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這種技術人員除了自己的工具,還有自己的方法:經院哲學。著名的學者們,其中最突出的是蒙西諾爾·格拉勃曼,已經敘述了經院哲學的成果和歷史。謝紐修士在他的《聖托馬斯·阿奎那研究導論》裏,也對此清晰地作了闡明。我們試圖進一步說明一下這一經院哲學的總體形態和影響範圍,幾百年來它一直被人詆毀,而沒有受過專門教育則很難對它有所了解,因為它的技術的一麵使人非常厭煩。讓我們以謝紐修士的話作為準繩吧:“思考是一個窮極精微地確定它的法則的‘專職’。”
詞彙
首先是語言的法則。由於當時的知識分子把詞語賦與權利和力量的意義,並努力確定詞語的內容,因此著名的唯實論者和唯名論者的爭論,充滿了中世紀的思想。對他們來說,這是根本上涉及言詞、概念和存在三者之間的關係問題。這種爭論與人們指責經院哲學的咬文嚼字相距不遠,順便說一下,經院哲學在 13世紀有時候是這樣,以後則常常陷入這種情況。中世紀的思想家和教授們想要知道,他們所談究為何事。經院哲學則立足於語法。經院哲學家是沙特爾的伯納德和阿貝拉爾的後繼者。
辯證法
然後是論證的法則。經院哲學的第二層是辯證法,這是方法的一種匯集,這些方法從知識的對象中提出問題,然後說明這個問題,對反對者的攻擊進行申辯,使問題得到解決,並說服聽眾或讀者。這裏的危險在於論證的內容空洞——不再是咬文嚼字,而是誇誇其談。辯證法需要一種實在的,不僅來自言詞,而且也來自思想的內容。大學成員們也是索爾茲伯裏的約翰的後繼者,約翰作了說明:“邏輯單獨一個是貧血虛弱的和無生育力的;如果它不和別的什麽交配,就結不出任何精神的果實。”
權威
經院哲學依賴聖經經文。這是一種信奉權威的做法,它把以前文明的兩個方麵貢獻作為自己的基礎:一是基督教學說;一是如前所述的,通過阿拉伯世界而來的豐富的古代學說的思想寶藏。它是機遇的產物,再生的成果。它消化吸收了西方國家以往的文明。聖經、教父們、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阿拉伯人,這些是知識的陳述,是著作的材料。這裏的危險在於重複,在於鸚鵡學舌,在於奴才般的亦步亦趨。經院哲學家從 12世紀的知識分子那裏,接受了對必然的和不可逆轉的歷史進步和思想進步的敏銳感受力。藉助於這些材料,他們完成了自己的著作。他們在地基之上又添加了新的樓層和獨特的建築。他們是沙特爾的伯納德的後繼者,也是站在古代人的肩膀上,為的是看得更遠。圖爾奈的吉爾伯特說:“如果我們局限在已發現的事物上,我們將永遠找不到真理……在我們之前寫作的人,對我們來說不是主宰,而是嚮導。真理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它還沒有被人整個地占有。”這同“一切都已被人說過了,我們來得太晚……”的悲觀論調相對比,是多麽令人讚嘆的理智的樂觀主義!
理性:作為科學的神學
經院哲學把模仿的法則同理性的法則結合在一起,把權威的規定同科學的論證結合在一起。不僅如此,神學還立足在理性的基礎上,從而變成了科學——這是本世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大進步。經院學家們闡釋了聖經中沒有闡明的內涵,這鼓勵信徒們為自己的信仰找到根據:“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新約·彼得前書》3,15)他們響應聖保羅的號召——對聖保羅來說,信仰是”未見之事的確證”(argumentum
non apparentium)。(《新約·希伯萊書》11,1)從最先提出這個問題的奧弗涅的威廉,到為神學科學作出最確切說明的聖托馬斯,經院學家們都提到了神學的理性,由信仰啟迪的理性(ratiofide
illustrata)。比起聖托馬斯提出的如下原理:“上帝的恩惠並不是讓自然消失,而是讓自然趨於完美”(gratia
non tollit naturamsed perficit),聖安瑟爾姆意義深遠的概括“信仰尋求理智力”說得更為清楚。
對經院哲學來說,理性完成於理智力,其閃電擴展為明燈。再沒有比經院哲學更少蒙昧主義屬性的東西了。
在這個基礎上,經院哲學在大學的工作範圍內,通過它特有的評註方式發展起來。
練習課程:“研究”,“辯論”,“隨意性辯論”
經文的“評註”(lectio)是基礎。這是一個深入的分析,從細扣“字詞”(littera)的語法解析開始,進而達到提供“意義”(sensus)的邏輯的說明,最後以闡明科學與思想內容(sententia)的詮注作為結束。
評註就會引起討論。辯證法使得有可能超出對經文理解的範圍,並處理理解經文過程裏產生的問題;於是經文退居對真理的探求之後。詮注由一係列疑難問題所取代。經過相應的處理過程,“評註”(lectio)轉變成“研究”(quaestio)。大學知識分子就在這一時刻誕生了,這時他對隻是一份基礎材料的經文“提出疑問”,這時他不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教師不再是注釋者,而成了思想家。他提出自己的解答,他體現了創造性。他從研究中得出的“結論”(determinatio),是他思想的成果。
詞彙
首先是語言的法則。由於當時的知識分子把詞語賦與權利和力量的意義,並努力確定詞語的內容,因此著名的唯實論者和唯名論者的爭論,充滿了中世紀的思想。對他們來說,這是根本上涉及言詞、概念和存在三者之間的關係問題。這種爭論與人們指責經院哲學的咬文嚼字相距不遠,順便說一下,經院哲學在 13世紀有時候是這樣,以後則常常陷入這種情況。中世紀的思想家和教授們想要知道,他們所談究為何事。經院哲學則立足於語法。經院哲學家是沙特爾的伯納德和阿貝拉爾的後繼者。
辯證法
然後是論證的法則。經院哲學的第二層是辯證法,這是方法的一種匯集,這些方法從知識的對象中提出問題,然後說明這個問題,對反對者的攻擊進行申辯,使問題得到解決,並說服聽眾或讀者。這裏的危險在於論證的內容空洞——不再是咬文嚼字,而是誇誇其談。辯證法需要一種實在的,不僅來自言詞,而且也來自思想的內容。大學成員們也是索爾茲伯裏的約翰的後繼者,約翰作了說明:“邏輯單獨一個是貧血虛弱的和無生育力的;如果它不和別的什麽交配,就結不出任何精神的果實。”
權威
經院哲學依賴聖經經文。這是一種信奉權威的做法,它把以前文明的兩個方麵貢獻作為自己的基礎:一是基督教學說;一是如前所述的,通過阿拉伯世界而來的豐富的古代學說的思想寶藏。它是機遇的產物,再生的成果。它消化吸收了西方國家以往的文明。聖經、教父們、柏拉圖、亞裏士多德、阿拉伯人,這些是知識的陳述,是著作的材料。這裏的危險在於重複,在於鸚鵡學舌,在於奴才般的亦步亦趨。經院哲學家從 12世紀的知識分子那裏,接受了對必然的和不可逆轉的歷史進步和思想進步的敏銳感受力。藉助於這些材料,他們完成了自己的著作。他們在地基之上又添加了新的樓層和獨特的建築。他們是沙特爾的伯納德的後繼者,也是站在古代人的肩膀上,為的是看得更遠。圖爾奈的吉爾伯特說:“如果我們局限在已發現的事物上,我們將永遠找不到真理……在我們之前寫作的人,對我們來說不是主宰,而是嚮導。真理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它還沒有被人整個地占有。”這同“一切都已被人說過了,我們來得太晚……”的悲觀論調相對比,是多麽令人讚嘆的理智的樂觀主義!
理性:作為科學的神學
經院哲學把模仿的法則同理性的法則結合在一起,把權威的規定同科學的論證結合在一起。不僅如此,神學還立足在理性的基礎上,從而變成了科學——這是本世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大進步。經院學家們闡釋了聖經中沒有闡明的內涵,這鼓勵信徒們為自己的信仰找到根據:“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新約·彼得前書》3,15)他們響應聖保羅的號召——對聖保羅來說,信仰是”未見之事的確證”(argumentum
non apparentium)。(《新約·希伯萊書》11,1)從最先提出這個問題的奧弗涅的威廉,到為神學科學作出最確切說明的聖托馬斯,經院學家們都提到了神學的理性,由信仰啟迪的理性(ratiofide
illustrata)。比起聖托馬斯提出的如下原理:“上帝的恩惠並不是讓自然消失,而是讓自然趨於完美”(gratia
non tollit naturamsed perficit),聖安瑟爾姆意義深遠的概括“信仰尋求理智力”說得更為清楚。
對經院哲學來說,理性完成於理智力,其閃電擴展為明燈。再沒有比經院哲學更少蒙昧主義屬性的東西了。
在這個基礎上,經院哲學在大學的工作範圍內,通過它特有的評註方式發展起來。
練習課程:“研究”,“辯論”,“隨意性辯論”
經文的“評註”(lectio)是基礎。這是一個深入的分析,從細扣“字詞”(littera)的語法解析開始,進而達到提供“意義”(sensus)的邏輯的說明,最後以闡明科學與思想內容(sententia)的詮注作為結束。
評註就會引起討論。辯證法使得有可能超出對經文理解的範圍,並處理理解經文過程裏產生的問題;於是經文退居對真理的探求之後。詮注由一係列疑難問題所取代。經過相應的處理過程,“評註”(lectio)轉變成“研究”(quaestio)。大學知識分子就在這一時刻誕生了,這時他對隻是一份基礎材料的經文“提出疑問”,這時他不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教師不再是注釋者,而成了思想家。他提出自己的解答,他體現了創造性。他從研究中得出的“結論”(determinatio),是他思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