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歐柏林大學後,孔祥熙在此學習了4年,從1901年到1904年。在校學習期間,孔祥熙稱得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學生。他讀書用功,孜孜不倦,恐怕落在美國人後麵而讓人看不起。本來在潞河學院讀書時,孔祥熙的英語已具備了一定的根基,每次考試在所有考生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是現在環境變了,條件也變了,孔祥熙掌握的那點英語單詞不夠用了。在學習理化課程時,由於專業名詞太多,孔祥熙感到非常吃力。但他咬牙堅持拿出比其他同學多幾倍的時間去補習英語,拿出所有的課業時間,甚至放棄了一切課外活動和節假日休息時間,去鑽研課堂上沒有聽懂的內容,“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孔祥熙終於徹底地攻克了語言關。
孔祥熙最初主攻的是自然科學,選擇的是理化專業。從他的樸素愛國之心出發,孔祥熙想將來學有成就,走一條實業救國的道路。當時他認為中國之所以貧窮落後,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工業和科技比西方國家落後,落後就要挨打,強大了就可以不挨打甚至可以打人。這就是當初孔祥熙的樸素想法。
兩年以後,孔祥熙的興趣變了方向。這期間孔祥熙外出聽的演講多了,閱讀的課外書多了,所以改變了自己以前的看法。他認為一個國家要想真正強大,最關鍵的是人。所以改造一個國家,要從改造社會製度人手,使人民都安居樂業,民智開化後,才能真正熱愛自己的國家。這樣國家才能慢慢強大起來。
基於這種想法,孔祥熙後兩年選擇的是社會科學。其最後的結果是,理化不曾修完,社會科學也不曾學好。
孔祥熙每每總結這段經歷時,都會痛切自悔地說:“一個人要學商便學商,想學工就學工,必須就個人誌趣之所在,早早拿定主意,萬萬不可腳踏兩隻船,猶豫不決。腳踏兩隻船的結果,準定是跌到河裏成了落湯雞。”
1901年孔祥熙赴美留學,是他的第一次出國。雖然他在國內從小上的教會學校,受的是新式教育,思想上和生活方式上受美國的影響很深。但是孔祥熙初到美國還是感到很不適應,中國和美國判若兩個世界,清政府給人民帶來的生活中的兩大累贅--男人的辮子和女人的纏足,在西方人的眼裏真是太可笑也太落後了。孔祥熙決心在生活上先做一個反叛者,他當機立斷地剪掉了那條拖在腦後的長辮子。
1905年,孔祥熙4年的歐柏林大學生活結束了。他取得了畢業文憑。可這文憑對他來說又有什麽用呢?理化和社會科學,二者平分秋色,都是半途而廢。談什麽學以致用呢,回去之後又拿什麽來報效祖國呢?畢業文憑對孔祥熙來說隻是一張廢紙。隻能說明一個人喝過“洋墨水”或“鍍過金”了,實際能力一點也說明不了。
因此,孔祥熙決定繼續留在美國深造。經教會批準,這年秋天,孔祥熙考人了著名的耶魯大學研究院,專攻礦物學。
為什麽專攻礦物學呢?孔祥熙經過再三考慮,結論是“中國人隻知道自己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殊不知中國礦產蘊藏量之豐實,甲於全球。有這麽豐實的寶藏委棄於地,而全國處處仍在鬧窮,這是多麽的愚不可及。”
孔祥熙決心學好礦物學,將來回國以便開發地下的諸多寶藏,以此來拯救國家之貧窮。
耶魯大學位於美國康納狄克州的鈕海文市,創辦於1701年。在美國當時的二千餘所高等學府中,其校齡僅次於美國的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創辦於1636年),聲望則與哈佛齊名,在某些方麵甚至還超過了哈佛大學。有人曾對美國500名傑出工商領袖的出身作過統計,發現其中36名是耶魯大學的畢業生,占美國高等院校的第一位。又有人對美國的1萬名大學生的收人作過調查,結果是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位居前三位。由於耶魯大學是一所師資力量雄厚、學生素質優良的著名大學,所以一旦考取便身價倍增。當時耶魯大學的東方學生很少,中國學生隻有孔祥熙一人。
孔祥熙赴美留學時期,正是美國經濟經過長時間恢復,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的時期,但孔祥熙認為當時的美國比不過他的老家太穀。1907年他回國後,對銘賢學校的師生發表留學感想時曾說:“6年前,我到美國的時候,我發現紐約的房屋建築,普遍的不如太穀之華麗而堅固。”
人們當時都覺得不可思議,孔祥熙進一步解釋說:“當我兒時,太穀一縣擁家資300萬兩以上的富戶,即有13家之多,七八層樓的大宅院,到處可見--太穀縣城裏有一家姓孫的修蓋花園,竟用漢代的白玉鋪砌地麵,因而引起縣裏一名秀才藉詞勒索敲詐。姓孫的不理,秀才使向朝廷舉發,說孫家庭園規模勝過皇宮,誣他謀叛造反。皇帝三次派欽差來查辦,孫家便拿金銀財寶出來打點,清朝官吏愛錢的居多數,回奏的時候都說孫家是良民,並無叛逆事情。最後一次皇帝命人將姓孫的拘到北京,同時掘出鋪地的漢玉呈上朝廷作為證物,由皇帝親自審問。姓孫的到達北京,有人麵授一計。在審問時皇帝問他花園裏地麵是用什麽鋪的?姓孫的假癡假呆,答道:“都是這些白石頭子。”皇帝見他土頭土腦,錯把白玉當石子,也便哈哈大笑而了之。”
但是,孔祥熙畢竟接受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美國人愛幹淨、勤洗澡這件事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回國後他大加提倡,並常常對自己的學生和部下發牢騷:
孔祥熙最初主攻的是自然科學,選擇的是理化專業。從他的樸素愛國之心出發,孔祥熙想將來學有成就,走一條實業救國的道路。當時他認為中國之所以貧窮落後,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工業和科技比西方國家落後,落後就要挨打,強大了就可以不挨打甚至可以打人。這就是當初孔祥熙的樸素想法。
兩年以後,孔祥熙的興趣變了方向。這期間孔祥熙外出聽的演講多了,閱讀的課外書多了,所以改變了自己以前的看法。他認為一個國家要想真正強大,最關鍵的是人。所以改造一個國家,要從改造社會製度人手,使人民都安居樂業,民智開化後,才能真正熱愛自己的國家。這樣國家才能慢慢強大起來。
基於這種想法,孔祥熙後兩年選擇的是社會科學。其最後的結果是,理化不曾修完,社會科學也不曾學好。
孔祥熙每每總結這段經歷時,都會痛切自悔地說:“一個人要學商便學商,想學工就學工,必須就個人誌趣之所在,早早拿定主意,萬萬不可腳踏兩隻船,猶豫不決。腳踏兩隻船的結果,準定是跌到河裏成了落湯雞。”
1901年孔祥熙赴美留學,是他的第一次出國。雖然他在國內從小上的教會學校,受的是新式教育,思想上和生活方式上受美國的影響很深。但是孔祥熙初到美國還是感到很不適應,中國和美國判若兩個世界,清政府給人民帶來的生活中的兩大累贅--男人的辮子和女人的纏足,在西方人的眼裏真是太可笑也太落後了。孔祥熙決心在生活上先做一個反叛者,他當機立斷地剪掉了那條拖在腦後的長辮子。
1905年,孔祥熙4年的歐柏林大學生活結束了。他取得了畢業文憑。可這文憑對他來說又有什麽用呢?理化和社會科學,二者平分秋色,都是半途而廢。談什麽學以致用呢,回去之後又拿什麽來報效祖國呢?畢業文憑對孔祥熙來說隻是一張廢紙。隻能說明一個人喝過“洋墨水”或“鍍過金”了,實際能力一點也說明不了。
因此,孔祥熙決定繼續留在美國深造。經教會批準,這年秋天,孔祥熙考人了著名的耶魯大學研究院,專攻礦物學。
為什麽專攻礦物學呢?孔祥熙經過再三考慮,結論是“中國人隻知道自己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殊不知中國礦產蘊藏量之豐實,甲於全球。有這麽豐實的寶藏委棄於地,而全國處處仍在鬧窮,這是多麽的愚不可及。”
孔祥熙決心學好礦物學,將來回國以便開發地下的諸多寶藏,以此來拯救國家之貧窮。
耶魯大學位於美國康納狄克州的鈕海文市,創辦於1701年。在美國當時的二千餘所高等學府中,其校齡僅次於美國的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創辦於1636年),聲望則與哈佛齊名,在某些方麵甚至還超過了哈佛大學。有人曾對美國500名傑出工商領袖的出身作過統計,發現其中36名是耶魯大學的畢業生,占美國高等院校的第一位。又有人對美國的1萬名大學生的收人作過調查,結果是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位居前三位。由於耶魯大學是一所師資力量雄厚、學生素質優良的著名大學,所以一旦考取便身價倍增。當時耶魯大學的東方學生很少,中國學生隻有孔祥熙一人。
孔祥熙赴美留學時期,正是美國經濟經過長時間恢復,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的時期,但孔祥熙認為當時的美國比不過他的老家太穀。1907年他回國後,對銘賢學校的師生發表留學感想時曾說:“6年前,我到美國的時候,我發現紐約的房屋建築,普遍的不如太穀之華麗而堅固。”
人們當時都覺得不可思議,孔祥熙進一步解釋說:“當我兒時,太穀一縣擁家資300萬兩以上的富戶,即有13家之多,七八層樓的大宅院,到處可見--太穀縣城裏有一家姓孫的修蓋花園,竟用漢代的白玉鋪砌地麵,因而引起縣裏一名秀才藉詞勒索敲詐。姓孫的不理,秀才使向朝廷舉發,說孫家庭園規模勝過皇宮,誣他謀叛造反。皇帝三次派欽差來查辦,孫家便拿金銀財寶出來打點,清朝官吏愛錢的居多數,回奏的時候都說孫家是良民,並無叛逆事情。最後一次皇帝命人將姓孫的拘到北京,同時掘出鋪地的漢玉呈上朝廷作為證物,由皇帝親自審問。姓孫的到達北京,有人麵授一計。在審問時皇帝問他花園裏地麵是用什麽鋪的?姓孫的假癡假呆,答道:“都是這些白石頭子。”皇帝見他土頭土腦,錯把白玉當石子,也便哈哈大笑而了之。”
但是,孔祥熙畢竟接受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美國人愛幹淨、勤洗澡這件事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回國後他大加提倡,並常常對自己的學生和部下發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