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中旬,德國人意識到他們必須有所作為,拯救處境艱難的盟友。魯登道夫前來拜會康拉德。當時,身為北德一位農民的兒子,魯登道夫還是很容易就被哈布斯堡王朝豪華高貴的排場震懾住,尤其是當奧匈軍隊的總部已經從普熱梅希爾的營地搬到位於切申的一處小莊園,情形就更是如此。這個莊園屬於奧匈軍隊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弗裏德裏希大公[55]和他的妻子克羅伊公主。大公收取租金,莊園供軍隊使用。新的總部安排得極為舒適,康拉德本人一直在此忙於安排與他心愛的妻子——一位匈牙利人新教徒——離婚,因為按照奧地利(和天主教)的法律,他不能和她結婚。康拉德力圖使魯登道夫相信,奧軍當時的處境十分可怕,這是由於為了德國能在西線贏得勝利,奧軍一直在東線阻擊著俄軍所致。奧軍的處境確實不妙。它已經損失了50萬人,其中有10萬人被俘。此外,喀爾巴阡山脈北麓舉足輕重的要塞普熱梅希爾和12萬守軍已被包圍。毫無疑問,那裏很有可能淪陷,因為其他所有的要塞都已經失守了。好的消息是普熱梅希爾要塞四周的泥坑很深,俄軍無法調動他們的重型火炮,而且,不管怎麽樣,俄軍一直沒有幾門重型火炮。不過,奧軍明顯處於危機之中,由魯登道夫負責的一支德軍被迫行動並駐紮在克拉科夫北部。但接下來兩個月的調動,隻是紙上談兵,令人印象深刻,卻毫無結果。魯登道夫指出,如果他能擁有更多部隊,他會做得更出色。
然而,法金漢要考慮的事務,遠超出了東線。在11月初,戰爭實際上已經具備了世界規模。這場戰爭,與奧斯曼帝國,事實上與包括波斯在內的整個中東密切相關。當時,人們認為土耳其帝國落後不堪,適合歐洲人接管。這些歐洲人在美索不達米亞(也就是伊拉克)中發現了新的利益點——石油,而且他們可以讓當地的基督教少數派充當代理人。個別熟知土耳其的人都清楚,土耳其人完全不是可以隨意拋棄的無用之徒,但歐洲卻沒有幾個人能理解這些。1914年,由土耳其公眾捐款為土耳其海軍在英國紐卡斯爾建造的兩艘戰列艦,竟然被溫斯頓·邱吉爾強行徵用。德國的兩艘戰列艦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卻抵達了土耳其水域,為土耳其人服務——土耳其國內的公眾輿論開始變得親德了。不管怎樣,親德的因素最終控製了土耳其。陸軍部長蘇丹的女婿恩維爾·帕夏,和其他“青年土耳其黨人”一道在創造一種民族主義。他們的榜樣是法國革命家。他們還採用了獲勝的巴爾幹各基督教國家的信條:一種全新的語言、對歷史進行全新的解釋和讓國家擁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恩維爾和他最親密的同事內務部長塔拉特把他們的政府騙入了戰爭。他們正式接管兩艘德國軍艦,船員們戴著菲斯帽,扮成土耳其人炮擊俄國的港口,期望俄國人會宣戰。在11月初,恩維爾和塔拉特達到了目的,奧匈內閣的部分成員宣布辭職,抗議恩維爾對俄國的挑釁,但已無濟於事,土耳其已經參戰。恩維爾率軍經高加索侵入俄國,在薩勒卡默什附近,他的部隊遭受重挫,10萬官兵因疾病或高原苦寒而死亡。而德軍指揮官克雷斯·馮·克雷森施泰因也在蘇伊士運河受挫。在恩維爾看來,這一切真的無關緊要,因為一個土耳其民族國家必將在苦難中誕生。而且,這個國家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土耳其人的國家而不是阿拉伯世界。從結果來看,盡管土耳其為此犧牲掉了1/4的人口,但這一算計還是成功的。不過,實現它的不是恩維爾,而是另一位更偉大的人物,恩維爾的競爭對手凱末爾·阿塔圖爾克[56]。
說明:
1 布拉格的記者埃貢·埃爾溫·基希在他出發去前線時,婉拒了他母親要他帶上備用內衣的建議,心裏想:難道她以為我是去參加又一次三十年戰爭?基希站在一個更為平常的人的層麵看待這次戰爭,但也表達了同樣的幻想。
2 康拉德是他的姓氏,實際上人們稱他康拉德。“馮·赫岑多夫”是添加的一個稱號,是一個表示貴族身份的詞。
[38] 愛德華·格雷(1862~1933),英國政治家,1905年到1916年間出任英國外交大臣,是英國歷史上不間斷任此職位時間最長的人。任職期間最大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對此所做的評論成為人所共知的名言:“燈光正在整個歐洲熄滅;我們有生之年將不會看到它重新點燃。”他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的鳥類學家。——譯者注
[39] 1848年革命,主要指1848年到1849年間發生在法蘭西、德意誌、奧地利、義大利、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民族革命。這次革命幾乎席捲整個歐洲,隻有俄國、西班牙和北歐幾個國家未受到影響。其中法國的1848年二月革命最為著名。——譯者注
[40] 克裏米亞戰爭,是指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製權而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鬥爭。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譯者注
[41] 納希切萬,今亞塞拜然古城,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首府,歷史上曾併入過沙俄,為韃靼人世居之地之一。——譯者注
然而,法金漢要考慮的事務,遠超出了東線。在11月初,戰爭實際上已經具備了世界規模。這場戰爭,與奧斯曼帝國,事實上與包括波斯在內的整個中東密切相關。當時,人們認為土耳其帝國落後不堪,適合歐洲人接管。這些歐洲人在美索不達米亞(也就是伊拉克)中發現了新的利益點——石油,而且他們可以讓當地的基督教少數派充當代理人。個別熟知土耳其的人都清楚,土耳其人完全不是可以隨意拋棄的無用之徒,但歐洲卻沒有幾個人能理解這些。1914年,由土耳其公眾捐款為土耳其海軍在英國紐卡斯爾建造的兩艘戰列艦,竟然被溫斯頓·邱吉爾強行徵用。德國的兩艘戰列艦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卻抵達了土耳其水域,為土耳其人服務——土耳其國內的公眾輿論開始變得親德了。不管怎樣,親德的因素最終控製了土耳其。陸軍部長蘇丹的女婿恩維爾·帕夏,和其他“青年土耳其黨人”一道在創造一種民族主義。他們的榜樣是法國革命家。他們還採用了獲勝的巴爾幹各基督教國家的信條:一種全新的語言、對歷史進行全新的解釋和讓國家擁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恩維爾和他最親密的同事內務部長塔拉特把他們的政府騙入了戰爭。他們正式接管兩艘德國軍艦,船員們戴著菲斯帽,扮成土耳其人炮擊俄國的港口,期望俄國人會宣戰。在11月初,恩維爾和塔拉特達到了目的,奧匈內閣的部分成員宣布辭職,抗議恩維爾對俄國的挑釁,但已無濟於事,土耳其已經參戰。恩維爾率軍經高加索侵入俄國,在薩勒卡默什附近,他的部隊遭受重挫,10萬官兵因疾病或高原苦寒而死亡。而德軍指揮官克雷斯·馮·克雷森施泰因也在蘇伊士運河受挫。在恩維爾看來,這一切真的無關緊要,因為一個土耳其民族國家必將在苦難中誕生。而且,這個國家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土耳其人的國家而不是阿拉伯世界。從結果來看,盡管土耳其為此犧牲掉了1/4的人口,但這一算計還是成功的。不過,實現它的不是恩維爾,而是另一位更偉大的人物,恩維爾的競爭對手凱末爾·阿塔圖爾克[56]。
說明:
1 布拉格的記者埃貢·埃爾溫·基希在他出發去前線時,婉拒了他母親要他帶上備用內衣的建議,心裏想:難道她以為我是去參加又一次三十年戰爭?基希站在一個更為平常的人的層麵看待這次戰爭,但也表達了同樣的幻想。
2 康拉德是他的姓氏,實際上人們稱他康拉德。“馮·赫岑多夫”是添加的一個稱號,是一個表示貴族身份的詞。
[38] 愛德華·格雷(1862~1933),英國政治家,1905年到1916年間出任英國外交大臣,是英國歷史上不間斷任此職位時間最長的人。任職期間最大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對此所做的評論成為人所共知的名言:“燈光正在整個歐洲熄滅;我們有生之年將不會看到它重新點燃。”他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的鳥類學家。——譯者注
[39] 1848年革命,主要指1848年到1849年間發生在法蘭西、德意誌、奧地利、義大利、匈牙利等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民族革命。這次革命幾乎席捲整個歐洲,隻有俄國、西班牙和北歐幾個國家未受到影響。其中法國的1848年二月革命最為著名。——譯者注
[40] 克裏米亞戰爭,是指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製權而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鬥爭。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譯者注
[41] 納希切萬,今亞塞拜然古城,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首府,歷史上曾併入過沙俄,為韃靼人世居之地之一。——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