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8月21日,東北戰線上的兩個奧軍集團軍部署就緒,他們的行動略快於俄軍。在俄國控製的波蘭北部邊界地帶,俄奧兩軍發生戰鬥,奧軍表現出色,幾乎是在德軍俘獲俄第八集團軍大部分官兵的同時,他們擊退了兩支俄軍的進攻。不過,所取得的勝利是以犧牲這條戰線上的東段為代價的。在那裏,奧軍第三集團軍駐守在距離俄國邊界不遠的一條河岸上,一度失蹤的第二集團軍要到9月8日才能從塞爾維亞趕過來。總體看來,俄軍有75萬人,奧軍有50萬人,在兵力上俄軍占有優勢;就雙方擁有的火炮和機槍的數量來看,俄軍的優勢要更為明顯。俄軍的優勢集中在了東段,而這支奧軍還主動發起進攻讓事態變得更加糟糕,這裏很快就被攻陷。9月3日,俄軍進入州首府利沃夫(德國人稱這裏倫貝格,人們通常用這個名字命名這次戰役,即倫貝格戰役)。奧軍的反攻未果,指揮部命令全線撤退到喀爾巴阡山腳下和西部的克拉科夫郊區。


    至此,戰爭模式已經定型:西線陷入僵局之中;東線上的奧軍危機不斷。那麽,到目前為止戰爭資源才被充分調動起來的德國,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小毛奇已經精神崩潰,接替他的是一位不那麽歇斯底裏的人物,普魯士陸軍部長埃裏希·馮·法金漢[52]。沒有任何特殊的原因會讓德軍感到恐慌。德軍確實遭受了巨大損失,但即便如此,兵力也完全可以恢復到正常的水平,並可以嚐試再次發起進攻。此刻,雙方都非常清楚,如果軍隊發起正麵進攻,他們就會遭遇到來自地下掩體中的陣陣彈雨和輕型武器的射擊,這是大炮無法輕易應對的。因此,在法國,交戰雙方都試圖進入埃納河防線西北部,那裏地麵開闊,這是最古老的戰爭策略之一,因為從側麵發起攻擊能夠射擊毫無防禦的另一方,也就是說被攻擊方會陷於一道脆弱的防線之中,無法反擊。而攻擊者的麻煩則在於在進行攻擊的情況下不能十分迅速地移動,同時也缺乏火炮的配合。從9月中旬以來,雙方的戰鬥持續進行,並越來越向西北方向推進,最終到達了佛蘭德斯的沿海地區,雙方在這裏挖掘戰壕,構築防線。德軍的意圖是徹底清洗比利時,而阻擊德軍、防守伊普爾[53]這座中世紀古城的是英軍。盡管德國方麵參戰的新軍主要是從年齡稍大的小學生和學生誌願者中徵召而來的,但德軍的攻勢仍然非常可怕。在10月下旬和11月上半月,英德兩軍在伊普爾進行了一場十分血腥的戰鬥。英軍頑強地守衛著這座古城,這裏就是後來著名的“伊普爾突出部”。所謂的突出部是英軍防線的一部分,它深入到了敵軍的領地,因此,防禦者太容易遭到來自三麵的射擊。退守到更安全的地帶本是合理的選擇,但公眾輿論已被煽動起來,以至於合理的撤退就會被認為是承認了戰敗。這次戰鬥造成各方近13萬人的傷亡。它標誌著英國那支古老的正規軍(6萬人)全軍覆沒,比利時人則失去了他們剩餘部隊1/3的兵力。對德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對“無辜者的屠殺”。那些幾乎沒有受過訓練的學生誌願兵,他們所在的分隊有60%的人戰死。今天,在比利時蘭格馬克的德國人墓地中,有屬於這些孩子的25 000座墓碑。


    雙方開始擴挖戰壕,鞏固防線,防線也因此變得越來越難以攻克。前線部隊住在“地下掩體”中,宿舍和倉庫都建在麵向著敵人的戰壕裏麵,以防被炮轟或射擊。帶刺的鐵絲網被布置在防線的前沿,這就是“之”字形防禦,可以避免遭遇縱射。僵持中所需要的用於通信聯絡的戰壕,同樣是迂迴曲折,連接著建有醫院和提供物品的更安全地帶。同時,為了做好撤退的準備,隔一段時間就可能要挖幾條新的戰壕。遇到潮濕的天氣,戰壕裏會變得非常泥濘,官兵們就得鋪上木板。此外,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官兵們的製服裏外有各種靠死屍活著的寄生蟲、老鼠和虱子(他們採用了土耳其人的做法,把夾克放在蟻穴上,螞蟻會吃虱子,盡管螞蟻的叮咬也不好受)。


    這樣,到了1914年11月中旬,膠著的戰局成了整個西線的標誌。從戰爭史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什麽新情況。在過去,圍攻者和被圍者經常互相阻擋,僵持幾個月。就在同一地區,馬爾伯勒公爵[54]指揮的許多戰鬥都行進得十分緩慢。1914年出現的新情況是軍隊的規模發生了變化——相比過去,有更好的後勤供給能照顧的數百萬官兵,卻躲在100碼開外的防線裏,完全喪失了機動性。在佛蘭德斯地區,整個地方都是靠中世紀強大的排水係統才免於被大海吞沒,這裏的地下水位距離地表非常近。德軍占據了高地,因此戰壕可以挖掘得更深一些。英軍士兵都是些沒經過訓練的誌願兵,他們在黏腳的泥漿裏跌跌撞撞。這成了西線英軍在把守地段最主要的記憶。


    在東線,情況略有不同。戰線差不多有1 000英裏長,兩倍於西線。但部隊卻遠少於西線。俄國的人口數是1.7億,幾乎兩倍於德國和奧匈帝國人口數的總和,從理論上說,它本該能夠徵兵數百萬。但徵兵要花錢,就算節衣縮食,俄國的戰爭預算也無法增加到供養更多的兵員。因此,人們因宗教、身體不符合標準等各種理由或抽籤未抽中的方式而免服兵役。絕大部分人是因為“家庭狀況”而沒去服役。如果一個人要“養家”,他就可以不參軍。令俄軍陸軍部長困惑不已的是,8月初竟然有200萬農民結婚。他隻能猜測這些人是打算以生養孩子的方式來履行他們的愛國義務。一線俄軍有500萬,並不多於德軍。在東線,俄軍90個師對壘德奧聯軍80個師。在前線,每英裏有俄軍1 500人。與之相比,法軍有5 000人,而且法軍裝備還優於俄軍。當然,東西兩線之間還有更多不同。在西線,鐵路能夠相對快速地把兵力運送到戰線中某個受到威脅的地段。而在俄屬波蘭,這樣的鐵路少之又少,因此,調動預備隊就始終是一件難事:在1914年10月的一段時間裏,俄軍最高指揮部差不多失去了整個集團軍,這些運不出去的軍人像無頭蒼蠅一樣在華沙街頭遊蕩。在這種情況下,東線戰爭其實始終就是一種調動戰,盡管調動本身一般都毫無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簡史:帝國幻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諾曼·斯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諾曼·斯通並收藏戰簡史:帝國幻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