得在這一點上未負眾望:他絕無文過飾非之意。恰恰相反,殫精竭慮,想要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固。彼得在致朋友的信中嘲諷地稱首次亞速遠征為“沒有攻克亞速的遠征”,這就等於承認了這次敗北暴露了很多缺點。而首先是軍隊的工程裝備太差。炮彈爆炸過後,堅實的圍牆竟安然無恙,而炸死的卻是自己人。必須改善軍隊的指揮係統——進攻信號尚未統一。軍隊的訓練也有待提高。隻有在遊戲兵的基礎上組建的普列奧勃拉任斯科耶團和謝苗諾夫團的訓練具有現代要求的水平。最後一點,因為俄國人沒有海軍,所以未能封鎖住要塞並切斷敵方增援之路。


    最容易做的當然是整頓好軍隊的指揮係統。彼得委任兩個軍事指揮官來代替權力相當的指揮官,其中每個人都各指揮一個兵種。陸軍交給大元帥阿列克謝·謝苗諾維奇·舍英,而為了指揮暫不存在的海軍,彼得召回了自己的寵臣列福爾特。這兩位既沒有軍事才能,也無戰績可言。領主舍英當時在宮內大走紅運,但火藥味從未聞過。而歐洲大陸國家生人的瑞士人列福爾特,是個快活神仙,性好詼諧,最怕幹操心費力的事兒。他到亞速比所有的人都晚,而回莫斯科比任何人都早,這樣他就沒有接觸海軍的指揮。當時彼得身邊沒有其他軍事長官。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也無妨,因為他本人就是遠征的實際領導者,而舍英和列福爾特隻不過是唱唱配角而已。


    1696年1月底,彼得安葬了哥哥伊萬之後,2月去沃羅涅什造船廠,那裏已開始實現真正偉大的計劃一一在大陸國家創建海軍。這個果斷的挑戰行為在多年以後變成了現實。而目前要加速建造平底和帆槳大船。從周圍附近地方召來幾千名木匠,建造了一千三百隻平底木船。彼得也親自手執利斧,參加勞動。


    5月初,集結在沃羅涅什的軍隊和戰船組成了二十六個艦隊向南進發。月底,軍隊已占領了亞速城牆下的塹壕,並開始攻城。但要塞未能攻克,它的命運取決於海軍。開始,哥薩克士兵乘小船進攻亞速城牆邊的卸了載的上耳其軍艦,並將其殲滅。然後,俄國海軍分艦隊出現在亞速海上。在旋泊場上停著裝載四千名土耳其士兵、各種食品和裝備的軍艦,他們試圖衝進亞速,但未能成功。要塞已陷入重圍,駐軍接受了投降條件,俄軍指揮官向他們提出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引渡投敵分子楊森,在去年的圍攻中,土耳其人就是按照他的告密行事,致使偷襲一舉成功。


    在圍攻、封鎖和猛烈炮擊要塞過程中,彼得始終是決策人。“第一炮手”在軍艦上,在塹壕裏,向城裏射擊,毫不畏懼地出現在敵人麵前。禦妹納塔利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公主聽到謠傳,說皇兄走近敵方城堡,已進入敵軍炮火射程之內。彼得在給她的回信中開玩笑他說,他並非迎著子彈走去,而是子彈向他飛了過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彼得大帝傳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尼·伊·帕普連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尼·伊·帕普連科並收藏彼得大帝傳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