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陷落的3個多星期前,即新大本營設立的11月20日,裕仁向中國地區的艦隊司令官長穀川清發出詔書,讚許艦隊官兵與陸軍合作,控製了中國的沿海,並阻斷了其海上運輸線。同時他告誡說:“前途尚遠,希望你們更加努力奮鬥,取得完全勝利。”


    4天後,在參加第一次大本營的禦前會議時,裕仁對中國中部方麵軍司令鬆井大將的進攻並占領中國首都這一重大決定予以事後認可。會議期間,陸軍參謀本部的下村第一作戰部長對部隊的作戰計劃作了說明,他說因為赴中國華中的運輸部隊及炮兵部隊距最前線尚遠,所以“方麵軍的航空隊要與海軍的航空兵協力,轟炸南京及其戰略要地。”因此說裕仁對轟炸和用機關槍掃射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計劃是相當清楚的,他是在此基礎上批準了作戰計劃的。他(事後)認可了撤銷對陸軍在作戰範圍上所有的限製,陸軍和海軍在沒有東京事先授權的情況下對南京發動猛烈攻擊期間,他沒有任何表示製止他們的舉動。12月1日,在對南京的轟炸以及海上、陸地的攻擊開始幾天後,裕仁向鬆井大將發布了正式的攻擊命令:“中支那方麵軍司令要與海軍協同行動,奪下敵國首都南京。”(大陸命第8號)


    當時,與其他大多數高級將領一樣,裕仁支持強有力的打擊將會使蔣介石跪地求饒並使戰爭結束的觀點,因此,他一直急切地想在“敵人的首都”進行一場決定性戰役。結果,天皇不顧鬆井和朝香的行為所帶來的外交上的危害,公開褒獎了他們。12月14日,南京陷落的第二天,他又向統帥部傳下禦旨,表達了他對攻陷並占領南京的報告的滿意。1938年2月,當鬆井大將暫時離任返回東京時,裕仁賜其詔書一份,表彰他偉大的軍事成就。而朝香親王一直到1940年4月才領受了對他的嘉獎——金鵄勳章。裕仁就是如此間接地行使他的權力赦免了軍隊的犯罪。盡管他可能私下裏對南京發生的一切感到沮喪,但他沒有公開提及過,對日本的俘虜政策也沒有表示任何關注,或是為改變日本的俘虜政策做任何事情以示補償。


    日本陸海軍官兵都在南京實施了暴行,陸軍還炮轟了中國難民船和英國炮艇“瓢蟲” 和“蜜蜂” 號。與此同時,兩架日本海軍飛機蓄意轟炸了美國軍艦“帕奈號”,此艦停泊在距離南京約40公裏的長江上遊,船上載有外交官和歐美的新聞記者及攝影師。傷害之餘又添侮辱,當“帕奈號”的船員和乘客放棄燃燒的艦船逃生時,乘摩托艇的日本兵登上艦船,向最後一艘奮力劃向岸邊的救生艇射擊。這次事件中3名美國人死亡、另外3名重傷。關於這一事件,就在英國和美國新聞界開始報導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時,傳到了西方。這兩個事件給美國的公眾輿論留下了日本軍隊侵略成性、殘忍、任意妄為的印象。他們攻擊了2個對日本在中國的行徑批判最猛烈的強國的軍艦。而且,這些事件還形成了對日本的新認識,即日本直接威脅了美國的安全。


    “帕奈號”事件


    近衛和帝國海軍馬上道歉並支付了220萬美元,作為對他們稱之為“誤炸”擊沉的“帕奈號”的賠償。而裕仁對這次造成的損害,又一次沒有採取任何個人行動,盡管向羅斯福總統和喬治六世國王致電,表達一下他的遺憾之意並不是一件難事。很明顯,天皇和近衛內閣都沒有掌握日本剛剛在軍事和外交上這一失誤的整體情況。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沒有忘記、也不會原諒大屠殺和擊沉“帕奈號”事件。“洗劫”南京的消息被廣泛傳播,對許多中國人來說,它已經成為一個象徵性的事件:通過這個多稜鏡,中國人看到了此後很長時間裏與日本的全麵戰爭。   在飽受蕭條折磨的美國,關於大屠殺和擊沉“帕奈號”的報導很少有被安排在頭版。有關亞洲的報導瞬間提升了國際局勢的緊張度,進一步刺激了一直都存在的反對日本、支持中國的情緒。自從19世紀後期,美國就傾向於不僅將中國看做一個待開拓的市場,還將其視做實現他們的理想主義和良好的對外關係的合適場所。羅斯福總統因拒絕批準製裁脆弱的日本經濟,受到聯合抵製銷售進口日貨的新運動的批判。此外,美國主張海軍擴張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當時處於第二屆任期卻仍然無法支配外交政策的羅斯福,派海軍作戰局長羅亞爾·e·英格索爾到倫敦參加海軍磋商,討論為抵抗日本在亞洲和太平洋的侵略,與英國合作共同對抗的可能性。


    “帕奈號”事件一時間也引起了美國人對裕仁的注意。12月14日,《芝加哥每日新聞》以通欄標題《考慮與日本斷交》,警告除非“日本天皇”迅速答覆“羅斯福總統對道歉、賠償和保證不再發生類似攻擊事件的要求。”在“美國要求天皇承擔責任”的標題下是一幅畫,畫中身材矮小、戴著眼鏡,身穿軍服的裕仁騎在高大的白馬上。這家報紙暗示裕仁是一個擁有政治實權的天皇,因此應該對擊沉美國戰艦承擔責任。然而,像這樣現實主義的報導是極為少見的。


    1938年,日本開展全民總動員以支援在中國的戰爭,此時,裕仁麵臨著需要協調國家統治階層內部意見分歧的局麵。照片為裕仁在東京代代木練兵場陸軍閱兵的情景。《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傾向或是將日本看做磐石一塊的政治實體,或是將矛頭都對準“日本軍閥”、“軍國主義者”和“極端軍事主義者”。12月14日,《洛杉磯時報》就羅斯福關於“帕奈號事件”給天皇的照會發表了社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真相: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赫伯特·比克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赫伯特·比克斯並收藏真相: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