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最高統帥在收到羅斯福對他三項要求的答覆之後,正式交給史迪威一份中國方麵關於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並約史迪威到他的官邸一同就餐。最高統帥不僅同意派印度和雲南兩個方麵的中國軍隊參加反攻緬甸的作戰,而且同意由史迪威全權指揮中國駐印軍,並提出雲南方麵的中國軍隊可以由10至15個師增加為15至20個師。但是,他又表示,英國和美國必須向孟加拉灣派出足夠的海軍和空軍力量,掌握製海權和製空權,並在仰光實施登陸作戰,他堅持以此作為反攻緬甸的先決條件。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要說服韋威爾,讓英國人承擔起他們的義務。第二天,史迪威便興沖沖地飛往印度。為了使中國和英國這兩個並不和睦,甚至相互猜疑和戒備的盟國協同一致,史迪威採取了兩邊“扯袖子”的辦法。他在日記中作了這樣的描述:“我跑到重慶拉拉最高統帥的袖子,告訴他最好南下向薩爾溫江進攻,因為英國人正打算從南麵攻入緬甸。……如果英國人單獨占領了緬甸,中國人可就無地自容了。接著我又飛到印度,拉拉阿爾奇(韋威爾)的袖子說,最高統帥正準備南下薩爾溫江,你們最好也迅速採取行動。如果中國軍隊勇敢地揮師南下,而你們卻按兵不動,你們英國人沒有盡到白人的義務,往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英國人對中國軍隊參加反攻緬甸的作戰憂心仲忡。他們擔心這會威脅英國在戰後對緬甸的殖民統治,並刺激印度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們甚至還懷疑中國對緬甸有領土野心。因此,韋威爾列舉種種困難,表示了消極抵製,並製造藉口反對中國繼續向駐印軍空運補充兵員。史迪威給馬歇爾發去了求援的急電,他認為英國人的態度將會“毀掉我們的一切工作,激怒中國人,危害未一來的所有合作”。馬歇爾通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對英國施加影響,韋威爾終於改變態度,有條件地原則同意了反攻緬甸的計劃。
史迪威立即返回重慶,於11月3日同最高統帥夫婦、宋部長等人召開了討論緬甸作戰的會議。最高統帥又一次作出了一係列使史迪威感到“驚訝”的積極態度。他同意在1943年2月15日以前向雲南部署15個師和盡可能多的炮兵部隊,並同意由史迪威來挑選這15個師和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他還提出再向印度增派1個師,參加蘭姆加爾的訓練,作為駐印軍的預備隊。同時,他也再次強調,如果英軍不能在孟加拉灣掌握製海權和製空權,以阻止仰光方麵的日軍北進增援,他就將不派一兵一卒參加此次作戰。盡管如此,史迪威仍對會議的結果感到非常高興,他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我們向前邁出的最大一步。”
中國方麵關於反攻緬甸的準備工作確實在積極地進行,史迪威的情緒也漸漸高漲起來。他在11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我們已得到英國佬和中國人的許諾。並且開始了行動。如果我們能在韋威爾的屁股底下點上一把不滅的火,並能掌握這邊的指揮和訓練,這件事就會辦得漂漂亮亮的,真是太棒了。由於所有的人都說這事不可能,我自然要努力把它辦好。”11月22日,他致電馬歇爾,認為中國方麵已經採取了實際行動,因此,美國應當履行自己關於增加對華援助的承諾。
但是,當時美、英軍隊正在忙於北非作戰,準備向德意非洲集團軍發起大規模進攻以解決非洲的戰事,短時間內很難大量增加對華援助。馬歇爾給史迪威發來電報,隻答應提供現有的租借物資,並對這個問題作了解釋。史迪威感到憤憤不平,他無法用這樣一點點物資去撫慰中國軍隊作出的反攻努力,這或許還會招來他們的嘲笑。他甚至有些同情最高統帥的艱難處境,“我和‘花生米’坐在同一隻木筏上,我們兩人隻有一塊三明治,而救援的船隻卻離我們遠去”。在發給陸軍部的回電裏,他明確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他認為如果美國就是這樣“支援”中國軍隊的話,那就再不要提什麽“支援”兩個字了。他要求盡快向中國戰區提供2個戰鬥機中隊l1個轟炸機中隊和50架運輸機,並把每月向中國空運的租借物資從3500噸逐步提高到1萬噸。馬歇爾為滿足史迪威的要求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他同意增加中國的空軍力量和物資援助,並保證把史迪威的要求放在僅次於北非戰場的優先地位。他在發給史迪威的復電中說:“我已看到你那封罵娘的電報了。我非常同情你的反應。”
但是,就在反攻緬甸的準備剛剛取得一點進展的時候,向來就極度自私和傲慢的英國人的突然變卦又一次讓史迪威陷入了尷尬的境地。11月下旬,英國人就已經考慮縮小反攻緬甸的作戰規模,他們提出由英軍奪取緬甸西部的若開山、欽邦山和加列瓦一線,並襲擾日軍的後方。很顯然,英國的目的隻是想為保衛印度構築前進陣地,並不想收復整個緬甸,他們也不希望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因為那樣很可能會帶來一種後果,那就是中國這個曾經的東亞領導者在東南亞地區恢復其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領導地位。12月7日,韋威爾上將正式提出取消反攻緬甸的計劃。
12月13日,史迪威再次飛往印度,力圖勸說韋威爾上將改變主意。在多次的談判當中,韋威爾上將一味強調目前的各種困難,故意設置各種障礙,並表示不相信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他堅持要到1943年11月以後再採取重大的軍事行動。華盛頓也向倫敦施加壓力,以使英國政府督促駐印英軍給予積極配合。但是,英國首相邱吉爾的主要注意力也放在歐洲和北非戰場上,不肯作出讓步。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要說服韋威爾,讓英國人承擔起他們的義務。第二天,史迪威便興沖沖地飛往印度。為了使中國和英國這兩個並不和睦,甚至相互猜疑和戒備的盟國協同一致,史迪威採取了兩邊“扯袖子”的辦法。他在日記中作了這樣的描述:“我跑到重慶拉拉最高統帥的袖子,告訴他最好南下向薩爾溫江進攻,因為英國人正打算從南麵攻入緬甸。……如果英國人單獨占領了緬甸,中國人可就無地自容了。接著我又飛到印度,拉拉阿爾奇(韋威爾)的袖子說,最高統帥正準備南下薩爾溫江,你們最好也迅速採取行動。如果中國軍隊勇敢地揮師南下,而你們卻按兵不動,你們英國人沒有盡到白人的義務,往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英國人對中國軍隊參加反攻緬甸的作戰憂心仲忡。他們擔心這會威脅英國在戰後對緬甸的殖民統治,並刺激印度人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們甚至還懷疑中國對緬甸有領土野心。因此,韋威爾列舉種種困難,表示了消極抵製,並製造藉口反對中國繼續向駐印軍空運補充兵員。史迪威給馬歇爾發去了求援的急電,他認為英國人的態度將會“毀掉我們的一切工作,激怒中國人,危害未一來的所有合作”。馬歇爾通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對英國施加影響,韋威爾終於改變態度,有條件地原則同意了反攻緬甸的計劃。
史迪威立即返回重慶,於11月3日同最高統帥夫婦、宋部長等人召開了討論緬甸作戰的會議。最高統帥又一次作出了一係列使史迪威感到“驚訝”的積極態度。他同意在1943年2月15日以前向雲南部署15個師和盡可能多的炮兵部隊,並同意由史迪威來挑選這15個師和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他還提出再向印度增派1個師,參加蘭姆加爾的訓練,作為駐印軍的預備隊。同時,他也再次強調,如果英軍不能在孟加拉灣掌握製海權和製空權,以阻止仰光方麵的日軍北進增援,他就將不派一兵一卒參加此次作戰。盡管如此,史迪威仍對會議的結果感到非常高興,他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我們向前邁出的最大一步。”
中國方麵關於反攻緬甸的準備工作確實在積極地進行,史迪威的情緒也漸漸高漲起來。他在11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我們已得到英國佬和中國人的許諾。並且開始了行動。如果我們能在韋威爾的屁股底下點上一把不滅的火,並能掌握這邊的指揮和訓練,這件事就會辦得漂漂亮亮的,真是太棒了。由於所有的人都說這事不可能,我自然要努力把它辦好。”11月22日,他致電馬歇爾,認為中國方麵已經採取了實際行動,因此,美國應當履行自己關於增加對華援助的承諾。
但是,當時美、英軍隊正在忙於北非作戰,準備向德意非洲集團軍發起大規模進攻以解決非洲的戰事,短時間內很難大量增加對華援助。馬歇爾給史迪威發來電報,隻答應提供現有的租借物資,並對這個問題作了解釋。史迪威感到憤憤不平,他無法用這樣一點點物資去撫慰中國軍隊作出的反攻努力,這或許還會招來他們的嘲笑。他甚至有些同情最高統帥的艱難處境,“我和‘花生米’坐在同一隻木筏上,我們兩人隻有一塊三明治,而救援的船隻卻離我們遠去”。在發給陸軍部的回電裏,他明確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他認為如果美國就是這樣“支援”中國軍隊的話,那就再不要提什麽“支援”兩個字了。他要求盡快向中國戰區提供2個戰鬥機中隊l1個轟炸機中隊和50架運輸機,並把每月向中國空運的租借物資從3500噸逐步提高到1萬噸。馬歇爾為滿足史迪威的要求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他同意增加中國的空軍力量和物資援助,並保證把史迪威的要求放在僅次於北非戰場的優先地位。他在發給史迪威的復電中說:“我已看到你那封罵娘的電報了。我非常同情你的反應。”
但是,就在反攻緬甸的準備剛剛取得一點進展的時候,向來就極度自私和傲慢的英國人的突然變卦又一次讓史迪威陷入了尷尬的境地。11月下旬,英國人就已經考慮縮小反攻緬甸的作戰規模,他們提出由英軍奪取緬甸西部的若開山、欽邦山和加列瓦一線,並襲擾日軍的後方。很顯然,英國的目的隻是想為保衛印度構築前進陣地,並不想收復整個緬甸,他們也不希望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因為那樣很可能會帶來一種後果,那就是中國這個曾經的東亞領導者在東南亞地區恢復其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領導地位。12月7日,韋威爾上將正式提出取消反攻緬甸的計劃。
12月13日,史迪威再次飛往印度,力圖勸說韋威爾上將改變主意。在多次的談判當中,韋威爾上將一味強調目前的各種困難,故意設置各種障礙,並表示不相信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他堅持要到1943年11月以後再採取重大的軍事行動。華盛頓也向倫敦施加壓力,以使英國政府督促駐印英軍給予積極配合。但是,英國首相邱吉爾的主要注意力也放在歐洲和北非戰場上,不肯作出讓步。