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就這樣參加了進來。當愛洛依絲在阿貝拉爾身邊出現時,這一方麵影響了一個得到哥利亞德支持的,為教士以及牧師要求感官享受的運動,另一方麵同時也顯示出12世紀新型知識分子的顯著特點。他們的人本主義促使他們做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拒絕一切在他們看來有可能否定自我的東西。為了實現自我,他們需要自己的身邊有一個女人。哥利亞德引用舊約和新約,以自由的表達方式進行解釋,強調男人和女人是由肉體構成的,他們無須禁忌使用他們的肉體。為了更好地領會下麵這個悲劇的程度,更好地理解阿貝拉爾的感情,讓我們忘卻那一大堆粗鄙下流的笑話,來思考一下那種氣氛和那種情感狀態。


    愛洛依絲首先表白了自己的感情。在一封令人驚異的信件裏,她敦促阿貝拉爾放棄結婚的想法。她描繪了一幅他們必然會生活在其中的窮苦知識分子家庭的畫麵:“你不可能同樣細心地關心你的妻子和你的哲學。講課和女僕,典籍和搖籃,書本和撚線杆,羽毛筆和紡錘,你如何能使這一切協調一致?一個需要在神學或哲學的默想中沉思的人,怎麽能忍受嬰兒的啼哭、搖籃曲和男女僕役嘈雜喧鬧的幹擾呢?他怎麽可能受得了因幼兒造成的經常不斷的骯髒?富人可以做到,他們在豪華的宮殿裏,不必為開支費用操心,不必天天因物質上的憂慮愁眉不展,但知識分子(哲學家)沒有這樣的生活條件。必須為金錢和物質費心操勞的人,無法專心致誌於自己的神學或哲學著作。”


    此外,一些權威人士也支持這樣的態度,並責備智者的結婚設想。愛洛依絲引證狄奧弗拉斯特的話,或者說是引證聖哲洛姆的論點,他在12世紀受到普遍喜愛的《反喬維尼安納論》(adversus


    jovinianum)中採用了狄奧弗拉斯特的觀點。她還把古人推薦給神學家;西塞羅在攆走特倫霞以後,又拒絕了同他的朋友希爾丟斯的妹妹的婚姻。


    但阿貝拉爾沒有接受愛洛伊絲作出的犧牲。婚姻締結了,不過是秘密舉行的。為了平息弗爾貝的怒氣,他們向他透露了秘密,而且他還出席他們在教堂舉行的婚禮。


    但這兩位當事人的打算沒有能夠實現。阿貝拉爾想安心地重新開始工作,而愛洛依絲要過隱居的生活。弗爾貝卻要公開這件婚事,並把向他賠罪的事公之於眾,而這肯定會敗壞阿貝拉爾的名譽,因為他並沒有寬恕阿貝拉爾。


    阿貝拉爾想出一個辦法來對付這件麻煩事。愛洛依絲將回到阿岡待伊修道院去,喬妝成一名見習修女。這樣做會消除流言蜚語。愛洛依絲凡事隻聽從阿貝拉爾的旨意,她將在這樣的喬裝中等到流言蜚語平息下來。但這個打算是在弗爾貝不知情的情況下作出的,他覺得自己受騙了,以為阿貝拉爾想把愛洛依絲推到修女那裏去,婚姻也就了結了。於是就在阿貝拉爾的屋子裏發生了一次夜間懲罰行動,阿貝拉爾被閹割了,次日清晨人群聚集在他家門口,醜聞傳開了。


    阿貝拉爾躲在聖狄尼修道院裏遮蓋他的羞辱。上述事件發生後,他絕望之深是可以想見的。一個閹人還能算男人嗎?


    我們在這裏跟愛洛依絲分手,她不再屬於我們所討論的題目。我們知道,這兩位相愛的情人從一個修道院轉到另一個修道院,至死不渝地保持著令人欽佩的精神友誼。


    新的鬥爭


    求知的激情使阿貝拉爾恢復元氣。他的傷勢癒合後,重新找回了以前鬥爭的興趣。愚昧和粗鄙的修道士使他感到煩躁。他的高傲同樣也使這些修道士煩惱。此外,他的清靜孤寂遭到許許多多學生的打擾。他們來找他們的老師,懇求他重新授課。阿貝拉爾為他們寫出第一本神學小冊子。他的成功招來了妒忌。1121年在蘇瓦鬆舉行了一次被誇耀為主教會議的宗教會議,對他進行裁判。情況很緊張,他的敵人們為了對會議施加壓力,煽動群眾要對他施行私刑。盡管沙特爾大主教竭力斡旋,要求進行一次補充調查,那本小冊子仍被燒毀了,阿貝拉爾終身將被幽禁在修道院的院牆內。


    阿貝拉爾回到聖狄尼修道院,同修士們無休無止的爭論繼續活躍地進行著。當他指明伊爾汀關於修道院創辦人的著名文章隻不過是空洞的廢話,第一任巴黎大主教與聖保羅使之皈依的艾羅帕齊特毫無關係時,他不就是在挑起某種爭端嗎?第二年他逃離了修道院,終於在特魯瓦大主教那裏找到庇護,並從他那裏得到一份塞納河畔諾讓的領地。他在那裏遁世隱居,並為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建立一個小祈禱堂。他什麽都牢記在心——他那本被燒掉的書就是題獻給三位一體的。


    他的學生們很快發現他避難的地點,蜂擁來到他的隱居地。出現一個由帳篷和茅屋組成的學院村。小教堂擴大了,用石頭重新修建起來,獻給聖靈。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新變化。對這些臨時的鄉居者來說,光是阿貝拉爾的講課,就能代替城市的樂趣。他們懷著深深的渴慕回想起,“城市裏的學生們享有一切必要的舒適”。


    但阿貝拉爾無法長期享受這平靜的生活。兩個新使徒——他就這樣稱呼——策劃一個陰謀來反對他。這是指普萊蒙斯特萊教團的創始人聖諾爾貝和西妥的改革者聖伯納德。迫害的規模之大,使他不得不考慮逃往東方。“上帝知道,我在深深的絕望中曾考慮過多少次,想離開基督教的王國投奔異教徒(後來約翰·德·墨恩的譯本解釋說,指投奔薩拉遜人),在那裏,作為在基督的敵人中間的基督徒,不是作為祭壇上的犧牲品,安寧地生活。我想像,一旦異教徒們因我遭受到的指責,無法再把我看作真正的基督徒,他們一定會由衷地歡迎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世紀的知識分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雅克·勒戈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雅克·勒戈夫並收藏中世紀的知識分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